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62章 北平方式和平路!握手言和中南海(27)

  旗手钟银根迅速登上城墙,把一面写有“杀开民权门”字样的红旗插在了城楼上。城头上出现了红旗,这是解放军占领民权门的标志。国民党军26师师长张越群极为恼火,命令炮兵向民权门轰击,炸掉那里让人生畏的红旗。

  无数炮弹射向民权门,弹片在红旗周围纷飞、乱溅,硝烟吞没了红旗。

  保卫红旗!钟银根再次冲上去,扶起被炸倒的红旗。“轰隆”一发炮弹落了下来,他的双腿被炸断了,红旗倒在了他身边。

  钟银根用尽全身力气把红旗又一次举了起来,但飞来的炮弹又炸断了旗杆,他自己也负了重伤,昏迷过去。

  当他清醒过来时,看到红旗倒在地上,仍忍着剧痛移动着血肉模糊的躯体,爬到了红旗旁边。他使出仅剩的一点力气,用双手抓住半截的旗杆,两肘撑地,把红旗竖立起来。他的手已经不听使唤,只能用面颊抵住旗杆,紧紧地抵着、顶着。

  红旗重新飘扬在民权门城头上,尽管已是血迹斑斑,弹痕累累,破碎不堪了,但它是一种胜利的象征,精神的动力,英雄的气概。

  钟银根牺牲了,年仅20岁。

  在这面旗帜下,尖刀连顽强作战,在遭到国民党军炮火猛烈袭击和十多次反扑、自己伤亡过半的情况下,巩固突破口,为后续部队铺平了前进道路。

  在南面城外的开阔地形,解放军9纵队26师及12纵队34师向城垣发起了攻击。国民党守军在城南一带构筑的各种工事,比其他方向都多而且坚固。明碉暗堡成群成串,城墙外基本是水网稻田和水淹地。

  总攻开始后,炮击一直持续了40分钟,34师正面突破口两侧大部分工事被摧毁。但没有料到的是,浓烟随着西北风覆盖了26师炮兵的目标,以致没有达到预期的炮击效果。

  10时40分,34师突击队开始架桥,26师突击部队在炮击不理想的情况下也冲出交通壕,二支工兵分队抬着桥冒着密集的弹雨向护城河扑去。

  国民党守军向解放军26师突击部队猛烈扫射,并用大量燃烧弹轰击。

  26师突击部队连续3次冲击失利,工兵分队伤亡很大。爆破组立即出动,但遭到守军交叉火力疯狂拦阻,无法接近地堡。

  9纵队司令员詹才芳、政委李中权很着急,兄弟部队已在城东西两面打开了突破口,自己的突击部队却被守军阻挡在前沿阵地上。詹才芳抓起电话筒,命令炮兵准确射击,支援步兵再次冲击。

  大炮发出怒吼,成串的炮弹倾泻在城墙四周。13时20分,26师突击部队重新发起冲锋。经过10分钟激战,终于攻下了突破口,把红旗插在了南城墙上。接着,又打退了守军多次反扑,并把突破口扩大到400米。

  到13时30分,解放军在东、西、南10个攻城地段,有9个突破成功,只有8纵队22师尚未突破正面城垣。

  林彪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眼睛盯着地图上天津东郊,手里紧紧捏着电话听筒。他在等待22师的消息。

  22师向铁路宿舍东北角突击,因尖刀连伤亡过大而失利;再组织2个营从刘家坊并肩突击,因地形不熟、步炮协同不好,又未奏效。

  刘亚楼给林彪打电话解释:“敌军顽固坚守,22师的伤亡……”

  林彪不客气地打断对方:“告诉黄永胜,要集中主要一点,要不惜代价打开突破口,拿下天津城!”

  在砖瓦窑指挥所里,8纵队司令员黄永胜急促踱步,偶尔停步举起望远镜向22师方向望望。良久,还是没有22师突破成功的消息。他看看手表,脱掉帽子,果断地命令道:“让22师退下来,从民权门突破口进入,尔后向南攻占铁路宿舍!”

  22师一部改由24师攻城地段进城,但途中遭到了国民党守军火力严密封锁。指战员们憋着一口气,同时汲取突破未奏效的教训,克服了种种困难,迅速冲进民权门,转入纵深战斗。

  为了前进而后退几步,可谓明智之举。一味强冲硬拼,未必能够取得好的结果。

  打开突破口的战斗是惊心动魄的,也是惨烈的。

  摧毁“模范工事”的碉堡群,

  爆破前进道路上障碍物,

  强渡护城河,

  突破城墙,

  巩固扩大突破口……

  这中间的距离很短,只有几百米甚至几十米,可在这段距离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洒满了解放军的鲜血,铭刻着英雄的功勋!

