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68岁卒葬福陵)
一
授官咽仇衔恨返,十三遗甲雪耻怨。
建州女真分而治,志意深沉稳称汗。
二
征战驰骋数十年,建州统一万民欢。
誓师伐明七大恨,闻风丧胆明军残。
三
明廷禁市两年关,十万腐参堆如山。
太祖研制蒸晒术,不再仰明稳赚钱1。
四
对天焚香默诅咒,但愿生父归阴走。
嗣子歹毒太祖废,汗位继承难顺口2。
五
嗣子禇英性乖张,对天焚香咒父亡。
太祖废黜又赐死,汗位继承叹局僵。
六
贪于美色纳富察,摇唇鼓舌说瞎话。
弃旧怜新错听信,元妃失宠遭妒杀3。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52岁卒葬昭陵)
一
三足鼎立虎视强,太祖力战决胜方。
三征察哈得玉玺,后金改称大清王4。
二
屡败盟誓暗助明,弱不抵强城下盟。
高丽称臣清军撤,太祖东征建奇功。
三
欲用人才百般求,亲探羁囚洪承畴。
盲人尚觅一向导,大清遇才岂能丢。
四
皇后下嫁保儿皇,解铃系铃唯孝庄。
皇叔摄政多尔衮,接受调停免称王5。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年24岁卒葬孝陵)
一
六岁福临正贪玩,岂知皇权大于天。
皇父中风死无语,皇叔摄政心坦然。
二
皇冠争夺起激战,朝臣坐卧左右观。
皇叔鼎力欲夺位,孝庄秘史巧勾连。
三
叔嫂再婚合卺欢,各有所好皆弄权。
皇叔摄政功盖世,福临悄然戴皇冠。
四
哭临大典依国丧,南方士子斥贪赃。
臣僚假哭求官帽,圣叹赋诗泪沾裳6。
五
亲政论罪多尔衮,福临下诏杀重臣。
弘历出言反诬告,阿父昭雪慰死人。
六
达赖五世入京来,不拘礼节亲迎拜。
金银珍品多馈赠,灵犀一点心安泰7。
七
董鄂妃子撒人寰,情深意笃居无安。
五台山峦静寂处,心清洒扫七佛坛8。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69岁卒葬景陵)
一
鰲拜辅政颇猖狂,跋扈傲视玄烨皇。
布库少年做侍卫,童子之谋囚霸强9。
二
国力不振政德祸,扰民谋利花样多。
文人学士语狂悖,文字狱中会阎罗。
三
三藩割据国事乱,圣祖饬令平三藩。
力排众议调兵将,八年平叛稳江山。
四
外患沙俄屡侵犯,雅克萨城一再占。
圣祖神武摧强敌,收城划界弭边患。
五
有恃无恐噶尔丹,凭借沙俄屡进犯。
玄烨排阻御亲征,俄酋风闻急逃窜。
六
三藩之乱被削平,江南山蓝水更清。
康熙六巡观政治,浪迹山水艳慕情。
七
风声鹤唳多虚惊,朱三太子假冒行。
清廷捕获张念一,凌迟处死三太翁10。
八
康熙教子行正道,胤礽受嗣居心傲。
为所欲为滥用权,后遭废嗣息招摇11。
九
立嫡立长礼建储,众多皇子各有术。
胤禛玲珑悦玄烨,空储之争十年息。
十
祈求永年千叟宴,老者贺喜万寿添。
官绅为感恩泽意,赋诗奉和帝欣然。
十一
明君戒满不恃骄,坚辞阿谀上尊号。
朝臣藩属屡奏请,圣祖婉绝去浮躁12。
十二
同堂师友南书房,勤学孜孜日见长。
玄烨请教拜直臣,长足之进永不忘。
十三
编定群书集大成,经史子集博览通。
编辑书卷数十种,皇帝亲临亘古功。
十四
红宫落成典礼中,御送锦幔绝伦功。
民族友谊真情见,雪域高原昌佛经。
十五
塞外风光好乘凉,承德建造避暑庄。
山水林泉自然景,消暑度夏理朝纲。
十六
山环水绕虎皮墙,楼台亭榭千湖映。
四季风光七十二,移步换景避暑庄。
十七
五台灵鹫菩萨顶,营造扩建仿皇宫。
