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54章 北平方式和平路!握手言和中南海(19)

  傅作义强烈地感到了一种不可遏止的冲击波,汹涌地向他迎面扑来!他好像在梦里看见一道穿过墙缝的光亮,又好像看见了一股透进屋顶的冷风。

  他继续翻阅着材料,都是一些不愿看见然而又不得不看下去的消息:

  在“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的指使下,国民党湖北省参议会通过致蒋电,要求蒋介石“和平解决中国问题”,强调“如战祸继续蔓延,不主谋改弦更张之道,则国将不国,民将不民……”,目的在于逼蒋下台,提高桂系势力的影响和地位;

  国民党空军总部直属第八大队的9名飞行员驾驶重型轰炸机由南京飞往石家庄起义;

  北平郊区的河北省保安第1旅等部向共军投诚;

  傅作义翻着翻着,突然一张纸上的几行字迹跳进眼帘:今日,中共以权威人士的名义发表声明,公布了国民党军政要员43人为头等战犯的名单,有蒋介石、宋子文、陈诚、何应钦、顾祝同、陈立夫、陈果夫、吴国桢、汤恩伯、桂永清……傅作义……

  他的目光疑惑地盯着“傅作义”这个名字,傅作义是谁?是我吗?我怎么会出现在中共的战犯名单上?

  傅作义紧闭双眼,不敢再看下去了。他捏着那张纸的手不由得颤抖起来,心跳加速,脸上像落了一层厚霜。

  不可能!他暴怒地把材料往沙发上一扔,但随即又拣了起来,不置可否地掂在手中,一字一句地细读了一遍。没错,傅作义是主要战犯,是罪大恶极的战犯!

  这样做岂不违背中共的宽大政策?这一定是中共一批青年干部干的,毛泽东先生一定不知道。傅作义就怕一旦平津问题和平解决后,得不到中共的谅解,把他作为战犯处决。今天,他的名字上了战犯名单,他再也经受不住这样的精神刺激,嚎啕大哭,哭喊着“完了,一切都完了,政治生命也完了!”

  他不理解,恨得咬牙砸东西,把新闻纸撕得粉碎,从来不说脏话的他也破例了。

  “华北剿总”秘书长兼政工处处长王克俊和刘厚同老先生闻讯后大为吃惊,急忙赶到傅作义办公室。他们担心傅作义一时想不开,会做出什么蠢事来。

  办公室里,傅作义半躺在沙发上,目光呆滞地盯着天花板,一动不动,依然陷在极度的痛苦之中。副官和几个卫士正在收拾地上的东西,面带愁容,小心翼翼。

  刘厚同看到傅作义的沮丧样子,很伤心,泪水在眼眶里转动。但他明白,傅作义在这个时候最需要的不是苍白无力的安慰,而是冷峻的思考。

  刘厚同说:“宜生,不要悲观!现在应该当机立断,顺应人心,坚定地走和谈之路。千万不可自我毁灭,万万不可!”

  傅作义没吭声,也没坐起来。

  良久,他才声音悲凄地说了句:“这下我的政治生命完了!”

  刘厚同向前走了几步,说:“依我看,旧的政治生命完了,可以开始新的政治生命。中共电台广播一则新闻就说,像你这样的人要想不作战犯,避免惩处是不可能的,但想减轻惩处则有可能,那就是下令全军缴械投降,不再搞破坏,不再杀人。这就是说,只要你下决心接受和谈,保全古都,他们就可以不把你定为战犯。”

  傅作义慢慢地坐立起来,默默地望着这位交情多年的辛亥革命前辈。很明显,他希望刘厚同继续说下去,多说些。

  可是,刘厚同没有话了。他故意留下空间,好让傅作义平静下来,思考思考应该思考的问题。

  刘厚同挨着傅作义坐下,把手杖靠放在沙发扶手上。过去他从来没有这样做过,然而今天他觉得需要这样。

  “我是想走和谈之路,但是他们的条件太高,让人实在难以接受!”傅作义情绪很灰,抱怨着说。

  “高?不就是要你必要时逮捕蒋系的军、师长吗?你办不到,可以说明情况,再说嘛!”刘厚同口气坚硬,极力相劝。

  傅作义激动地说:“那不是条件,是让我缴械投降,让我当叛逆。这么走了,对不起朋友,也对不起我的部下,会落个千古骂名!”

