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34章 叶帅午夜布奇兵!“四人帮”中计就擒(11)

  阴谋家的嗅觉往往是很灵敏的。“四人帮”为了监视叶剑英的行动,在钓鱼台十七号楼经过一番秘密策划,决定派刚从上海回京的王洪文再度住进西山。这个党中央的副主席选择了现代建筑水平很高的二十五号楼,一方面显示他的高贵;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要靠近叶剑英,便于加强监视。二十五号楼坐落在西山半腰,在叶剑英住的十五号东南几十米的地方,王洪文在这里可以窥视上山过往人的行踪,观察十五号楼的动静。

  对于王洪文,这个造反起家的流氓头子、武斗司令,叶帅是有个认识过程的。起初由于毛泽东的多次推荐,叶帅对于这个集“工农兵于一身”的年轻人并无恶感。及至十大以后,一跃而成为仅次于周恩来的中央第二位副主席,从党的组织原则出发,对他表示尊重。王洪文刚来北京,表面上对叶帅也还比较敬重,有时来看望叶帅,和叶帅一起到北海船坞去钓鱼。他爱好打猎,有时打了兔子还派人送来一两只。叶帅也说声“谢谢”。后来,他的地位变了,就和叶帅平起平坐了。他看见周总理、叶帅出门有保险车,就问:为什么我没有?他的官瘾也越来越大。当上军委常委还不满意,要求当军委第一副主席,便不把叶帅放在眼里。叶帅逐渐察觉他与江青等人混在一起,狼狈为奸,为非作歹,便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王洪文不仅政治上反动,而且利用手中的权力,巧立名目,贪污盗窃,挥金如土,穷奢极欲,生活上腐朽糜烂。他在上海有三栋房子,十辆小汽车,几十个服务人员,调北京来,嫌住房不好,搬进钓鱼台还不满足,又到郊区霸占一栋别墅,仍不满意,还从军队要一幢更好的房子,要总参管理局扩建一个供他玩乐的“活动场所”,光造一个模型就花去几千元,建成以后花了几十万元。有些人看了这幢豪华的别墅说同林彪的差不多。王洪文听到工作人员的反映,恶狠狠地说:“这是右倾翻案风”。叶帅对他很生气。王洪文不读书,不看报,经常要秘书代批文件,把绝大部分时间用来玩牌、下棋、钓鱼、打猎、看电影。为了打猎,他以战备为名,从部队弄来专用吉普车(他已占有九辆汽车),还要工厂给他仿制美国“奇异牌”的聚光搜索灯,大量耗费国家资金。他利用职权,以“硬性索取”“授意试制”等手法,巧取豪夺大量高级生活用品。他的吃喝也越来越讲究。中国的美味珍肴吃腻了,要换吃外国名菜,竟用飞机请来法国厨师做西餐。

  但是,不要误会,以为王洪文只是个不问政治的“花花公子”,不,他是在吃喝玩乐、请客送礼中频频进行政治交易,玩弄政治阴谋。他是中国社会新生的年轻野心家爬上高位之后的一个典型代表。

  王洪文早在上海时,武斗之余,就懂得办学习班,培养地痞、流氓等“小兄弟”,壮大队伍。用他的黑话来说:“要和当年蒋介石办庐山军官训练团一样,用我们的观点去培养自己的骨干,再去影响别人,还可以影响下一代人”。王洪文到了北京,如法炮制。1974年在“批林、批孔”运动中,王洪文秉承江青、张春桥的旨意,亲自主持办起了所谓“中央读书班”。他在“读书班”上交底说:“这次运动要解决九次、十次路线斗争没有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复辟回潮的问题”,“要解决中央出修正主义怎么办的问题”。江青也亲临视察,作“指示”:“你们回去要发动群众,揭盖子!”他们办一期“读书班”,就提拔一批,有的连提三级,有的连提四级,极力培养自己的班底。