院前亭内康乾碑,勾栏环绕拜佛景。
十八
康熙南游上庐山,秀峰寺匾起笔端。
风泉云壑景奇异,佳诗妙语似涌泉。
十九
滔滔黄水天上来,域中百姓频遭灾。
康熙任命靳辅治,十年除患百年排。
二十
造舰练兵备实战,力排众议攻台湾。
收复国土派施琅,中华一统慰祖先。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58岁卒葬泰陵)
一
明修栈道感人情,暗度陈仓计谋生。
大度包容空储事,十年功磨自然成。
二
三十五子都争位,胤禛向善作仁人。
国舅密谋改遗诏,公然宣读定朝规13。
三
煮豆燃萁火势旺,同胞相煎观胜强。
诸多兄弟争帝位,八面玲珑做上皇。
四
指斥其奸囚年隆,植党揽权安罪名。
感激涕零曾嘉奖,知情太多须翦清14。
五
雍正亲写朋党论,肃清吏制反贪贿。
盘根错节关系网,该诛该灭务斩尽。
六
不拘格式自由写,上达天听用密折。
繁文缛节不纳采,君臣互动寡有缺15。
七
曾斥胤禛十罪状,曾静受审供留良。
曾吕复明反清案,文字狱中一扫光16。
八
惊心动魄舞干戈,争位夺权是非多。
胤禛实行密储制,金口玉言免风波。
九
人凭衣裳马凭鞍,欲俊还得巧装扮。
西洋假发配西服,雍正画像玩新鲜。
十
上下通达好理事,旨谕官话推广制。
闽粤士人改乡音,生童举监八年期17。
十一
身无官位少赚钱,颠沛流离受可怜。
雍正资助穷书生,富贵得志坐高官18。
十二
抄家皇帝死无因,扑朔迷离难确认。
丹药滋补问道士,多方杀戮寻案追。
十三
有职无官血滴子,暗处藏身默探密。
夺储有功尚可续,三教九流粘杆级。
十四
祈盼祥瑞说假冒,臣僚纵情屡虚报。
嘉禾瑞谷图画出,自欺欺人却逍遥。
十五
八品顶戴颇重农,首行藉田官亲耕。
严处乡里乐亲民,勤于耕作享年丰19。
十六
嘉言美语多假话,面谀皇上弄浮夸。
任用忠诚耿直辈,八面玲珑口碑差20。
十七
先父立储犯大难,明争暗斗朝无安。
秘密建储匣中藏,正大光明届时颁21。
十八
弘皙之妻归紫禁,谁料侄媳做皇妃。
廷玉儿媳天仙配,雍正赐爱送假归22。
十九
江湖女侠吕四娘,圆明园中潜身藏。
一刃飞剑找雍正,报仇雪恨除祸殃23。
二十
雍正绒儿野合归,皇宫乱伦纵男人。
伊甸园里降真龙,乾隆生母遭杀身。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89岁卒葬裕陵)
一
好大喜功爱炫耀,十全老人武功高。
自诩十全扬大武,满汉蒙回碑刻抄。
二
傲慢英王派使团,马嘎尔尼亲觐见。
英使狮子大张口,天子拒绝语断然24。
三
散财童子能量大,乱花民财兴自家。
博得龙颜赐一笑,国贫民穷乐哈哈25。
四
祈天在位六十年,乾隆禅位拿子权。
行政大端仍躬亲,傀儡嘉庆虚名传26。
五
纤夫马桶千千万,龙舟过后即毁完。
乾隆八次幸江南,国库告罄底朝天。
六
馆臣经年编四库,经史子集各入户。
篇章乾隆须御览,钦定全书亘古无。
七
文化浩劫书毁焚,收书局中行皇规。
四库张扬清政治,传闻野史尽纷纭。
八
谁说官书无假伪,断定野史翻是非。
中国历来权做主,未必句句能吐真。
九
乾隆身世说纷纭,据传阁老生父身。
传言越传越荒诞,又说民女是娘亲。
十
五台山上黛螺顶,乾隆登攀题诗名。
古柏参天风景秀,御制碑记说佛经。
十一
木兰围场古长城,望眼欲穿说遗踪。
查访遗迹以文会,满汉蒙藏碑刻生。
十二
澹泊敬诚楠木殿,浓香扑鼻贵可观。
乾隆好说干未行,帝幸山庄活神仙。
十三
群藩叩视六旬祖,万寿无疆兴满洲。
普陀宗乘乾隆建,亲见王公与贵族27。
