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53章 北平方式和平路!握手言和中南海(18)

  傅作义又连问了好几声,还是静悄悄的。会议室出现了冷场,成了一个浓缩所有尴尬的世界。

  看来,傅作义今天非要从这些到会者的嘴里掏出他想知道的话不可。他走到师长们坐的一边,由东向西依次地问,点到名字的都站起来,可是一个个都耷拉着脑袋,就是不说话。

  “孙英年,你说咱们该怎么办?”傅作义接着问。

  孙英年这位美械装备师的师长,在傅作义提问别人时就已想好了答案。傅的问话声刚落,他脱口而出:“打!”

  傅作义愣了一下,似乎感到很意外,便提高声调又问:“你说怎么办?”

  “打!”孙英年还是坚决地回答。

  “我问你能打几下?”

  “我可以打一下半!”

  “一下半?”傅作义疑惑地问:“什么意思,你给解释解释。”

  孙英年说:“我的师可以参加一次大纵深的出击,回来还可以参加守城防御战,就这么个‘一下半’。”“一下半完了怎么办?”

  “不成功便成仁!”

  会议室里所有的人都屏着气。傅作义从孙英年旁边走开,扫视了一下大家,正色地责问道:“噢!我们打仗就是为了死?死还不容易,办法多得很,为什么非要打仗死呢?”

  孙英年不再说话了。傅作义又依次问下去,被问的人都是站起不言语。

  傅作义又开始绕着中间会议桌踱步,停下许久才说:“北平惟一的解决办法是‘和平’,用军事、打仗的办法已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了。”

  稍停片刻,傅作义盯着孙英年说:“你孙英年当营长时,我曾在你的营部住过一星期,可你当了师长后,几次要我去检阅你的美械装备和部队,我都没有去,因为军事已经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了。不要说你一个美械师,就是再有10个、20个美械师也不能解决问题了。所以,我傅作义对军队已经不感兴趣。”他接着说:“今年6月,人家共产党公布了土地法大纲后,按说我们就不应当再打仗了,可是我们又多打了半年仗。我们为了实现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曾叫周北峰领导一个土地局,可是几年也没有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话又说回来,即使有办法,也不能施行。这些年来我们就是给地主当了看庄护院的打手,能分他们的土地吗?”

  傅作义坐在一个空位上,喝了一口茶水,继续说:“‘和平’并不是失败。如果一定要说失败的话,那也是我傅作义一个人的失败。对你们来说是胜利,我把你们从绝境中带到生路上来。”

  孙英年插话问:“既然如此,总司令为什么不在一年前就领导我们走这条路呢?”

  傅作义厉声地说:“一年前我说今天的话,会有人掏枪打死我傅作义,这个人也许就是你孙英年。只有今天我才能跟你们讲这些话,你们也才有可能跟我走。”

  “解决北平的问题,我决心走‘和平’这条路了。蒋先生已经没有力量妨碍我们了。你们不必担心,蒋先生方面由我负责来对付。”

  最后,傅作义让政工处副处长阎又文念了早就起草好的和平通电稿,征求到会者的意见。

  孙英年还是第一个表态,冒失地说:“这个通电是单方面的停战,解放军同意不同意?如果人家不同意,发出这样的通电,我们的军心会涣散,部队会轻易被解放军消灭。再说,通电只强调北平文化古城免遭破坏,人民免遭涂炭,我们有什么政治主张呢?这个通电是兵临城下的哀鸣!”

  傅作义有些不悦,便质问孙英年:“是‘哀鸣’吗?”

  孙英年坚持说:“是的,这就是哀鸣!”

  这时,政工处长王克俊站起来说:“怎么能说成‘哀鸣’呢?孙英年,这是政治,不是操场上喊一二一!”

  傅作义凝神沉思,慢慢地站起来说:“看来条件还不够成熟,不该开今天这个会。”

  会议室里异常寂静。

  傅作义宣布散会,他特别强调说:“谁也不准许向外泄露今天会议的内容,谁要是讲出去,我定要追查到底,军法从事!”

  12月17日清晨,傅作义接到报告:南苑机场失守了!

