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70章 历史在北平拐弯!中南海易换新主(2)

  本府前奉华北人民政府电令成立,剑英等已于一月一日在郊区布告就职启印视事。现因北平全市已告解放,本府于本月二日移入城内办公,当遵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所颁布之约法八章,为本市人民服务,仰各界人民同心协力,为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北平而奋斗。

  此布。

  市长叶剑英

  副市长徐冰

  北平市警备司令部也在2月2日成立,并发布了成立布告。布告全文如下:

  本部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令:“为确保北平治安,保障革命秩序,着即成立北平市警备司令部,并任命程子华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明治、吴克华为副司令员,莫文骅为副政治委员,随令颁发‘北平市警备司令部关防’一颗”,等等。子华等遵令于即日就职视事,在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领导下执行任务。

  特此布告周知。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程子华

  副司令员彭明治吴克华

  副政治委员莫文骅

  平津前线司令部也于2月2日移驻城内。上午10时许,位于王府井大街南端路西口的北京饭店门前,一下子热闹起来。一辆接一辆的吉普车驶过来,在北京饭店门前停下。一位身材魁梧的将军首先走下车,人们看清了,这是平津区卫戍司令聂荣臻。紧接着,又从吉普车上走下了林彪、罗荣桓。他们迈着健步进入北京饭店。彭真、叶剑英也来了。这几位平津地区的最高首长,在北京饭店下榻。

  当日下午,林、罗、聂、彭、叶等开了一个碰头会,商谈了人民解放军入城式的有关事项。入城式以刘亚楼为总指挥,他向诸位首长汇报了准备情况。

  “卖报!卖报!新出的《人民日报(北平版)》!”报童们在北平的大街小巷边跑边喊。

  这是北平和平解放后,共产党发行的第一张报纸。报童的喊声立刻吸引了街上不少的行人。

  “给我一张!”

  “我也买一张!”

  人们把报童围了起来,一会儿,报童手中的报纸卖完了。

  “今天卖得真快!”报童高兴地把钱收好,跑开了。

  人们都很迫切希望了解共产党的政策,买到报纸之后,都迫不及待地读起来。

  2月2日的《人民日报(北平版)》,以“为建设人民民主的新北平而奋斗”为通栏标题,标题下面,发表了长篇文章,以此代替发刊词。文章指出:

  “北平解放了!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由于各界人民的支持,由于东北、华北人民解放军无敌的威力,由于国民党军中很多爱国的官兵不愿意在蒋介石指挥下继续反革命的内战,包围北平的人民解放军,终于在中国共产党中央毛泽东主席一月十四日的和平声明的基础上,争取了固守北平的国民党军队接受民主改编的原则。这样,我们就把这座历史名城和二百万余人民,用和平解决的方法从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统治下解放了出来。从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奴役下的北平的黑暗时代就一去不复返了,北平永远为人民的北平了。”

  文章进一步指出,北平解放,和历史上历次改朝换代,任何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权转移不同,北平的新政权是劳动人民的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文章要求人们在人民民主政权的领导下,发展北平的各种生产,使之在国民经济建设事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文章号召北平人民“向着毛主席所指示的方向,动员我们的一切力量,共同为建设新民主主义北平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的声音,通过《人民日报(北平版)》,迅速地传遍了北平社会各界、各阶层、各人民团体、各机关、厂矿、学校,人们从中看到了古都的希望。

  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式。天刚蒙蒙亮,入城部队就起床,检查、发动车辆、坦克。

  北平市民们不顾天气寒冷,一群群一队队,拥向前门广场,欢迎自己的子弟兵入城。上午9时半,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彭真、刘仁、刘亚楼等,以及北平联合办事处的傅方代表郭宗汾、周北峰、焦实斋等,登上前门箭楼,检阅入城队伍。

  10时,四颗信号弹升上天空,庄严隆重的入城式开始了。

  入城部队以装甲车为先导,第一辆装甲车上插着一面鲜艳的指挥旗,旗子在呼呼的北风中迎风招展。当装甲车队行进到前门时,欢迎的人群顿时沸腾了。人们挥动着各种颜色的小旗子,高举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巨幅画像,高呼:“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解放军万岁!”……

  人们把装甲车队围起来,一些学生还爬上装甲车,在装甲车上贴了许多花花绿绿的标语。

  12时,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出现了。深绿色的美造大道吉卡车,拖着美造、日造大炮开过来了。