十四
松柏荫繄阁入云,清幽恬静菩萨身。
清帝听经登大乘,和谐共处普宁归28。
十五
乾隆花园江南景,意境谐适山石情。
树木融会亭台趣,颐养休憩太上宁。
十六
班禅六世来朝贺,肖其所居讲经课。
须弥福寿奇特景,群殿塔亭会活佛29。
十七
盐商通灵迎帝幸,金碧辉煌建五亭。
莲花桥下十五洞,水色天光洞洞通30。
十八
泗水泉林声丁冬,星罗棋布遍地涌。
名人游观多题咏,乾隆南巡做行宫31。
十九
微服私访无声张,美丑假恶心中藏。
当官不为民做主,白吃俸禄行肮脏。
二十
刻薄纵驰做事偏,宽猛相济成方圆。
治道贵乎得中庸,矫枉不可过正端。
二十一
日理万机国事忙,附庸风雅词飞扬。
天地人生皆谐趣,留作后世观诗章32。
二十二
亲情孝养皇太后,大把花银行自由。
陪娘南巡观胜景,修宫建庙无尽头。
二十三
乾隆宠爱屡加官,军机大臣二十年。
和珅赃银十亿两,擅权暴富大奸贪。
二十四
皇女下嫁衍圣公,尊孔崇儒到顶峰。
满汉姻缘破旧规,个中奇巧乾隆明。
二十五
孝贤皇后梓宫留,百日禁官勿剃头。
号哭奔丧示哀痛,战战兢兢怕斩首33。
二十六
体香芬芳貌天仙,香飘醉倒男子汉。
乾隆闻名跟踪找,婷婷香妃侍身边34。
二十七
切瓜斟酒贺诗味,乾隆三难考纪昀。
学识渊博不畏难,四刀四两四句神35。
清仁宗爱新觉罗琰(1760-1820年61岁卒葬昌陵)
一
贪赃枉法靠乾隆,和珅如意送嘉庆。
抓捕入狱再赐死,亿万家财全充公36。
二
嘉庆帝幸圆明园,忽遇刺客冲身边。
内务府中小厨役,缘何萧墙起祸端37。
三
傀儡皇帝惺惺态,守成之君温谦怀。
竹篮打水先示空,日后由吾巧安排。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69岁卒葬慕陵)
一
嘉庆避暑热河宫,林清强攻紫禁城。
旻宁火器压义军,因功受嗣登帝廷38。
二
大厦将倾国衰弱,割港赔款订条约。
内外交困多积弊,心力交瘁唱挽歌。
三
道光考核皇子功,四子受计身无动。
六子才高得偏爱,考德丢却储君名39。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31岁卒葬定陵)
一
万园之园文宗逃,英法联军纵火烧。
不便带走撕砸毁,精美绝伦残留焦。
二
国将不堪尚选秀,女同罪犯做囚奴。
奇女怒斥不畏上,绝胜宫中做马牛40。
三
君臣狎妓选靓媚,莲芬作秀三人陪。
吃醋大臣奏政务,咸丰批奏泼凉水41。
四
英法联军狗跳墙,咸丰出逃入山庄。
容颜憔悴泪洗面,惶恐忧愁死异乡。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5年20岁卒葬惠陵)
一
六岁同治不知情,两宫垂帘来听政。
慈禧毒死东太后,大权独揽任西宫。
二
少年入所伏案阅,以笔涂抹划句节。
相告举人国藩客,同治微服访事业。
三
宾天异闻同治崩,只为慈禧歹毒生。
虎毒亦不食其子,权力营造恶念功。
四
“顾命”百天忽突变,辛酉政变行“垂帘”。
一山岂能有两虎,慈禧害东独霸天42。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38岁卒葬崇陵)
一
戊戌变法欲图强,公车上书说主张。
明定国是光绪诏,宣布变法立规章。
二
戊戌政变遭祸害,遏制光绪囚瀛台。
慈禧阴谋先废帝,含恨湉死举国哀。
三
八国联军攻京城,禧扮农妇逃西行。
用帝名义罪己诏,返京沿途建行宫。
四
梳头房中李莲英,周览数日梳技成。