  9个攻城地段的突破口是用智勇打开,冲锋道路是用生命铺垫,红旗是用鲜血染红。

  城防已破,危在旦夕。

  还在解放军实施炮火轰击时,国民党天津市长杜建时便产生了一切将归于完结的预感。但他并不甘心就此了结,带着几个随从登上中原公司楼顶观望。直到解放军突破西面城防,城东的民权门告急,他才怏怏不安地返回市府的办公室。

  这是一个陈设豪华的办公室。地板打蜡,中间铺着草绿色的地毯。墙边摆着一套沙发,墙角竖着两扇紫檀木板制作的上面雕刻有螭首、云龙的精致美观的屏风。窗户上挂着颜色柔和的真丝窗帘,两段墙上的几幅名人字画布置得十分对称而且讲究。屋子中央放着一张高大的写字台,台前有一把考究的沙发转椅,对面墙上挂着装有蒋介石大幅照片的镜子。

  杜建时把他的身躯扔在转椅上,精疲力竭地长叹了一口气。绝望了的他感到末日即将来临,现在真是无路可走吗?一点不错!陈长捷拒绝了共军的通牒,要与天津共存亡,誓不投降。

  在隆隆的炮声中,他伏在写字台草拟了发给蒋介石的电报,随后叫人把机密文件焚毁掉。

  突然“轰隆”一声,一发重型炮弹落到市府大楼的楼顶上,全楼震荡、抖动。就在炮弹爆炸的那一瞬间,挂在杜建时办公室墙上的蒋介石像镜,乒然落地,摔得粉碎。照片被碎玻璃戳了好些大小窟窿眼儿,一个尊为神明的形象顷刻之间变成了一把千疮百孔的废纸。

  杜建时霍地站起身,目光在像框上停住了,呆若木鸡。仇恨、悲怨、憎恶、哀悔一齐涌上心头,把他推上了绝望的崖边。良久,他才喃喃地说:“蒋委员长,让我随你去吧,永远作你的侍从……”说着,他就要伸手拔枪。

  站在杜建时身后的随从人员谢壮图一个箭步上前,将手枪抢了下来,并劝杜建时离开办公室到地下室去。

  杜建时像一条空麻袋,软不拉沓地倒在转椅上。他双眼发直,完全失去了信心。机密文件烧完后,他被几个卫士架着下了楼……

  在警备司令部里,陈长捷连续接到反击成功的报告,稍稍松了口气。尽管他对部下的报告多少有些怀疑,但这些消息起码可以说明军队还在,共军没有什么进展。只要手中有兵有枪,就能够坚持一段时间。

  他继续在想,只要能坚持个把礼拜,任务就算完成,期间北平和谈必会有了结果。现在,共军虽然在东西两面猛烈攻城,但在主攻方向的城北却没有大行动。在次要方向被突破几个缺口算不了什么,只要城北阵地坚如磐石就行。他对自己的判断深信不疑!当年傅总司令守涿州时,奉系军队几乎打到了司令部,自己不是照样把他们赶了出去?关键在于用兵的方略。

  陈长捷半躺在沙发上微闭双目,琢磨着如何打退共军进攻的问题。应该把预备队用上,将破城的共军赶过护城河去。可是,城北的安全?一旦共军在城北发动攻势,无疑要比东西两面都得猛烈,林伟俦的151师能不能守住,没有把握。唉,预备队留得少了些。

  “报告!”机要参谋慌慌张张地走了进来,打断陈长捷的思绪:“和平门和民权门的主阵地失守,前后尖山一带受到共军猛烈炮击。”

  “城北呢?”陈长捷急切地问。

  机要参谋回答说:“一直没有激战。”

  陈长捷疑惑地瞪了参谋一眼,没再问什么。他暗自吃惊,不祥的预感陡然扩大。他立即意识到,自己的判断错了,共军的主攻方向不在城北而在城西、城东。但他不愿让惊恐的心态在部下面前流露,也不相信共军有天大本事,一下子就把“固若金汤”的城防工事统统攻破。他苦心经营的防御体系也不可能在顷刻之间全部瓦解。他还存有幻想。