  刘厚同说:“宜生,此念差矣!商汤、周武王都是桀、纣的臣,可是后来他们讨伐桀、纣,后人不但没骂他们为叛逆,反倒赞美他们是圣贤。忠,应该忠于人民,而非忠于一人。目前国事败坏成这个样子,人民渴望和平,政府必须改造。如果能顺应人心,起来倡导和平,天下人会箪食壶浆欢迎你,谁还会骂你是叛逆呢?”

  傅作义低头沉思,不说话。

  稍加停顿,刘厚同接着说:“如果文化古都毁在你傅宜生的手里,你可就真的成了千古罪人啦!现在的情势,我想你这个总司令比我这个老叟更清楚。蒋介石自顾不暇,解放军重兵包围北平城,你率部南撤或西去绥远都不可能了。尽管现在与中共和谈的资本已不如过去,但议和一成,北平、天津免遭战火涂炭,城内军民生命财产得以保全,这可是深得人心的大好事。中共说话是算数的,高树勋起义就是一个见证嘛。你万万不可三心二意,胡思乱想,还是抓紧和谈为上策。”

  傅作义没表态,只是半靠在沙发上,闭上眼睛,声音低沉着说:“你们都去吧,让我一个人好好想想。”

  当天午后,傅作义决定把谈判代表崔载之召回,李炳泉、报务员、译电员留下,以便继续与中共保持联系。他找来称病住院的李腾九,让李起草了一个急电给崔载之。电文中说:“总座纯为国家为人民及保全平津文物与工商业基础,毫无任何政治企图,其意亦即帮助成功者速成,而不是依附成功者求自己发展。因为,如果缴械亦可先从自身缴起,吾兄迭次来电意见均甚好,希即返平面谈。”

  看来,傅作义对中共把他列为“战犯”的做法产生了误解,想中断已经开始的谈判。其实,中共中央公布战犯名单,是为了打击国民党的和谈欺骗,澄清中间派别中的混乱思想。况且,采用非正式的即权威人士发言的方式公布,并在广播中说像傅作义这样的战犯只要缴械投诚是可以减轻惩处的。这样做对于傅作义是有利的,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把傅作义定为战犯,可以加强傅在蒋介石方面的地位,使傅有理由向蒋表示与共军打到底,防止蒋听说傅与中共和谈而对傅下毒手。同时,告诉傅作义,他最后是否正式被定为战犯,主要看他下一步如何行动。这些意图当时傅作义是无法理解的。

  为了消除傅部的误解和顾虑,敦促傅作义端正态度,继续谈判,中共中央军委于1949年1月1日电示林彪、罗荣桓、聂荣臻要认真进行傅作义的工作,要派一个可靠的人,并通过与傅作义亲近的人引见,当面向傅讲清中共方面的6条意见。这6条意见包括:

  1.傅作义目前不要发通电起义。此电一发,他即没有合法地位了,他本人和他的部属都可能受到蒋系的压迫,甚至被解决。我们亦不能接受傅所设想的一套做法,那是很不实际的,也是很危险的。

  2.傅作义反共甚久,我方不能不将他和刘峙、白崇禧、阎锡山、胡宗南等一同列为战犯。我们这样一宣布,傅在蒋介石及蒋系军队面前的地位立即加强了,傅可借此大作文章,表示只有坚决打下去,除此以外再无出路。但在实际上,则与我们和谈,里应外合,和平解放北平,或经过不很激烈的战斗解放北平。傅作义立此一大功劳,我们就有理由赦免其战犯罪,并保存其部属。北平城内全部傅系直属部队均可不缴械,并可允许编为1个军。

  3.傅给毛泽东主席的电报已经收到。毛认为他的态度不切实际,应按上述意见办理,我方才能接受。

  4.傅方谈判代表崔载之态度很好,欢迎今后再来联络传达双方意见。惟我们希望傅作义能派一个有地位、能负责的代表偕同崔载之及张东荪先生一道秘密出城谈判。

  5.傅作义没有去南京参加高级军事会议是对的,今后亦不应再去,否则有被蒋介石扣留的危险。

  6.彭泽湘(曾冒充李济深的代表,建议傅反蒋独立,走第三条道路)是中共叛徒,我方不信任他,希望傅作义亦不要信任他。

  由谁当面直接向傅作义转达这些意见呢?