权倾朝右当总管,赃私之积计万盈。
五
擅权纳贿太监牛,亲近慈禧靠权走。
言官附书劾腐贿,光绪软弱低头溜。
六
傀儡皇帝遭霜打,敬称慈禧亲爸爸。
生父专送汤卧果,后被亲妈暗生杀43。
七
撒手人寰光绪帝,一命呜呼来慈禧。
唯恐天子欲图强,想方设法施毒计。
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62岁卒)
一
年仅三岁登帝位,载沣摄政借龙威。
北京政变辞宫闱,时代更替重做人。
二
溥仪逊位情安在,张勋复辟大铺排。
御诏九道复帝制,二次退位堪可哀。
【注释】
1 保养人参的方法是太祖研制成功的。万历三十五年(1607),明廷禁市,不许明人收买,两年内,努尔哈赤部人参腐烂10余万斤。过去以水浸润,不易搁置保存,久而腐烂。太祖发明蒸熟晒干法,从而延长了人参保存期,徐徐而售,不再仰之于明。
2 万历四十一年(1613)正月,太祖基本统一女真各部,此时他已有14个儿子出生,决定立长子褚英继承汗位,将国中财产分予诸子。长子心胸狭,想争夺财产,太祖多次教诲,褚英反生仇意,在太祖率兵出征时,他对天焚香,希望父亲早死在战场上,太祖将其废掉并赐死。以后在汗位继承上一直未能恰善处理。
3 努尔哈赤的元妃佟佳氏是非常受宠的一个妃子。她为人贤惠,品行端庄,姿才俱佳。努尔哈赤耽于美色,自继汗位以后,要求凡是被他征服的部落都要选送美女进宫。其中有个叫富察氏的美女幸被努尔哈赤选中并立为继妃。富察氏被纳妃后,整天与努尔哈赤形影不离,狂欢作乐。元妃被冷落在后宫,备受打击和迫害,最后被迫身亡。
4 皇太极改金为清称帝。他在三征察哈尔部中,获传国玉玺。据说传国玉玺自汉传至元,一直藏于深宫,元顺帝北走沙漠携带在身,后失落,历200年为牧羊人获之,后辗转至察哈尔部首林丹汗之手。
5 1625年,年仅十三岁的博尔济吉特氏嫁给皇太极,与姑母同为皇太极之妻。她天生丽质,为清代的绝代佳人。1636年皇太极称帝后,她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1638),生皇九子福临。1643年,皇太极逝世,福临继位为顺治帝,迁都北京,尊孝庄皇后为太后。顺治帝六岁年幼,皇叔多尔衮摄政,为了消除多尔衮对帝位的威胁,孝庄太后按满族“兄死则妻其嫂”的习俗,毅然下嫁给多尔衮。经孝庄太后调停,多尔衮没有取而代之。
6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福临帝死,依国丧故事,各省举行哭临大典。当时,清在江南的统治尚在飘摇之中,丧典之日,吴中士子金圣叹、倪用宾等18人入灵帐,进揭帖,继至者达千余人,哭斥吴县令任维初滥施刑法,贪贿浮征。主事者大怒,密奏后入狱。18人被凌迟处死。金圣叹临死前口赋一绝,曰:“天公丧母地丁忧,万里江山尽白头。明日太阳来作吊,家家檐下泪珠流。”
7 达赖五世向福临进贡马匹、财物等。福临令户部拨发布施白银9万两。达赖进京前,特建黄寺,以供其居住。达赖以水土不宜为由,欲返西藏,福临在太和殿赐宴,赏黄金550两,白银11000两,绸缎1000匹及其他珍贵用品多件。
8 顺治出家为清宫三大疑案之一。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贵妃董鄂氏卒,皇帝哀悼殊甚,为之辍朝五日。董妃卒后他郁闷无常,意欲出家,曾剃发巡幸五台山,不返。康熙曾四次入山省父,前三次,顺治尚在,康熙必屏退侍从,独登高峰叩谒。第四次顺治已死。据说,顺治死于天花,并未出家。
