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28章 勤政殿决胜千里!紫光阁活佛洗尘(8)

  毛主席见人们都在等着他,便高兴地和达赖、班禅碰杯“祝你们身体健康!”酒杯相撞发出一声清脆悦耳的响声,但所有的人,不管离主桌有多远,似乎都听见了这一碰杯的声音。毛主席高举酒杯高兴地向全体人员划个圈示意干杯,稍一凝神,便把杯中酒一饮而尽。人们见毛主席这么高兴,第一杯酒就干了,情绪气氛一下子调动起来。“来,干杯!”“干喽,都干!”“祝你们新年快乐!喝!”每个餐桌上的藏族同胞都成了人们集中敬酒的目标。

  建国初期,党政军各部门的领导都还年轻,他们绝大多数是从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闯荡过来的。在艰苦的环境和出生入死的战争考验中,他们养成了豪放爽快的性格和好酒量,在今天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没有了外交场合的约束,更因为毛主席、刘委员长和周总理在座,而且毛主席兴致极高,带头干了第一杯,这无疑给人们一种鼓励和暗示,仿佛给人们注射一剂兴奋剂,各位领导也不再自我约束了。能喝的放开量尽情地喝,不善饮的也在能喝的人和不能喝但巧于词令、善于劝酒的人的鼓动与“强迫”下,勉为其难多喝了几杯。不一会儿酒精就开始发挥作用了。于是人们面红耳赤,话语增多,不断向达赖、班禅的随从们劝酒、让菜,海阔天空地聊着天。

  毛主席不胜酒力,一杯酒下肚,脸已潮红,但兴致极高地和达赖、班禅畅谈国家大事拉家常话。刘委员长一边不时陪着端起酒杯抿一口,一边吸着烟笑眯眯地听着毛主席和达赖、班禅谈话,不失时机地插几句话调节一下话题。周总理酒量大,他和达赖、班禅碰过杯后,就端着酒杯到各桌向达赖、班禅的随从和亲属敬酒。周总理走到哪个桌,哪个桌的人们就站起身,气氛马上活跃起来,有时周总理一句话引得满桌爆发出一阵开心欢快地笑声。在人们的笑声中,周总理干杯后把酒杯亮底向大家示意,然后请大家吃好,便又到另一个桌上去敬酒。

  席间,毛主席不时给达赖、班禅让菜,“吃菜,多吃点。你们这么老远来到北京,招待不好我这个主人有责任哟。前一段我忙,顾不上你们,今天这个主人我是一定要当好的!”毛主席的话把满桌人都说笑了。

  达赖、班禅见毛主席像老朋友一样亲自给他俩让菜,十分感动,忙说:“谢谢,谢谢毛主席!毛主席请。”

  达赖端起面前的炸饣果子请毛主席品尝:“毛主席,您尝尝我们的炸饣果子吧,在西藏我们常吃这个,很好吃的。”

  毛主席掰下一块炸饣果子放进嘴里嚼着,酥脆的“嘎吱、嘎吱”咀嚼声很响。毛主席高兴地点点头,“嗯,不错,很好吃。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好东西,要取长补短,这样咱们整个中华民族才能共同发展,共同前进。”

  达赖、班禅见毛主席从炸饣果子说起,竟引申出这么一番寓意深刻的话来,都仔细思考着毛主席的话。

  毛主席话锋一转,“本来我想请你们到我家里吃顿饭的,可是我那里没有什么好吃的,少奇同志知道,我这个人吃饭很随便的,不管什么能填饱肚子就行,就是每顿饭少不了辣子,辣子下饭哪!到我家怕招待不好你们,所以今天就算是我请客吧。今天是招待你们,就没有辣子了。”

  达赖郑重地说:“毛主席以后有时间,我一定给您做西藏最好的饭菜招待您。”

  班禅接着说:“是呀,您到西藏去看看吧,我们一定隆重欢迎您。”

  毛主席晃晃手中的筷子,“有机会是一定要去西藏看看的。去的时候你们也不用破费,每顿饭只要有辣子就行了。要求不高吧?哈哈哈……”毛主席和达赖、班禅都高兴地笑了起来。

  “什么事情这么高兴?”周总理端着空酒杯,面色红润,兴致极高地回到主桌。

  “唉呀,恩来你跑到哪里去了?”毛主席笑着说:“把我们尊贵的客人丢在这里让我们照顾,这不行,要罚你一杯!”

