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69章 历史在北平拐弯!中南海易换新主(1)

  第一节 善莫大焉护名胜万民同乐齐欢庆

  入城部队以装甲车为先导,第一辆装甲车上插着一面鲜艳的指挥旗,旗子在呼呼的北风中迎风招展。当装甲车队行进到前门时,欢迎的人群顿时沸腾了。叶剑英风趣地说:“我现在叫他‘蒋介石’你们听不惯吧。不要紧的,以后就习惯了。他本来就叫蒋介石嘛!”一个卖豆腐的小贩看见游行的大队伍,兴高采烈地说:“国民党不让咱们过初一、十五,咱们今天可好好过一下子了!”

  中央军委指示:保护故宫和天安门

  1949年1月。

  人民解放军平津战役前委指挥着百万大军,把北平天津两个大城市包围得如同铁桶一般。国民党军队已是插翅难逃。

  1月13日,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攻打天津的战斗。经过29个小时的战斗,活捉天津敌军司令陈长捷。

  北平也是同样可以指日攻下,但平津战役前委正在等着傅作义的和平起义的消息。

  1月16日,中央军委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发出急电。

  电文要求积极准备攻城。攻城时必须做出精密计划,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天安门、大学及其他著名而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

  电文还指示,要把保护古迹当做一项纪律来执行。

  保护天安门,保护故宫等古迹,这时已成为接管北平的头等大事。在这个电报发出以前,中共中央已指示北平地下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护厂护校、保护古迹的斗争,以迎接北平的解放和接管。

  1948年11月,华北局城工部部长刘仁急召北平地下党学生工作委员会书记佘涤清到泊头。刘仁对佘涤清说,根据目前形势,党中央决定解放北平。据了解,傅作义这个人还比较灵活,在兵临城下陷于绝境的情况下,有可能通过和平谈判解放北平。党中央决定与傅作义进行和谈,如果谈判解决不了,就用武力解决,过了元旦就要进攻北平。你们要为解放北平立即进行准备工作,主要任务是:对北平人民大力宣传目前形势和党的政策,使他们了解党的政策而拥护解放军的来临,留下尽可能多的知识分子、技术人员等有用人才;发动群众保存文书档案和物资财产,护厂护校,迎接解放;了解各方面的情况,以使人民解放军进城后能迅速建立革命程序,管理城市。

  刘仁还指示佘涤清,要成立迎接北平解放指挥部。

  佘涤清回到北平后,立即召集学生工作委员会、工人工作委员会、铁路工作委员会、平民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开会,传达了刘仁的工作部署,打通了各委员会之间的关系,改变了过去不作横的联系的状况,成立了统一的迎接北平解放指挥部。按照指挥部联系的状况,成立了统一的迎接北平解放指挥部。指挥部总负责人为佘涤清,成员有杨伯箴、张鸿舜、赵凡、叶克明等。

  会上还研究商定了迎接解放的各项具体任务,由各委员会按各自系统分别下达落实。会后,北平的3000名地下党员、5000名地下盟员以及众多的积极分子行动起来,按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各项工作。

  1948年底,华北局又发出《对北平党准备迎接我军入城的工作意见》,要求北平党组织应根据城内力量做一具体布置,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群众积极分子,有组织有重点地保护机关、学校、仓库、物资、水电、交通、工厂、银行、企业、公司及一切市政机构,维持秩序,监视敌人等。并指出,目前,学校、工厂反南迁、反迫害斗争,必须与一切准备入城的工作结合起来,深入动员党员,组织群众,在最紧急时必须站在群众前面,起领导带头模范作用。

  自迎接北平解放指挥部成立后,北平地下党各组织便利用各种方式,通过各种渠道,向各阶层人民宣传党的政策。他们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宣布入城约法八章》《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告北平各界同胞书》《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等文章、公告,在学生、工人、店员、职员及上层人物中散发,并根据不同的对象,宣传党的工商业政策、知识分子政策、对敌伪军政人员政策、土地政策等,消除一些人对人民解放军入城的疑虑。

