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04章 红墙主人涉险访苏!巨人握手各有所思(12)

  “毛泽东同志,我们出钱给你们建立这个电台。这个电台属于谁对我们无关紧要,我们不过是用它同我们的潜水艇保持无线电联络。我们甚至愿意把这个电台送给你们,但是希望这个电台能尽快地建起来。我们的舰队现在正在太平洋活动,我们的主要基地……”

  毛泽东越听越恼火,拍了一下桌子,愤然立起身,指着赫鲁晓夫的鼻子:“你讲的这一大堆毫不切题。我问你,什么叫联合舰队!”

  李越然见此情景,在译语的使用上力求准确地表达毛泽东的情感,使赫鲁晓夫充分感到问题的严肃性。

  赫鲁晓夫脸孔涨红了。看得出,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可又不能自圆其说,始终处于答辩地位。但他仍然搪塞道:“我们不过是来跟你们共同商量商量……”

  “什么叫共同商量,我们还有没有主权了?你们是不是想把我们的沿海地区都拿去?”毛泽东愤怒之下不乏自信的嘲意:“你们都拿去算了!”

  陪同赫鲁晓夫参加会谈的苏联副外长费德林是位著名的汉学家,精通中文。他用俄语从旁提醒赫鲁晓夫说:“毛泽东可真动火了!”

  赫鲁晓夫自然明白毛泽东已是“维佳里夫谢里约斯”,但他还能沉住气,耸耸他那副斯达汉诺夫工作者式的双肩,一双细小而敏锐的眼睛眨两下,锋芒稍纵即逝,摊开了两只胖而小的手,带着鼻音嘟囔着:“我们没有这个意思,不要误解。我们在家里已经商量过了,现在是和我们的中国同志商量,就是要共同加强防御力量……”

  “你这个意思不对。”毛泽东重新坐下,他至今还没有附和过一句赫鲁晓夫。在1957年的莫斯科会议上,毛泽东还注意选择一些有共同点的问题谈谈。这次不然,抓住要害不放:“你明明是搞联合舰队!”

  赫鲁晓夫皱起眉头,提高一些话音:“我们还不过是来跟你们一块商量商量,没想到引起你们这么大误解。”说着,赫鲁晓夫愠怒地连连摇头:“这就不好商量不好办了。”

  毛泽东心里是有数的。8个月前的莫斯科会议期间,波兰共产党领袖哥穆尔卡不同意“以苏联为首”的提法,毛泽东曾劝说哥穆尔卡:“要不要有人为首,这不是我们单方面的事。帝国主义有个头,我们也要有个头,一旦有了事,总得有个人来召集一下,就拿这次开会来说吧,苏联不出来,我们怎么办……苏联有多少力量,你我有多少力量?”

  是啊,“苏联有多少力量,你我有多少力量?”那时,中国海军创建不到10年,还只处于沿海防御阶段,怎么可能平等地和苏联搞什么联合舰队?何况,苏联如果在中国搞海军基地,这是关系到国家主权的大问题!

  难怪毛泽东敏感,难怪毛泽东愤怒。苏联在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派驻有军队,建有基地,那另当别论,中国管不了东欧,但是中国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主。任何外国的一兵一卒也不许在中国土地上立足,这是我们党一贯的鲜明立场。

  赫鲁晓夫曾多次责怪埋怨尤金不会办事,现在这样收场他大约也感到不好下台。想了想,又建议:“毛泽东同志,我们能不能达成某种协议,让我们的潜水艇在你们的国家有个基地,以便加油、修理、短期停留,等等?”

  “不行!”毛泽东断然拒绝,把手从里向外拂开:“我不想再听到这种事!”

  “毛泽东同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在互相合作和供应方面没有什么麻烦,可是我们这里竟连这样的一件事情都达不成协议!”赫鲁晓夫微露愤懑。他在不高兴或愤怒时,眼睛便眯细成一条线,目光像被聚光之后那么凝成犀利的一束。

  毛泽东反而坦然了,甚至轻悠悠地吸起了香烟。大概他的目的达到了:弄清苏联人的真实想法,并且抓住时机把态度明确告诉他们,叫他们永远忘不了。他斩钉截铁地说:“不能!”