  “主席,你不公平哪!”周总理半开玩笑地说:“我到各桌和客人们碰杯去了,也是代表你和少奇呀。要罚我,你先喝一杯!”

  达赖、班禅笑眯眯地听着几位领袖人物开着玩笑,他们为中央几位主要领导人之间的亲密无间,团结友爱而感到高兴。

  “恩来,你能喝就多点嘛。”刘少奇出来打圆场了,“谁不知道你的海量,我和主席不能喝,你算代主席和我跟达赖喇嘛、班禅大师干一杯嘛!”

  “好,倒酒”,周总理兴奋地说:“既然主席和委员长说了话,我就和两位客人干一杯。”周总理待服务员把酒倒满,高兴地说:“来,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你们刚才听见了吧,这杯酒是我代主席和委员长和你们喝,请。”周总理仰头一饮而尽。

  达赖、班禅已喝了不少青稞酒,他们本不善饮酒,但今天是高兴的日子,又有毛主席、刘委员长和周总理作陪,见总理代表毛主席、刘委员长敬酒,说什么也得喝。

  他俩站起身,高举酒杯,“谢谢毛主席,谢谢刘委员长,谢谢周总理!”两人一仰脖把酒喝干,学着总理的样子把酒杯底朝上,让大家看看滴酒不剩。

  “好,好,请坐,吃点菜。”周总理热情地请达赖、班禅就座。

  这顿饭是达赖、班禅平生吃得最好,吃得最高兴的一次,他俩见毛主席、刘委员长、周总理丝毫没有领袖的架子,待人亲切随和,对待他们藏族同胞更无偏见与歧视,心中的感激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们与三位领袖无论从年龄、资历和能力来讲都相差甚远,作为领导6亿人口大国的领袖亲自为他们祝贺节日举行宴会,他俩对此感激不尽。

  第二节 达赖班禅聚北京勤政殿诚会远客(3)

  毛主席说:达赖来告什么别,我去给他送行嘛

  3月的一天,当秘书把近两天工作、会议及其他活动的安排呈送给毛主席时,毛主席放下手中的毛笔,身子仰靠在椅背上,吸着烟拿起单子仔细地看起来。突然,他把单子放在桌子,拿起红蓝铅笔在单子上某处重重地划了两道粗粗的红线,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秘书听,“达赖来告什么别,应该我去给他送行嘛!”

  秘书拿起单子,一看毛主席把安排好的达赖返藏前向毛主席告别的安排划掉了。他抬头望着毛主席等待他的下文。

  毛主席看也不看秘书,抬起右手一挥,“抽空我去看看达赖、班禅,给他们送行。”

  3月8日下午2点,达赖刚刚睡完午觉,正在经房里进行佛事活动,招待所的人已经熟悉了达赖的起居习惯,知道这时候不要去打扰他,楼里静悄悄的。

  在一楼的值班室里,黄光学副所长正拿着一份当天的人民日报翻看着。

  “丁零零……”电话铃突然清脆地响了起来,不待电话铃响第二声,黄光学迅速拿起电话“喂,哪里?”

  “我是中央办公厅。”耳朵里传来一个男子的声音,“你是哪位?”

  “我是副所长黄光学。”

  “你是哪个单位调来的?”对方问。

  “我是民委调来的。”

  对方似乎放心了,又问,“达赖现在干什么呢?”

  黄光学如实回答:“刚睡完午觉,正在楼上经房念经呢。”

  “达赖下午有什么活动?外出吗?”