  对于一些重点企业,如北平电信局、冀北电力公司北平分公司、平津区铁路局、国民党国防部联勤总部平津被服总厂、七□兵工厂等单位,北平地下党根据这些企业负责人的政治态度,分别发出“警告信”和“劝告信”。“警告信”主要是发给敌特分子、反动主管人员的,警告他们要认清形势,不准逃跑,更不准再干坏事,争取立功赎罪。“劝告信”主要是宣传形势和党的政策,争取收信人能站到人民一边,坚守岗位,保护资财,为人民立功。

  一些有进步倾向的厂长、经理接到“劝告信”后,积极整理文件,准备移交,并且认真执行地下党关于护厂护产的指示。

  为保护工厂不受敌特破坏,各个工厂还组织了纠察队轮流值班,日夜巡逻,监视敌特分子的动向。

  在石景山发电厂,于12月14日成立了地下党领导的护厂委员会,提出了“大烟囱不能倒”的口号。

  12月15日上午9时,东北人民解放军某部一团二营四连的8名指战员在追击敌人中和大部队失去联系。在指导员王世珍的带领下,他们冲进发电厂,抢占了新厂房五楼的制高点。敌人发现发电厂的制高点被解放军占领后,立即组织兵力反击。

  解放军战士得到了护厂委员会支援。护厂委员会负责人沈根才、于运海带领几个工人爬上制高点为解放军送水、送饭。

  在护厂委员会的支援下,八勇士与敌人一个连的兵力战斗一天一夜,无一伤亡。

  12月16日,解放军主力部队到达,八勇士立即从新厂房大楼里冲出来,追杀厂区内的残敌。在护厂委员会和工人的引导下,解放军很快消灭了隐藏在地堡内负隅顽抗的敌军。

  12月17日,为了迅速恢复发电,护厂委员会组织了线路抢修队,仅用一天时间,就修复了门头沟至发电厂的送电线路,修好了机器设备。当晚,石景山电厂就恢复发电,给北平城内送去光明。

  北平是个文化中心,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师范大学、中法大学、辅仁大学、中国大学、华北文法学院、朝阳学院、铁道管理学院、艺专等高等院校,有许多著名的教授、学者。争取这些人留在北平,是北平地下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

  绘画大师徐悲鸿是北平艺专的校长,他向地下党表示,决心留在北平。为了保证徐悲鸿的安全,艺专地下党支部专门派人在徐悲鸿的住宅周围进行保卫。徐悲鸿和艺专的其他教授一起,迎来了北平的解放。

  中国大学地下党员王祖鉴的家庭与辅仁大学校长陈垣是世交。当陈垣夫妇已买好飞机票即将南飞的时候,王祖鉴得到这一情况,立即向党支部作了汇报。支部即让王祖鉴设法劝阻。王祖鉴马上和陈垣会面,力劝陈垣留下来。陈有顾虑,提出要和党组织领导人会面。当上级党组织派代表和陈垣会面,向他讲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之后,他决心留下来。胡适亲自邀请陈垣和他同机飞走,被陈垣拒绝了。

  北平学委负责统战工作的崔月犁亲自找燕京大学校长陆志节、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做他们的工作,要他们留在北平。

  对于一些重要企业的业务主管和工程技术人员,北平地下党也做了大量的争取工作。冀北电力公司总经理鲍国宝在北平形势告急时,接到了宋子文的电报,要他去广州任省建设厅厅长。为了劝阻鲍国宝南下广州,中共党员蒋弘彬通过关系,几次亲自同鲍国宝进行谈话,晓以大义。最后,鲍国宝接受了地下党的劝告,毅然留在北平。鲍国宝的留下,对全公司的其他工程技术人员影响很大,他们都坚守岗位,直到北平解放。

  北平电信局东单营业处电报机线室工程师张受彬,为人正直,有正义感。在地下党的指示下,他主动设置了秘密电报器材库,保护了一批电讯器材,还帮助党做了大量宣传工作。

  在北平地下党组织的努力下,北平的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业务主管,以及文化人大都留在北平,为北平解放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尔后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开展,保留了一大批骨干力量。

