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67章 北平方式和平路!握手言和中南海(32)

  会议开始后,李世杰简要地述说了目前形势和谈判经过,然后说:“北平粮弹有限,外无救援,凭借孤城,实难固守。如果打下去,古都必遭毁坏。为此,我们已与中共方面初步谈妥,宣布起义,部队一律改为解放军,会受一视同仁的待遇。”

  接着,李世杰宣读了十八条协议,最后说:“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已在总部及兵团司令高层会议上一致通过,望各位做好工作,一丝不苟地认真执行协议。”

  在李世杰宣读协议和讲话时,蒋系军以上将领中除黄翔以外,其他人都个个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有的还痛哭流涕。16军军长袁朴捶胸嚎叫道:“对不起领袖啊!对不起领袖啊!”

  傅作义严肃地说:“好吧!那就分道扬镳,我准备飞机,让你们离开吧!”三天后,李文、石觉、袁朴等蒋系将领和在北平的国民党中统、军统一些头目,从东单机场乘飞机去了南京。

  一个会议接一个会议,一切都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同一天,即1月21日,傅作义又分别召集国民党北平市、河北省政府、南京中央政府驻平机构负责人和中统、军统头目开会,或进行个别谈话,要他们做好移交的准备工作,保管财物和档案,释放政治犯,相信将来都会有妥善安排工作的机会。对于不愿留下的人员,傅作义都答应给予安全保证,同时向他们提出走前不能出任何问题的条件。

  傅作义所以答应一些蒋系将领和中统、军统头目离去,主要是出于及时执行协议和减少阻力考虑的。他下定决心后的一个最大顾虑就是,在北平城内几乎10倍于察绥军的蒋系部队。他深知,能否把蒋系部队稳住,是及时执行协议和保证北平和平的关键。如果他们不听指挥,采取什么动作,就会出大乱子,不仅他自己及部下会成为讨逆的对象,而且北平的和平解放也会受到破坏,一切艰辛努力就很有可能付之东流。因此,他有条件地放走一些不愿留在北平的蒋系将领,是稳妥的措施,也是符合实际的办法。事实证明,这一措施是完全正确的。

  1月22日,傅作义正式履行协议的规定。他通过电台、报纸、通讯社、记者招待会等渠道,对外正式公布了有关北平和平解放协议的实施要点;傅部骑兵4师首先出城,开往指定地点听候改编。这样,《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开始付诸实施了。

  消息传开,人心振奋,满城笑颜。北平解放了!傅将军下令不打仗了!欢庆的人群拥满大街小巷,沉睡的古都被犹如春雷的欢呼声给震醒了,到处是一派和平吉祥的气氛。

  历史不会忘记傅作义及其支持者的功绩。

  齐化门枪炮狂作,中南海处变不惊

  1949年1月17日夜,即邓宝珊偕苏静等人回到北平城内的当天,李文兵团驻齐化门(即今朝阳门)内自来水厂的部队发生兵变。他们狂呼着“效忠委员长,严惩党国叛徒”的口号,向傅系部队发动了进攻。

  刚刚就寝的傅作义接到报告后立即来到指挥室,他对李世杰说:“命令刘春方的骑兵师速去缴械。”稍顷,他又把王克俊找来交待说:“你去警告李文,告诉他,我们的人可以在城内任何地点对敢于违抗军令的官兵执行军法,并追究高级将领的责任。跟他讲清楚,咱们有话在先,别怪我傅某人不客气,免得以后见面不好说话,希望他和他的部下听从劝告。”

  半个小时后,李世杰报告说:“兵变部队顽抗,刘师长正在加紧清剿,战斗十分激烈。其他蒋系部队也似有采取动作的迹象,情况紧迫,总部的警卫部队和预备队随时准备出动。”

  傅作义点点头,随后平静地笑道:“他们不过是想示威一下而已,蒋委员长用的这些人有多大本事我还不知道!”