  “没有,达赖下午没有活动,也不外出。”

  “好,下午中央领导同志去看达赖,请他不要出去。”对方郑重其事地交代。

  黄光学脑里迅速思考着中央办公厅来电话的原意,同时仔细确认没有其他活动时,他回答道:“可以先和达赖打招呼吗?”

  “不用,先不要告诉他”。对方不待黄光学回答就放下了电话。

  黄光学放下电话思索着,中央领导同志,会是谁来呢?当时他想极有可能是周总理来。他把卫士长张效苏找来,告诉他下午可能有中央领导来看达赖,让他做好安全警卫方面的准备。

  张效苏问:“用不用通知达赖一声,让他有个准备。”

  “不用,中办说不用通知他。再说领导同志什么时候来也说不准。”

  “那我是不是通知传达和门卫。”

  “也不用,这个消息控制的范围越小越好,你我心里有数就行了,到时候别一点准备也没有。”

  “好,你放心吧,我到各处看看去。”

  过了约莫一个小时的时间,院门口传来两声清脆的喇叭声。门卫和传达一看是吉斯牌保险车和领导同志的车号,便知是中央领导来了,马上打开院门,予以放行。

  车子刚停下,张效苏快速迎上前为领导打开车门,没料到车上下来的竟是毛主席。毛主席微笑着向他点点头表示谢意。这时从车前排座几乎同进走下来汪东兴同志。

  毛主席四下看看周围的环境,就径直向楼里走去。

  黄光学早已迎出来,他自我介绍后,毛主席就问他:“达赖在吗?”

  “在。”

  “他干什么呢?”

  “在楼上做佛事呢。”

  “我等一下,你去看看我能不能上去。”毛主席说完进楼在楼下的沙发上坐下来。张效苏没想到毛主席这么谦虚和尊重体贴人,来看达赖还问问可以不可以见他。

  黄光学马上疾步上楼,轻叩几下经房的门,不等达赖应声便推门而入。达赖也刚走到门口,见黄光学急匆匆的样子便问:“有事吗?”

  “主席来了。”

  达赖一时没反应过来:“谁,谁来了?”

  “毛主席,毛主席来看你了。”

  “哎呀,你怎么不早告诉我!”达赖一边慌乱地整理衣服一边向外走,“毛主席在哪儿呢?”

  达赖猛一抬头,愣住了,原来毛主席没等黄光学回报便自己上楼来了。

  “达赖喇嘛,你生活好吗?”毛主席笑着伸出右手说。

  达赖迎上前一把握住毛主席的手,“毛主席,您怎么来了?”

  “我来看看你么。”毛主席说着和达赖走进卧室。

  黄光学下楼来,顾不上和坐在一边的汪东兴说话,直奔值班室打电话。他把电话打到民委副主任杨静仁家里,杨静仁没在,黄光学额头急得直冒汗。毛主席都来了,民委不来个领导陪同,毛主席要问起什么事,有个什么交代找谁去呀?再说毛主席来了也应该马上报告有关领导。看样子毛主席轻车简从,肯定是临时决定出来的。如果中央办公厅事先和民委领导打了招呼,无论如何也不会现在找不到人,早早就会到御河桥迎候毛主席了。

  黄光学又拨刘格平副主任的电话,不巧,刘格平刚刚出去。最后总算把汪锋副主任找到了。汪锋听说毛主席到了御河桥,只说了一句“我马上就到!”就放下了耳机。

  黄光学接着又给住在北京饭店的西藏工作组的张经武打电话,通知他毛主席来了,同时告诉他最好带个翻译来,因为毛主席来得匆忙,现在御河桥连个藏语翻译也没有,只靠达赖的姐夫在那里对付。

  张经武说:“别着急,我马上就去。”

  找完电话,黄光学才发现急出一脑门汗,各位领导都通知到了,他也放心了。

  黄光学来到一楼客厅,见张效苏已为他的老领导汪东兴沏好了茶水,拿来了糖果和三五牌香烟。

  汪东兴面色疲惫地抽着烟,可以看出他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十分紧张劳累。毛主席工作起来不分昼夜,别人可以倒班休息,可负责毛主席生活和安全的汪东兴就不能休息了,经常是连轴转地工作,这么多任务压在一个人的身上,能不累吗?汪东兴借这片刻的休息时间,靠在沙发上舒服地吸着烟,松弛一下紧张的神经。突然,他像想起了什么,坐起身问:“怎么翻译还没到?”

