s 阅读页

第129章 勤政殿决胜千里!紫光阁活佛洗尘(9)

  3月上旬北京的天还挺冷,西北风一刮冻得人耳梢子疼,孙青见班禅没戴帽子,怕他着凉感冒,便劝道:“副主席请回吧,外边冷,小心着凉!我们在外面守着,毛主席来了马上报告你。”

  班禅摇摇头,“没事,不冷,毛主席来我一定要亲自迎接他。”他固执地在冷风飕飕的夜幕中等待。

  9时许,从动物园西门处隐隐传来的汽车发动机的低沉声响,不一会儿,树林深处射出两道雪亮的灯光。

  “毛主席来了!”孙青强按激动的情绪说。

  班禅情不自禁地向前走了两步。

  毛主席乘坐的吉斯车直接驶过小石桥来到院子里。跟在后面的警卫车没有开进院子,在小石桥外面停了下来,从车上下来几个便衣警卫,警惕地守护在桥头。

  毛主席走下车,见班禅在院中迎候,便微笑着和迎上来的班禅亲切握手:“班禅大师,你好哟!”

  班禅双手紧紧握住毛主席的手说:“好,好,毛主席好,您这么晚了还来看我?”

  毛主席笑着说:“这还晚吗?我晚上可是从来没有12点以前睡过觉的噢。”

  毛主席又一一和计晋美、孙青握手。

  班禅闪在一边,“毛主席请上楼坐。”

  毛主席不肯先走,“一起走么。我到你这里来我是客人,你到北京来你是客人,咱俩彼此彼此,不要客气嘛!”毛主席笑了,班禅和在场的其他人也笑了。笑声中,毛主席、班禅和陪同毛主席前来的民委副主任汪锋及计晋美一同上楼来到会客室。

  毛主席和班禅的谈话由通晓藏汉两种语言的计晋美担任翻译。

  毛主席坐在沙发上,环顾四周问:“这里还住得惯吧?”

  班禅欠身答道:“习惯,住得很好,多谢毛主席的关心照顾。”

  “不必客气,需要什么只管说,他们对你照顾不好你就和我说,谁让是我请你来的,照顾不好,我就没尽到地主之谊呀。”毛主席丝毫没有把才16岁的班禅当做未成年者看待,完全像和成人一样,本着尊重、平等和友谊的原则进行交谈。

  毛主席习惯地拿出一只烟吸了起来,“你们要离开北京到外地参观然后返回西藏了。临走前我来看看你,也是为你送行。昨天我去看了达赖,今天来看你。”毛主席深吸一口烟语重心长地说:“你现在是国家领导人了,今后就要对西藏的事,对国家的事考虑多一些。你和达赖肩上的担子都很重,责任也很大,你们回到西藏后,工作搞得好不好主要看你和达赖两位领袖了。”

  班禅见毛主席慈祥真诚地说出这番话,对他和达赖这么信任,寄予这么大的希望,十分激动地说:“毛主席,我不能叫做领袖,只有您才是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

  毛主席轻轻摆摆夹着香烟的左手,“做不做领袖不是哪一个人能说了算的,得要人民的承认才行。没有人民的承认和拥护,自封这个领袖,那个领袖,是一点用也没有的。”

  在二楼的阳台上,韩立功带两名卫士警惕地守卫在毛主席和班禅谈话的屋外,严密观察四外的情况,倾听有没有异常动静。冷风吹来,吹疼了脸,冻麻了脚,他们仍一丝不苟地坚守在哨位上。韩立功心想:毛主席有那么多国家大事要管,还抽空来看班禅,班禅真是好福气哟。从这点就可看出毛主席对西藏是多么关心,我们国家有毛主席这样的好领袖,可真是福星高照,大吉大利呀!

  屋内暖意融融,毛主席还在和班禅亲切交谈着,气氛是那么轻松愉快,亲密和谐。

  毛主席仔细询问了班禅返藏的准备工作,并说:“回去的路远哟,你们来一趟不容易,真想再留你们住一段,可是不行噢,西藏离不开你们,还有很多工作等你和达赖回去做呢。好在康藏、青藏公路都修通了,回去的时候不会像来时吃那么多苦喽,也不用走那么长时间了。”

  毛主席交代汪锋和计晋美,班禅返藏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要尽职尽责,把班禅平安地护送回西藏。