  他挺挺腰杆,用镇静自若的目光扫视了部属们一下,对参谋长说:“命令67师迅速恢复西门主阵地,立即派预备队保安师前往增援,归李学正统一指挥。命令86军立即组织反击,夺回民权门主阵地,坚决守住预备阵地。命令43师固守前后尖山、土城、黑牛城一带,阻止共军向纵深发展。”

  陈长捷一连下了三道命令,还觉得少了点什么。对了,让62军151师退到海河以南,加强市中心的守备兵力。想到这儿,他要通了62军军长林伟俦的电话。

  陈长捷恳切地说:“林军长,你马上把你的主力151师派到市中心来吧,现在东西两面都受到共军的猛烈攻击啦。”

  林伟俦带着几分不悦说:“城北怎么办?共军的攻击也很猛烈哪。”

  陈长捷知道林伟俦在故意找茬,不愿调动151师。也难怪,林军长本来就不同意城北是共军主攻方向的判断,不想把151师部署在那里的嘛。

  陈长捷无奈,只好压着火气,用诚恳的口气说:“林副司令,你是有眼光的将领,而司令我无智无谋,当初没听你等人的话才导致局面如此被动。如今惟有你的主力师能扭转局面啦。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林伟俦不以为然地说:“有这么严重?”

  “是的。”陈长捷急忙解释说:“共军已突破城西、城东的主阵地,我把预备队都用上了,现已无兵可调。”

  林伟俦故作惊讶地“啊”一声,心里却另有打算。现在大势已去,151师就是到了市中心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倒不如少给共军找点麻烦,不打了,说不定他们还会客气些。

  他说:“北面吃紧得很,实在抽不出兵来呀,陈司令。151师一动,半城空虚,共军必会乘隙攻入,这个责任我可负不起啊。”

  陈长捷有些不耐烦地说:“现在顾不了那么多了,当务之急是阻止共军东西对进,实施‘核心坚守计划’!”

  林伟俦心想,什么“核心坚守计划”,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陈长捷是傅作义的人,151师何必为他卖命?还是顾及自己吧。但陈长捷是司令,违抗他的命令也不好。先答应他,至于151师动不动再看情况。他不紧不慢地说:“好吧,我马上命令151师行动。”

  陈长捷放下电话,没有说话,只是长叹了一声。脸和心本来就搁在两处,统一起来,没那么便当。只要151师能来市中心地区就行,可想到林伟俦刚才在电话上那不情愿的语气,他似乎预感到了什么。他对林伟俦不放心,但转而一想军中无戏言。

  天色渐渐暗黑下来,战斗仍在十分激烈地进行着。一会儿稀落、一会儿密集的枪炮声震撼着陈长捷的梦。他的眼睛沉入黑暗,脚下的大地在剧烈地颤抖,自己马上就要被黑暗所吞没。

  烦躁,着急,恐慌,使陈长捷无法平静下来。他时而看看地图,时而在屋里踱踱步,时而打电话问问战况,时而坐在沙发上想想事……坐卧不安,心事重重。

  他希望天黑后不再有枪炮声,希望林伟俦能把151师带到市中心,希望他的部属们都能尽职尽责,希望北平和谈尽快取得成果,希望……

  然而,陈长捷的希望代替不了严峻的现实,反而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变成了泡影。

  第四节 彷徨不定战与和天津已成断魂渡(4)

  街巷鏖战急,白旗高高悬

  打开突破口后,解放军像潮水般涌入市区,兵分数路冲击,与国民党守军展开了逐街逐巷的争夺战。

  1纵队向金汤桥、海光寺、中原公司推进;

  1纵队向金汤桥、海光寺、中原公司推进;

  2纵队向忠庙大街、金汤桥推进;

  2纵队向忠庙大街、金汤桥推进;

  7纵队向南站、东站推进;

  8纵队向金汤桥、金钢桥、北营门推进;

  9纵队向耀华中学推进……

  刘亚楼宣布:东西两面攻城部队在金汤桥会师!

  密集的枪炮声此起彼伏,惊天动地,陈长捷精心布置的城防体系被解放军切成了豆腐块,支离破碎。天津城里属于陈长捷的每一种生命都面临着死亡!

