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13章 唇亡齿寒颐年堂决策!临危受命彭帅抗美帝(5)

  1950年10月8日上午7时,彭德怀根据毛泽东的命令与中共东北局第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以及彭德怀指挥所的负责人成普,参谋徐亩亢、龚杰,秘书张养吾,翻译毛岸英一行乘飞机直飞沈阳,这次航行是绝对保密的,连每个人的亲属包括彭德怀的夫人均不知他们将前赴何地。上午10时左右,飞机冒雨安全降落在沈阳机场。东北局派人将彭德怀等接到和平街1号交际处休息。

  中共中央根据事先与苏联方面的协商,就在彭德怀、高岗飞往沈阳的同一天,特派周恩来带翻译师哲和一名机要员,乘专机前往莫斯科会见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商谈购买苏方武器装备和苏联派出空军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问题。

  彭德怀飞抵沈阳后,即争分夺秒地开始了极为紧张的入朝准备。他和高岗首先召见了原东北边防军司令员邓华,副司令员洪学智、韩先楚,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等,向他们传达了中央政治局派兵援朝的决定,并听取了当前部队备战和思想汇报情况。大家看到是彭老总来挂帅,都非常高兴,更增强了胜利信心。散会后,原在红三军团工作过的十三兵团政治部主任杜平跑到彭德怀住处,高兴地向这位阔别了十几年的老首长说:“彭老总,我们真没想到你来挂帅。”彭德怀微笑说:“不但你没想到,连我自己也没想到。组织志愿军,中央原来考虑是让林彪去的,但林彪说他有病,不接受任命,于是中央才临时决定让我来的。”

  下午,彭德怀和高岗召集了东北局和东北军区的主要负责人李富春、贺晋年、张秀山等开会,在高岗讲话后,彭德怀说:“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高司令也参加了。中央已下了最大决心尽快出兵援朝,要向敌人抢时间,否则后果难以设想。关于后勤供应问题,中央决定东北地区要全力以赴支援志愿军作战。希望东北局和军区的同志要认真研究部署,各项保障工作务必落到实处,这是保障志愿军出国作战的关键问题。”会议并商定10月9日召开参战部队军以上干部开会,研究部队出国前的日程安排。

  8日黄昏,金日成接到毛泽东的电报,立即根据毛泽东的要求于当天派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务相朴一禹来到沈阳。朴一禹向彭德怀汇报了当前敌军进攻情况和朝鲜人民军现状,并转达了金日成首相要求志愿军迅速出动,首先一部控制咸兴,一部控制新安州。会谈后的当晚朴又返回新义州。10月9日上午,彭德怀和高岗在沈阳召集了志愿军军以上干部开会,目的是:“说明目前形势及中央的意图,同时了解部队情况。”彭德怀在会上讲话说:“根据朝鲜战场的形势和金日成首相的要求,中央已决定出兵援助。这不是我们好战,完全是美帝国主义逼我们走这条路的。在美军越过三八线前夕,周总理曾一再对美军发出警告,倘若越过‘三八线’北犯,中国将出兵援朝,但美国和南朝鲜军队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无视我国政府的警告已越过‘三八线’,正向中朝边境鸭绿江边进攻。我们的敌人不是‘宋襄公’,他不会愚蠢到等待我们摆好阵势才来。敌人是机械化部队,有空军和海军的支援,进攻速度很快,我们要和敌人抢时间。中央派我到这里来,也是三天前才决定的。”“这次出兵援朝,我们要决心打赢,但是也要有不怕打烂的精神准备,万一美国人打进我国来,那我们就烂了再建。各军要日夜加紧准备,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教育干部战士树立必胜观念,要坚信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一定能够打败美帝国主义者。各军要在10天之内,克服困难,连夜突击,完成一切出国作战的准备工作。”但在会议上,各军干部也提出了问题,他们最担心的是在出国作战时,有无空军支援。于是当会议还在进行中,彭德怀和高岗又于9日上午11时联名致电毛泽东称:

  我军出动作战时,军委能派出多少战斗机和轰炸机配合?何时能出动并由何人负责指挥?盼速示。

  这时,已经越过“三八线”、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犯的敌军有:美国第八集团军所属之第一军(辖骑一师,步兵第二十四师),第九军(辖步兵第二师,第二十五师),第十军(辖陆战第一师,步兵第七师)和空降兵第一八七团,另有英军第二十七旅、第二十九旅、加拿大旅、土耳其旅等每旅各约5000余人参战。南朝鲜军队计有:第一军团(辖首都师,步兵第三师),第二军团(辖步兵六、七、八师),第三军团(辖步兵二、五、九师),此外南朝鲜步兵第一师配属于美第一军作战,第十一师配属于美第九军作战。当时先后进入朝鲜境内作战的还有美国空军第五航空队,拥有各型战斗机700余架,第二十战略轰炸机航空队有各型轰炸机300余架,此外,美军每个师有侦察机10架支援其地面部队作战。至10月中旬,以美军为首“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队总兵力已达40余万人,各型飞机1000多架(海军飞机除外),各型军舰300多艘。