  见毛主席这么关心自己,班禅感动地再三向毛主席表示感谢。

  毛主席拿起一支烟接在未吸完的烟上,接得是那么灵巧自如。在毛主席止住话头接香烟的时候,班禅、汪锋和计晋美都好奇而专注地注视毛主席那双灵巧的手。

  毛主席似乎早已察觉到人们注视他在接烟卷,接好后抬头看看人们笑了笑,抽了一口烟说:“我这个人哪,薪水不多,开支倒不小。一要抽烟,二要喝茶,再有就是买书看。这三样我的开销要比一般人大得多,一个月算下来所剩无几。按说你要走了我应该送你点礼物,现在看来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了。就送你8个字吧。这就是‘团结进步,更加发展’,作为送给你的临别赠言吧。”

  班禅听了毛主席的话,只觉心里热乎乎的,觉得这8个字价值连城,比什么宝贝都珍贵,这是今后西藏工作的指导方针哪,可说是字字千钧。

  10点多,韩立功听见班禅送毛主席下楼。

  “好喽,回去吧,不要送了。”下楼来,毛主席请班禅留步。

  “不不,我送毛主席上车。”班禅执意不肯。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我们都是一家人,就不要客气了,不要送了。”说话间毛主席和班禅已经来到楼外汽车处,毛主席和班禅握手告别:“好喽,回去吧,外面冷。祝你到外地参观顺利,返藏一路平安!”

  “谢谢毛主席,请毛主席多保重!”班禅扶毛主席坐进车里,给毛主席带上车门,伫立一旁向毛主席挥手告别。

  毛主席也在车里向人们挥手。

  班禅一直看着毛主席的车开出院子,驶过小石桥,消失在夜幕中还伫立在院子里,似乎还沉浸在喜悦兴奋之中。突然他醒悟过来,转身连蹦带跳地向楼上跑去。

  孙青和韩立功看着班禅那乐不可支地样子,明白他准是向父母亲报喜去了。

  是呀,见到毛主席谁不高兴呢,更何况毛主席这么信任、关心班禅,和他谈了一个多小时,寄予那么大的希望,班禅怎能不高兴呢?

  达赖、班禅和周恩来的交往

  周恩来总理大名鼎鼎,举世闻名,有着超人的魅力,他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非凡的管理艺术、丰富的学识修养,坚定的原则性和灵活处置复杂情况的能力,对同志、朋友的关心爱护,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那极具丰采的风度仪表,无论什么人,不管你是一名普通老百姓,还是外国首脑,当你第一次站在周恩来的面前,面对他那双明亮坦诚的眼睛和那充满善意的迷人微笑,你就会觉得和他之间的距离一下子缩短许多,感情一下子接近许多。你可以把他当做师长、同志和朋友,把他当做一个完全可以信赖的人。内心的话可以毫无保留地对他说,自己的事可以完全放心地托付给他。在和周总理的接触中,达赖、班禅也颇有同感。

  在北京期间,达赖、班禅与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触最多的还是周总理。他们到北京是周总理到车站迎接他们,他们返回西藏,又是周总理设宴为他们送行。在北京的日子里,达赖、班禅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周总理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和帮助。

  如果说与毛主席交往,达赖、班禅更多的感受到他是一位伟人、领袖和师长,是集权力、威望于一身的人,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尊敬的感觉。那么和周总理接触,达赖、班禅更多地感到他是一位善解人意,关心他人,可以信赖的朋友,给人的是一种亲切随和的感觉。比较而言,他们更喜欢和周总理在一起。周总理就像一块能量巨大的磁石,把周围的人紧紧地吸引在自己周围。

  在拉萨,达赖经常听到周恩来这个泱泱大国总理繁忙的政务活动的消息。作为一国总理要管的事情可说是千头万绪,可他竟在中国获得解放的短短几年里,把一切治理得那么井井有条,这个人一定是个天才,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达赖早有心到北京一睹周总理的丰采。达赖在北京站一下车,立刻就认出了周总理,果然名不虚传,给人一种精明敏锐、和蔼可亲的印象。

  达赖、班禅到北京的第二天下午,朱德副主席和周总理在中南海设宴欢迎达赖、班禅的到来。席间,周总理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欢迎达赖、班禅的到来。就餐时,周总理不时通过翻译和达赖、班禅亲切地交谈,总是能适时恰当地找到话题,不使席间冷场,很快使达赖、班禅消除了拘束和陌生的感觉。周总理像和一家人吃团圆饭一样自然随意地给达赖、班禅让着菜,介绍菜的特点,有时还讲一个菜的典故,引起满桌人欢快的笑声。使达赖、班禅几乎忘记了这是在远离拉萨的北京。丝毫没有身在异乡为异客的陌生感。

  达赖、班禅还注意到细心的周总理既照顾他俩,同时也没忘记在其他桌上就餐的达赖、班禅的亲属和随从,怕他们因语言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及环境的变化而感到陌生拘束。主动端着酒杯到各桌向藏胞敬酒,说上几句话,并叮嘱同桌的汉族同志一定要照顾好客人,要尽到主人的情谊,让他们吃好,喝好。达赖、班禅觉得周总理真了不起,既能管国家大事,又把一些细微的小事记挂在心上,是那么善察人心,体贴人意。