  李世杰很佩服总司令临变不惊的胆识,可他自己心里总觉得没有底数。

  北平城里的枪炮声传到了通县五里桥。

  李炳泉把周北峰叫醒说:“北平城里恐怕发生了兵变。”

  周北峰披衣起床,推窗向西遥望,北平方面果然是火光烛天,枪炮声密集。他想,在北平的蒋介石嫡系李文、石觉部队有十多万人,如果得知傅作义要起义,他们一定会制造事端的。而傅的嫡系部队只有2个师驻防在城里,恐怕镇不住。

  李炳泉看着周北峰焦急的样子,连忙说:“周将军,不用担心。解放军林、罗、聂首长很关心这事,他们告诉我说,请你给傅先生发个急电,如果需要增援的话,守军开放西直门,解放军可派1个纵队兵力进城,完全由傅先生指挥。”

  从北平方向传来的枪炮声越来越紧。周北峰立即给傅作义发了一封急电。电文说:解放军方面对城里发生的事很关注。如果需要,可开西直门,他们派吴克华部进城增援,归我方指挥。

  李世杰接到周北峰的来电后,看了一遍便递给傅作义,笑着说:“这下可好啦,采纳他们的建议吧。”

  傅作义看后瞪了一眼李世杰,没有说话,只是顺手拿起一支标图铅笔在电报纸上写道:“谢谢。我们完全能控制城内的治安,请他们放心。”随后,他把电报纸交给机要参谋:“发出去!”

  良久,他才叹了口气,说:“你们呀……”

  李世杰明白了,他的建议伤害了总司令的自尊心。尽管解放军方面是出于好心,但在这种情况下总司令无论如何也不会请解放军派兵增援,让人取笑。过去说,控制城内蒋系部队力所不及,多半是出于政治上需要的托词,现在除非……不管怎样,总司令不能借助解放军的力量来平定内乱。

  接到总部的回电后,周北峰在五里桥一直焦急地等待事态的发展。直到凌晨,城内的枪炮声逐渐稀疏,后来完全停止,周北峰才松了口气。

  1月22日7时许,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陶铸来到周北峰的住处,他笑容满面地说:“周将军,北平城里平静下来了,傅先生已经通过国民党中央社北平分社和报纸把协议条款的主要点对外公布了。这很好嘛!请你电告傅先生,解放军即派2个纵队,由程子华将军指挥,从复兴门、西直门入城,接管北平城防,我们已电告我方代表苏静。”

  停了一下,陶铸接着说:“咱们过几天一起入城,请你联络好时间、路线和接头办法。”当日中午,王克俊给周北峰回电,告知周、陶一行可于26日由齐化门(即今朝阳门)进城,将派刁可成迎接。另外,还在电文中说,几天前驻齐化门内的石觉9兵团一部,受军统特务蛊惑,造成局部兵变,已全部缴械,城内秩序安定。现已开放平贼门(即今阜城门)、西直门,欢迎解放军入城。

  蒋介石是不甘心于傅作义跟着共产党走的,对自己的嫡系部队将投奔共军更是不会善罢甘休!

  在派徐永昌、蒋纬国、郑介民等人劝说傅作义率部南撤无效的情况下,蒋介石于1月17日晚给傅作义发了个电报。电文说:你我相处多年,彼此相知甚深,你现迫于形势,自有主张,无可奈何。我今只要求一件事,明日起派飞机到北平运走13军少校以上军官和必要的武器,约要一个礼拜。望念多年之契好,予以协助,并希即复。

  傅作义感到有些棘手,左右为难。这种时候,他得罪谁都不好。蒋说得那么恳切,不给点面子也说不过去,好歹是君臣一场,十多年的交情。可是,放走蒋的嫡系部队和重武器,又如何向解放军方面解释?再说邓宝珊刚回城就发生这种事情,解放军产生误解打起来怎么办?

  他在屋里来回踱步,思考着如何做才最稳妥。突然,他在茶几旁停下脚步,转身叫人去找王克俊,随后在电报纸空白处写下“遵照办理”几个字。

  王克俊看过蒋介石的来电和傅作义的批示,问:“准备如何办?”