  黄光学看看手表说:“马上就到,他们离这里很近。”

  汪东兴的担心和着急不是没有道理的,毛主席一句藏话不会说,一句藏语也听不懂。达赖呢,虽然可以磕磕巴巴地讲几句简单的汉语,但也不能表达思想,汉语基本听不懂,尤其是毛主席那湖南味十足的口音,他就更听不懂了。虽有达赖的姐夫从中帮助,也无济于事。试想,两个语言不通的人坐在一起,无法交流思想感情,你看我,我看你地干坐着,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来了,张经武同志来了。”黄光学最先看到张经武的汽车驶进院子。

  张经武带着他的秘书李佐民进了门。

  汪东兴见面第一句话就问:“翻译来了没有?”

  张经武拍拍李佐民的肩膀,“翻译出去了,不过他也会藏语,可以当翻译。”

  “那好,你快上去。”汪东兴急急地催李佐民快些上楼。

  李佐民轻而急地走上楼去。

  汪东兴这才放心地和张经武坐在一起聊起天来。一边聊,耳朵还一边留神听着楼上的动静。

  楼上隐隐约约传来毛主席抑场顿挫的湖南话和达赖听起来发音极快的话语以及李佐民的翻译声。有时还迸发出几个人的情不自禁的欢快笑音。

  又过了十几分钟,汪锋带着翻译彭措扎西赶到了,汪锋喘息未定便问:“主席来多长时间了?”

  汪东兴答:“有半个小时了。”

  张经武对站在一旁的彭措扎西说:“你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把李佐民换下来。这个小李子说不定又紧张得出一身汗。”

  彭措扎西点点头马上上楼,把李佐民换下来。李佐民一边下楼,一边掏出手绢擦着头上的汗。

  “来来来,这儿坐。”汪东兴给李佐民递上一杯香茶,“楼上谈得怎么样?”

  李佐民迫不及待地喝了口水才说:“很好,主席和达赖都很高兴。”

  “那好!”汪东兴放下心来,招呼人们就座。

  汪锋、张经武、汪东兴、黄光学、李佐民和张效苏等人在楼下休息等候毛主席。

  大约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人们听到楼上有走动的声音了。马上把未吸完的香烟掐灭,来到楼梯口迎候毛主席。

  毛主席和达赖说说笑笑地走下楼来,看得出毛主席非常高兴,双方交谈得非常愉快。毛主席一见楼下来了这么多人,笑着说:“噢,你们都来了,好,好。”毛主席一一和人们握手,“你们都来干什么?我和达赖喇嘛随便聊聊,不用这么兴师动众么,我是特意不要秘书告诉你们的。”

  张经武说:“主席来了,我们怎么能不来呢。”

  毛主席转身和达赖握手:“达赖喇嘛,你就不要送了,我这次来也就给你送行了,祝你一路平安。”

  达赖激动地紧紧握住毛主席的手,不住地说:“谢谢,谢谢毛主席。我送毛主席上车。”他执意把毛主席送上车,毛主席在车里向人们挥挥手,让人们回去。人们一直目送毛主席的车驶远才返身。

  毛主席和达赖的会谈十分愉快圆满,事后达赖对黄光学说:“毛主席是最大最大的佛爷,威望最高,最公道。毛主席真伟大,毛主席是太阳、月亮。他这么忙还来看我,你说他多看得起我。”达赖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毛主席对西藏的历史和地理情况非常了解,对西藏今后的建设发展做了许多指示,毛主席特别信任我,他说西藏地方上的事,中央不具体管,由你们地方政府管,中央在经济上要大力支援西藏建设,目前虽然国家还有不少困难,财政还不充裕,但你们西藏需要什么只管来找我,找总理,我们一定帮助你们。”