  自10月1日夜,麦克阿瑟命令南朝鲜李承晚军队陆军第三师首先越过“三八线”后,到10月9日美国及英、加、土等军也全部先后越过“三八线”。鉴于朝鲜战场的局势严重,彭德怀心急火燎,他为了进一步了解敌我双方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决定亲赴鸭绿江沿线,勘察地形,了解敌我态势。在9日军以上干部会议结束后,傍晚即乘火车由沈阳赴安东(丹东),他在沈阳的两天里,几乎是通宵达旦地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研究出国作战方案和后方供应等问题。每天几乎工作20个小时,连吃饭时也谈工作,其紧张程度可想而知。10月9日夜从沈阳赴安东的乘车途中,彭德怀仍不肯睡觉,他一边啃馒头干,一边在列车上召集丁甘如、成普等人开会,研究组织他的指挥所。他说:“在沈阳两天太紧张,现在抓紧时间算算人头账,把从北京和沈阳调来的同志们分分工。”就这样,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司令员指挥机构,就在火车上组成了。10日凌晨火车抵达灯火管制中的安东,联防军司令部将彭德怀一行接到镇江山招待所,彭德怀吃过早饭后不顾连日的疲劳,亲往鸭绿江边察看渡江地点,了解战备情况。此时侵朝“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队40余万人的总兵力中,第一线兵力即有4个军共10个师另1个旅1个空降团共约十几万人,正分兵多路向中朝边境疯狂进犯。鉴于这一情况,为使志愿军在地面兵力上占绝对优势,以达初战获胜之目的,彭德怀于10月10日急电请示毛泽东,称:“原拟先出动两个军两个炮师,恐鸭绿江铁桥被炸毁时,不易集中优势兵力,失去战机,故决定将4个军3个炮师全部集结江南待机歼敌,故改变原定计划,妥否盼示。”此外,彭德怀还深感8日他在沈阳与朴一禹的匆匆会谈,内容不够详细具体,于是当晚20时他再次急电请示毛泽东,称:“还有不少具体问题,须与金日成同志面商解决,拟明(11日)晨经安东前往德川。特报。”但彭德怀的电报刚发到北京,情况却又发生了突然变化。10月10日毛泽东也收到了周恩来发自莫斯科的急电,称:“斯大林答复苏联空军目前尚未准备好,暂时无法支援中国志愿军作战,请中央对出兵问题再作考虑。”关于出兵援朝问题,本来中苏双方早已商定:地面兵力由中国负责,空军掩护支援由苏联负责。因此当中共中央于10月2日决定出兵援朝后,毛泽东于当日深夜即将决定电告斯大林,以使苏联空军作出准备。10月8日就在彭德怀、高岗飞往沈阳筹划组织志愿军出国作战时,周恩来也于10月8日飞往莫斯科会见斯大林,督促苏联空军立即准备出动。

  同一天毛泽东还致电中国驻朝大使倪志亮转告金日成:中国已决定立即出兵援朝。但是当8日晚周恩来飞抵莫斯科后,被告知斯大林正在苏联南方黑海之滨克里米亚附近的阿布哈季亚别墅休假。9日上午周恩来和翻译师哲在苏联元帅布尔加宁的陪同下,乘苏联政府专机飞抵克里米亚,然后乘汽车前往克里米亚以东的阿布哈季亚,当晚7时与斯大林开始会谈。苏方参加会谈的有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贝利亚、米高扬、布尔加宁和莫洛托夫。会谈主要协商在中国志愿军入朝时,苏联能出动多少战斗机和轰炸飞机支援中国援朝志愿军,并由谁担任指挥,以及中国地面部队更换苏联武器装备等问题。但是出乎预料的是斯大林根据朝鲜战争10月2日以后的事态发展,美军竟不顾苏联可能作出的反应越过“三八线”北进,斯大林判断美国已不惜代价和风险,决心向鸭绿江边中苏边境进攻。因此斯大林担心如苏联空军在中、苏、朝边境与美国飞机和地面部队作战,可能会引起苏美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有诱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所以,斯大林从出动空军支援中国志愿军作战的立场上犹豫后退了。他在与周恩来的谈判中,明确表示,苏联可以先给中国20个师的武器装备并尽快运到满洲里,但是苏联空军目前尚未准备好,暂时无法出动。其实,空军和陆军不同,飞机调动转场不过三两天就可准备完毕,而当时还有10天准备时间,完全可以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斯大林的态度,不过是犹豫推诿之意。中苏这次高级会谈直到次日凌晨5时才结束,中方代表周恩来对这一突然变化大吃一惊,立刻感到事关全局,于是他在苏外长莫洛托夫陪同下,赶紧于10月10日飞回莫斯科,在中国大使馆将苏联空军暂时不能出动情况迅速电告毛泽东。