  南苑机场是北平的命脉。自从解放军兵临城下后,这里便成了北平依靠南京补给的惟一的着陆地。现在丢了,补给线断了,而且很可能是永远地断了。

  他大为不满,当即给蒋系92军军部打电话,严令军长黄翔必须即日收复南苑机场。当晚,傅作义得知92军还没有收复失地,更为恼怒,说:“他们哪里是在打仗,简直是在表演!这是黄翔的失职,我要撤他的职!”

  没人敢迎合这句话。总司令撤换一个军长是件容易的事,可是在形势日趋紧张复杂的情况下,此事也就变得不容易了。再说,傅作义那个样儿也不像是要动真格的。

  后来的事实是:黄翔仍然是92军军长。傅作义只是下令在城内的东单、天坛修建了两个简易机场。当然,他们都在思考。

  傅作义:92军的收复行动纯属应付差事,摆摆样子给我看,是不是黄翔与共军有什么协议?总司令为什么指挥不动蒋系一个军长?

  黄翔:傅总司令为什么没有撤换我?

  他们都没有结论,事情也没有完结。

  1949年1月3日,黄翔接到总部的电话通知,要他速到中南海面见傅总司令。黄翔放下电话,心里非常不安。他想,傅作义突然召见他会有什么事?莫不是92军与解放军的联系被总司令知道了,今天要对他进行处置?还是……

  在去中南海的路上,黄翔还在不停地想着,脑海里呈现出20天前发生的一些事:

  92军原在天津驻防,16军西援35军后被调到北平。没想到12月12日以后丰台、通县等外围据点相继失守,北平完全成了一个座孤城,92军再回天津的希望已经破灭。作为军长的黄翔,心里非常焦急,悔恨当初不该到北平来自投罗网。就在他失望苦闷之时,21师师长张伯权把一个自称曾在92军工作过的陌生人带到了王府井梯子胡同他的家中。陌生人叫李介人。当然,后来黄翔知道了这个李介人的身份,即中共地下党员。

  李介人问黄翔:“现在北平已被包围,形势这样危急,军长有什么打算没有?”

  黄翔不明对方来意,随便说了句:“除了准备当俘虏或者战死以外,还有什么打算呢?还有什么出路?”

  “黄军长未免有点太悲观了吧?”

  “那么你有什么打算?”黄翔反问李介人。

  李介人笑了笑,说:“也不尽然吧!军长所谈的都是死路,还有活路呢,就是你是否愿意走。”接着,他说明了来意,建议黄翔走起义的道路。

  黄翔听后,立即猜测可能是老军长、第17兵团司令官侯镜如的意见,因为侯在12上旬92军由天津调往北平时曾向他暗示过,加上张伯权又是侯的外甥,所以表示说:“起义是一条生路,我完全同意。”

  接着,黄翔和李介人、张伯权共同商定,选派21师的心腹参谋宋铨夏随同李介人出城与解放军接洽。大约两天后,他俩回来对黄翔说,他们在马驹桥受到解放军东北野战军3纵队司令员韩先楚的热情接见,双方达成口头停火协议,并让92军另候指示行动。黄翔一听,心里真是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的感觉。

  与解放军接洽后没过几天,21师守备的南苑机场就失守了,傅作义严令黄翔必须即日收复。黄翔左右为难,最后把夺回机场的任务下达给了张伯权的21师。他知道张师长会怎么处理这道军令。张伯权当即派了一个团去执行反击任务,那个团只派出一个连去佯攻了一下。所以,傅作义说92军在演戏……

  突然,一阵刺耳的刹车声,打断了黄翔的沉思。中南海到了,黄翔硬着头皮走进居仁堂傅作义的办公室。一见面,他发现傅的态度很和蔼,也很客气,便放了心。

  傅作义不紧不慢地问:“黄军长,你对战事的前途有什么看法?”

  黄翔说:“在我看来,北平能不能守下去,主要是一个补给问题。现在城内几十万军队,光靠飞机投送粮食,是不能解决补给问题的。”他看了看傅作义,接着说,“至于弹药武器,就更不能依靠飞机来投送了。城内虽然正在赶修临时机场,但很容易受到炮火威胁,也不太可靠。”

  他的意思是固守很困难,粮弹无法解决。但又不能不表个决心,说:“我完全听从总司令的命令。总司令要我们怎样就怎样吧!”