  搞好调查工作,是北平地下党为接管北平做好准备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迎接北平解放指挥部指示各工厂、机关、学校的党组织,抓紧时间有重点地进行突击调查。调查的内容有:各单位的历史沿革、行政组织系统、主要设备及设施、经费来源;人员的名单、薪金、地位、作用、住址、政治态度;学生中的进步、中间、反动分子及其社会关系;学生和工人的生活膳食福利情况;反动分子的名单、职务、性别、籍贯、年龄、身份、住址、出身、反动活动及表现。指挥部要求,对于这些情况要整理出书面材料。

  根据指挥部的指示,各个基层组织派出专人,利用各种社会关系,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门别类整理出一大批资料,还绘制了不少地图。这些调查材料后来对于北平的各个学校、厂矿、政府机构的顺利接管起了重要作用。

  接管北平的准备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条战线相互配合,短短的时间内,便完成了这项工作,其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这是一个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创造出来的奇迹!

  彭真、叶剑英约法三章

  北平,地处华北平原的北端。在春秋战国时代,这里是燕国的都邑,称为“蓟”。秦汉至五代时,这里仍是北方重镇。此后,金、元、明、清都建都于此。明朝洪武元年,这里开始改名为北平;明永乐元年,北平改为北京。清朝时沿用明旧称未变。

  1928年,国民党政府把北京又改为北平。

  北平,这座古都,目睹了一代又一代王朝的治乱兴衰。

  1948年底,人民解放军包围北平,北平这座古都的解放已是指日可待之事。这预示着北平的历史和中国的历史一样要发生一次新的重大转折。

  为了迎接这次转折的到来,为了接管好这座世界名城,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华北局、中共北平市委早就开始进行各种准备工作。

  从1948年11月开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就北平的接管问题发出了一系列指示。

  河北保定城于11月下旬解放后,彭真等人即根据中央关于接管北平的有关指示,赶到保定,着手各项准备工作。

  一批奉命到保定集结的接管干部很快从各解放区来到保定报到,短短的几天时间,保定便云集了一支1100人的接管大军。

  经过紧张的筹备,12月17日,中共北平市委在保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会上宣布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华北人民政府批准和任命的北平市的组织机构及主要负责人名单:

  彭真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叶剑英任第一副书记,赵振声(李葆华)任第二副书记,委员有刘仁、徐冰、赵毅民、谭政文、萧明、王鹤寿、张秀岩、韩钧等。其中,刘仁为组织部长,赵毅民为宣传部长,谭政文为社会部长,韩钧为秘书长;叶剑英兼北平市军管会主任及北平市市长,徐冰为副市长,韩钧兼军管会秘书长;程子华为北平市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彭明治、吴克华为副司令员,莫文骅为副政委。

  根据中共中央和华北局的指示,这次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军管会的组织机构和人选。

  (二)进城后急需解决的思想问题。例如如何保持发扬无产阶级思想作风的问题;如何正确地区别对待旧的国家机器与产业机构的问题;如何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管理建设好城市的问题等。

  (三)进城后要做的几项具体任务:第一,要消除混乱,安定秩序;第二,要按系统全面进行接管;第三,要肃清潜藏的敌特分子;第四,要注意已接管到的物资,尽先满足军队的物资需要;第五,要千方百计地解决城市居民煤、粮等主要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四)入城工作人员要遵守的纪律:第一,生活一切照旧,保持原来朴素整洁的习惯;第二,缴获接收的一切物资,全部归公,不得私用一草一木;第三,凡涉及人民人权、财权的问题,非经上级批准,任何人无权处理;第四,有关外侨问题具体之处理,由军管会主任负责,重大者须经市委讨论并报告和请示中央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处理;第五,对外发表主张,如不是属于党的既定政策,党已有原则确定者,须事先请示批准;第六,任何地区、任何建制的人员,入城后均须服从军管会统一领导与约束,不得有违。

  当晚,北平市委率接管人员从保定启程,于18日凌晨到达涿县,在这里与中共中央统一调配陆续前来准备接管北平的部分干部汇合。在涿县,市委继续召开会议,除接着讨论前次会议提出的问题外,又具体讨论了金融和北平市委机关报问题,初步决定报纸命名为《人民日报(北平报)》,报请中共中央批准。

