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72章 历史在北平拐弯!中南海易换新主(4)

  张明河非常明白齐燕铭所说的“李德胜”,这是毛泽东转战陕北时给自己起的化名。

  毛泽东要住进中南海,可是中南海从清朝到现在就没有清理过,里面乱七八糟。

  张明河非常熟悉中南海。他在北平第六中学读书时,经常进出中南海。后来他搞地下党的工作,被国民党从飞行集会上抓住,曾关在中南海。

  张明河也非常熟知中南海那不平常的历史,这里曾是民国大总统的总统府,是北平行辕和华北剿总司令部所在地。

  但现在,党中央要安排毛泽东住中南海,这怎么能行呢?

  想到这儿,张明河对齐燕铭说:“毛泽东住中南海不行!”

  “怎么不行!”齐燕铭问。

  “中南海不清理不行,全是垃圾。再说,水里有没有炸弹什么的也不知道。”张明河显得有些着急地说。

  一阵沉默之后,张明河说:“这样吧,你和我到中南海看一看。”

  齐燕铭是蒙古族,办事如快刀斩乱麻,是个急性子。他没看完入城式,就和另外三位战友分头去接收中南海了。

  齐燕铭来到中南海,放眼望去,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萧条破败的图景:太液池中尚未开化的冰块呈现一片黑紫色,枯叶和废纸铺天盖地,似乎这里已是几十年没有人烟了。绝胜烟柳的皇家宫苑居然成了这么一副模样!

  齐燕铭转遍了整个中南海,没有看到一块干净之地,他与张明河对视了一下,说道:“看来,只有向彭真报告,请他出面了。”

  齐燕铭很快找到了彭真,向他汇报了中南海的情况。

  彭真对张明河说,找部队把中南海和北海挖一挖。因为齐燕铭对张明河没有隶属关系,要调动张明河的部队,必须经过北京市。

  毛泽东要来中南海住,不彻底把中南海挖一挖不行。北京那时流行大脑炎。这种病是通过蚊子传播的,不彻底打扫一下中南海的水域,怎么敢让毛泽东来住呢!

  中南海的清扫工作由周子建负责。张明河的那个部队,集中全部力量挖中南海和北海。华北军区专门派来了一支卡车队,夜以继日地往城外拉太液池里的淤泥。至少有上百年没有动过这些淤泥了,中南海被一团腥臭的空气笼罩着,污水成了不透明的灰黑状。

  先放干了污水,小伙子们抬来鱼网,捕捞水中鲜活的各种食用鱼,住在中南海的官兵们天天吃白水煮鱼。

  中南海紫黑的底被大自然稍稍风干后,华北军区派了几百名壮实的士兵与张明河部队的士兵一起开挖淤泥。边上挖两米,中间挖一米深,里面子弹、手榴弹也不少,甚至还有枪,足足挖了3个月。

  当最后一车垃圾运出中南海时,天快黑了,淡红色的晚霞倒映在中南海的碧波之中,像一条又一条粉红的小鱼。周子建如释重负,将中南海疏浚完工的情况报告给齐燕铭。

  齐燕铭邀张明河来到疏浚后的中南海,感到心情格外舒畅,看到这昔日皇家御苑恢复原貌,再现天生丽质时,齐燕铭想起了清代诗人施闰章的《西苑晓行》诗句,便不自主地吟出声“新蒲古柏晓阴阴,太液昆明接上林。翡翠层楼浮树杪,芙蓉小殿出波心。人歌凫藻衣冠会,水奏箫韵鼓吹音。欲望天颜真咫尺,露台回合彩云深。”

  张明河听后,便戏说道,想不到几年不见,读史、诗也有了长进。

  齐燕铭则笑着伸出了手,整整三个月的辛劳,还得感谢你的部队士兵和所有为清理中南海而奋战过的士兵和人们。

  是啊!中南海变了模样,当夏风驻足中南海时,那满池的碧波真正有了太液的味道了。

  轻骑急驰西柏坡

  这是1948年8月3日。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各骑一匹马,赶到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

  杨成武后来回忆说:“进得屋来,只见正中放着一张高脚八仙桌,四面摆着长凳。毛主席迎门而坐,左首是周副主席和朱总司令,右首是少奇和弼时同志。毛主席身后的角上,是一个权作茶几的矮桌,上面放着暖壶和几只战士用的那种搪瓷缸,充满了农家气息。”