  傅作义点点头,说:“我们今天就谈到这里,以后有事再谈吧!”

  还是没有结论。

  1948年12月中旬,形势急转直下,北平周围布满了解放军。

  “华北剿总”司令部由西郊迁入中南海后,傅作义在居仁堂召集了独立师长和总部处长以上高级军官参加的重要军事会议。名义上是商讨作战问题,实际上是傅作义想作一次更大范围的试探,以求心中有数。

  傅作义首先致辞,他说:“共军的先头部队已打到西山,我们城外的部队大都已撤回北平城内,几十万大军入城,应有一个适当部署和作战方针。今天把诸位找来就是为此事,希望各兵团司令和各军、师长们,各抒己见,尽所欲言,集思广益,想出好办法来,打好这场保卫战。”

  傅作义的话音刚落,蒋系部队第9兵团司令兼13军军长石觉开口道:“我们要在傅总司令的统一领导下,鼓舞士气,各尽所能,打好这场保卫北平文化古都的大会战。我们的决心是要破釜沉舟地打好打胜这一仗。只有打好打胜这一仗,我们才有出路。否则,我们就没有前途,就对不起党国,就对不起委员长!”

  “我完全赞同石司令的意见。”蒋系部队第4兵团司令李文跟着发言说:“我们要在傅总司令的指挥下,精诚团结,拼命打好这场保卫战,我们才有出路。不然的话,党国前途、个人前途都是不堪设想的。”

  傅系部队104军军长安春山见蒋系二个兵团司令都表示要拼命死守,有些沉不住气了,便唱起反调说:“我过去和二位兵团司令是同样的主张,军人就是要打仗的,打仗就要打胜仗,打好仗。但我经过这几年打仗的经验,认为今天我们所处的形势,用军事打仗的办法已经肯定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了。从日本投降就开始打仗,已经三年了,打的结果怎么样?八路军越打越强,我们则是越打越缩小。再打,前途又会怎样?我的军队已经打完了,没有资格再谈打仗,再打全靠各位了。要打必须出去打,北平城内不能打仗,因为北平不是涿州。涿州有三分之一的空地,可以承受炮击。北平人口太密,死伤的人会很多,人民肯定反对。单靠军队打仗是不行的……”

  傅作义越听越觉得味道不对,越听越觉得安春山在冒险,不分场合乱放炮。他马上摆手打断了安春山的话,高声说道:“休会!”

  军官们离席,议论纷纷。

  傅作义把安春山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劈头就问:“你今天的发言是否代表共产党来向我们劝降?”

  “不是!绝对不是。我是从客观事实出发,为国家、为人民、为军队、为你我着想,说出心里话,供你决策参考。”安春山感到委屈,连忙解释说。

  傅作义说:“我相信你说的都是心里话,可你也太冒失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乱说一通。如果石觉、李文他们向我当场提出安春山在叛逆,你教我怎么处理?向共产党求和,就是通敌,在今天的场合说那些话简直太危险了。”

  稍停片刻,他沉思着说:“你说打仗解决不了问题,岂不是要我们向共产党投降?这样做我们是不是对国民党和蒋委员长的背叛?我们过去虽然和共产党有过一段历史交往,但在日本人投降后,又打了几年仗,共产党要我们这些人吗?对你我以及咱们的部下杀不杀?用不用?信不信……”

  总司令又旧话重提,说明他还在担心他本人的名节以及部下出路的问题,老疙瘩未解开也难解开。安春山想了想,说:“今天蒋政权肯定完蛋了,我们不应跟他一起完。我们读古人的书,知道‘否极泰来’,‘罪之魁首可以为功之首’,今天要看我们是不是读懂这句话,如何运用它了。”

  停了一会儿,安春山接着说:“我们输了,败了,就要找出路。向共产党求和不是投降,而是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不使古城遭受战火破坏,不使百姓遭受损失。我想共产党是愿意干的,人民是欢迎的。至于是不是对国民党和蒋委员长的背叛,我看这是早晚的事情,大势所趋,我们现在只能如此了。”

