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场地
定义:每场篮球比赛由两个队参加,每队出场5名队员。目的是将球进入对方球篮得分,并阻止对方获得球或得分。可将球向任何方向传、投、拍、滚或运,但要受下列规则的限制。
尺寸和器材球场尺寸
一、球场是一个长方形的坚实平面,无障碍物。
二、对于国际篮联主要的正式比赛,球场尺寸为:长28米,宽15米,球场的丈量是从界线的内沿量起。
三、对于所有其他比赛,国际篮联的适当部门,如地区委员会对地区或洲的比赛,或国家联合会对所有国内的比赛,有权批准符合下列尺寸范围内的现有球场:长度减少4米,宽度减少2米,只要其变动互相成比例。
四、天花板或最低障碍物的高度至少7米。
五、球场照明要均匀,光度要充足。灯光设备的安置不得妨碍队员的视觉。
六、所有新建球场的尺寸,要与国际篮联的主要正式比赛所规定的要求一致:长28米,宽15米。
线条及其尺寸
(一)界线
1.球场要用线条按第二条规定画出,并且界线距观众、广告牌或任何其它障碍物至少2米。
2.球场长边的界线叫边线,短边的界线叫端线。
(二)中线
从边线的中点画一平行于端线的线叫中线;中线要向两侧边线外各延长0.15米(15厘米)。
(三)罚球线、限制区和罚球区
1.罚球线要与端线平行,它的外沿距离端线内沿5.80米;边条线长为3.60米。它的中点必须落在连接两条端线中点的假想线上。
2.从罚球线两端画两条线至距离端线中点各3米的地方(均从外沿量起)所构成的地面区域叫限制区。
如果在限制区内部着色,它的颜色必须与中圈内部的着色相同。
3.罚球区是限制区加上以罚球线中点为圆心,以1.80米为半径,向限制区所画出的半圆区域。在限制区内的半圆要画成虚线。
4.罚球区两旁的位置区供队员在罚球时使用。
篮球起源和发展
用球向悬在高处的目标进行投准比赛的球类活动。由于最初是用装水果的篮筐作投掷目标,故名“篮球”。现代篮球运动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具有灵活巧妙的技术和变化多端的战术相结合的竞赛活动。
发展概况篮球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旧译春田)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J。奈史密斯博士创造的,起初,他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键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距离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梯子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到1893年,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人数必须相等。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端线外,裁判员鸣哨并将球掷向球场中间,双方跑向场内抢球,开始比赛。持球者可以抱着球跑向篮下投篮,首先达到预定分数者为胜。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89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多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亚洲,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统一了世界篮球竞赛规则,此后,1948年的10多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与现行规则有关的重要变化是:将得分后的中圈跳球,改为失分队在后场端线外掷界内球继续比赛;进攻队必须在10秒钟内把球推进到前场;球进前场后不得再回后场;进攻队员不得在“限制区”内停留3秒钟;投篮队员被侵犯时,投中罚球1次,投不中罚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两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中,出现了两米以上的多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曾两次扩大篮球场地的“限制区”(也叫“3分区”);还规定,一个队控制球后,必须在30秒内投篮出手。60年代初有关10秒和球回后场的规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届奥运会后取消了中场线改画边线的中点而中止。