  达赖、班禅到北京几天后,周总理又在繁忙的政务活动中分别来到御河桥和畅观楼招待所来看望达赖、班禅。

  周总理见到达赖、班禅就亲切地说:“我是代表毛主席来看你们的。”周总理详细地询问了在吃、住、行等诸方面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没有,有不习惯的地方尽管提出来,一定加以改善,以便照顾得更周全。

  达赖、班禅都表示住得十分舒适愉快,一切都很满意。但周总理还是不放心,在两处招待所楼上楼下转个遍,直到认为满意了为止。周总理怕达赖、班禅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提困难和要求,又私下征求达赖、班禅随从的意见,嘱咐他们要照料好达赖、班禅的生活,有什么困难和要求随时可以向招待所反映。

  周总理最后召集两个招待所的领导交代说,接待达赖、班禅的工作十分重要,是涉及政治和民族问题的大事,组织上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你们,是对同志们的信任,一定要努力完成好任务。要在接待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做到嘴勤、手勤和脚勤。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有些事情可能藏族同胞不好讲,我们不要等人家提出问题来再改正,那么做工作就被动了。两个招待所在接待工作中可以进行评比,看谁做得好,每天还要交换情况,以利于改进工作。

  周总理对达赖、班禅接待工作的关心和指示,使招待所的同志十分感动,表示一定要做好工作,让总理放心,让达赖、班禅满意。

  周总理走后,达赖好奇地让随从向工作人员打听周总理都说了些什么?当他听随从如实汇报后感慨地说:“周总理真是个好人哪!”

  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期间,每当全体大会休息的时候,代表们就在礼堂休息室或院子里活动休息。每当达赖、班禅及其他藏族代表出现在院子里时,总是成为其他民族代表的注意中心。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藏族服饰与众不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的装束服饰要比藏族更引人注目得多),而是代表们知道达赖、班禅是富有传奇色彩的西藏活佛,同时他俩又是出席代表大会代表中年纪最小的两位(当年达赖19岁,班禅16岁)。由于语言不通,代表们之间又不了解,所以达赖、班禅只能和青海、四川两省选出的藏族代表交谈,在上千名代表中显得有些孤独,不像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代表那样可以在一起亲切地交谈。

  周总理敏锐地发现这一问题,他立即找来民委和大会的工作人员说: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要让每一个家庭成员在这个大家庭里都感到温暖亲切,团结友爱。各民族间要多相互接触了解,不能互相回避,尤其对少数民族更要多交往,在交往中加深了解,增进友谊。这样,我们的大会才能开成一个各民族团结的盛会。对达赖、班禅要让代表们多和他们交谈接触,不要让他们有自己是外人的感觉。周总理还特别让蒙古族代表乌兰夫和汉族其他代表多与达赖、班禅接触,和他们交谈思想,交换感想。休息时周总理还带陈毅同志来找达赖、班禅聊天。周总理走到哪里都是人们注意的中心,人们自然而然地围拢来倾听总理的谈话,谈到高兴处周总理会两手环抱胸前发出爽快地笑声。这一切都感染着代表们,人们见周总理这么随便地和达赖、班禅交谈,对达赖、班禅的神秘感和好奇心也随之消失,自然而然地加入周总理和他俩的谈话。以后凡大会休息时,代表们就会主动通过翻译和达赖、班禅交谈,通过交谈也了解到许多西藏的事情。达赖、班禅也极愿和人们交谈,他们置身于代表之中,再也没有孤独隔阂的感觉了,感到在各民族的大家庭里十分温暖,是国家的主人了。当他们从其他代表口中得知,是周总理关心着他们,处处体贴照顾他们时,对周总理的感激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在达赖、班禅第一次准备启程到外地参观时,周总理又一次分别来到御河桥和畅观楼看望他们,亲切地对他们说:“你们这次到内地参观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这个机会是很难得的。我们的祖国非常辽阔,很富饶,资源也特别丰富,各省区都有自己的重点建设项目,希望你们多走走,多看看。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去哪儿就可以去哪儿。你们现在也是国家领导了,以后不但要关心西藏的事,也要关心全国的事。你们不仅仅只有一个参观的任务,还有检查工作的任务,发现我们在工作中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指出来,回来和我说也可以。通过参观熟悉情况后,今后再开人代会你们就有发言权了嘛。”

  周总理又说:“我们已通知你们所到的各省市,让他们照顾好你们的生活,路上有什么困难,遇到什么问题还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

