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成绩显著。1992年至1996年,全军普遍轮训了师(旅)以上的党委书记和基层党支部书记,轮训团以上干部5.4万多人次,使各级党组织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空气日益浓厚,党的基本路线更加深入人心,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师团党委。
――四个教育扎实有效。1994年底以来,全军部队根据江泽民的指示,持续深入地开展爱国奉献、革命人生观、尊干爱兵和艰苦奋斗教育。每年都有200多名军以上领导干部和6000多名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探索抵制腐朽思想和文化侵蚀,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各部队针对思想作风建设上存在的问题,贯彻整风精神,在触及思想、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全军上下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领导作风和部队风气有了明显转变,广大官兵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关系调整,经受住了深化改革和国内外形势变化的考验,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每年数十万名退伍老兵讲文明、守纪律、做好事、表现出很高的思想觉悟,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全军积极响应江泽民关于军队要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努力走在全社会前列的号召,广泛开展建设精神文明活动。徐洪刚、李国安、邹延龄等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先进典型成为广大军民学习的榜样;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在各部队大量涌现;上万个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4.7万个军民共建点,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带头和示范作用。
――干部队伍建设成绩斐然。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与1992年相比,各大军区领导班子平均年龄下降二岁,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则上升了17.8%;全军干部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达到56.5%,博士生、硕士生达2万多人;专业技术干部已占全军干部近半数,涌现出一批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和大量年轻有为的专家。
――军事训练取得新进展。全军部队贯彻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按照新一代军事训练大纲认真施训,部队整体作战能力有所提高。目前一个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科学管理知识,能掌握现代化武器装备、组织指挥现代战争的军事人才群体正在形成;一个声势浩大的学习高科技知识的热潮和军事训练改革在全军全面展开;1992年以来,全军建成各类训练场地上千个,有计划组织各类军事演习,使部队朝着“精兵、合成、高效”的目标迈出新步伐。
――院校教育在改革中前进。形成了指挥军官初、中、高三级培训体制和专业技术军官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五个层次的专业教育体系。此外,各军事院校还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新设了一批适应高技术发展、与未来军事斗争关系密切的专业,使教学更加贴近现代战争和部队建设的实际。
――部队训练手段日趋先进。全军部队、院校和科研单位广泛运用计算机仿真等高新技术,研制、生产了500余项、3.6万多套(件)训练模拟器材,初步形成了从专业技术到专业战术模拟训练,从单一兵种到多军(兵)种模拟训练的完整体系,创造了明显的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
――武器装备不断改善。一批新型武器陆续装备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使陆军武器整体结构、作战能力和配套保障显著改善;海军海上机动编队的防空、反潜、反舰作战和电子对抗能力有所增强;空军防空作战、空中进攻作战和空降作战的手段得到充实;第二炮兵的威慑打击能力得到提高。电子信息装备的数字化、综合化、一体化和抗干扰能力也有所增强。
――部队管理教育工作得到加强。全军遵照江泽民“治军一定要严”的重要指示,以纪律建设为核心,以条令条例为依据,不断探索新时期的带兵规律,部队正规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战备、训练、工作、生活秩序进一步正规,作风、纪律明显好转,保持了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保证了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军事法制建设成果丰硕。根据1992年和1996年分别编制下发的中央军委“八五”“九五”期间立法规划,全军先后出台了一批军事法律、法规和规章,形成了以条令条例为主体的基本完善的军事法规体系。这是我国、我军历史上发布军事法规、法律最多,质量最好的时期。与此同时,军事执法、军事司法、法律监督和法制宣传教育等方面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有力地推动了依法治军方针的贯彻落实。
――后勤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为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应急机动作战的需要,军委、总部大力加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后勤建设,认真组织战役应急支持保障力量的试验,积极探索联合作战背景下的战略支援保障问题,初步形成了战略、战役、战术后勤相互衔接,供、救、运、修诸要素综合配套的后勤保障力量体系,我军后勤的应急机动保障和全方位支援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驻边远艰苦地区部队生活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央军委、三总部十分关心驻边远艰苦地区部队官兵,先后下拨大笔专项经费,基本解决了边远艰苦地区部队的住房、吃水、用电、取暖、洗澡、医疗等难题。目前,全军80%的营以下部队住房有了明显改善,70%的连队肉菜自给率达到70%,一批军师单位实现了肉菜基本自给。
――后勤科技发展迅速。“八五”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000项,研制成功了军需、卫生、油料、野营、仓库、军交保障、车辆维修、后勤指挥自动化装备和海军、空军、二炮后勤专用装备等11类400多项,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军特色的后勤装备体系。
