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79章 历史在北平拐弯!中南海易换新主(11)

  毛泽东关切地问:“接管了多少旧职员,多少工人?有没有太监?他们的生活怎么样,有困难没有?”

  柳林溪将颐和园的情况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我们接收旧职员20多人,工人30多人,没有太监。他们大多是年岁大的,青年人很少,生活比较贫苦。北平被包围时,全园职工连工资都领不到了。当时,就要过春节了,职工无法生活,更无法过年啦。我们进城接管后,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报告市政府。从市财政局借来钱给职工发了两个月工资,让大家过年。毛泽东非常关心职工生活,听到这里,赞许地说:“那很好。”接着又说:“对原有职工的生活,我们要包下来,不要辞退,不要解雇,原薪是多少,还发多少。不要叫人家说,国民党时期我们有饭吃,共产党来了反倒没有饭吃了,如果那样就不好了。”

  柳林溪回答说:“我们就是按原薪发的。”

  听到已经这么做了,毛泽东满意地点了点头。

  毛泽东还对公园管理和园林建设作了重要指示。他说:“过去我们在山沟里打游击有经验,进了大城市搞公园就不行了。没有经验,要向老工人学习嘛,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先把原有的公园管好。过去的公园是地主资产阶级悠闲人士逛的,劳动人民一没有钱,二是没有时间逛公园。我们今后还要建设许多新公园,让劳动人民都能逛公园。在劳动之余,有时间在公园休息娱乐,恢复疲劳,再回到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做更多的工作。”

  这一夜,他们谈得很晚才休息。

  双清别墅的“不速之客”

  毛泽东在颐和园暂住几日后,便移居到香山的双清别墅。

  香山,坐落在北京西北的山坳里,方圆12华里,古木茂密,群山环抱,山势自西、南、北三面向东逐渐递减,与玉泉山、万寿山遥遥相对。山中自然景色与依山势高低层层构筑的殿堂、庙宇交相辉映,是北京著名的森林公园。

  在香山公园中有一座寺庙和行宫――香山寺。它创建于金世宗太定二十六年,元明清各代都有重修,初名永安寺,后改香山寺,亦名甘露寺。庙宇依山而建,由前到后,层层递增,正中一条石台阶串连着五座大殿,大殿两旁还有其他许多建筑物。香山寺被帝国主义侵略军焚毁后,改建为其他房舍。院中残存殿前大石屏一座,汉白玉石基座上镶嵌碑刻三方,阳面雕刻三座塔形图案,每一图案中又刻有佛教经典,阴面刻三尊佛像。两边石柱上刻有乾隆题联,一为“花雨轻霏结青莲法界;云峰郁起现白毫相关”。二为“智镜先圆宏亦度;心莲香远滨亦乘”。

  在香山寺内,有一眼水井,传说神仙常到这里取水炼丹,所以取名丹井。大殿前原有两棵以“听法”闻名的古松,后因香山寺坍塌而被毁。

  在香山寺以南的山腰中,有一座依山而建的小庭院,院子的高坡上涌出两股泉水,晶莹清澈,乾隆在山泉旁的石崖上题了“双清”二字。

  关于双清的命名,在京城广为流传过这样的一个传说:元朝忽必烈整日沉醉于酒色之中。一天,他无意中登高北望,只见西北方向红彤彤如地火上升,金赤赤似紫云降世,以为是神仙下凡,“福”从天降。于是,立即降旨,说要寻找“福地”,他坐上龙辇向西北而行,一直找寻到了双清这个地方。

  那时的双清,既没有清泉,也没有建筑物,就是树多。树枝上挂满了红叶,把整个山梁装饰得红殷殷的,原来那红彤彤的地火,就是这满山的红叶。忽必烈见此,不免有些心灰意懒,再也不想去寻那“福地”啦,他也确实走不动了,便靠着红叶树干而睡,不一会儿便进入了梦乡。在目蒙目龙中,他看见两只乖巧可爱的小白兔围在他的身边跑来跳去,他俯身去捉,这两只小白兔既不让他捉着,也不跳得太远,成心惹他着急。忽必烈见此,便想出了一个主意,假装睡觉。小白免又围在他的身边跑着跳着,他猛然伸手抓去,眼看要抓住了,可还是让小兔跑掉了。就在白兔消失的地方,冒出两股清泉。那泉水来势猛,涨势快,不多一会,竟然掀起浪头,劈头盖脑往下压,吓得忽必烈大叫一声,顿时梦醒。他马上命人就地往下挖,挖着挖着,猛地喷出了两股清泉,从此,人们就给这里起了双清的名字。

