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23章 勤政殿决胜千里!紫光阁活佛洗尘(3)

  1951年4月,达赖派遣的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5个全权代表,来到北京进行和平解放西藏的谈判。与此同时,班禅等人在中共西藏工委书记兼西北军政委员会驻班禅行辕代表范明的陪同下也来到首都北京。中央人民政府指派统战部长李维汉为首席代表同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西藏5个全权代表,开始了和平解放西藏的谈判,经过反复协商,谈判终于在5月21日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并于5月23日,在北京勤政殿举行了庄严的签字仪式。与此同时,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向达赖和班禅两方面进行了说服,要求双方捐弃旧嫌,重归和好,并在《协议》第五和第六条里面,对达赖和班禅之间的关系问题作了公平合理的规定,从而基本解决了达赖与班禅之间近30年的不团结问题。

  《协议》公布后,十世班禅大师于5月30日致电达赖喇嘛,衷心地赞颂达赖为西藏民族和中国各民族的团结所做的贡献,并表示“愿竭绵薄,精诚团结,在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协助您和西藏地方政府彻底实行协议,为和平解放西藏而奋斗”。班禅向达赖伸出了友谊之手。

  1951年12月,达赖从拉萨打电报给十世班禅,欢迎他早日启程返藏,团聚一堂,共同建设新西藏。经过20多年的风风雨雨,达赖和班禅的积怨终于释解。十世班禅返藏的时机成熟。

  总理关怀班禅返藏

  1950年12月中旬,范明应召向西北局习仲勋等同志汇报了西北军区关于进藏的设想和方案。12月31日,范明、汪锋根据习仲勋的指示抵达北京,就西北进藏筹备工作向中央汇报请示。根据李维汉的要求,范明准备了一个关于进军西藏的汇报提纲,上报中央。

  1951年1月30日晚,在北京饭店下榻的范明正准备休息,突然接到了周恩来总理要于翌日接见他们的通知,第二天,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他的办公室接见了范明等人,详细地询问了西北局、西北军区关于进藏的具体情况,当即指示说:“西北军区解决的五件事,由你们起草电稿,中央发出,必须解决。中央给班禅答允的,如派干部和卫队等,必须在三月前一律搞完毕。将来进藏你们可以分梯队走,如第一批,第二批。现在马上准备牲口和粮食。”

  范明提出是否可由玉树经昌都然后到拉萨时,周总理答复:“不行,那条路上,西南有几万大军要通过,交通拥挤,同时,你们还有占领黑河口的战略配合任务。”

  范明又提出,青藏公路停修后运输成问题。周总理说:“中央并未说不修这条公路,而是要西北调查沿路情况,究竟哪条路好修?全线多长?需要多少人工和材料?花多少钱?需要多长时间?”

  周总理又说:“你们行动时,应与西南进藏部队通电报联络,可以找杨尚昆同志另要一份密码。出发后,第一梯队即归十八军指挥。”“准备工作要赶在3月底准备好,责成西北局与西北军区负责,将来完成不了,要向他们是问。”

  周总理又掐着指头算起来,“班禅集团打上1500人,工委搞1500人,将来家属及其人员打上1000人,共4000人。”然后果断地说:“准备8000头牲口和其他物资,完全由西北局负责”。

  总理转过头来,对李维汉和范明说:“范明同志代表中央起草一个决定,以中央名义下达。”

  在党中央和周总理的关怀下,西北局、西北军区紧张地进行着护送班禅回藏的准备工作。到11月底准备工作基本就绪,班禅返藏指日可待。

  坎坷归程

  1951年12月18日,习仲勋代表毛泽东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专程前来西宁,欢送班禅启程返回西藏。在隆重的欢送仪式上,十世班禅大师在与习仲勋互赠洁白的哈达时,紧紧地握住了习仲勋的手,深深地感谢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关怀和支持。班禅及其亲属、行辕的全体官员,在西北军政委员会驻班禅行辕副代表牙含章等的护送下,分乘多辆汽车向西藏进发。

  经过6天的行军,十世班禅一行来到了香日德。从香日德再往前行,就不通汽车了,只能骑马。

  班禅一行在香日德进行短暂休整后,继续前进,1952年2月底,他们来到了唐古拉山前。

  唐古拉山横亘在青海与西藏之间,唐古拉山口最高处海拔5800米。山上到处冰天雪地,酷寒袭人,空气稀薄缺氧,人在山上行走,头昏脑涨,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就连牲口也大口喘气,迈步困难,随时都有死亡的危险。十世班禅一行在翻越唐古拉山的7天时间中,恶劣的环境夺去了十几个人和上万头骆驼、马、牦牛的生命。