  杨成武坐在毛泽东对面的长凳上。

  毛泽东首先给他们看了两份电报,即1948年7月23日、30日中央军委先后致东北野战军领导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的电报。

  第一份电报的核心是命令东北野战军8日开始南线作战,打范汉杰集团,这就是名垂青史的辽沈战役的开端。

  第二份电报是指示先打范汉杰集团,然后打北平、承德、张家口一线的傅作义集团。

  杨成武明白了,他的新任务肯定是与傅作义打交道。

  毛泽东任命杨成武为新组建的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下令第三兵团进军绥远,把傅作义的主力拉住在平绥线,使他们的兵力出不了关、少出关,以保证东北军的作战胜利。

  毛泽东说:“绥远是傅作义的老巢,他们在那里经营了20多年。傅作义一辈子经营两个兵团:孙兰峰兵团、董其武兵团,一辈子经营绥远,搞了些小恩小惠,群众对他有幻想。他又在群众中进行了像我们对付日本鬼子那样的坚壁清野。成武啊,你们到绥远,得准备饿三天肚子、吃两天草啊!”毛泽东稍事思忖,转向周恩来说:“恩来,你交代薄一波,给他们10万现洋,让他们背着,揭不开锅的时候,就用它买粮食。现在不比以前了,别让咱们的战士像叫花子那样穷。”

  杨成武担心:10万现洋得多少人挑啊,怎么带得动!朱德笑了:“我们部队里怎么都是成武这样的‘傻瓜’!你可以用红军时期的办法嘛,连长背50块,排长背50块,分给大家背,化整为零,没吃的就用现洋换,搞不到小米,可以买土豆。”

  1948年9月8日,中共中央召开了“九月会议”,这是自日本投降后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会议。胜利在望,重新聚首,自有一番欣喜、热闹的景象。

  这次会议,要求将全党全军的思想统一到“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建军五百万”,大约用5年左右的时间(从1945年7月算起),从根本上推翻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的目标上来。

  毛泽东在会议上说:“解放战争打了两年,我军从防御转入进攻,共消灭敌人正规军近200个旅,是蒋介石总兵力500个旅的2/5.今后按每年消灭100个旅左右计算,再有3年,歼敌300个旅,打倒国民党,没有理由说不可能。”

  这位开创新时代的伟人,没有沉溺在胜利的凯歌声中,他指出妨碍打倒国民党的四个困难:第一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二是天灾,即他在中共“七大”上说过的,大旱三年,赤地千里;第三是军事发展不顺利,战争延长,明年打不过长江,只能在江北打;第四是李宗仁等出来“组阁”另立政府,“搞个曲折”。

  按照这种设计,5年或者更短、更长的时间之后,彻底推翻了国民党,那么,中共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毛泽东说:“我们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政权不仅仅是工农,还包括小资产阶级,包括民主党派,包括从蒋介石那里分裂出来的资产阶级分子。政权制度采用民主集中制,即人民代表会议制,而不采用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构也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解放军叫人民解放军,以示与蒋介石政权的根本不同。”

  当时,毛泽东对和平解放国民党统治下的城市抱以很大的热情。因为和平解放大城市,不仅能迅速瓦解蒋介石政权,保护大量的工商企业,为建国后进行经济建设做准备;更重要的是,他害怕中国人流更多的血。他曾说过,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解放事业流的血实在太多了。

  辽沈战役后,天津解放,北平20万傅作义部守军犹如瓮中之鳖,陷入人民解放军的重重包围之中,中共中央派中央军委副参谋长叶剑英参加与傅作义的和平谈判。在强大的军事和政治攻势下,傅作义于1949年1月30日宣布接受和平改编,古老的北平和她的20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以完整地保存,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接管北平万事齐备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北平的接管工作极为重视。中共北平市的组织机构和主要负责人确定以后,彭真、叶剑英等抓紧进行接管的准备工作。

  在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王朝的治乱兴衰之后,北平即将开始一个新的时代。

  1949年1月下旬,接管北平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万人空巷入城式

  北平和平解放协议签订后,叶剑英和参加接管北平的主要负责人移驻颐和园,开始北平的接管工作。

  1月28日,叶剑英按协议的有关条款,致函傅作义:

  宜生先生勋鉴:

  联合接交机关拟于明日(二十九日)下午二时在城郊开筹备会,请转告贵方参加人适时到会为荷!