  1917年,河北发生水灾,督办熊希龄创办慈幼院,在这里修了一座别墅,称为双清别墅。双清别墅淡雅幽静,院内山、水、树、石顺其自然,甘冽的泉水汇集一池,清澈涟漪。池边有亭,亭后有屋,因材借景,秀丽非凡。在这里,春日可赏花,酷夏可避暑,秋可观红叶,严冬可踏雪,这可谓香山之“园中园”。

  毛泽东从颐和园乘上防弹汽车上了香山。

  香山的公路是临时抢修的,小轿车爬坡相当吃力,虽然司机狠踩油门,但也无济于事。进香山大门不久,又遇到一个70度左右的大斜坡,汽车马达轰鸣作响,但车轮却是原地打滑。

  坐在车中的毛泽东见此说:“上不去吧,那我们下来走好了。”

  司机说:“那就烦请主席先下车,我把汽车倒回去,再往前冲一下,这样出不了事。”

  毛泽东和周恩来他们慢慢踩着夜色,顺公路到了香山慈幼院的后门。

  一辆吉普车停在那里。

  毛泽东问:“不是到了吗?为什么还要坐车?”

  周恩来说:“还有一段坡路,小汽车爬不上去,只好换越野吉普。”

  果然,越野吉普车又开了一阵子,才到了一个院子附近。

  毛泽东下了车,仔细望了望双清别墅的大门,然后大步走了进去。院子不小,夜色下,一个古色古香的六角凉亭,还有不少松柏自由自在地站在院子里。一股清风袭来,树枝摇摆,似是在欢迎新来的主人。

  这个院子不错呀,比我们在西柏坡的院子还大还漂亮。毛泽东很高兴地说道。

  双清别墅的院子确实不小,房子也很大。它是一排坐北朝南的平房,屋子里阳光充足,房子高大优美。从西头起,有卫生间卧室办公室,中间正厅是会客厅,能容纳20多人。从正厅往东走,还有办公室和会客厅,过了会客厅是小餐厅。小餐厅通过一个走廊和厨房相连。

  这排房子中,除毛泽东使用的房间外,还有工作人员的办公室、储藏室和小厨房。

  从此,毛泽东住在这里,一直到6月份进城。但是,毛泽东只是白天去中南海办公,夜里仍回双清别墅或玉泉山休息。

  在双清别墅,毛泽东于4月4日发表了《南京政府向何处去?》的重要文章。4月21日又在这里签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3日,我军解放南京,宣告了蒋家王朝的覆灭。在这振奋人心的时刻,毛泽东坐在双清别墅的六角亭下,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一光辉诗篇,热情歌颂了中国人民在解放战争中所取得的这一决定性的胜利。

  毛泽东和中央领导同志还多次在双清别野举行重要会议,研究讨论建国的方针大计。

  “香山事件”:傅作义的警卫团冲击中央机关

  毛泽东等住到香山不久,曾发生过傅作义留下的警卫团的两个营冲击香山中共中央首脑机关的事件。这件事在当时没有见诸报端,后来也没有被人提起。直到42年以后,舒云的《开国纪事》出版,人们才知晓这件曾经被历史遗忘的小事。

  根据舒云的披露,当时中央机关对外称“劳动大学”。尽管保密,人们还是猜出了山上住的是毛泽东。原因是歪打正着碰上的。

  “劳动大学”被老乡简称为“劳大”,这两个字从京油子嘴里说出来就成了“老大”。

  这一天,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正在吃饭,周恩来急匆匆赶来,开门见山地说:

  “赶快调一支部队去执行任务。”

  聂荣臻有些纳闷儿,今天怎么回事?这位老战友连门坎也来不及迈过,站在走廊台阶上就叫起来了。要是往常,周恩来总少不了打趣几句。

  周恩来三言两语说明了来龙去脉。聂荣臻也急了。

  他有点埋怨傅作义。尊重他的意见,给他留下整整一个团的兵力保护他。这倒好,到香山“劳动大学”示威去了。

  聂荣臻对站在台阶下的作训处长唐永健说:“你带一个团去办,动作要快。”

  唐永健坐上辆越野吉普,带着警卫北平独立某师一团士兵悄悄包围了闹事官兵的营院。傅作义的加强团住在翠微路的兵营里。

  这个特意留下的加强团中只有一个营没参加冲击香山。而闹事者认为他们没犯什么错误,还和往常一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3月的黄昏很短暂,仿佛一眨眼,四周已经披上了褐黑色的轻纱。独立师的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占领了院外制高点。