9 顺治死后,遗诏八岁的皇三子玄烨继位,又遗命内大臣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和鰲拜辅政。其间,国权落入飞扬跋扈的鰲拜之手,他广植党羽,排除异己,倚权横行。康熙不甘大权旁落,再做傀儡,乃假以和敬辞色,密选一批少年侍卫,在宫中练习布库(即摔跤)游戏。鰲拜上朝,亦不回避,玄烨曾幸其府邸,探视其疾,御前侍卫揭席发现刀刃,玄烨笑而解说,刀不离身,乃满族故俗,不足惊异。返后又召入廷内对弈。鰲拜误以帝弱而好糊弄,心益坦然,不以为意。不久,鰲拜一日上朝入内,玄烨命布库少年,出人意料,蜂拥而上擒获。又令羽林心腹将其党羽一网打尽,宣布鰲拜13条罪状,将他永远拘禁,处死党羽。
10 朱三太子为明亡国之帝朱由检太子,汉人多眷恋明室,清廷入主中原后,冒充朱三太子的赝事层出不穷,借以组织反清活动。清廷屡抓屡有,真伪难辨。后在浙江大岚山起兵抗清的张念一和尚,他供出与朱三太子有联系。相传念一和尚聚众太湖,乘玄烨南巡,谋劫乘舆,发炮不鸣,事发遭获。其供称朱三太子藏匿山东,清廷又捉获一朱三太子,此人已76岁高龄,游行教书,寄食人家。玄烨令解往北京,凌迟处死,满门抄斩。朱三太子案自此告终。
11 康熙的后妃较多,见于史书记载的就有20多个,她们共生了35个儿子。这35个皇子中,胤礽是较优秀的一个,他的满、汉文学都很好,骑马射箭武艺颇强,康熙对他信任并亲自培养。可是他却出手打人,与康熙的宽厚仁慈作风相违背,此其一;抢夺蒙古王公进贡的驼马,损害了蒙古王公对清廷的感情,违背康熙对蒙古各部的政策,此其二;第三件是放纵他奶娘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凌普,向属下人随意敲诈勒索。之后,康熙仍对他指教,但胤礽不思悔改,生活淫乱,结党营私,暗中盘算着让康熙皇帝早死,以便早日当皇上,终被废。
12 尊号是皇帝生前接受的尊崇褒美的称号,为臣下所上,可上数次,多阿谀奉承之词。始于武则天。以后历代帝王多有尊号。康熙帝务实不尚虚名,朝臣藩属奏请上尊号,康熙先后七次拒绝。
13 康熙废胤礽后,由谁继承成了难题。几十个儿子各有打算,但唯有雍正技高一筹。康熙冬猎染病住进畅春园后,雍正只在康熙病榻前日夜守护,寸步不离。康熙病重时国舅隆科多将遗诏“传位十四王子”中的“十”字改为“于”字。改后的遗诏成为“传位于四王子”了。就这样,四王子胤禛成了法定的王位继承人。
14 年羹尧为雍正府邸旧人,其妹为雍正妃子。隆科多为雍正舅父。是康熙帝病中唯一的顾命大臣。二人功高,曾受雍正嘉奖,但因知情太多,须铲除。
15 清代君臣之间的“言路系统”主要是“题本”和“奏本”,后来才添上了“密折”。凡是弹劾、钱粮、兵马、捕盗、刑名之事,均用题本,要盖公印,才算有效;凡是到任、升转、代属官谢恩,讲述本身私事的,都用奏本,上面不用盖印。密折就不同,它不用裱褙、提要、副本这些东西,而且可以直接“上达天庭”,不用通过通政司、内阁,而由皇帝亲自来拆阅,保密度很高。
16 曾静,湖南人,秀才。他认为雍正是失德的暴君。指斥他有“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怀疑诛忠”、“好谀任佞”十大罪状。后被抓捕审讯中,他又供出吕留良,雍正面对反清复明的文人士子,案发者斩尽杀绝,是清代文字狱大案之一。