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后,又恢复了中场线,这些规定又继续执行。1977年增加了每队满10次犯规后,在防守犯规时罚球两次,防投篮时犯规两罚有1次不中再加罚1次的规定。1981年又将10次犯规后罚球的规定缩减到8次。很明显,人员的变化的技术,战术的发展引起了规则的改变,而规则的改变又促进了人员和技术、战术的进一步发展变化。特别是50年代后期以来,规则的改变对篮球比赛的攻守速度,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以及意志、作风等各方面都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篮球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篮球是1976年第21届奥运会上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篮球运动是1896年前后由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的,随后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会里也有了此项活动。在1910年的全运会上举行了男子篮球表演赛之后,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篮球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开展得较好,水平也较高,当时的比赛规则很简单,在球场中间画一个约有1米直径的中圈,中锋队员跳球时一只手必须置于背后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术也简单,中圈跳球后,谁接到球就自己运球,超过防守人就投篮。当时只会直线运球前进,传球方法是单、双手胸前传球,跑动投篮是用单手低手上篮,立定投篮无论远近都是用双手腹前低手投篮。1925年前后,进攻和防守的5名运动员,有了较明确的分工,中锋对中锋,后卫对前锋,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对手。但前锋的职责是只管进攻投篮,不管退守;后卫的职责是只管防守抢截球,不管投篮。前锋和后卫很少全场跑动,只有中锋要攻守兼顾。以后又逐渐改为两后卫1人助攻(活动后卫),1人留守后场(固定后卫),两前锋也变为1人留在前场专管偷袭、快攻,1人退守后场助防。技术动作也有所发展,跑动投篮出现了单手、双手投篮,立定投篮出现了双手胸前投篮,传球出现了单、双手击地传球,运球出现了两手交替运球躲闪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进的技术。规则中增加了罚球区和罚球线,队员犯规4次即被取消比赛资格,犯规罚球可由队长指定任何1个队员主罚。
比赛时间分为上、下半时各2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每次投中或罚中后,都在中圈跳球,重新开始比赛。而中国篮球运动水平在1926年以后有了较大提高。
篮球球队要求
每个队要按下列要求组成:
一、对于2×20分钟的比赛,不超过10名合格参赛的球员;
二、对于4×12分钟的比赛,或竞赛中一个队超过3场比赛时,不超过12名合格参赛的球员;
三、一名教练员,如果球队需要,可配备一名助理教练员;
四、其中一名合格参赛的球员是队长。
队员和替补队员
一、比赛进行时,每队要有5名队员上场,并可按照规则的规定进行替换。
二、球队的球员在场上时为队员,他有权参加比赛。在场下则为替补队员。
三、当裁判员招呼某替补队员进场时,他即成为队员;当裁判员招呼那名队员的替换者进场时,该队员即成为替补队员。
四、队员的服装要按下列要求配备:
1.前后是相同单一颜色的背心(不允许有条纹的背心)。
(1)两侧允许镶边;
(2)镶边要竖直地集中在腋窝下方,每侧的镶边最宽为0.03米(3厘米),两侧镶边的总宽为0.06米(6厘米);
(3)背心领口或开袖处的装饰边不超过0.03米(3厘米)宽;
在比赛中,男队员必须把他们的背心塞进短裤内。
2.圆领衫可以穿在背心里面,但要与背心相同的单一颜色。
3.前后是相同单一颜色的短裤,但不一定和背心的颜色相同。
(1)允许加装饰边;
(2)每侧的竖直装饰边最宽0.03米(3厘米),两侧装饰边的总宽为0.06米(6厘米);
(3)裤腿口的装饰边不超过0.03米(3厘米)宽;
4.允许穿长于短裤的紧身内裤,但要与短裤相同的单一颜色。
五、每个队员背心前后的号码须是清晰的、单色的,并与背心的颜色有明显的区别。号码要醒目,并且:
1.后背的号码至少高0.20米(20厘米);