  叶剑英很快发现了“四人帮”的阴谋,便交代张廷栋秘书去摸情况:看看都提了哪些干部,哪些人可以争取,有多少是“文化大革命”中的“造反派”?有多少是死硬派?经过了解,分门别类作出统计。叶帅看了情况统计,非常气愤地说:“这是为篡夺各级领导权作组织准备。”并在军委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提出批评:“不能通过办两三个月的学习班,就大批破格地提拔干部。这样做,不符合党管干部的原则。干部的任免、提升、调动要由各级党委来管。”并采取果断措施,加以制止。由于叶帅出面干涉,“中央读书班”只办了四期,就寿终正寝了。王洪文对此怀恨在心,叶帅对他也更加提高了警觉。

  现在,这个无赖竟充当“猎犬”钻进西山,伏在叶帅的身旁。叶剑英探知其来意,告诉警卫参谋“马头”说:“你给我盯着一点儿!”

  说曹操,曹操就到。王洪文住下以后,没有休息,就来“看望”叶剑英了。

  本来只有几步路,这个新贵还是坐着他那豪华气派的红旗大轿车驶进十五号楼院内。随身警卫打开车门,王洪文披着一件绿色军大衣,从车里钻出来,习惯地用手梳理一下又黑又亮的分头,一副十足的“奶油小生”派头。

  “马头”出于礼貌,出来迎接他走进客厅。

  “叶副主席,我一住下,第一件事就是来看望您,向您报到。”

  王洪文自毛泽东逝世之后,改变了过去“剑英同志”的称呼。

  大人不见小人怪。

  叶帅虽然一看眼前这个趾高气扬的新贵,想到他的来意,就不高兴,但又想到他来得正好,转而以礼相待,想摸一摸底细。

  “好久不见了,最近忙什么呢?”

  “去上海转了转,刚回来。”

  “上海的形势怎么样?”

  “很好。”王洪文支支吾吾说上几句,显然是在应付,两眼不住地打量室内的环境,忽然看到写字台的案头上一大摞线装书,移开了话题。

  “叶副主席这么大年纪了,还是这样用功,有时还下山走走吧?”

  “老了,不济事了,最近很少走动,在研究西山呢!”

  叶剑英说罢,抽出《宸垣识略》《天府广记》几本古籍给他看,评点古人描写西山那些掌故和诗句。每读罢一首,还告诉他说,这是元朝许衡写的,这是胡广写的,越说兴致越高。而王洪文却是一窍不通,真如对牛弹琴。虽然他极力装出认真领会的样子,也是趣味索然,两眼不住地向外张望。叶帅猜出他是想“侦察”一下周围环境,索性领他走出客厅,来到院内,转了个圈,又带他来到西边的小亭子上,同他一起欣赏那几首题诗。

  如是真元成亥巳,

  浩然正气满乾坤。

  叶帅说:“这是慧济道人写的,下联写得好,孟老夫子的话。正气总是要压倒邪气的,这是真理。”

  王洪文连连点头,脸上的表情顿时紧张起来。叶帅接着,又读下一联:

  道垂三玄静观自在,

  佛空五蕴如是我闲。

  读罢,叶帅告诉王洪文说:“这是云山散人写的,我很欣赏,我现在在西山就是‘静观自在’‘如是我闲’,不像你们年轻人壮怀激烈。”

  王洪文没有听出话里有话,反而说:“是呀!叶副主席年事已高,身体欠安,比不得我们年轻人,有些活动可以不参加了,让我们替您干吧!”

  他竟然如此露骨,如此狂妄!叶帅听了,全不动声色,只是顺手指一指东边山上的一处隐约可见的古迹,问道:“你知道那是什么吗?”

  王洪文答不上来。

  “据说是古时候的烽火台,也有说是点将台的,我正在考证。”

  叶帅继续说,“别小看那一堆残垣断壁,当年能够预报战火,点兵出将呢!”