17 官话,旧时指汉语中通行较广的北方话,特别是北京话,即当时之普通话。皇帝推广官话明确规定,闽粤的生童举监要在八年内学会官话,否则不得参加科举,待改变乡音,方能应试。
18 胤祯为皇子时,在杭州涌金门见一书生卖字,颇精八字。雍正即命书其一联,中有“秋”字,书生易火于左,雍正问:“这没有错吗?”书生乃旁征博引条举名贴为辨。雍正说:“以你如此博衿,何不效举子生活,却来卖字?”书生答道:“曾经举过孝廉,而家贫不能养妻子,卖字以求生计,哪里敢望富贵?”雍正乃出囊中马蹄金数锭,对书生说:“我经商有赢利,不如资助你去求功名,以后富贵得志之后,望勿相忘。”书生拜谢而受之。后得举子上公车,并连捷翰林。时雍正已登龙床宝殿,一日,阅进士名单,见其名,忆起乃卖字书生,即宣诏入,书一“和”字,易口于左,询书生,书生言为体,雍正笑而不答。第二天,使其奉诏诣浙江,巡抚受诏揭开乃是:命此书生仍向涌金门卖字三年,再供职。此时书生始悟皇上乃当年赐金之人,惴然而奉命。
19 雍正在即位第二年后首行“藉田礼”后,每年都坚持在春耕伊始,亲自在藉田开犁,以示农事的重要。同时,他还命令地方官员备置藉田,使他们也体会一下稼穑之艰难,从而使他们更加关心农民疾苦,并以每岁丰歉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优劣的重要标准。优异者升之,玩忽职守、欺上瞒下、苛索农民者降罢革斥,毫不留情。为了备荒年,雍正大力提倡民间储备粮食,视捐多少予以奖励,多至三四百石者可赏“八品顶戴”。
20 雍正为百官树起“公忠诚勤,实心任事”的楷模。他所赏识的几位重臣,如田文镜、鄂尔泰、李卫等,都是以直言不讳、据实办事而得到特殊信任和格外擢用的。田文镜本是一个官位不高的内阁侍读学士,他在皇帝面前把山西全省闹灾荒,财政欠缺的情形一一如实奏报而得到雍正特别的赏识。雍正认为,该官员“直言无隐”,“若非忠国爱民之人,何能如此?”雍正认为,官场上流行的八面玲珑、圆滑世故的习气最为可恶,指出这种劣习实为“国家之大蠹,妨政败俗莫此为甚”。
21 雍正帝45岁即位,他亲眼目睹了康熙帝将嫡长子立为皇太子,然后两立两废致使诸皇子间明争暗斗,政局不稳,从而使自己焦头烂额的情景。雍正心中有数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建立所谓“秘密建储”,就是秘密建储一事完全公开,储君为何人则绝对保密。皇帝把自己选定的皇太子写在纸上,装在匣中,置于乾清宫顺治帝御书的“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待皇帝驾崩之后,才能打开。由于不知皇太子是何人,皇子们也只有在修养自己、努力工作上下工夫。
22 弘皙是雍正的亲侄儿,其父胤礽被雍正即位后杀掉。弘皙生怕再次遭暗害,遂同妻子从宫中逃出,在郊外高粱河边的郑家庄找到了一个安身之地。雍正未当皇帝以前,常在宫内同表姐妹和宫女们眉来眼去,云云雨雨。当上皇帝之后,竟然密派心腹在普天之下大选美女,朝内朝外广纳嫔妃。一天,一个心腹太监向雍正报告说,他办事路过郑家庄时,见一美女在河边打水洗衣,如花似玉,貌若天仙。雍正听后立即让其找回宫中。雍正见后,方知是自己的侄儿和妻子,见侄妻朱唇皓齿,杨柳细腰,走起路来婷婷袅袅,其欲望更加强烈,便假意说:“朕念尔父骨肉之情,封弘皙为果毅郡王,汝应报效朝廷,不负朕意。”接着又说:“尔等只身回府,汝妻暂留宫中,朕当好生照顾。”后人送给雍正一副对联云:毕竟美色归紫禁,业把侄妻做皇妃。