2.前胸的号码至少高0.10米(10厘米);
3.号码的宽度不得少于0.02米(2厘米);
4.球队要使用4至15的号码;
5.同队队员不得使用重复的号码。
注:在比赛中,如果某队员改变他的号码,他要向记录员和主裁判员报告这一改变。
世界杯奖杯介绍
在世界杯的历史上,至今一共有过两个世界杯奖杯。
第一个奖杯是由一位法兰西雕刻家阿伯尔·拉夫利尔(Abel LaFleur)设计创作的。使用的材料是黄金:胜利女神高举双手托着一个八角型的奖杯,站在一个大理石底座上。最初的名字是“朱尔斯·雷米特杯”,以纪念世界杯的创始人朱尔斯·雷米特主席。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开始以一个简单的名字来称呼它“世界杯”。
这座奖杯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一直就呆在德国的一个意大利家庭的床底下,战争结束后,在1966年英格兰世界杯前的一个公开展览上,它却被偷了;最后,它居然是由一只叫“皮克里斯”(Pickles)的狗在一个垃圾箱里找到的。
1970年,巴西人永久地拥有了这个奖杯。他们成为了第一个赢得三次世界杯冠军的国家。
不幸的是,它在1983年第二次被偷走了。这次是在巴西,从此再没人看见过它。人们认为小偷把它熔化后卖掉了。巴西足协现在拥有的是一个复制的“雷米特杯”。
FIFA在1974年从53件后选品中挑选了现在的这一个奖杯作为世界杯的冠军奖杯。设计者意大利雕刻家撒尔维奥·加泽尼加(Silvio Gazazniga)用18K金制作了这座奖杯。他向人们解释了他的设计思路:“运动员们站在圆形的底座上,高举着地球。这代表着他们向胜利冲刺的激情瞬间。”
这座新奖杯高36cm(14英寸),重4790克(11英)磅。它将永远属于FIFA所有。而每届世界杯的冠军都只能得到一个复制品。
世界杯介绍
世界杯足球赛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体育赛事。它发源自20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会。1920年,比利时安特卫普奥运会,来自南美洲、亚洲和非洲的22支球队参加了足球比赛。1928年,又有17个国家参加了在阿姆斯特丹举办的奥运会。
在1920年5月26日,国际足联(FIFA-—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Football Association)宣布他们将组织自己的足球锦标赛:世界杯(World Cup)诞生了!在1929年的FIFA全体代表大会上,FIFA主席朱尔斯·雷米特主持了举办世界杯的决议投票,“我们将举办‘世界杯’比赛,所有成员国的队伍将一起分享这一赛事”。1930年,第一届世界杯足球赛在乌拉圭举行,这时刚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的经济危机发生后不久,所有欧洲国家都没有申请派队参加本届比赛。
然而,雷米特先生最终还是说服了4个欧洲国家与其余9个国家一起参加了第一届世界杯。这届比赛从1930年7月1日~30日举行,乌拉圭为之提供了三个赛场。
FIFA决定世界杯每四年举办一次,但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38年法国世界杯和1950年巴西世界杯之间出现了12年的空白。
世界排球锦标赛
世界排球锦标赛是由世界排球联合会主办的国际排球比赛,是排球最早的、规模最大的世界性比赛,每4年举行一届,受到各国普遍重视。原与奥运会同年举行,1962年起改在奥运会后第2年举行(女子第5届除外)。冠军获得者可直接参加下届奥运会。
第一届世界排球锦标赛始于1949年,最初只有男子比赛,女子比赛始于1952年。最开始比赛并不受洲际人数的限制,即提出参赛申请的队,都可获得参赛资格;但从1986年(男第11届,女第10届)国际排联规定只允许16个队参加世锦赛,因为排球运动已逐渐成为一项世界性的热门运动,希望获得参赛资格的国家越来越多。具体参赛资格为上一届比赛获得第1名到第7名的7只球队,举办国1个队、五大洲锦标赛5个冠军队、最后资格预定赛(巡回优胜杯)的前3名共16只参赛队伍。
1994年国际排联对世锦赛的参赛资格作了修改。对国际排联直辖举办的最后资格预选赛,从取原来的前3名增加至前9名有资格参加比赛。取消“世锦赛上届比赛2至7名有当然参赛资格”的规定。