  傅作义说:“今天咱们谈的是心里话,你相信我,我也相信你。你今天对我说实话是对的。但是,你刚才在会上说的就有点不注意场合了。今天开会讨论的议题是如何打好防御战,你的发言跑题了。会还要开下去,你要承认说错了,重新表示拥护主战,你明白吗?我们今天的力量太小了,蒋系有两个兵团在城里,求和的事不能让他们知道,否则就有杀身之祸。事情不会像你想的那样简单,由我领衔打个通电就行,还必须想多些。你能担负起南京下令对我们讨逆的风险吗?和解放军尚未谈好,一旦发生内外夹击,怎么办?今天晚上咱们再详细研究对策,有什么话到时再说,你先认错。”

  复会后,傅作义说道:“我完全同意石觉和李文二位司令的决心和方针。军队以战为主,打好仗就有了我们的一切,打败了仗就丢掉了我们的一切。我们要团结起来,坚决打好这一仗。”

  他看了安春山一眼,又说:“方才,安军长由于怀来战败,有点泄气,说了些泄气话,文不对题。休会时我对他作了严厉的教训,他已认错。不过,他跟我多年,他的104军这次损失很大,有点低落情绪是可以理解的,我想诸位的心里也会很不好受。我们业已调拨军旅为他补齐,他还是能打的。”

  说到这儿,傅作义侧脸问安春山:“安军长,你怎么样?还有什么意见?”

  安春山十分诚恳地说:“我接受傅总司令对我的训斥,坚决拥护石、李二位司令的发言,只有打胜这一仗,我们才有出路。我准备接受艰巨和重要的任务,决不泄气。”

  傅作义点点头,扫视一下会场,说:“好了,今天这个会就开到这里吧!关于军队部署,由参谋处拟定,以命令下达。散会!”

  当晚,傅作义和安春山彻夜长谈,进一步交换了对战局前途、求和、对付蒋系部队等问题的意见,潜心研究了周密的军事部署。

  最后,傅作义对安春山说:“我从来没有任何野心,我认为自己没有救国的能力,我们也没有救国的广大群众和人才。只要能救国,成功何必自我!”

  傅作义上了“黑名单”,周北峰受命去谈判

  1948年12月下旬,傅作义算是倒了八辈子霉,他在华北的嫡系主力104军、105军和35军全部被解放军吃掉。这是他赖以起家发迹的老本,也是确保在蒋介石心目中地位的筹码,还是跟共产党和谈的资本。现在完了,彻底完了!他一连几天不吃不喝,闭门谢客,一个人呆在屋里唉声叹气,没完没了地踱步转圈。

  他承受不了这样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痛心疾首,懊悔万分。

  12月25日清晨,一夜都没能入睡的傅作义,强打精神,拖着沉重的步子,正在屋里打转转。门开了,新闻秘书跟往日一样给他送来了几份材料。他接过材料,坐在沙发上,看了起来。

  第一份材料是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于12月22日颁布的“约法八章”。不知是出于急切还是烦躁等原因,傅作义没有从头到尾地细看,而是寻找着重点内容、目光跳跃着阅读:

  本军奉命歼灭国民党匪军,解放北平、天津、唐山、张家口诸城市。兹特宣布约法八章,愿与我全体人民共同遵守:

  (一)保护各城市全体人民的生命财产……

  (二)保护民族工商业……

  (五)除首要的战争罪犯及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外,凡属国民党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官员、警察人员,区镇乡保甲人员,凡不持枪抵抗者,不阴谋破坏者,本军一律不予俘虏或逮捕,并责成上述人员各安职守,服从本军及民主政府的命令,负责保护各机关资财、档案,听候接收处理。这些人员中,凡有一技之长,而无反动行为或严重劣迹者,民主政府准予分别录用。如有乘机破坏、偷盗舞弊,携带公款、公物、档案潜逃,或拒不交待者,定予依法严办。

  (六)为确保城市治安,安定社会秩序,一切散兵游匪均应向当地政府、本军部队及警备司令部或公安局投诚报到。凡自动投诚报到并将所有武器交出者,概不追究;其不报到及隐藏武器者,即予逮捕查究,决不姑宽;窝藏不报者,亦须受应得的处分……

  (八)无论在本军进城以前和进城以后,城内一切居民及各界人士,均须共同负责,维持全城秩序免遭破坏,凡保护有功者奖,阴谋破坏者罚……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