  傅作义收到信后,于29日上午复信叶剑英:

  剑英先生勋鉴:

  一月二十八日大函敬悉,兹派郭宗汾、焦实斋、周北峰前往参加,即请查照并颂时祺。

  傅作义

  一月二十九日

  1月29日,解放军代表叶剑英、陶铸、徐冰、戎子和等与傅作义的代表在颐和园举行了第一次会议。

  双方经过商讨,最后做出以下几项决定:(一)议决此次会议即为联合机构之成立会议;

  (二)议决在本月31日上午(12时前)北平城中所有之国民党军一律撤出,开至规定地点,当日由人民解放军入城接防;(三)钞票问题,入城后废止金圆券之使用,在就地印钞厂印人民银行流通券,印刷机器、工人等由郭宗汾负责;(四)决定联合机构设在东交民巷旧日本大使馆内,并即规定办公时间,依时上班办公。

  2月1日,联合办事机构在颐和园景福阁举行第二次会议。叶剑英、陶铸、徐冰、戎子和、谭政和郭宗汾、焦实斋、周北峰等8人参加了会议。

  此次会议决定:(一)本机构名称定为:北平联合办事处;(二)办事处组织机构:军事、财经、文教行政等组,另设正副秘书主任,下设秘书若干人;(三)北平联合办事处主任为叶剑英、副主任为郭宗汾。军事组由陶铸、郭宗汾负责;财经组由戎子和、周北峰负责;文教行政组由徐冰、焦实斋负责。北平东交民巷御河桥2号,挂上了“北平联合办事处”的大牌子。

  2月2日,中共北平市委和北平军管会入城办公,并向全市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入城办公布告》:

  本会前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电令成立,为全区军事管制时期的权力机关,统一全区的军事和民政管理事宜,剑英等业于一月一日在郊区布告就职视事。现因北平全市已告解放,本会于本月二日移入城内办公,继续遵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约法八章,保障全体人民的生命财产,维护社会治安,确立革命秩序,仰我全市人民同心协力,为彻底完成军事管制时期的紧急任务及人民民主建设事业而奋斗。

  特此布告周知。

  主任叶剑英

  副主任谭政

  同日,北平市人民政府也向北平人民发布了入城办公布告:

  本府前奉华北人民政府电令成立,剑英等已于一月一日在郊区布告就职启印视事。现因北平全市已告解放,本府于本月二日移入城内办公,当遵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所颁布之约法八章,为本市人民服务,仰各界人民同心协力,为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北平而奋斗。

  此布。

  市长叶剑英

  副市长徐冰

  北平市警备司令部也在2月2日成立,并发布了成立布告:

  本部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令:“为确保北平治安,保障革命秩序,着即成立北平市警备司令部,并任命程子华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明治、吴克华为副司令员,莫文骅为副政治委员,随令颁发‘北平市警备司令部关防’一颗”,等等。子华等遵令于即日就职视事,在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领导下执行任务。

  特此布告周知。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程子华

  副司令员彭明治

  吴克华

  副政治委员莫文骅

  平津前线司令部也于2月2日移驻城内。上午10点,位于王府井大街南端路西口的北京饭店门前,十分热闹。平津区卫戍司令聂荣臻及林彪、罗荣桓、彭真、叶剑英在北京饭店下榻。

  当天下午,林、罗、聂、彭、叶等开了一个碰头会,商谈人民解放军入城式的有关事项。担任入城式总指挥的刘亚楼,向各位首长汇报了准备情况。

  2月3日,这是一个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迹的日子。中国人民解放军决定在这天举行入城式,从此宣告中国共产党对这座历史名城的领导。

  北平市民们不顾天气寒冷,纷纷涌向前门广场,欢迎自己的子弟兵入城。

  上午9点半,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彭真、刘仁、刘亚楼等,以及北平联合办事处的傅方代表郭宗汾、周北峰、焦实斋等,登上前门箭楼,检阅入城队伍。

  10时,四颗信号弹升上天空,庄严隆重的入城式开始了。当装甲车队行进到前门时,人群沸腾了。他们挥动着小旗子,高举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巨幅画像,高呼:“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解放军万岁!”……

  12点,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出现了。学生们爬到大炮上贴标语。标语贴完了,又用粉笔在大炮上写上:“庆祝北平解放!”“欢迎解放军!”“解放全中国!”人们和解放军战士握手、拥抱,表达对子弟兵的爱戴与欢迎。