  赫鲁晓夫已经不再眯眼,表情恢复了平和。毕竟是位大国领导人。他的意志也是足够坚强,忽然一笑:“为了合情理,假如你愿意的话,毛泽东同志,你们的潜艇也可以使用我们的摩尔曼斯克做基地。”

  “不要!”毛泽东吮吮下唇,淡淡一笑,换了一种慢条斯理的声音说:“我们不想去你们的摩尔曼斯克,不想在那里搞什么名堂,也不希望你们来我们这儿搞什么名堂。”

  赫鲁晓夫无声地望着毛泽东,望的时间不短,那种表情是说:我没法理解你,也没法跟你谈话。

  毛泽东却像给赫鲁晓夫上课一样继续讲道:“英国人、日本人,还有别的许多外国人已经在我们国土上呆了很久,被我们赶走了。赫鲁晓夫同志,最后再说一遍:我们再也不想让任何人利用我们的国土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

  话讲到这一步,赫鲁晓夫不再抱任何希望,眯细的眼睁开了,缓解一下气氛说:“不同意就不同意吧,我们不提这个建议了。”

  似乎就此结束他也不好下台,便又将眉毛耸了耸,用不无遗憾的口气说:“为什么要这样误解我们呢?毛泽东同志,你是知道的,我们苏联是对你们中国做出了许多援助的。1954年我到这里来,我们把旅大港归还中国,放弃了在新疆成立的联合股份公司中的股份,这比你和斯大林所签协定规定的日期提前了25年,而且我们还增加了对你们的经济援助……”

  “这是另一个问题。”毛泽东用柔和的声音将援助和主权问题区分开,礼貌而不失坚定地重复一句:“是另一个问题。”

  在颐年堂的会谈是一下车就开始,可见毛泽东的重视,他对中国的主权问题毕生都是格外珍重。

  这次会谈结束后,一位领导同志曾对李越然说:“小李,主席还问我呢,问你是不是怕赫鲁晓夫?”

  李越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这位领导同志说:“主席问,我指赫鲁晓夫他为什么不指?”

  李越然解释说:“我不是怕他。我跟少奇、恩来、彭真几位首长出国多次,对赫鲁晓夫还是知道一些的。他脾气是很暴躁的,都那样指,看起来不好。”

  游泳池会谈不欢而散

  第二天,毛泽东在游泳池等候赫鲁晓夫,准备第二次会谈。

  李越然先到了,见毛泽东已经换了游泳裤,穿了一件浴衣正在做准备活动。

  李越然趁机走过去,小声问:“主席,听说你问我是不是怕赫鲁晓夫?”

  毛泽东停止活动,望着李越然:“嗯,你怕不怕呀?”

  “我不是怕他,我是了解他。”李越然向毛泽东解释了赫鲁晓夫脾气暴,也是容易发火的。李越然说:“主席,您指他鼻子问题还不算大,我要是再指他,问题就可能闹大了。当时您已经很激烈,我作为一名翻译再激烈就不妥当了。干起来对双方都不好。”

  “嗯。”毛泽东的神情半是思索,半是赞同:“你考虑得有道理,说得也有道理。”

  受到鼓励,李越然更能畅所欲言了,便说:“当时我也站起来了,在主权问题上是不能含糊的。不过,关键不在指不指他,把意思准确地翻译出来,词锋够尖锐就行了。”

  毛泽东点点头,目光朝身体两侧扫来扫去地说:“你讲的对,赫鲁晓夫这个人,该碰碰他就碰碰他,也不是什么都去碰他。”

  这是室外游泳池,阳光照射在清澈透底的池水中,浅水一侧泛出青白的光辉,深水一侧蓝幽幽给人以清凉的舒适感。白瓷砖亮得耀眼,池边摆了藤椅。藤桌上有茶水和香烟,藤椅摆放的格式是准备会谈的样子。

  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来了,他们显然也是来参加会谈的,阵容比昨天大。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都很能抽烟。周恩来除偶尔拿枝烟摆摆样子,基本不抽。毛泽东是很随便的,穿一件浴衣,光脚踩着拖鞋,另外三位领导人都是穿着整齐,立在池水边,抽烟聊天。

  毛泽东讲话多些,给人们印象深的几句话是:“我们都要学点唯物论、辩证法,这里可有学问哩!客观事物复杂着呢,一切都处于运动中,一切都在变化,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

  从1957年开始,毛泽东格外强调辩证法,特别是与苏联人打交道时,总是加以特别强调。1957年李越然随他访问莫斯科时,一上飞机他就谈起了辩证法。

  在莫斯科会议期间,毛泽东对苏联方面安排的参观列宁格勒,看芭蕾舞、话剧歌剧以及游览等活动都拒绝了,他只提出见见苏联的哲学界名流们,与他们交谈辩论,津津有味,和他们一道讨论辩证法以及如何把哲学变成普通人手上的武器。会议期间,曾根据毛泽东的口述,整理了一大段关于辩证唯物论的文稿,建议写进会议文件。

  后来这段论述写进了12个社会主义国家党代表会议的《宣言》中。

  毛泽东坚持讲辩证法就是坚持要革命,世界上一切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着的。对辩证法不感兴趣,就是追求平静安逸,不愿改变现状,不愿打破旧的平衡,就是不想继续革命继续前进。毛泽东对他的战友们讲过有关辩证法的话。