  欢迎的人群又沸腾起来。学生们又爬到大炮上贴标语。标语贴完了,就用粉笔在大炮上直接写:“庆祝北平解放!”“欢迎解放军!”“解放全中国!”人们和解放军战士热情握手、拥抱。有的人爬上大炮,骑在炮身上。有的人围着大炮,扭起了秧歌。兴高采烈的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子弟兵的爱戴与欢迎。

  坦克开过来了,摩托车驾过来了,骑兵连过来了……

  最后入城的是步兵。英雄的步兵,高举着一面面红旗,走得是那样整齐、威武。战斗英雄们,把他们英勇作战得来的奖章,自豪地挂在了胸前,吸引一双双称赞和羡慕的目光。

  战士们向着欢呼的人群敬礼、微笑、招手,表示着他们对人民的热爱。

  入城部队进入前门后,向右转弯进入东交民巷。这个自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以来一直为帝国主义盘踞的使馆区,在旧中国是不许中国军队和警察进入的。今天,北平解放了,中国的军队和人民第一次在这里扬眉吐气,自由出入。那些外国的使、领馆,大门紧闭,里面的人躲在玻璃窗后偷偷地向外看,有的还偷偷拍照,真是丑态百出!

  人民解放军钢铁洪流浩浩荡荡通过使馆区,大煞了帝国主义的威风,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这使帝国主义者看到,他们送给蒋介石军队用来屠杀中国人民的先进武器,已经转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手中。人民解放军用这些武器,解放了东北,解放了天津、北平,不久的将来还要解放全中国!

  2月3日整整一天,北平到处都是欢乐的海洋。人们放开歌喉,高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团结就是力量》《跟着共产党走》等歌曲,庆祝古城跨入一个新的时代。

  2月4日,原国民党北平市政府会议厅,人民政府接管旧北平市政府的仪式在这里举行。

  下午3时半,在悠扬的军乐声中,北平市人民政府市长叶剑英、副市长徐冰,迈着稳健的步子进入会议厅。

  原国民党北平市市长刘瑶章率领高级官员站在门口两侧,迎候叶剑英、徐冰到来。仪式开始后,刘瑶章手捧原北平市政府大印,交给叶剑英。刘瑶章说:“叶先生、徐先生,我代表旧北平市政府,把旧北平市政府的大印奉交人民政府。旧北平市政府所有一切官员、职员,听候人民政府处理。”

  叶剑英接过大印,然后发表了讲话。

  他说:

  “人民政府对旧北平市政府的接管,虽然是用和平的方式实现的。但我们对旧政府的接管,不同于过去的改朝换代。我们共产党人是代表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人民政府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旧的政权机构,是代表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一向剥削和镇压人民,为反动统治阶级服务。因此,旧的统治机构,必须整个地加以打碎,把北平从反动政权的手里转移到人民的手里,是一场革命。旧政府的各级负责人,要配合人民政府,把交接工作做好,有功者赏,有过者罚,好坏分明,决不含糊。服务于旧政府的职员们,要安守岗位,听候处理……”

  叶剑英讲话时态度诚恳,平易近人,没有国民党大官们那种官架子和官腔,这使在场的旧市府职员感到耳目一新。

  接着,叶剑英又风趣地说:“蒋介石把自己抬得至高无上,要做‘最高领袖’。你们诸位听到‘蒋委员长’‘蒋总统’,都要马上立正。我现在叫他‘蒋介石’你们听不惯吧。不要紧的,以后就习惯了。他本来就叫蒋介石嘛!”

  在场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气氛立即活跃起来。

  听了叶剑英的一番话,在场的旧政府人员心服口服,消除了顾虑,觉得前途光明。刘瑶章等人表示,要努力配合人民政府的接管工作。他向叶剑英汇报了北平发生“马干差价”风波的经过,介绍了北平市内的有关经济机构的名称、地址和负责人。

  叶剑英、徐冰还详细地询问了北平市政府各局、处、所的组织、人事情况。刘瑶章等一一做了认真的回答。

  整个接管仪式庄严肃穆,历时两个多小时。

  接管旧市政府后,叶剑英紧接着又领导接管了各区政权,并先后建立起各区人民政府。区以下原国民党基层政权实行的是保甲制。在保甲制度下,保甲人员为国民党政府要粮、要丁,摊派勒索。因此,人民对保甲制度和保甲人员非常痛恨,这种旧制度必须废除。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废除保甲制度之后,应当建立什么组织来代替呢?叶剑英根据其他解放区管理城市的经验,又考察了北平历史上各级政权组织的设置情况,制定了建立街乡政府的初步草案。