  毛泽东10月10日下午收到周恩来发自莫斯科的电报后,末曾料到的突然情况立即使他陷入焦虑之中,是马上出兵还是暂缓出兵呢?当夜他又突然收到彭德怀自安东发来的准备11日晨入朝与金日成会谈的电报,这两份电报使他翻来覆去更感决心难定。经与代总长聂荣臻商谈后,他决定立即给彭德怀发电,通知彭明天先不要入朝,而是和高岗一起迅速回京开会。这时已是深夜,聂荣臻考虑万一明晨以前彭德怀收不到电报,彭就将入朝会见金日成了,于是聂荣臻于11日晨1时左右赶到总参谋部作战室给彭德怀打电话称:

  你来电已收到。原定方案有变化!有变化!主席请你和高岗明天迅速回京,中央有要事讨论。

  10月11日下午,彭德怀奉命带了指挥所负责人成普由安东乘火车于深夜抵达沈阳。12日,彭德怀在沈阳和高岗召集东北局和东北军区的领导紧急开会,针对他在安东调查到的部队存在的困难特别是后勤供应问题研究了一些紧急措施和解决方法。当晚8时,彭、高又接到毛泽东急电称:

  (1)10月9日命令暂不实行,十三兵团各部仍就原地进行训练不要出动。

  (2)请高岗、德怀二同志明日来京一谈。

  13日早饭后,高岗、彭德怀即奉命乘专机由沈阳飞回北京,由聂荣臻代总长在北京饭店迎接后一起到三楼交谈,聂说:下午要召开政治局会议,对出兵问题再次讨论。

  在彭德怀与高岗奉命回北京之前,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已全部越过“三八线”,并已做好了大举进攻平壤的准备。10月9日麦克阿瑟以威逼口吻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发出最后通谍,称:“最后一次要求你和你指挥下的军队,立即放下武器并停止作战。”10月10日下午4时,印度驻中国大使潘尼迦又到我国外交部转交了英国外交大臣贝文致我国外交部部长周恩来的电报,称:“如果北朝鲜不愿放下武器,那么‘联合国军’统帅将无他途可寻。”面对敌人大军压境威胁恫吓的情况,金日成首相于10月10日紧急召见我国驻朝鲜大使临时代办柴军武同志明确表示:“我们决不会放下武器,决不会投降,我们要抵抗到底。”11日金日成首相以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向朝鲜全国发表广播说:“今天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用鲜血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10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再次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了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彭德怀在会议上汇报了三个问题:(1)与朝鲜代表朴一禹会谈的内容。(2)当前侵朝“联合国军”兵力部署和动向。(3)志愿军各部备战情况和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会议针对斯大林当美军在仁川登陆后,对朝鲜战场的形势表现忧虑,对我国决定出兵援朝又顾虑重重,因而又取消了原定苏联出动空军支援志愿军作战的协商方案等新情况进行了认真研究讨论,对出兵和不出兵的利害关系反复考虑反复研究。因朝鲜战场朝鲜人民军情况危急,时间紧迫,不容犹豫,经彻夜会议后政治局同志一致认为,即使没有苏联空军的支援,也必须立即出兵援朝。会议号召要自力更生,发扬我军历史上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丰富经验,克服各种困难,即刻入朝迎击向北冒犯之敌。聂荣臻元帅在回忆毛泽东主席在政治局会议上对是否出兵援朝作战时写道:对于打不打的问题,毛泽东同志也是左思右想,想了很久。毛泽东同志对这件事确实是思之再三,煞费心血的,最后才下了决心。中共作出最后决定后,彭德怀为防止部队对出兵援朝产生怀疑和松懈情绪,立刻在中南海给与他同机飞回北京正在军委作战部待命的成普打电话,让他给志愿军参谋长解方发出急电,要求志愿军各部仍要继续做好出国准备。就在13日政治局会议结束后的当晚,毛泽东给仍在莫斯科的周恩来拍发了火急电报,称:

  “与政治局的同志商量结果,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再压至鸭绿江边,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