  唐永健驱车直往院子里开。

  院门卫兵没多加盘问,任其自由进入。院中士兵已经吃过晚饭,一片和平景象。

  唐永健在进来之前已经命令部队待命准备战斗。

  就是这些看来和平的士兵中,有两个营屡次冲击香山。

  警卫香山的部队是从延安起就担任中央警卫的一个师。这个师后来抽了一个团组建了中央警卫一团,也就是人们熟悉的8341部队。这个师的官兵个个是神枪手。傅作义的两个营士兵冲击香山时没有带枪,叫警卫战士连劝带吓给请走了。

  唐永健走进指挥所,找来我方的同志,告诉他们:“情况就是这样,你们去分头做做工作,让他们放下武器,我们握手言和,否则不客气。”

  唐永健说:“你们明确告诉他们,就说人民解放军已经包围了这座兵营,除了把武器交出来没有别的出路。如果放下武器时,摔摔打打,解放军可要使用武力的。”

  几位党代表分头去做工作。3小时后,他们同意放下武器。

  交接武器的仪式立即开始。傅作义留下的最后一支部队,使用的全是在围城时美国空投下来的崭新卡宾枪。

  官兵们被叫了起来,他们迷迷糊糊地抓起枪和子弹袋,堆在地中间。然后,又横七竖八地去做没有做完的梦了。

  唐永健从值班参谋那里问清了他们团指挥官的住址,驱车进城。三位官员并不知道此刻他们已经成了光杆司令。

  唐永健又跑到六部口,找到卫戍区纠察总队的参谋长李青川。李青川一听有人要冲击党中央所在地,当即要去抓人。于是,加强团的三个主要军官被“请”进了拘留所。这一夜,没有浪费一粒子弹。

  唐永健返回庆王府时,已是凌晨了。

  周恩来几次来电话询问。聂荣臻也很着急。

  “司令员,睡了吗?”唐永健绕到窗户跟前,敲了两下窗棂。

  “呵,情况怎么样?”聂荣臻并没有睡着。

  “都解决了。我拐回来又把团长抓起来了。”

  “恩来同志叫你抓了吗?”

  “他没说,我觉得应该抓。”聂荣臻没有再说话。

  唐永健想:擅自抓人,尤其是抓傅作义的人,抓错了可是要犯政策错误。得问问周恩来去。

  周恩来说:“抓得好,这样我们就更主动了。”

  收缴傅作义最后一个团的武器一事,周恩来请示过毛泽东。毛泽东同意武力解决,以免后患。

  第二天一大早,华北军区政治委员薄一波也知道了缴枪事件。他找到作训处,叫他们顺便把他那里的一个半连的傅家兵的武器也收掉。

  整个“香山事件”圆满解决,但是,有一件事疏忽了,万一出事,那可不得了。40多年后,唐永健说出来还有些后怕。

  虽然那晚上缴了一团士兵的枪,但没有把他们分散处理,幸亏士兵们忙于睡觉,否则,一个团的士兵满北平疯跑,那会给本来就动荡的北平增加多少不安定的因素呵。

  那一夜寂静无声,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第二天,傅作义获悉他的一个加强团几乎全被缴械,只剩下不多的部队,于是大发脾气,气呼呼地敲开北平市市长叶剑英的房门,拍桌子大叫。

  叶剑英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好言劝走了这位有大功的将军。上午10点,傅作义的秘书王克俊找到华北军区。

  聂荣臻叫政治部副主任蔡树藩和司令部作训处长唐永健一起接待这位不速之客。

  “傅将军说,你们共产党人不讲信义,过河拆桥。”王克俊一脸怒气。

  “你先别急,咱们慢慢谈。”蔡树藩操着浓重的湖北口音说。

  “枪都下了,还有什么可谈的!”王克俊从椅子上蹦起来。

  “傅先生几十万军队都交出来了,决不会在乎一个团一个营,他为保护古都立了大功,我们决不会亏待他,这你放心。”

  “傅先生留下全副武装的部队,无非是保证他自己的安全。”

  “对呀,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卸掉警卫部队的枪?”王克俊愤愤然,“这样,安全有什么保证?”

  “说句实话,要保证傅先生的安全,我们比你们顾虑还大。”唐永健说,“我们更怕蒋介石来暗杀他,然后再满世界造谣说共产党请他起义是骗局,是不是这样呢?”王克俊无话可说。

  “退一步说,你能保证目前留下的4个大排中没有被蒋介石重金收买去暗杀傅先生的人吗?”唐永健问。

  “啊,我没这个把握。”王克俊的口气软下来了。

  “我们也不为难傅先生。你回去,挑三五十最可靠的士兵,要那种给钱也买不走的,其余的全部把武器收上来,如何?”