  草案规定:过渡时期的政权组织采取以下的系统:

  甲、城区:区政府―街政府―闾(或居民小组代表)

  乙、郊区:区政府―乡政府―自然村(或闾)。

  这个草案实行以后,北平市新生的人民政权的组织建设就系统化了。

  古城20万人首次聚会天安门

  1949年2月12日,北平的天气仍是十分寒冷,凛冽的寒风吹在人们的脸上,刺痛得难受。

  这一天是元宵节。今天的元宵节,北平市民的脸上露出了翻身后的笑容。

  刚刚解放的北平,虽然景观还没多大的变化,但是,人们的心里如同吃了定心丸一样。因为共产党进城了,老百姓该有出头的日子了。

  回想在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下,北平城同其他城市一样,物价飞涨,特务横行,人民生活十分艰难。人们在黑暗中,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着。

  这一天,北平市20万各界人士,走出自己的家门,冒着寒风,从大街小巷来到了天安门广场上,举行集会,狂欢庆祝解放。

  人们携老扶幼,带着一种高昂的情绪,带着一种充满喜悦的心理,来到了不平凡的地方。

  北平市军管会在这里召开了庆祝北平解放大会。

  自上午9时起,参加北平市各界庆祝解放大会的人流,即分路进入大会会场,至中午12时止,仅中华门一个路口处签到登记的即达114250人。

  当时的天安门,还有把天安门围住的千步廊。

  在天安门外,招展着数不清的彩旗,把天安门里外变成了一个彩旗的世界。

  在御河桥畔,挤得人山人海。

  据新华社北平1949年2月13日电文《北平各界庆祝解放大会及游行盛况》报道:大中小学到会场的,有组织有统计的就有144个单位,有51个秧歌队和锣鼓队。宣传标语,花样繁多,仅清华大学,彩色旗帜标语就有250多面。

  学生行列中,大的、小的、方的、圆的毛主席画像有32个。

  天安门大会场南面的中华门,在没有正式开会之前,就挤满了人,使得许多单位没法签到。许多零星入场的市民也无法统计。

  负责签到的一位学生很惋惜地说:

  “今天到会的人,难以有确切的数字。光是我这个签到处,至少有两万人没有登记。”来到会场最早的是人民解放军队伍。会场以这支人民武装为最整齐。每个战士手中的枪都擦得雪亮。他们今天把历次得到的各种奖旗升出来了。有长方形的,有三角形的,有红的,有绿的……差不多每一个连都有几面。

  而在战斗英雄们的胸前,也挂着各种勋章,最多的一个人有四个。

  许多单位的秧歌队,都专门到解放军队前去表演。解放军战士们在每一个节目完了之后,都用雄壮的歌声和热烈的掌声答谢。

  杨村至丰台段的铁路工人,在12日凌晨2点半就起床了。他们一大早赶到会场,兴奋地说:“总算没有白赶。”

  三轮车、人力车两个工会的工人有1000多人,参加了庆祝解放大会,一个名叫常根钢的车夫说:“我们为了参加这个会,特别歇了一天。我活了30多年头,这是第一次看见有这么多的人开会。”

  三轮车夫都凑了钱买了红纸、绿纸,制成了许多小旗子,一个个都兴高采烈。有一位年纪约有50多岁的老车夫说:

  “以前,我们受尽了气,有些人把我们看作是牛马。国民党顽固军警把我们当作鸡犬。庆祝北平解放,咱们就高兴了,因为我们不再受人欺侮了。”

  上午10点钟的时候,北平艺专教职员工作团,有36人抬来了他们连夜赶绘成的八幅六尺宽、八尺长的大像和宣传漫画,其中有毛主席、朱总司令、林彪、聂荣臻、叶剑英等将军像,这些像被挂在主席台所在的天安门紫禁城城墙上,引起成千上万人注意。

  大会纠察队由1000名工人,1000名学生组成,开会时,他们站在会场四周守护。游行时,他们又手拉着手,在队伍两边巡逻。

  门头沟工矿大队参加庆祝的矿工,一个个都拿着挖煤的搁子,有半数以上的工人头戴窑帽,手执镢头,与扛着锄头的农民互相媲美。

  门头沟煤矿大队的小车会,把头号战犯蒋介石狼狈的情景,描绘得十分逼真,妖精似的宋美龄拿着鼓起的手皮包坐在车子里,蒋介石披着斗篷在前面一摇一摆地拉着,后面推的是一个面目狰狞的洋人。在小车的顶张着一个纸幡。纸幡前面用大字写着:“蒋介石大搬家”。背面是“送往美国”四个黑字。