  聂荣臻说:“从城里找地下党的同志去传达,看来难度很大,那样时间也太慢。是否就让李炳泉去?他是中共党员,曾当面向傅作义讲过此事,现在又刚从平津前线司令部回城,受我们的委托,因此能引起傅作义的重视。再说,李炳泉是与傅的代表崔载之一起来谈判的,由他回去传达我方意见,名正言顺。”

  林彪说:“李炳泉去有李腾九、崔载之的保驾,安全问题也比较放心。”

  于是,李炳泉风尘仆仆地返回北平城,在李腾九、崔载之的引导下,秘密到中南海当面向傅作义陈述了中共方面的6条意见。

  正处于动摇犹豫痛苦之中的傅作义一听,顿时如释重负,解除了一些顾虑,情绪有很大好转。但是,他仍然没有表示接受中共方面所提和谈条件的决心,只是惆怅地说:“为保全北平文化古城,还要继续谈判,希望谈得更具体一些。”

  李炳泉立即出城向林彪、聂荣臻作了汇报。

  傅作义放弃了通电起义的做法,而想重开谈判,在通向和平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尽管他还是有点彷徨,但希望总是在经过朦胧之后才会诞生。

  1949年1月5日,平津前线司令部以林彪、罗荣桓的名义发表了《告华北国民党将领书》,明确指出:

  北平、天津、塘沽均已被围,你们的退路已完全断绝,从海上和空中纵有少数人逃跑,你们的绝大多数仍无法逃脱被歼的命运。现在蒋介石已经自顾不暇,美国也已经无能为力。你们要想待援,是无援可待;要想待变,是越变越险;要想突围,张家口和徐州的教训,摆在你们的眼前。你们现在只有一条活路,就是学习长春郑洞国将军的榜样,立即下令全军向本军投降。只要你们保证不杀俘虏不杀人民,并将所有武器弹药仓库和驻地工业交通设备,完全无损地交给我军接收,我们对于你们也可以仿照本军对待郑洞国将军的办法,一律宽大待遇,对于你们全体官兵眷属的生命财产,一律加以保护。傅作义本人虽然罪为战犯,只要能够迅速率领你们投降,本军也准其将功折罪,保全他的生命财产。如果你们同意这种办法,即望速派代表前来本司令部接洽,无论是哪一级将领军官的代表,我们一律欢迎。本军总攻在即,务望当机立断,勿谓言之不预。

  看罢这份敦促书,傅作义的紧张心情似乎减去了不少,又似乎更加紧张了。重开和谈,谁来担此重任?中共方面要求派一个能负责又有地位的人出城谈判,谁符合这一条件呢?双方谈判应该有中间势力的人士参加,一来可以作个证,必要时还能起缓冲作用,可谁来出面呢……傅作义陷入沉思,寻求着合适的人选。

  突然,傅作义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人影,它由飘忽不定逐渐变为实实在在。“对,就是他!周北峰将军是谈判老手,是最佳的代表。”傅作义自言自语道。

  至于中间方面的代表,是否可以考虑老友侯少白几天前推荐的民盟副主席、燕京大学教授张东荪。当初,由于与张教授从未接触过,不甚了解,所以没有表态。此次中共方面也提到张东荪,说明此人有一定影响。想到这儿,傅作义便让秘书长王克俊把张东荪接到居仁堂,准备谈谈再作定夺。

  当日下午,张东荪教授来到中南海居仁堂与傅作义会面。一阵寒暄之后,傅作义开门见山地说:“张教授,我想与中共言和,不知你意如何?”

  如此单刀直入、充满信任的问话,使张东荪深受感动。他早就听说傅作义一向尊重知识、敬重文人,今日一见果真如此。

  张东荪说:“言和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傅先生不受他人甚至南京方面的干扰,决定走和谈之路,实在令人敬佩之至!眼下应该从速跟中共方面罢兵言和,这是光明之途。否则,古都危矣,傅先生亦危矣!”

  傅作义点点头,恳切地说:“张教授所言甚是,我想请你作为我的代表,代我辛苦走一趟。不管言和成功与否,我傅宜生都将万分感谢!”

  “我可以参加和谈,向中共方面转达傅先生的意见。不过,傅将军是国民党蒋介石的官,我是民主同盟的成员,怎能代表了傅将军。你可以派一个正式和谈代表,与我一道出城。”张东荪说。

  傅作义说:“这样也好,我打算派民事处少将处长、原山西大学教授周北峰与你同往,不知意下如何?”