竞赛方法:比赛分预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进行。预赛分四个组进行循环赛,每个组第一名参加决赛,每个组第二名在复赛中再抽签决定对每组的第三名,胜者四个队参加决赛,负者四个队经淘汰决出9~12名。预赛中分组的第四名抽签进行循环赛决出13~16名。决赛阶段,分组第一名的四个队再抽签分两组赛一场以排定座位,再与复赛中的两个队(也抽签排位)进行四场对抗,胜者采用淘汰制决出前四名,负者采用淘汰制决出5~8名。这种新的竞赛方法,使竞赛更加激烈。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又称“世乒赛”,自1926年12月6日在英国伦敦举行首届起,至今已举行了49届大赛。世乒赛共设有7个正式比赛项目,每一项目都设有专门奖杯,并来自不同的国度。各项奖杯都是以捐赠者的姓名或国名命名的。
男子团体冠军杯称“斯韦思林杯”,是前国际乒联名誉主席、英国的斯韦思林夫人所捐赠。第一届世乒赛就开始设立。
女子团体冠军杯称“马赛尔·考比伦杯”,是原法国乒协主席马赛尔·考比伦先生所捐赠。第八届开始设立。
男子单打冠军杯称“圣·勃莱德杯”,是原英格兰乒协主席伍德科先生所捐赠,以伦敦圣勃莱德乒乓球俱乐部的名称命名。第一届世乒赛就开始设立。
女子单打冠军杯称“吉·盖斯特杯”,是由匈牙利乒协主席吉·盖斯特先生所捐赠。第一届世乒赛就开始设立。
男子双打冠军杯“伊朗杯”,是由伊朗国王捐赠的。第一届世乒赛开始设立。
女子双打冠军杯“波普杯”,是前国际乒联名誉秘书波普先生所捐赠。第二届世乒赛始设。
男女混合双打冠军杯“兹·赫杜塞克杯”,是原捷克斯洛伐克乒协秘书兹·赫杜塞克先生捐赠的。第一届世乒赛就开始设立。
世乒赛的所有奖杯都是流动的,获胜者只在奖杯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各项冠军获得者可保持该奖杯到下一届世乒赛开赛前,然后交给新的世乒赛再争夺。唯有男女单打冠军,如连续3次获得“圣·勃莱德杯”或蝉联4次获得“吉·盖斯特杯”,则由国际乒联制作一个小于原奖杯一半的复制品,永远由获得者保持。世乒赛的7个奖杯都是银质的。
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
苏迪曼杯,又称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采用五场三胜制,由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等五个项目组成,是代表羽毛球整体水平的最重要的世界大赛,与汤姆斯杯赛和尤伯杯赛齐名。
羽毛球是印度尼西亚的“国球”,苏迪曼杯是印尼羽毛球协会代表本国人民向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捐赠的一座奖杯。此赛之所以称为“苏迪曼杯”是为了纪念印尼羽毛球协会的创始人、前国际羽毛球联合会副主席迪克·苏迪曼而命名的。该杯的杯身由纯银铸成,外表镀有纯金,杯高80厘米、宽50厘米、重12公斤,当时造价约为15000美元。奖杯是一个羽毛球造型,在基座上雕刻了举世闻名的古迹婆罗浮屠佛塔的造型,是一座极富民族特色,象征着印尼人民对羽毛球运动无限热爱的奖杯。
苏迪曼杯羽毛球赛按各个国家和地区球队的实力分为A至G等7个级别,每个级别6支队伍,只有参加A级比赛的6个队可以争夺冠军。B至G组的小组第一名在下届比赛中升到上一组,最后一名降到下一组。
1986年,在国际羽联召开的理事会上第一次提出了举行混合团体赛的建议。1988年,国际羽联接受并指定了混合团体赛与单项锦标赛同时举行的事宜,并决定将苏迪曼杯作为混合团体赛的冠军奖杯。1989年,在印度尼西亚同时举行了第一届苏迪曼杯赛和第六届世界羽毛球单项锦标赛,同时规定此项比赛每两年举行一届,逢双数年是汤、尤杯赛,单数年为苏迪曼杯赛。
苏迪曼杯羽毛球混合团体赛实际上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与汤姆斯杯赛(世界男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和尤伯杯赛(世界女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同为国际羽联主办的三大羽毛球团体赛事。不同的是,苏迪曼杯赛是检验各国或地区羽毛球运动整体水平的赛事,规定比赛双方进行男女单打、双打和混合双打共5盘比赛,采用5盘3胜制。为使争夺更趋激烈,比赛还采取了升降级制,即每级最后一名降至下一级,而下一级第一名晋升上一级。只有参加A级比赛的6个队有资格争夺冠军。A级赛共有6支队伍,先分两组预赛,小组前两名出线进行交叉半决赛,胜者进行最后的决赛分出名次。从2005年第九届苏迪曼杯开始,参加苏迪曼杯赛最高级别A级比赛的增加为8支队伍。
该项杯赛自1989年设立,之后每两年一届,自1989年首届苏迪曼杯比赛在印尼举行以来,至今共举行了八届。前八届苏迪曼杯比赛安排在与世界锦标赛同一时间和地点举行(先进行苏迪曼杯比赛,紧接着进行世界锦标赛)。从2005年第九届苏迪曼杯开始,苏迪曼杯比赛将和世界锦标赛分开不同时间和地点在同年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