  王洪文似乎听懂又未听懂,觉得自己的探视任务已经告成,便告辞了。

  过了几天,叶剑英特意交代办公室,请总参谋部主管通讯联络工作的戴镜元部长等从周围环境、房上地下,直至下水道,里里外外,再细细搜查一遍,看看是否有人安装了“窃听器”之类的东西。检查结果,未发现异常,才放心了。

  然而,他的心又怎能放得下呢?如今好端端的一个西山被一个“坐探”玷污,大煞了风景!王洪文那帮随员和“保镖”到处鼠窜,探听风声,真是像许衡那首西山诗所描绘的:大山如“蹲龙”,小山如“踞虎”了。在这种复杂的困境中,叶剑英正在进行着的锄奸计划和行动,自然受到了影响。这位战略家在考虑怎样摆脱困境,继续完成安邦大计。

  老渔翁,一钓竿,

  靠山崖,傍水弯;

  扁舟来往无牵绊。

  沙鸥点点轻波远,

  荻港萧萧白昼寒,

  高歌一曲斜阳晚。

  一霎时,波摇金影,

  蓦抬头,月上东山。

  元帅口里哼着郑板桥的《道情》歌,摆出一副“老渔翁”的姿态,探山钓水,溪边洗耳,优哉游哉,故意示人以缓。这时的西山好像一个美丽的仙女在悄悄地打扮换装。满山的枫叶和黄栌叶渐渐由绿变黄又变红,五彩缤纷,烟岚苍翠。任何人身临其境,也会感到云气荡胸,心神缥缈。如果在平时,我们的元帅诗人早已诗兴大发,挥毫淋漓,而在此时此地却一句也吟不出。跟随叶帅一起垂钓的警卫参谋马西金(人称“马头”),告诉作者,他那时发现叶帅虽然守着渔竿,总是陷于沉思之中,脑子里似乎在想着别的事情。漂沉了,鱼上钩了,他总是没发现,等到“马头”大声提醒时,他才如梦初醒,急忙伸手去抓竿,结果,鱼竿却被鱼拉走了……原来“渔翁”之意不在鱼,也不在山水之间。大好山河惹人爱,也令人愁。“不觉愁从何处至?觉得眼前都是。”元帅带着满腹心事,疾步赶回十五号楼。

  “有山下的电话吗?”

  “没有。”

  听到值班员的回答,元帅又回到写字台边,静静地坐下来,翻开正在读的列宁《怎么办?》。几行不知嚼过多少遍的字句又重新收入眼底:

  “全部政治生活就是一串无穷无尽的环节组成的一条无穷无尽的链条。政治家的全部艺术就在找到并且紧紧掌握住最不容易从手中被打掉、目前最重要而且最能保障掌握住它的人去掌握整个链条的那个环节。”

  是的,眼前这场斗争“整个链条的那个环节”已经掌握住了,现在需要用力一击,将它打碎!怎样才能费力最小,一举成功呢?元帅此刻又陷入苦苦思索之中。

  “心之忧矣,其谁知之?”

  夜色朦胧。元帅放下书本,毫无倦意,心里有事睡不着,他披着大衣,沿着山间小路信步走去。山色迷蒙,松涛阵阵。遥望山下远方孤零零的几个亮点,灯火阑珊,不觉游兴愈浓。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李太白斗酒诗百篇,他那样的诗仙做不成,做个夜游仙吧!”“游仙”在独言独语。

  随行人员担心他不安全,有点叽叽咕咕。

  “用不着担心!我是大难不死。”他摸摸自己的臀部,风趣地说:“我这里还有敌人的纪念品呢!”

  这是在长征路上,敌机空袭给他留下的“纪念”。那次敌机一颗炸弹落下来,他右手拎着的军大衣被炸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洞,一块弹片钻进靠臀部下边的右大腿上十多公分深,当时由于环境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只作了简单的包扎,以后一直没有取出来。每当谈起这次负伤,他总是风趣地说:“身上留下这块弹片作纪念,可以使人不忘过去!”