  达赖、班禅表示他们这次是到各地学习的,最好不要麻烦各地政府,有吃的、住的,能多走走,多看看就很好了。

  周总理笑着摆了下手说:“那怎么可以呢,你们都是领导,他们不好好接待我也不同意。”周总理接着又给他俩简略介绍了一下所到各地的情况,什么地方经济建设以什么为主,都有哪些名胜古迹和特产等等。

  最后周总理特意叮嘱他俩,东北的天气要比西藏和北京冷许多,一定要多穿些衣服,不要感冒和冻伤。旅途不要搞得太紧张,疲劳了或想在那里多看看,就多住些日子,没关系,这是在咱们自己家里,你们说了算。

  达赖、班禅见周总理为他们考虑得这么全面细致,更觉周总理可亲可敬,表示一定不辜负总理的希望,出去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回到西藏后努力工作。

  班禅对周总理敬佩之情更重,临返藏前他专程去拜访周总理。

  在去中南海的路上,班禅对坐在车上的韩立功说:“周总理对我太好了,这次我要送给他一点礼物留做纪念,也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韩立功从座位上回过头,“你给总理送礼?我看总理不会收的!”

  班禅说:“我不送大件的,就送他一块表。”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块金灿灿的手表递给韩立功,“你看这块手表怎么样?能拿出手来吧?”

  韩立功接过手表一看,果然是一块好表,沉甸甸地,通体散射金子的光泽。这是一块高级的瑞士金表,十分名贵,做工精美,表盘上还镶嵌着红宝石,绝对是上乘的礼品。他把手表小心地还给班禅说:“这表是真好,可是总理不会收的。”

  “为什么?”班禅瞪大了眼睛:“是礼轻了,还是看不起我?”

  韩立功笑了,他知道班禅误解了他的意思,“看你想到哪儿去了!礼物很好,总理也很尊重你,但他还是不会收的,我们有纪律,不能随便收受礼物的。总理平时这么要求我们,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来访问的那么多外宾送给总理的礼物,总理不是都上交了嘛。”

  班禅固执地说:“那不行,总理不收别人的礼物,可说什么也得收我的。这是我的一片心意,以后让总理一看到这表就想起我。这表是我专为周总理准备的,别人我还舍不得给呢。反正别人不知道,我悄悄地给总理就行了。”

  韩立功见班禅这么固执,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班禅的汽车来到中南海西花厅,门口早有总理和秘书在此迎候,把班禅请进屋去。半小时后,在车上等候的韩立功见周总理把班禅送出西花厅。当班禅坐上汽车后,兴高采烈地一拍韩立功的肩膀,“韩科长,幸亏你没和我打赌,要不你准输!”

  韩立功问:“怎么,总理收下手表了?”

  班禅得意洋洋地说:“那当然!我早说了,总理别人的礼物不收,还能不收我的?周总理特别喜欢这块表,还特意谢谢我呢。还是周总理理解我,看得起我。”班禅沉浸在喜悦之中。

  韩立功看班禅高兴得像是完成了一项了不起的任务,不愿扫他的兴,但不说又好像总理真收了礼物,传出去影响不好,就对班禅说:“你别看总理收了你的表,他肯定不会要的,一定会把表交到国务院管理局保管,这是总理自己定的纪律,他说不论谁收的礼品,都是国家财产要交公,不能当做私人财产。”

  听韩立功这么一说,班禅情绪受到一些影响。

  韩立功又劝解道:“没关系,反正总理收了你送的表,就是领了你的情,总理不是谢谢你了吗?总理把表给谁就不关你的事了。说实在的,总理还真给你面子,一般人送礼,总理当场就给退回来了。”

  经韩立功这么一解释,班禅的情绪很快又好起来。

  事后,韩立功了解到,周总理为尊重客人,不便当面驳班禅的面子,便收下了手表,但事后便让秘书把手表上交了。从这一件小事也可以看出周总理待人做事的高风亮节。

  第二节 达赖班禅聚北京勤政殿诚会远客(4)

  周总理巧释达赖、班禅疑虑

  在达赖、班禅和周总理的交往中,还有这么一段小插曲。

  达赖、班禅在离开北京返回西藏前,曾一起到刘少奇委员长处辞行。少奇同志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对他们关心的问题做了解释,鼓励他们回西藏后要放手大胆工作,有中央的支持,有人民解放军的支援,两条公路也修到了拉萨,西藏的经济建设一定会很快发展起来的。

  少奇同志在谈到加快西藏建设时又说:“西藏现在经济基础和内地比起来有很大距离,基础不雄厚,技术力量不强,发展受到影响。西藏地广人稀,要加快建设速度必须投入必要的劳动力,需要的话中央准备向西藏调一些人去,尽快促进西藏的发展……”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