  赫鲁晓夫到了。双方握手寒暄几句,赫鲁晓夫也知道毛泽东是习惯夜里工作,他问毛泽东睡眠如何?主席说:“心里有事,睡不着……”随之,便在藤椅上坐下来,开始第二次会谈。

  关于建长波电台和搞共同舰队的问题已经在昨天被毛泽东否定,今天便不再提这个事,转而谈国际形势。对于国际形势的看法,双方分歧不是很大,可以谈出许多共同点,因而气氛比昨天融洽些。

  不过,还是有争论。

  从国际形势谈到中国国内形势时,毛泽东又谈到中国的“大跃进”。

  赫鲁晓夫摇头说:“你们这个大跃进,我们还是不理解。我们认为有超越阶段的情况。”从大跃进谈到人民公社,毛泽东说:“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大,就是联合的生产合作社多,人多力量大;公,就是社会主义因素比合作社多,把资本主义的残余逐步去掉。这是人民群众自发搞起来的,不是我们从上面布置的。”

  赫鲁晓夫仍然摇头:“这些我们就搞不清楚了,只有你们自己清楚。总之你们这儿搞的一切都是中国式的,你们比我们更清楚。”

  赫鲁晓夫不吸烟,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都是不停地吸烟。主要就是毛泽东与赫鲁晓夫谈,别人基本不插话。赫鲁晓夫借谈中国国内形势之机,将话锋一转,转到国际关系上,说:“对亚洲,对东南亚,应该说你们比我们清楚。我们对欧洲比较清楚。如果分工,我们只能多考虑考虑欧洲的事情,你们可以多考虑考虑亚洲的事情。”

  毛泽东几乎没有一件事随声附和赫鲁晓夫,他做个手势说:“这样分工不行,各国有各国的实际情况。有些事你们比我们熟悉一些,但各国的事情主要还是靠本国人民去解决,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实际情况,别的国家不好去干涉。”毛泽东讲这段话,仍是坚持尊重别国主权,提醒赫鲁晓夫不要搞什么划分势力范围的事。

  会谈结束,毛泽东请赫鲁晓夫游泳。赫鲁晓夫换了游泳裤衩下水。他游泳水平不行,在浅水那边下池子,说不上是什么泳姿,就是手脚乱刨的那种姿态,“刨”了几下就沉不住气,在工作人员帮助下爬上池子,要了一个救生圈,套上以后才重新下水。

  毛泽东游泳在国内外都是闻名的。他从深水区下水,下到水里便从容地游几下蛙泳,然后将身体一侧,用侧泳向浅水区游去。

  这时,赫鲁晓夫悄悄注视着毛泽东。毛泽东将手一划,两腿一蹬夹,肩头冲起一片水花,速度很快,像颗巨大的鱼雷一样飞速前进,手刚动了几下,身体已过游泳池中线。

  赫鲁晓夫大约出于自尊,想故意不去看毛泽东,但又忍不住要打量这位既是伙伴又是对手的中国共产党领袖。他将头刚转开,很快又转回来。转回来时,毛泽东已经游到他身边。

  “我早就知道你游泳是能手。”赫鲁晓夫伏在救生圈上喃喃,毛泽东微笑作答,没有说话,已经又折向深水区游去。转折时,他的侧泳已经换了仰泳。游到了池中间。

  这时,赫鲁晓夫忽然睁大了眼,嘴唇也稍稍张开着僵住了。难怪赫鲁晓夫目瞪口呆:

  毛泽东竟躺在了水面上!

  工夫不大,更令人惊叹的事情发生了,毛泽东竟在水中成70度角竖直了身子,近乎立正的样子。有人可以躺在水中,但还没见过谁能像毛泽东这样不动地“立”于水中!

  赫鲁晓夫怔了片刻,终于叹服地晃了晃头,又点了点头。

  毛泽东游过一段时间,心满意足地靠近赫鲁晓夫聊天。现在已不是双方坐下来会谈的官场气氛,换了个人交往的比较轻松自由的气氛。

  “中国人是最难同化的。”毛泽东望一眼赫鲁晓夫,语意深沉地说:“过去有多少个国家想打进中国,到我们中国来,结果呢?那么多打进中国来的人,最后还是都站不住。”

  赫鲁晓夫听这段话时面无表情,他是怎么想的就不得而知了赫鲁晓夫7月31日到北京访问,8月3日回莫斯科。来的时候是秘密的,走的那天发表了会谈公报。是公开离开北京的。毛泽东虽然到机场为赫鲁晓夫送行,但是没有同车。

  送行时没有搞什么仪式,毛泽东也没有同赫鲁晓夫拥抱。这次会谈,对以后的中苏关系的发展是有较大影响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