一天,雍正听说大学士张廷玉的第二个儿媳姚氏的美姿。皇后受礼之后,在坤宁宫赐宴。雍正在姚氏入宫之时在暗中窥视,认为三宫六院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她的美貌,随即附在太监耳边部署一番。待到宴席一结束,便招宫女以领路为名,把姚氏引到密室,又令一个宫女穿着与姚氏一样的衣服,假充姚氏跟在张廷玉妻之后回府去了。张廷玉下轿之后,发现跟随的人并非自己的儿媳,急忙领进房中追问。那宫女见状,无奈说了真情。张廷玉听后,知是雍正所为,便吩咐家人不准外传,遂将那宫女留下来做为自己的儿媳妇。雍正后将姚氏纳为妃,非常宠爱。
23 雍正的突然死亡,有种种传言。民间最为流行的说法是,雍正以曾静、张熙之狱,戮及已死多年的吕留良并诛杀吕氏家族,当时吕留良的一个孙女在仆人的帮助下漏网逃生,在江湖上学得一身武艺,成为当时有名的女侠,人称吕四娘,她寻找时机潜入圆明园,用飞剑将雍正的头砍去。清廷为了掩盖事实,制造了雍正病死的假象,安葬雍正时,只好铸造了一颗金头作代替。
24 乾隆五十二年(1787),英派遣卡思卡特出使中国,未达而返航。乾隆五十七年又派马嘎尔尼一行700余人出使中国,其任务为取得商务利益与外交权力,并搜集中国情报。英使参加乾隆帝83岁寿辰祝寿活动(承德避暑山庄)后,返回北京,至京后英使方提出一系列要求,为乾隆帝断然拒绝。
25 据载:康熙时,府库存银5000余万两;雍正六年(1728)府库存银6000万两;乾隆五十五年(1790),达8000万两。至乾隆末年,库存告匮,年仅剩200万两。其银除军费、河工、官员俸禄外,大入贪官欲壑与乾隆帝奢豪之中。乾隆帝大修避暑山庄,所费亿万;大修圆明园,也不下亿万。圆明园中奇珍异物,令人目眩神迷,所费又不知几何?乾隆下令在同乐园中修“买卖街”,古玩古衣,茶馆饭店,样样俱有,开店的为内监,跑堂的为借来之人,所费苦心只为博得龙颜一笑。乾隆帝母亲六十、七十、八十大寿及乾隆帝八十大寿其恭贺之礼更为奢华。其母喜爱江南美景,乾隆帝祝她七十大寿时,在万寿寺旁,仿江南市廛坊巷,修数里长街“苏州街”,奉其往来穿行。乾隆帝喜巡幸,每游必费巨资。其八次南巡,每次之前一年即派官员人等勘查道路、修桥铺路、修葺行宫。从北京到杭州,途中建有行宫30处,黄布城和蒙古包不计其数。第六次南巡,所带臣工达2500余人。甚者“龙须纤”夫所用马桶,沿途每县即制备千万个,舟过即毁,等等。耗尽“家底”,大伤祖宗元气,故人称“散财童子”。
26 乾隆帝喜仿其祖康熙,即位之初,为祈求百寿长命,曾焚香告天,若得在位60年,当即传位嗣子。康熙帝在位61年,乾隆帝为示敬重,故立愿60年。可是,乾隆禅位只是徒有虚名,诸事仍由自己决断,嗣子仅为傀儡而已。
27 普陀宗乘为藏语“布达拉”汉译,故有“小布达拉宫”之称。此宫位于河北承德狮子沟北山坡上,与避暑山庄隔沟相望。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至三十六年。
28 为乾隆修的普宁寺。位于承德避暑山庄东北五里处,因寺内主阁有一尊巨大木雕佛像,俗称“大佛寺”。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座木雕大佛大悲金刚菩萨,高达22.28米,用松、柏、榆、杉、椴五种木材雕成。
29 乾隆四十五年(1780)七十大寿时,西藏班禅六世从后藏来承德朝贺,乾隆下令建须弥福寿之庙,特供班禅六世居住和讲经。占地面积37900平方米,建筑艺术风格综合汉、藏之长,颇为奇特。