  张东荪知道周北峰是傅作义的心腹人物,也是傅部很有学识的一位将军,曾和中共方面打过多次交道。于是,他对傅作义确定的代表人选表示同意,并说:已和中共方面有了联系,事不宜迟,近日就可动身。

  最后,傅作义对张东荪说:“言和之事要十分机密,千万不能向外透露半点风声,否则会带来麻烦的,你的安全也将受到威胁。”

  当晚,傅作义又让他的秘书兼政工处副处长阎又文打电话通知周北峰立即到居仁堂来商议要事。

  周北峰走进傅作义的办公室,见傅作义独自一人在房间内踱来踱去,意识到总司令一定遇到了什么棘手的事。

  傅作义问:“你对目前的时局有什么看法?”

  单独接见,见面就问对时局的看法,既突然又不突然。周北峰已猜着了几分,便反问道:“是不是打算与解放军接洽?”

  傅作义边踱步边向周北峰讲了一些人向他建议如何做的情况,并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蒋介石是不行了,政治腐败,人心涣散,军事无能,经济崩溃,就是美国也救不了他。要是我对蒋还有一点希望,也不会拒绝担任华东南军政长官了。我考虑再三,还是与中共接头谈判为好。”

  停顿了一会儿,傅作义继续说:“数月前,我曾给毛先生发了个电报,请求派南汉宸先生来北平一趟,至今未见复电,不料局势发展如此之快。半月前,我已派了崔载之与中共在蓟县接上了头,并带着一个电台,谈了一个多星期,不着边际,最后说我们没有诚意。我已电令崔将电台留下,立即返平。”

  傅作义看了看周北峰,在屋里转了一圈后说:“我打算派你去重新商谈,并已得到中共方面的复电同意。你准备一下,明天就同张东荪到蓟县去,怎么样?”

  临危受命,责任重大。周北峰急忙问:“我去谈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应该怎样说?”傅作义简单地讲了他的一些想法,然后说:“你去了就相机行事吧!”说罢,他又在屋内踱来踱去,一言不发。

  过了一会儿,傅作义说:“你去准备吧!你一定要十分机密,不得向任何人透露,对家人也只说是要在中南海住几天。”

  周北峰离去,脚步实在不很轻松。

  北平的寒夜,宁静中透着一种不安。人们的心在渴盼着,难熬而烦躁地渴盼着……

  第四节 彷徨不定战与和天津已成断魂渡(2)

  轮番上阵,南京敦促傅作义南撤

  俗话说,纸包不住火,没有不透风的墙。

  北平和谈尽管是在十分机密的情况下进行的,但蒋介石的耳目很快就有所察觉,频频向南京报告。同时,国民党政府中也盛传傅作义不愿突围南下,是打算同共党和谈,准备向共军投诚。

  蒋介石一听,大为震惊,他就担心傅作义假固守真和谈,把华北拱手让给共军。但是,他深知傅作义是位有头脑而不好惹的将领,自己又处境艰难,还有求于傅作义的时候,对此不可莽撞,只能智取。再说,傅作义跟共党和谈的情报是否准确,还需进一步核实。但愿没有此事,可是傅作义迟迟不南撤却是事实,因此要对他严加监视,百般争取才是。宁错千次,不漏一次,这就是蒋介石的处事哲学。他要拉拢、争取傅作义,使事态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

  1948年12月15日,也就是傅作义的和谈代表崔载之、李炳泉出城还未返回时,蒋介石派了刚上任国防部长、原晋绥军高级将领徐永昌飞到北平。

  徐永昌,字次宸,山西崞县人,12岁时父母先后病故。他流落乞讨,从军后先当勤务兵,后因表现突出、聪明好学而破格进入军校。陆军大学毕业后,在晋绥军中发迹很快,仕途一帆风顺。他与傅作义既是山西同乡,又长期在阎锡山手下共事,私交甚笃。

  徐永昌到中南海后,受到傅作义的热情迎接和盛宴款待。他们寒暄叙旧几句,就转入了正题。

  徐永昌不紧不慢地说:“值此风雨飘摇之际,共军兵临城下,大军压境,宜生兄独撑半壁江山,真乃千斤重任啊!”

  傅作义笑道:“次宸兄专程从南京来北平,就是为了给我打打气?”

  徐永昌深感话不投机,有点尴尬,连忙说:“不,不。宜生兄有所不知,近来外边传说众多,莫衷一是。”

  “是吗?”傅作义故作惊讶道,“想必有关我的传闻一定不少啦!”

  徐永昌压低声音说:“就是,就是。宜生兄,恕我直言,听说你派人跟他们接头啦?”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