  王克俊铁青的脸色淡了一些,脑袋动了动,说不上是摇头还是点头。

  后来,傅作义听了王克俊的汇报,怒气退了一半。他亲自挑选了35名贴身卫士,每人三件长短武器:卡宾枪、驳壳枪和左轮枪。

  冲击香山的事傅作义不知道。

  但是,他的部下的不满情绪他是知道的。就是他自己,何尝又没有一点怨气呢!

  同一天,19兵团派了两个师级干部去接收这座卸去武装的兵营。

  以后,“香山事件”中的那两个营,交给了华北补训兵团,拆散了重新组合。

  而没去闹事的另一个营的军官,有一部分被送到石家庄步兵学校学习,学习完后提升了职务。

  至于那几个被抓起来的团座,很快恢复了自由。

  周恩来身心操劳中南海

  1949年3月24日上午12时,以农村包围城市为战略思想的毛泽东,从西柏坡启程,奔赴北平城。毛泽东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

  3月25日,毛泽东秘密进入北平。他没有在前门火车站下车,也没有住进中南海。他从清华园火车站下车,在颐和园小憩之后,来到西郊飞机场,由叶剑英陪同检阅了部队。

  是夜,毛泽东夜宿颐和园,尔后,搬住到香山脚下的双清别墅。

  周恩来副主席担负着筹备建国工作,便和中央统战部李维汉部长带着统战部的同志,率先进驻中南海。

  为了新政协筹备会如期举行,为了起草共同纲领,周恩来好几天,把自己关在中南海勤政殿,通宵达旦地工作起来。与此同时,他还亲自布置中南海的修建事宜。

  一天,中央机关行政处修建科的同志来到中南海。周总理知道后,马上召集田畴局长和修建科的同志们研究中南海的修建工作。

  从毛主席、朱总司令等中央领导人的办公室、住宅到中央各部的办公地方,到中央领导人会客开会的地方、就餐的地方,周恩来都一一提出了修建意见和方案。

  在研究中南海修建的时候,有人提出,中南海是过去帝王的御苑,其任何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一般的修建工人对其古建特色不是很熟悉,能否请一些古建学家来,在其修建时给予指导。

  周恩来听后,表示同意,并将此事交给了田畴局长办理。

  最后,周恩来郑重地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中央机关要搬到中南海,中南海将要成为党中央办公的地方。因此要抓紧修建,要争取在两个月内完成房屋的修建工作,为党中央、毛主席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工作环境。在修建工作上,我刚才提供的意见可作为参考,在具体修建中,有些问题你们可以灵活处置,我提的不妥的地方,你们还可以修改。

  因周恩来工务繁忙,他说完,便忙于其他事务去了。

  修建科的同志们根据周恩来提出的修建意见,又一次进行了研究布置,但毕竟对中南海的具体情况不是太熟悉,为此决定,修建科的同志,到中南海所有需要修建之处,进行现场勘查。

  修建科的同志们从瀛台到怀仁堂,从紫光阁到颐年堂,一地一处地深入细致地勘查,当他们将勘查的结果汇总之后,发现周恩来提出的规划布局合理,非常便于领导同志们的工作和生活。当时,他们感到纳闷,后来才知道,自周恩来率先进驻中南海之后,他早已在工作之余,对中南海的各个建筑、中南海的整体布局,直至每个角落都进行了考察,为此,周恩来在布置修建中南海工作任务时,早已成竹在胸,点面俱到。周恩来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不由得使人们产生深深的敬意。

  修建科的同志们在经过几天的现场勘察之后,制定出了具体的施工方案,方案上报周恩来,周恩来在他的名字上画了个圈,并写上了“同意”两字。

  施工方案批示下来后,修建科聘请了工人,购买了建筑材料,接着,在专家们的指导下,紧张的抢修工作开始了。

  一天上午,修建科的同志们正在修建颐年堂。颐年堂是丰泽园的主体建筑,院内东西厢房上悬匾“云山画”、“烟雨图”,这是慈禧太后的字。颐年堂在清初时称为崇雅殿,后为澄怀堂,是康熙初年儒臣给皇帝进学之处,后澄怀堂改名颐年殿,到民国初年改名颐年堂。

  世事沧桑,当年富丽堂皇的颐年殿,因年久失修,如今已是破败不堪了。

  也正是在修建颐年堂时,周恩来来到了施工现场,他微笑着向每个人打招呼,并问候同志们辛苦了。

  修建科的王保成同志见周恩来副主席来到工地,便急忙迎上去,向周恩来汇报施工进展情况,并将修缮颐年堂的具体计划给周恩来看。周恩来高兴地边看边说,你们的计划很好,想得也很周到。中央机关搬来后,不但要有地方办公、开会,而且还要有接待客人和吃饭的地方,因此,要先修好颐年堂、春耦斋会议室和小灶、饭厅。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