  可是,现在面临的这场斗争,和过去真枪实弹的战争不大一样。他一边走着一边回忆九年来“文化大革命”的遭遇,一件件,一桩桩在眼前闪过。他长叹一声,归结道:“唐僧取经,九九八十一难都过来了,不但进过老君炉,让火烧过,还下过油锅,被油炸过,还被炮轰过……”

  元帅站在山巅,双手叉腰,指指点点,两眼炯炯发光,似乎透过夜色看清了层林深处二十五号楼里的一切奥妙。突然间,他向身边的同志问道:“你们说《西游记》里面,那帮妖精为什么要吃唐僧哟?”

  随员们一下子被问住了,还没来得及回答,只听元帅淡然一笑,回答说:“你们猜不到吧,都只因唐僧的肉好吃嘛!”

  国防部长再次公开“亮相”

  其实,这一段时间,叶剑英并没有“隐遁”在深山水滨,更没有在政治上“销声匿迹”,这位老革命家、共和国元帅时刻在关注国内局势的风云变幻,时刻在关注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时刻在关注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和训练战备。

  9月27日,这位久已“生病”挂职的国防部长突然出面接待美国外宾。请看,新华社为此发出的电讯:

  新华社一九七六年九月二十七日讯: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叶剑英,今天下午会见了美国前国防部长詹姆斯?施莱辛格一行。会见时,叶剑英副主席同施莱辛格先生就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谈。会见时在座的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杨成武。

  这是1976年叶帅第三次出面会见外宾。

  前两次是:1976年5月27日,叶剑英副主席会见巴基斯坦参谋长联席委员会主席穆罕默德等一行;1976年6月6日叶剑英副主席会见法国三军参谋长居伊?梅里上将等一行。

  不过,这一次行动出现在毛泽东主席逝世,华国锋继任主席,又是“四人帮”加紧篡军反党乱国夺权的“白热化”时机。

  此时发表这则消息,特别引人注目。叶剑英的公开亮相,至少告诉人们:第一,叶帅并未“生病”,不能理事,而是健康地活跃在中国政坛上;第二,叶帅仍然是军队统帅、最高负责人之一,仍然牢牢控制着陆海空三军的领导权和指挥权;第三,正因为如此,这个举动的本身就构成了对“四人帮”的最大威胁,也是对反“四人帮”健康力量的极大鼓舞。

  这次外事活动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进行,参加会见的美方有:理查德?珀尔;威廉?惠策恩;弗朗西斯?韦特斯;查尔斯?贝诺瓦等,还有美方三名记者。中方出席陪见的,除杨成武外,还有柯柏年、林平等,唐闻生担当翻译。

  双方在友好气氛中会谈,从下午4时40分至6时30分,将近2个小时。

  会谈内容涉及国家机密,不便透露,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王、张、江、姚”的“四人帮”却无一人参加。据说,姚文元事后想方设法看到了会议记录,并与张春桥交谈。他们对会谈中谈到“海军”问题,表现不安,认为还是“过去的老一套”。这是指1973年叶帅接见基辛格时谈过海军问题,表示愿意同美国合作,受到“四人帮”的攻击。事过三年,叶帅不改初衷,旧话重提,这无疑对“四人帮”是一个有力的反击。

  但此时此刻,没有毛泽东这个“靠山”,这群丑类已无能为力了!

  “没有调和的余地”

  一天下午,天高气爽,日暖风清,正是出游的好日子。老革命家李先念以逛西山植物园为名,乘车在通往香山的大道上急速奔驰。过了颐和园、卧佛寺快到植物园不远的地方,他悄悄告诉司机迅速折回向北,直去西山深处。车子停在象鼻子沟。他吩咐随员,通知十五号楼,有事要去见叶帅。

  “马头”接到电话,立即报告首长。

  元帅感到非常突然。“猎犬”就在身边走动。见还是不见?本想不见,又觉得不妥。他犹豫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