  19日,北平市委将两次会议的精神向到达涿县的全体干部做了传达,使接管干部有了比较明确和统一的认识。

  20日凌晨6时,市委又率接管人员赶到长辛店。21日,中共北平市委发出了成立后的第一个文件――《关于如何进行接管北平工作的通告》。《通告》把两次市委会议的精神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发给北平各级党组织。

  由于长辛店离北平太近,敌人尚未放下武器,为了安全起见,北平市委决定接管队伍往后撤一下,于21日晚移往房山良乡。

  接管队伍在良乡停留约1个月,又有一些干部陆续前来报到,良乡周围的村子里也住满了人。这时中共正在同傅作义进行谈判,叶剑英、彭真便抓紧时间训练干部,做入城的各种准备工作。

  在良乡西北一个大庙里,“六□一”(叶剑英的代号)和“五□九”(彭真的代号)经常给接管干部做报告。

  叶剑英身穿深灰色的棉制服,脚蹬皮头大靴子,边讲边慢慢移动他那高大的身躯,同时还挥动着手臂,一副儒将风度。

  叶剑英常讲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他是人民解放军的杰出领导人,长期执行总参谋长职务,天下大事,了如指掌,全局在胸,高屋建瓴。谈政治形势,他能对毛泽东的《将革命进行到底》、《关于时局的声明》要点做精辟的论述,并回答干部们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谈军事形势,他能以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结合当前淮海、平津战役,讲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前景。

  叶剑英明确地告诉大家:北平将来就是红色的首都,我们要把北平的工作搞好。我们进北平,是去革命,革命就是对反革命的无情镇压,不可模糊革命与反革命的界限。

  对于从没进过大城市的一些农村同志,叶剑英还不厌其详地告诉他们入城后生活上该注意些什么,如怎样使用电灯开关,怎样使用抽水马桶,走路要靠右边走,要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彭真当时腿不好,不得不拄根拐杖。他的讲话则偏重于思想工作,语言十分生动,道理极为深刻,使接管干部们觉得,是位兄长在和他们促膝谈心。

  彭真告诫大家:入城之后,务必要保持无产阶级的阶级本色,一定要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千万不要被资产阶级所“同化”,千万不要走李自成进北京的老路。

  他反复强调:新老干部、城外老区来的干部和城内做地下工作的干部,一定要搞好团结,老同志不要背老资格的包袱。他风趣地说:背个包袱像个地球那么大,干什么?

  彭真还指出,大家一定要遵守入城纪律,不准抢房子,抢沙发。遇事要多请示汇报,不可各行其事。谁违犯纪律,谁就要受到严厉处分。

  两位首长的报告,使接管干部们了解了全国的政治、军事形势,明确了接管北平的重大意义,坚定了接管好北平的信心。

  彭真、叶剑英等带头抓紧时间,领导制定关于接管工作的各种文件、规定、纪律、守则,成立各种机构。

  1949年1月1日,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布成立公告。

  根据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组织条例,军管会下设:

  (一)警备司令部兼防空司令部。

  (二)市政府。其下设有民政局、财政局、教育局、卫生局、公安局、公用局、工务局、工商局、外侨管理处、贸易公司、人民法院及银行等机构。

  (三)物资接管委员会。其下设有财经部、交通部、卫生部、军政部、房屋地产部。

  (四)文化接管委员会。其下设有教育部、文艺部、文物部、新闻出版部。

  (五)在秘书长领导下设秘书处、供给部、行政处。

  同日,北平市人民政府发布成立布告。

  到1949年1月下旬,接管北平的各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接管大军走进天安门

  在傅作义宣布在北平和平起义后,一支红色接管大军走进了北平和天安门。

  2月2日,中共北平市委和北平军管会入城办公,并向全市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入城办公布告》:

  本会前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电令成立,为全区军事管制时期的权力机关,统一全区的军事和民政管理事宜,剑英等业于一月一日在郊区布告就职视事。现因北平全市已告解放,本会于本月二日移入城内办公,继续遵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约法八章,保障全体人民的生命财产,维护社会治安,确立革命秩序,仰我全市人民同心协力,为彻底完成军事管制时期的紧急任务及人民民主建设事业而奋斗。

  特此布告周知。

  主任叶剑英

  副主任谭政

  同一天,北平市人民政府也向北平人民发布了入城办公布告。布告全文为: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