  傅作义没吱声,只是在屋里低头踱步。

  王克俊明白了,总司令是让他来处理这件事。他凝神思索了片刻,便在傅作义办公桌上拿了一张便纸条,草拟了一个发给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的电文。他在电文中说明了蒋来电的内容,并要求解放军在明后几天有飞机来时炮击城内机场,阻止飞机着陆。炮击时,由中共北平地下党派人观察弹着点的偏差,然后通过电台通告城外解放军炮兵部队校正。

  傅作义看过电文,想了想,小心谨慎地说:“为了保密起见,还是用你的名义发给周北峰比较好,让他转告解放军方面。”

  王克俊当即把电文上款改写成“周北峰兄请转平津前线司令部”,落款改为“弟王克俊”。

  傅作义满意地点点头,微笑着挥了挥手,示意可以发了。

  王克俊拿着两份内容截然不同的电文稿,离开居仁堂,向机要室走去……

  1月18日,蒋介石派的飞机果然来了,接着城外解放军对天坛临时机场的炮轰也开始了。炮弹准确无误地落在城内机场上,飞机根本无法降落。一连几天都有飞机在北平上空盘旋,但未降落下一架飞机。

  蒋介石空运嫡系精锐部队及部分装备的计划落空了。

  傅作义听着这隆隆炮声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他有几分轻松、自在。也许就在这个时候,他最终下定了和平解决问题的决心。

  他觉得,此刻整个世界仿佛都在看着他。

  蒋介石的梦就这样破灭了吗?蒋介石的人就这样坐视傅作义跟共产党合作而不管吗?绝对不会!

  自从下决心签订十八条协议的时候起,傅作义就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暗中作了提防,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

  18日凌晨前北平市长何思源住宅发生爆炸后,傅作义在全城范围内进一步加强了安全保卫措施,并让副总司令郭宗汾、104军军长安春山研究调整军事部署,以防不测。

  北平的夜晚比白天更加寒冷。

  1月20日晚,王克俊乘车从东交民巷联谊处回中南海的途中,在南池子一带突然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枪击。两枪都打在车身上,没有伤着人。王克俊让司机加大油门冲了过去。

  又是两枪,仍然未击中。

  车子在夜色中飞似地行驶,入新华门,在居仁堂前停了下来。王克俊稳定了一下紧张的心绪,慢慢地下了车,来到了傅作义的办公室。

  灯光下,傅作义正与暂归104军安春山指挥的311师师长孙英年谈话,见王克俊进来,摆手示意让王坐下。

  傅作义问孙英年:“郭宗汾给你布置的任务明白不明白?”

  孙英年答道:“明白。从现在起,我师归郭副司令直接指挥,在明日晨接管北平所有城门防务,并协同宪兵3团维持北平城治安。同时,对宪兵3团、爆破大队等部队要派人重点监视,必要时可以采取断然措施。没有总部命令,任何部队不准出城。”

  傅作义点了点头,又问:“你决心如何部署?”

  “我回到师部后,立即召集各团长及直属部队的营长开会,研究一下再作周密部署。我初步设想,以‘协助维持治安’为名,派3个团长各带1个连兵力分别进驻宪兵3团的3个营部,再派师部一个参谋带警卫营一部进驻宪兵3团团部。让各团以3个宪兵营分管地段为各自的警备区,并接管辖区内的城门。各部都在明日拂晓前进驻指定位置,随后师部由护国寺大街移到武衣库富双英住宅。”孙英年当即把311师下一步行动部署的初步设想说了一番。

  傅作义从沙发上站起来,在屋里边踱步边说:“你回去再找人研究研究,一定要精心组织,亲自指挥。”

  停顿一下,他接着说:“明日我将向军以上将领宣布起义决定,传达和平协议,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会场这边的事,我另有安排。而会场之外的城内治安,可全交给你的美械师了。你时刻都要在师部待命,不能离开半步。要注意不准部队擅自出城,要严防烧杀抢掠,奸淫破坏,遇事立即处理,不可犹豫。孙师长,我们相处多年,现在已经到了最关键时刻,希望你能助我一臂之力。我们为了保护北平不遭破坏,人民的生命财产不遭涂炭,才走和平道路。如果不能把北平城完整地交给共产党,那么我们都将成为千古罪人!”