  越过唐古拉山,即进入西藏境内。十世班禅一行继续南行,几天后来到了安多麦马游牧部落境内,见到了达赖和西藏地方政府派来欢迎班禅的官员。他们向班禅敬献哈达,并说从这里起,即由西藏地方负责供应差役。和他们同来的还有许多藏族牧民,赶来了大量牦牛与乘马,使班禅一行缓解了因骆驼大量死亡而造成的运输困难。

  班禅一行于1952年3月来到藏北的第一重镇那曲,受到西藏地方政府驻那曲的两个基巧(相当于内地的公署专员)和那曲寺活佛、喇嘛和牧民数百人的隆重欢迎。

  这时,正赶上伪“人民会议”在拉萨闹事,中央代表张经武为了十世班禅的安全,来电要班禅一行在那曲暂停一些时间,待局势安定后再到拉萨。同时要求护送班禅的解放军官兵要提高警惕,防止亲帝分离势力搞突然袭击。为此牙含章和班禅行辕一起召开紧急会议,安排应付可能发生不测的各种具体防范措施。要求大家做好精神准备和作战准备,禁止进藏人员单独上街,必须五六人以上携带武器集体外出。为显示威慑力量,防患未然,解放军官兵还在那曲郊外举行军事演习(有轻、重机枪和火箭筒等),邀请了当地官员和活佛参观。另一方面对前藏官员和活佛们,仍然表示友好,照常保持良好关系。拉萨伪“人民会议”事件结束后,中央代表张经武来电要十世班禅启程前往拉萨。

  十世班禅一行来到离拉萨76华里的吉日时,西藏工委范派明副书记、西藏军区派李觉参谋长前来迎接,并一起研究了进入拉萨时应注意的事项。

  同年5年1日,十世班禅安全到达拉萨,受到达赖政府及全市人民的隆重欢迎。拉萨市民的房顶上换上了新的经幡,门口用白灰画上了吉祥图案,这是拉萨市民用宗教仪式欢迎班禅的最高敬礼。西藏地方政府在拉萨市的东郊搭起了欢迎帐篷,全体高级及全体僧俗官员数百人参加欢迎仪式,奏着军乐。布达拉宫穿着古代服装的仪仗队,奏着军乐,载歌载舞,盛况空前。欢迎仪式结束,在藏军军乐队引导之下,十世班禅乘轿进入中心。这时,轿子周围拥挤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人想靠近轿子一睹班禅的圣体,有的人拿石块乱挤乱碰,怀有敌意。人越来越多,轿子几乎不能前进了,随时有发生问题的可能。负责扶护的解放军战士,手挽手结成人墙以防意外,其他警卫人员也都加强了戒备,注意动向,直至轿子进入大昭寺。

  5月2日,十世班禅前往布达拉宫拜会达赖,商讨会见仪式的有关事宜。双方对于磕头、座位高低、献礼品等3个具体问题发生了争执。达赖方面提出在达赖和班禅会见时,要班禅向达赖磕头,班禅的座位比达赖低两格,班禅给达赖朝贡。这种有损害于班禅固有地位的条件,班禅方面拒绝接受。中共中央对达赖和与班禅的关系原则是:班禅可让点步,但其固有地位必须维护。本此精神,中共西藏工委提出一个折衷的办法:论年龄,班禅比达赖小几岁,虽不是师徒关系,但初次见面,班禅可以给达赖行磕头礼,然后双方再行平等碰头礼;座位问题,历史上达赖是班禅的师父时,座位可以高出一个垫子,这次达赖与班禅见面应以两人平座为好;将朝贡改为双方互赠礼物。经中央西藏工委书记张国华、范明副书记与双方交谈,双方接受了这一办法。会见时,尽管仪式问题仍有一些出入,但两位大师终于坐到了一起,推心置腹地讨论西藏的现状、宗教等情况。

  班禅如愿以偿返西藏

  十世班禅在拉萨住了一个多月后,回到了日喀则。这对他的属民来讲,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五六万人从四面八方,甚至几百里远的地方赶来扎什伦布寺候迎。有的牧民赶着牦牛、带着帐篷,早在一个月前就来到日喀则等候。扎什伦布寺的喇嘛和日喀则的市民们,自发地用红布或红纸做了许多五星红旗,全市家家户户,寺中每一僧舍,无不红旗招展。日喀则市区到处挤满了迎接班禅归来的男女老幼。当班禅和护送队伍进入市区时,群情激昂,有的过于激动,甚至嚎啕痛哭;有的念念有词,合手望天,默不作声;有的顶礼膜拜,五体投地。浓厚的民族感情和强烈的宗教气氛,尽显其中。如此场面在日喀则的历史上是空前的。

  在扎什伦布寺的每一处经堂和僧室中,毛泽东的画像与释迦牟尼像并列悬挂。全寺僧众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倾注在对毛泽东主席的顶礼膜拜上。