  但是,每个豆腐块又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犬牙交错的、往往是势均力敌的巷战在市区处处可见。胜利与失败都凝聚着鲜血。

  总攻开始已经10个小时。

  担任由西向东突击的解放军东北1纵队主力部队仍在正面仅700米、纵深约1000米的突破口狭窄地段上。

  陈长捷苦心经营的街巷工事给他争了气。

  李天佑司令员和梁必业政委在城外指挥所里心急如焚,立即让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曹里怀前去调整部署。曹里怀带着几个干部赶到城内,察明情况,重新确定了各师攻击方向,并要求各级指挥员靠前指挥,尽快突破陈长捷的第2道防线,向纵深发展。

  2师在坦克掩护下发起猛攻,先后占领了自来水公司和西门附近监狱这两个制高点,打破了僵局。

  在一个楼房的地下室里,2师师长贺东生和政委王树君正在火炉旁边埋头看作战地图,指挥着地面上的部队向市中心攻击。

  外面突然传来坦克行进的声音,由远及近,最后在地下室门口停息了。

  贺东生从!()望孔向外望去,一看是纵队副司令曹里怀从坦克里钻了出来,急忙迎上去。

  曹里怀进了地下室便问:“这里情况怎么样?部队的情绪如何?”

  “部队情绪好极了!斗志旺盛!前面的连队发展得很快,架线的追不上,电话不通。”贺东生说。

  曹里怀对贺东生笑着说:“好嘛,咱们到前面去看看,这里由政委掌握。”

  前面战斗激烈,在金汤桥一带必将会有场恶仗。贺东生担心副司令的安全,显得犹豫。曹里怀看出了贺东生的心思,不以为然地说:“坐坦克很安全,不会出问题的,我都转了好些地方了。”

  贺东生点点头,转脸对王树君交代了几句,便跟着曹里怀向外走,钻进了坦克。

  坦克穿街过巷,飞速向市中心驶去。外面寒气逼人,坦克里却像蒸笼一样闷热。他们打开顶盖,吹进些冷风,立即感到舒服多了。

  在经过一个路口时,突然从高楼上“当当当”扫来一阵机枪,子弹打在坦克钢板上“哒哒哒”直响,还有一颗子弹从开着的顶盖口钻进来,万幸没有伤着人。

  “好险啊!”曹里怀说。

  贺东生赶忙将顶盖放下来。

  曹里怀对驾驶员说:“开快点,加速前进!”

  坦克行进速度明显加快,继续向前冲去。

  前面是一幢高大的楼房,国民党守军正凭借钢筋水泥的楼墙顽抗,密集的火力把步兵攻击部队压在大楼附近,几次爆破都未奏效。

  曹里怀从!()望镜看到这种情况,立即对驾驶员说:“来,我们替他们开路!给敌人一点厉害!”

  贺驶员把坦克往后倒了一段路,然后加大油门向大楼墙壁冲去,撞一下,退回来,猛然又冲撞一下。几经撞击,终于把大楼撞开了一个大窟窿,沙土、砖石直泻而下,惊叫声、哀嚎声从楼里传出。

  步兵部队沿着坦克开辟道路,向大楼里冲杀进去。有几个战士爬上坦克,敲敲打打:

  “同志,你们是哪个连的?我们一定请求你们的指导员给你们记一功!”

  指导员给副司令、师长记功?坦克里面一阵笑声。

  坦克继续向金汤桥驶去……

  2师打进天津旧城,4团7连一直冲在前面。快接近鼓楼时,被国民党守军发现了。他们先是打开探照灯和街道上的路灯,把大街照得通亮,接着组织交叉火力封锁道路。7连干部战士很机智,一阵扫射,打碎了探照灯和路灯的灯泡,然后乘夜幕冲到鼓楼下,用炸药包炸掉地堡,拿下鼓楼。

  在鼓楼东街打退了国民党军坦克掩护步兵的反扑后,解放军4团7连推进至金汤桥西侧。经过一番苦战,全歼桥西头国民党守军1个排。

  这时,一辆吉普车从东边向桥上开来,车上坐着一个国民党军少将师长。解放军战士一枪就把他送上了西天,活捉了司机。

  与2师并肩向东突击的1师2团,边打边向金汤桥方向猛插。在一位老乡的帮助下,该团8连越大街穿小巷,首先插到金汤桥边,激烈的枪炮声已远远撇在了他们的身后。

  冬夜,寒冷的西北风越吹越紧。金汤桥边异常寂静。

  守桥的国民党天津警察以为共军一时半时打不到这里,都躲在碉堡里围着炭火盆睡大觉,打呼噜的鼾声响成一片。只有那马灯发出的昏暗光亮,说明碉堡里还有生命存在。

  解放军2团8连几个战士悄悄摸了过去,没费一枪一弹便占领了桥边两个小碉堡。他们从被俘的警察嘴里得知国民党天津市警察局就在附近,于是留一部兵力守桥,一部兵力向警察局奔去。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