  孙英年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同时,对傅作义如此信任自己,他也很感动和自豪,说明总司令还把他孙英年当作亲信心腹看待,并没有因为几十天前声称“打一下半”而不信任他。他完全理解总司令的心情,暗自发誓决不辜负总司令的期望,一定把城内治安维护好。

  傅作义转脸问王克俊:“秘书长,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总司令已经交待得很清楚了,我没有什么要补充的。不过,城内治安问题确实不能忽视。我刚才从联谊处返回中南海,车子在路上被人打了黑枪,幸好冲了过来。”

  傅、孙一听,顿时脸上现出很吃惊的表情,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好像这种事早在意料之中。

  天快亮了,东方一片薄薄的微光,颤颤地扩射着。孙英年的311师处于一级戒备状态,严密把守着城门,注视着城内各部队的动静。

  20万大军走出天安门

  1949年1月26日晨,晴空万里,古都北平沐浴在红彤彤的朝霞中。虽说寒冬未尽,但春节将至,人们都感到了阳光的温暖。

  这天早饭后,周北峰按事先与王克俊约定好的时间和路线,陪同化了装的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陶铸以及华北人民政府财政部长戎子和、即将出任北平市副市长的徐冰等,从通县五里桥驱车向朝阳门开去。

  车子在解放区行驶时,陶铸亲自下车联系,进入国民党军防区后,陶铸笑着对周北峰说:“我的任务完成了,前面是傅将军的部队了,由你联络吧!”

  说话间,突然前方轰的一声巨响,尘土飞扬,司机一时慌了手脚,把不住方向盘,吉普车摇摆起来。周北峰见此情况,急忙由后座上前抓住了方向盘,并叫司机停车灭火。

  车子停下后,发现前面有一群羊,因来了汽车惊散,跑到公路两边的地雷区,踩响地雷炸死了几只羊。司机有些紧张,周北峰便说:“我来开这段路吧!”

  陶铸说:“好吧!让给周先生开。”

  下午,吉普车驶进东交民巷傅部联谊处。

  王克俊接到周北峰的电话后,立即向傅作义作了报告。傅作义约请陶铸等到中南海晤谈,并共进晚餐。

  傍晚,周北峰陪同陶铸等改乘一辆卧车来到中南海,受到傅作义、邓宝珊、郭宗汾、王克俊等热烈欢迎。周北峰把身着便衣的陶铸、戎子和、徐冰一一介绍给傅作义,傅作义对陶铸说:“很好,部队出城改编的计划已拟好了,程子华将军已接管了北平的城防。”

  宴会一直沉浸在友好、热烈、兴奋的气氛中,双方频频举杯,共祝北平问题的和平解决。傅作义因有心脏病从来都滴酒不沾,为了给大家助兴,他以橘汁代酒,与大家一起共饮。欣慰之情,溢于欢快的谈笑中。

  晚宴后,双方共同研究了国民党军部队出城的时间、顺序、地点和整编计划。同时,还磋商了成立联合办事处、工矿企业和政府机关移交等事宜。

  陶铸说:“按照双方协议的规定,应立即成立北平联合办事机构,处理北平和平解放的善后工作。中共中央决定,由解放军总参谋长叶剑英为主任,另指定我和徐冰、戎子和为委员。傅先生方面三位委员请你们定了后告诉我。过一两天,双方的委员就去城外看叶总参谋长。”

  谈话至此,傅作义说:“各位一路辛苦,天已不早,就请休息吧。”他把陶铸等送到院子里的卧车前,握手而别。

  次日,傅作义派他的作战处长雷立法等去联谊处,与苏静等协商具体实施军队整编的办法,发给所属各部照办。确定“华北剿总”司令部改称“结束办事处”,并于1月30日由中南海移到西郊公主坟的原总部地址。留下一个警卫团,负责傅作义和“结束办事处”的警卫。

  1月28日,叶剑英致函傅作义:“联合交接机关拟于明日下午2时在城郊开筹备会,请转告。贵方参加人选适时到会为荷!”

  傅作义接信后,随即复函:“1月28日大函敬悉,兹派郭宗汾、焦实斋、周北峰前往参加,即请查照,并领时祺!”

  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一,北平联合办事处筹备会在颐和园益寿堂召开第一次会议。中共方面代表有叶剑英、陶铸、徐冰、戎子和,以及程子华、莫文骅也参加了会议;傅作义方面代表有郭宗汾、焦实斋、周北峰,以及作记录的刁可成也参加了会议。

  在会上,叶剑英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词。他主要说明了以下三点:

  一、我们确守我们的原则。这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原则。当我们讨论问题或处理事务的时候,应当考虑到人民的利益。为此,我们有时候会坚持我们的意见,希望朋友们要谅解。

  二、我们一定履行我们的诺言,即:凡是在会议上共同通过的或我们签了字的事项,我们都履行,答应了绝不含糊,避免讲了不干。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