  班禅进入扎什伦布寺以后,举行了隆重的喇嘛教庆祝仪式,这一仪式前后长达半个月之久。与此同时,在中共西藏工委的关怀下,西藏地方政府恢复了班禅在后藏的地位及职权。

  班禅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由于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我和行辕全体人员得以光荣返藏,并根据和平协议的规定,后藏所属百姓的差役已恢复到清朝乾隆癸丑(公元1794年)的规定,负担大大减轻,人民生活有了初步改善,后藏僧俗官员民众,莫不感激万分。”

  第二节 达赖班禅聚北京勤政殿诚会远客(1)

  达赖、班禅也拿出大红烫金的请柬,并肩从天安门东侧的楼梯登上天安门。观礼台上的藏族同胞都不看阅兵了,返身朝着天安门上的班禅欢呼。周总理举杯,“为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身体健康干杯!”

  达赖、班禅抵达北京

  1954年9月4日下午,北京火车站(前门站)像过节一样充满喜庆色彩。一队队身穿节日盛装的青少年手持花束彩带喜盈盈地来到车站,军容严整的军乐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进月台,同时还有不少穿长袍的喇嘛、道士及和尚来到车站。车站打扫得整齐干净,四周由部队和公安警察布好警戒线。一辆接一辆的高级轿车鱼贯驶人车站,足有数十辆之多。不明情况的行人好奇地驻足张望,猜测一定是有重要贵宾抵达北京。人们谁也没想到,今天是为迎接中国西藏达赖、班禅活佛的到来而举行的盛大欢迎仪式。

  下午5点左右,朱德副主席、周恩来总理率众多中央党、政、军领导来到第一站台,等候达赖、班禅的到来。列车还没到,领导同志们相互轻松愉快地谈笑着,看得出他们今天都非常高兴。

  远处传来火车汽笛强劲响亮的声音,引起欢迎人群一阵躁动。不知谁喊了一声“来了,火车来了”。人们向东面看去,果然不远处黑色的庞然大物喘着粗气,喷吐着白色的蒸汽,拉着十余节绿色的车厢慢慢驶来。

  此时,专列公务车上的达赖、班禅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整理好服装,令随从收拾好物品,端坐在座位上,急切地目光注视着前方。

  从拉萨到北京,达赖、班禅骑马、坐汽车、乘飞机、换火车,走了近两个月,行程万余里,历尽艰辛,眼看就要到达此行的目的地――首都北京,马上就要见到中央各位领导同志,他们的心情急切而又兴奋。但兴奋之中又有一些忐忑不安,毕竟离开了生养他们的青藏高原,首都北京对他们来说是个遥远、陌生和新奇的地方。他们不知到北京的第一印象会是怎样的。

  当张经武欣喜地告诉达赖、班禅火车马上就要进北京站的时候,达赖、班禅不约而同地起身伏在车窗上向前方看去,窗外吹进强劲地风迫使他俩眯起眼来,像孩子似地想看到久已祈盼的目的地。

  列车轻微震动了一下,这是列车在刹车,车速明显慢了下来,火车进站了。在列车前方传来阵阵喧天的锣鼓声和欢快地迎宾乐曲。达赖、班禅看到站台上站满了欢迎的群众,花束左右摇动,彩带上下飞舞,人们载歌载舞,欢呼声和掌声响成一片。这是沿途经过各城市中欢迎场面最盛大、热烈和隆重的一次。达赖、班禅的情绪一下子被乐曲声和锣鼓声所感染,站在窗前向欢迎的人们微笑着频频招手致谢。

  这时,车上的张经武、范明和西藏工委的其他同志也异常激动。他们奉中央的指示,为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在遥远的西藏工作多年,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终于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动员和陪同达赖、班禅来到北京,心中的酸甜苦辣,西藏的艰苦条件,工作中的紧张劳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来到北京,来到党中央身边,他们就像远离母亲数年的孩子,急切地盼望扑进母亲怀里,向母亲倾诉心声。西藏工委的不少同志是第一次到北京,当心中仰慕已久的北京真的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时候,他们却激动的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只是两眼潮红地望着窗外。这种复杂的心情只有经历过千辛万苦,久别亲人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

  列车像一个背负重载的人终于抵达了目的地,轻松地长长吐了一口气停下了。达赖、班禅的公务车准确地停在朱德副主席和周总理面前,在朱副主席和周总理身后是由各位首长组成的庞大的欢迎队伍。

  他们是:中共中央秘书长林伯渠、政务院副总理郭沫若、邓小平、军委副主席贺龙、政务院秘书长习仲勋、军委副总参谋长黄克诚、政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李维汉、副主任乌兰夫、刘格平、格执一、政法委员会副主任彭泽民、公安部长罗瑞卿、交通部长章伯钧、卫生部长李德全、内务部副部长陈其瑗、商业部副部长姚依林、铁道部副站长吕正操、农业部副部长刘瑞龙、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教育部副部长韦悫、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曹菊如、政务院办公厅副主任余心清、军委办公厅主任肖向荣、副主任朱早观、政务院副秘书长孙志远、北京市副市长吴晗。