――国防交通形成立体网络。根据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近年来新(扩)建的大批铁路专用线、国防公路、桥梁,部分新(扩)建的机场、码头已投入使用,基本形成了以铁路为骨干,铁路、水路、公路、空中相互补充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国防科研再创佳绩。以最近发射成功的“东方红三号”“风云二号”卫星和新型并行巨型计算机等为代表,国防科研在关键技术研究和武器装备研制等方面取得一大批具有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有3000多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军队科技进步奖,在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中产生了巨大的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军对外交往日益活跃。1992年以来,我军派代表团组先后访问了80多个国家。与此同时,我军也接待了数百批应邀来访的外国军队代表团组。我军对外关系的发展,增进了同世界各国军队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展现了我军和平、文明、正义、威武之师的良好形象,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体育辉煌的五年
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国体育事业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为基本任务,以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为基本方针,以深化改革、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为基本思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年来,群众体育的广泛开展,对增强人民体质,实现全民族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的两个文明建设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全国适龄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及格级以上者年均增长1000万人次,达标总数约5亿人次;评出全国农村体育先进县209个;以街道办事处为基础建立的城市社区体育组织3854个,占社区总数的69%。截止到1996年底,我国基层职工体育协会已达4万个,社区体育辅导站已达2000多个,审批全国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5万多人,各行业体协、老年人体协、少数民族体协、大中学生体协以及残疾人体协等群众体育组织不断发展,在全国城乡逐步形成了网络系统。
五年来,我国体育健儿共获得世界冠军448个,创世界纪录356项次,分别占建国47年来总数的43%和42%;在连续三届亚运会上蝉联金牌、奖牌总数第一;在1995年第四十三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第二次夺得全部七项冠军;在第二十五届和第二十六届奥运会上都取得了金牌总数列第四位的优异成绩。中国体育战线已逐步树立了“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友爱,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
体育健儿的胜利,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誉,为崛起的中华民族增添了巨大的凝聚力。
五年来,国家对体育科教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体育队伍整体的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结构趋于合理,体育科研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也愈益直接、有效。这期间,全国共评选出重大体育科研成果205项,其中有三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体育社会科学首次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一级学科;各类体育院校、系科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多种进修班、培训班为运动员、教练员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训练水平创造了条件。
五年来,我国体育设施建设以年均12.28%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人均占有体育场馆面积已由建国初期的0.05平方米增至0.65平方米,体育场馆总数已达60多万个;公共体育场馆已全部向社会开放,为广大群众参与健身、娱乐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五年来,体育经营收益占体育事业支出的47%。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体育产业的开拓提供了有利机会。凭借社会和体育界的共同努力,体育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迅速发展,形成了“以体为本”、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并举的发展新势头。体育无形资产得到迅速开发,健身娱乐市场、竞赛市场和体育服装、器材市场发展迅猛。
体育对外交往在最近的五年中进一步扩大,不仅满足了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使全世界看到我国体育事业伴随着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而日益兴盛。我国已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体育交往,并已成为97个国际体育组织和87个亚洲体育组织的成员,五年内共有6万多人次参加了各种体育竞赛和交流,有268人在47个国际体育组织和52个亚洲体育组织中任职,其中有些还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为建国以来国际交往、任职组织和人数最多的五年。
改革是我国体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1993年,国家体委制定了《关于深化体育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改革思路和目标,同时出台了6大类29项改革措施。现在,全国已有41个国家级单项运动协会、56个项目实行了协会实体化管理新体制,分别占协会和项目总数的65.1%和66.9%。1997年底,所有协会和项目管理体制的改革将全部完成。