  天安门会场中最活跃,也最为群众欢迎的是华北大学文工团的秧歌大队的集体化装表演。36人中,就有20面大花鼓。他们在冷风里边扭边打鼓,精神十分旺盛。

  “八路军进行曲”是解放军战士和学生们最熟悉的歌曲。每当卡车上军乐队奏起这个调子时,到处唱起: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北京大学讲助会的队伍中有年老的教授,有抱着孩子的母亲,大家热烈愉快地情绪是历次北平的集会游行中所没有的。

  队伍中有五个年老的中学教员,没赶上集合,便自己连走带跑、喘着气赶到了会场,转了半天,才找到自己单位的队伍,高兴地叫起来:“我们也有队伍了!”

  中午12时,天空飘下一片片雪花。这时,有人问自忠小学的一个9岁的小学生陈莹:

  “你冷不冷?”只见她摇着小旗说:“我不冷,人那么多,我从没有瞧见过,比过年还热闹哩!”

  游行队伍刚出发时,天上的云层里隐隐地现出太阳来。这时,在游行队伍中,人们唱起喜爱的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平津区被服厂的工人行列中,有一个四十八九岁的女工,因为忘记带眼镜,后悔得不得了,一遍又一遍地说:“这样大的庆祝会,不能清清楚楚地看一下。”

  长辛店扶轮小学的小朋友们,庆祝北平解放,一点儿也不落后别人。他们的军号吹得既整齐又雄壮。周围游行的群众说:“他们吹得真不含糊。”

  石景山发电厂的队伍前面,高举着“为人民民主的北平大放光明而奋斗”的大旗子。一位商人看到了,说:“真是名副其实。国民党在这儿,这儿老是停电。自从解放军来了,也不停电了,石景山工人的功劳可不小。”有位大学生补充说:“工人阶级不但能发电放光,而且一定领导我们走向光明。”

  当参加游行的人民解放军走过时,一个老太太从人群挤出来说:“快让我看看人民军。”等她看到解放军后说:“咱们人民军可真不少哇!他们扛着那么重的枪,也不累!”

  游行的队伍里,有一条飞舞着的红色游龙,上面绣着“建设新北平”几个醒目的大字,博得群众无数的喝彩声。这是清华大学学生的杰作。

  一个卖豆腐的小贩看见游行的大队伍,兴高采烈地说:“国民党不让咱们过初一、十五,咱们今天可好好过一下子了!”

  北平解放不到一个月,大多数工人、学生、小商贩都学会了扭秧歌,今天参加大会的各单位,几乎都有秧歌队。

  紧靠着皇城墙的下面,是北平市的工人队伍。皇城根的东边,又站满了北平市的学生。

  这一个盛大的集会,是北平有史以来所未见的。

  下午一时半,庆祝解放大会在雄壮的音乐声和礼炮声中开始。

  庆祝大会由萧明、李连山(工人)、袁恃、萧松(学生)、杨伯箴、张晓梅、杨造新(妇女)、张奚若、许德珩、黎锦熙、严景耀、刘一峰、卢联贵、程子华、李葆华、徐冰、钱俊瑞等17人组成主席团。

  在主席台上发表讲话的有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叶剑英将军、清华大学张奚若先生及工人、妇女、解放军、学生的代表。

  张奚若教授以亲眼看见的事实,证明说:

  “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共产党是替人民服务的政党,有了这样的政党和军队,这是我们的幸运,这是中华民族的幸运。”

  工人代表李连山是参加过1923年“二七”大罢工斗争的老战士。他在发言中号召:“一切劳动的生产者们团结起来,跟着毛主席走,多生产,支援解放军,打垮敌人。”妇女代表徐世荣是北平被服厂的女工,她说:“现在我们妇女和男子一样,作了新社会的主人。全北平的妇女,应该努力工作和学习,组织起来和男子一样地支援解放战争,建设新北平,使革命在全国更快地取得胜利,迎接不久就要召开的全国妇女代表大会。”

  人民解放军的战斗英雄姜世法胸前挂着勋章,走上主席台,他坚定地说: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