  前往车站欢迎的还有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叔通、常委邵力子、罗隆基、章乃器、马寅初、许广平、许德珩、陈其龙。

  达赖、班禅驻京办事处的喇嘛和僧众代表也到车站迎接。

  车门打开,达赖率先走下车,随后下车的是班禅、张经武和汪锋。

  慈祥的朱副主席接过达赖、班禅敬献的哈达后,伸出厚实温暖的大手握住达赖、班禅的手,满面笑容地用浓重的四川话问候他俩“一路辛苦喽,欢迎、欢迎。”

  周总理像是久违了的老朋友一样热情地接过达赖、班禅献的哈达,连声说:“谢谢,谢谢。欢迎两位大师不辞劳苦到北京,我们代表北京和全国人民热烈欢迎你们的到来!”

  周总理寥寥数语,说得达赖、班禅心里热乎乎的。刚下车时的紧张拘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汪锋向达赖、班禅一一介绍前来迎接他们的各部门领导。各部门领导热情而有礼貌的态度也给达赖、班禅留下了深刻印象,看到这么一支庞大的欢迎队伍,这么多的领导前来欢迎他们,达赖、班禅有些受宠若惊,感到中央政府确实把他们待如上宾。

  朱副主席和周总理也一一和达赖的主要随从经师林仓、人大代表赤江?罗桑意西、阿沛?阿旺晋美、尧西?泽仁卓玛和噶玛巴活佛、代理机巧堪布洛桑三旦、首席侍读绛错林活佛、扎萨柳霞?土登塔巴和达赖的母亲,以及班禅的主要随从,人大代表,班禅堪布会议厅委员会主任计晋美、副经师尕金洛桑尼玛,大喇嘛纳旺金巴和班禅的父母亲切握手,表示欢迎。

  两名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向达赖、班禅献上一束艳丽芬芳的花束。达赖、班禅十分高兴地手捧花束在朱副主席和周总理的陪同下向欢迎队伍走去。

  欢迎的人们都听说西藏有两位大活佛,只是无缘一睹佛爷风采。今天见中央这么多领导前来迎接,更急迫地想见到他们。心里猜想:既然是活佛,一定和汉旅传说和图画中的佛爷一样,也是福态丰满,仪态万方,庄重慈祥,年纪较大的模样。当人们看到身穿紫红色藏袍的达赖和穿明黄色藏袍的班禅满面笑容地走过来时,这才发现达赖、班禅原是两位不到20岁的青年。达赖年纪稍大,长得白净一些。班禅岁数虽小,但个头却比达赖高出近半头,只是身体单薄点。两个年轻人,受到这么多德高望重的首长们如此隆重地欢迎,人们不禁有些不解。但50年代人们的思想纯洁可爱,人们认准一个道理,只要是共产党办的事都是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事。既然是党中央、毛主席请来的客人,那么不管他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我们都热烈欢迎。因此欢迎群众的掌声格外热烈,由衷的笑容挂在脸上。达赖、班禅置身于这热烈欢迎的氛围里,丝毫不感到陌生,感到中央政府一点没有大汉族主义,完全是从藏汉民族团结的目的来欢迎他们的。

  刚刚步出火车站,达赖、班禅一眼就看到首都宗教界的欢迎行列。喇嘛、道士、和尚、尼姑和居士们虔诚地双手合十向两位活佛施礼,有的敬献上雪白的哈达。这是达赖、班禅始料不及的。政府考虑得真周到,并不像国外一些反动势力肆意宣传的共产党扼杀民族宗教,取消宗教信仰。事实胜于雄辩,亲眼所见的一切使达赖、班禅犹如吃了一颗定心丸,初到北京就有这么个良好开端,以后在内地的日子也一定会过得幸福愉快。

  政务院负责礼宾的同志请达赖、班禅和各位领导上车,朱副主席看见张经武、徐淡庐站在一旁,便亲切地招呼他俩说:“你们俩没事了吧?坐我的车走吧。”张经武和徐淡庐都曾在朱副主席直接领导下工作过,彼此都很熟悉,几年没见老首长心里感到格外高兴,真想和老首长坐一辆车走,路上也可以说点知心话。这时一旁的李维汉见状急忙走过来,半开玩笑地挡驾说:“老总哇,你可别把我的人拉走呀,他俩还有不少工作哪。”朱副主席还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那好,有任务就先完成任务,以后再到我那里来坐坐,你们快走吧,别让两位佛爷等急喽。”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