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将群众体育的发展纳入中国社会全面进步的宏伟蓝图。国家体委当年制定了《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使竞技体育在两个战略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行集约化管理的特点愈益明显。尤其重要的是,这一年8月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标志着体育事业已经进入“依法行政,依法治体”的法制化管理的新时期。在近两年的时间内,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体育立法已达22项,广大体育工作者的法制观念和全社会的体育法制意识大大增强,为我国体育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过去的五年,是体育事业沿着十四大确定的路线和方向深化改革、蓬勃发展的五年。体育战线的干部群众决心继续开拓进取,为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而努力奋斗。
建交国增到一百六十个
90年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国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所确立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根据邓小平对当时国际形势的精辟分析和提出的外交战略方针,全面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充分显示了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极其复杂的形势下处理外交和国际事务的卓越能力。
进入90年代的这段时期,是中国外交非常活跃、取得丰硕成果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得到普遍改善和发展,特别是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进一步巩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大为加强;与此同时,中国对国际上侵犯本国主权,干涉本国内政的行径进行了坚决斗争,有效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日益提高和增强。目前中国已同世界上16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外交方针结硕果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
面对变幻的国际风云和严峻的国际大气候,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把握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在邓小平外交方针的指引下,高瞻远瞩,开拓进取,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处理双边和多边关系的方针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
中国与周边国家及其他亚洲国家的关系在90年代进入了一个睦邻、友好合作的新时期。中国同邻国之间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勘定边境界线、推动经贸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江泽民主席对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的国事访问确定了中国与四国关系面向21世纪的发展方向;中国同印度签署了旨在增加信任的重要协定。江泽民主席还全面阐述了中国对南亚地区的政策。中国领导人对越南、朝鲜、韩国和东盟各国的访问以及中国1996年成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更是将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关系推上了新台阶。
中日关系近年来总体上保持了发展的势头。作为东亚地区的两个重要邻国,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都取得了进展。1997年正值中日关系正常化25周年,中国希望日本正视并正确对待历史,遵守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以推动双边关系健康、稳定、持久地发展。
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贯在国际事务中与发展中国家相互支持,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拓展与这些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合作。1997年江泽民主席访问非洲和李鹏总理访问拉丁美洲时分别提出了中国发展同两大洲关系的五点建议和五项原则,有效地促进了中国同两大洲政治、经贸合作和共同发展。李鹏总理1997年对非洲六国的访问不仅增进了中非传统友谊,也有效地推动了中国与非洲在新形势下的经贸合作。1997年中国又同中美洲的巴哈马和圣卢西亚、大洋洲的库克群岛建立了外交关系,南非也表示将于1997年年底同中国建交。
自1992年中俄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以来,双边关系稳定、健康发展。叶利钦总统两次访华和江泽民主席1997年4月对俄罗斯的访问标志着两国关系已步入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中俄建立了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种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关系有利于维护本地区以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符合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发展的潮流和需要,也为在新形势下正确处理大国间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中国同俄罗斯及中亚三国于1996年和1997年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成功地解决了中国与俄罗斯和其他三国间长达7000多公里的边界问题和边境地区的稳定和安宁等问题。江泽民主席1997年4月访问俄罗斯期间,中俄两国还签署了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进程和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出了贡献。
中国同欧洲,特别是同包括德国和法国在内的西欧国家的关系持续发展。江泽民主席1995年访问德国时指出,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平等互利是指导中国与西欧关系的原则和基础。李鹏总理1996年3月在亚欧会议上概括了亚欧新型伙伴关系应具有的五个特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彼此借鉴;增进了解,建立信任;互利互惠,优势互补;面向未来,共同发展。这些原则为中欧合作关系的不断加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7年,法国总统希拉克成功访华促进了中法关系,特别是中法经贸合作的长足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