  毛主席临别赠言,班禅讨论通过《二月纲领》

  毛主席去御河桥看过达赖的第二天,3月9日即去畅观楼看望班禅。毛主席和中央极为重视达赖、班禅之间的关系,做任何事情都是从促进和维护他们的团结出发。在接待工作中也是遵遁这一原则,尽量照顾和摆平两人的关系,做到不偏不倚,不亲不疏。

  9月晚上,吃过晚饭,班禅和亲属、随从及畅观楼的工作人员正一起在一楼大厅看电影,今天放映的是一部苏联电影。班禅虽然听不懂汉话,不时还要旁人给他翻译解说一下故事情节,但是绝大部分内容他基本上可以根据情节悟出来,看到精彩之处他会旁若无人地开怀大笑。

  招待所孙青所长也在陪同,黑暗中有人从后面轻轻拽了他一下,轻声说:“所长,值班室您的电话。”

  孙青弓腰从大厅走出来,到值班室拿起电话,“对,是我,我是孙青……正在看电影呢,谁,谁来……好,什么时候……那好,我马上告诉他,好!”

  孙青放下电话,值班员发现孙青既激动又严肃,不知是谁来的电话,但从孙青的神色可以猜测出一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

  “你守着电话,一步也不要离开,有事马上叫我。”孙青说完大步向大厅走去。

  刚才的电话是中央办公厅值班室打来的,通知他毛主席现在去看望班禅,马上就出发,估计不久就到。

  毛主席要来看班禅,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孙青一分钟也不敢耽搁,马上走进大厅,弓着腰轻轻来到班禅身后,见班禅正看得入迷,丝毫没察觉身后来了人。孙青附在班禅身旁的计晋美耳边轻声告诉他毛主席马上就到,请他告诉班禅。

  计晋美听后连连点头,马上扭头用手掩嘴,嘴对耳地对班禅悄声说了一句话。班禅先是一愣,问计晋美:“是真的?谁说的?”计晋美指指身后,班禅回头一看见孙青正站在身后,便问孙青:“什么时候来的电话?”

  孙青说:“刚刚打来的,说是马上就到。”孙青还怕其他人听见,不敢说是谁来。班禅马上站起身来,身影把银幕都遮挡住了。

  前排的人不明就里,还回头问:“谁呀,谁挡着了呀,坐下。”当他们发现是班禅站在那里时顿时不敢吭声了。

  班禅挥着手说:“开灯,不演了,不演了。”灯亮了,人们都不知班禅好端端地正看着入神为什么突然不看了。

  班禅吩咐随从:“电影不看了,你们赶快收拾一下,把楼上楼下弄干净点,要快!没事的人都叫他们回去!”

  班禅急三火四地指挥随从和工作人员把客厅收拾好,忽然想起一件事,他向孙青求教,“你说毛主席来了我穿什么衣服好?这身太随便了吧,我上楼换件衣服去。”

  孙青一把拉住班禅,上下打量他一下说:“不用换,你穿这身就挺好。毛主席平易近人,不注意别人穿戴,只是衣服整洁就行了。”班禅这才放下心来。

  孙青又交代韩立功把警卫工作再检查一下,不能有任何疏漏,一定要保证毛主席的绝对安全。

  这时,值班室又接到中南海打来的电话,说毛主席已从中南海出来了,请他们做好准备。孙青上楼把消息告诉班禅后,班禅再也坐不住了,“蹬蹬蹬”地快步下楼,来到一楼的客厅等待。

  班禅、计晋美、孙青和韩立功等人坐在一楼客厅里等待毛主席的到来。此时,畅观楼内闲杂人员都回避了,班禅的亲属也得知毛主席要来的消息,都按捺着激动的心情,静静地等待这幸福的时刻的到来。楼里静悄悄的,此时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班禅不时看看手表,过两三分钟就问一遍:“毛主席该到了吧?”最后,班禅实在等不及了,索性来到院子里迎候毛主席。其他人也跟着班禅来到院里。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