  最后入城的是步兵。他们高举着一面面红旗,整齐、威武。战士们向欢呼的人群敬礼,以示他们对人民的热爱。

  入城部队进入前门后,向右转弯进入东交民巷。这个从1901年《辛丑和约》签订以来一直为帝国主义盘踞的使馆区,在旧中国是不许中国军队和警察进入的。如今,中国的军队和人民在这里扬眉吐气,自由出入。外国使、领馆,大门紧闭,里面的人躲在玻璃窗后偷偷地向外看。

  中国人民解放军浩浩荡荡通过使馆区,大煞了帝国主义的威风。2月3日,北平到处是欢乐的海洋。人们放开歌喉,高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团结就是力量》《跟着共产党走》等革命歌曲,庆祝古城北平跨入新的时代。

  在悠扬的军乐声中,叶剑英市长庄严宣布接管北平市政府,古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旧政权终于交出了大印

  2月4日,原国民党北平市政府会议厅,人民政府接管旧北平市政府的仪式在举行。下午2点半,在悠扬的军乐声中,北平市人民政府市长叶剑英、副市长徐冰,迈着稳健的步子进入会议厅。

  原国民党北平市市长刘瑶章率高级官员站在门口两侧,迎候叶剑英、徐冰。

  仪式开始后,刘瑶章手捧原北平市政府大印,交给叶剑英,他说:“叶先生、徐先生,我代表旧北平市政府,把旧北平市政府的大印奉交人民政府。旧北平市政府所有一切官员、职员,听候人民政府处理。”

  叶剑英接过大印,发表了讲话。他说:“人民政府对旧北平市政府的接管,虽然是用和平的方式实现的,但我们对旧政府的接管,不同于过去的改朝换代。我们共产党人是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人民政府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旧的政权机构,是代表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一向剥削和镇压人民,为反动统治阶级服务。因此,旧的统治机构,必须整个地加以打碎。把北平从反动政权的手里转移到人民的手里,是一场革命。旧政府的各级负责人,要配合人民政府,把交接工作做好,有功者赏,有过者罚,好坏分明,决不含糊。服务于旧政府的职员们,要安守岗位,听候处理……”

  叶剑英态度诚恳,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和官腔,使在场的旧市府职员耳目一新。

  接着,叶剑英又风趣地说:“蒋介石把自己抬得至高无上,要做‘最高领袖’。你们诸位听到‘蒋总统’,都要马上立正。我现在叫他‘蒋介石’你们听不惯吧。不要紧的,以后就习惯了。他本来就叫蒋介石嘛!”

  在场的人全都哈哈大笑,气氛活跃起来。

  听了叶剑英的一番话,在场的旧政府人员,消除了顾虑。刘瑶章等人表示,要努力配合人民政府的接管工作。接着他又向叶剑英介绍了北平市内的有关经济机构的名称、地址和负责人。

  叶剑英、徐冰还详细地询问了北平市政府各局、处、所的组织、人事情况。刘瑶章等一一做了回答。

  整个接管仪式庄严肃穆,历时两个多小时。

  接管旧市政府后,叶剑英紧接着又领导接管了各区政权,并先后建立了各区人民政府。区以下原国民党基层政权实行的是保甲制。在保甲制度下,保甲人员为国民党政府要粮、要丁,摊派勒索。人民对保甲制度和保甲人员十分痛恨,这种旧制度必须废除。叶剑英根据解放区管理城市的经验,又考验了北平历史上各级政权组织的设置情况,制定了建立街乡政府的初步草案。

  草案规定:过渡时期的政权组织采取如下系统:

  甲、城区:区政府――街政府――闾(或居民小组代表)。

  乙、郊区:区政府――乡政府――自然村(或闾)。

  草案实行以后,北平市新生的人民政权组织建设便系统化了。

  北平新的时代由此开始。

  傅作义做了一个大好事

  1949年2月22日,傅作义、邓宝珊等飞赴石家庄,在石家庄机场上,傅作义的恐慌表情,给专程来陪同他们前往西柏坡的军委秘书长、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穿着极普通的布衣,手里提着10条香烟,说是送给毛主席的,后来见杨尚昆吸烟吸得很凶,便非要送他两条不可。杨尚昆笑着谢绝了,傅作义不好意思地把香烟又收了起来。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