30 五亭桥在扬州瘦西湖畔莲性寺旁。因桥在莲花梗上,又叫莲花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扬州盐商为迎接乾隆南巡游西湖而建。桥长10多丈,上有五亭,下有15个桥洞,洞洞相通,典雅瑰丽。
31 泗水泉林在山东泗水城东陪尾山下,山下泉水夺地而出,有名泉七十二,其中大泉十八,小泉俯眼皆是,形成一个火型泉群。乾隆数次南巡,多驻跸泉林,修有行宫。
32 乾隆附庸风雅,尤喜爱做诗,他的御制诗集,登基前有《乐善堂全集》,禅位后有《御制诗全集》,凡750首。在位期间的《御制诗集》共有五集,434卷,收诗41800余首。他的诗总计有近5万首。另外,还撰写了大量文章,计1350余篇。
33 富察氏去世,乾隆定谥号为“孝贤”。孝贤皇后的丧事办得极为隆重。大清帝国处处素服,哀号之声遍及神州大地。并规定:本朝制度,国丧期间,百日之内都不能剃头,如果私自违反这一祖制,立即斩首。
34 准噶尔部有一位天姿绝佳、体香芬芳四溢的绝美女子,名叫阿兹尔娜。她就是乾隆经过千辛万苦占为己有的香妃。
35《四库全书》的主编纪昀,又名纪晓岚。学识渊博,性情豪放,喜幽默、滑稽,是乾隆的近臣。乾隆三难纪昀均未难倒。一难,乾隆见纪昀说:“皇后分娩,卿应向朕做诗庆贺!”他随口吟道:“吾皇今日降真龙。”乾隆说:“生的是一个女孩。”他便吟道:“月里嫦娥下九重。”乾隆又说:“真可惜,她不幸夭折了。”他吟道:“莫非人间留不住。”乾隆又难他道:“她是掉进水里淹死的。”他顺口吟道:“翻身跳如水晶宫。”二难,乾隆去《四库全书》编辑室,见到七位文士和纪昀,共八人。乾隆说赐给众爱卿一个西瓜消暑解渴。接着说:“纪爱卿,你是聪明多智的,这个西瓜要你亲手切开,在场的包括朕在内共九个人,现在只许你切四刀,这四刀要切成九块西瓜,瓜吃完后放在桌上的瓜皮却是十块,中间再不准用刀切或用手掰开。”其他人正难之时,纪昀即用刀切了个“井”字形。“井”字为四笔,也就是说切了四刀,把中间的一块送给皇帝,口称“圣上口福为先”。三难,乾隆过寿时说:“今天朕节俭过寿。酒不多,摆在每个桌上的四瓶酒,每瓶是八两装(十六两一斤),一只酒杯,容量为三两。为了让众爱卿每人都能喝上四两酒,朕特请计量家纪晓岚,让他代朕为众爱卿斟酒。”纪晓岚片刻之间完成了任务。
36 乾隆禅位后,和珅送“如意”于嘉庆,以示将由自己拥戴皇帝之意。因乾隆帝尚在,嘉庆帝隐忍未敢发。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乾隆帝死,时和珅为总理事务大臣,方暗自得意。第三天,御史王年孙,给事中广兴即疏奏揭其恶迹。三天之后,嘉庆帝直宣和珅20条大罪,捕其入狱,10天之后赐死。查抄其家财,共有109号,计银有10亿两之多。故民间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谚。
37 行刺者陈德,47岁,由于生活困苦巨变,神经已不甚正常,欲寻死路。但“又想自寻短见,无人知道,岂不枉自死了。”于是趁自己熟悉宫内路径和各门的情况,横着心“起意惊驾”。由于寡不敌众,被捕处死。
38 嘉庆十八年九月,天理教农民大起义,攻城略地,天翻地覆。由林清率领的北路义军攻入紫禁城,旻宁挺身而出,用火器顽强抵抗,获胜。嘉庆回京,看到顺利“平叛”,龙心大悦,盛赞旻宁有胆有识,封其为智亲王。从此,旻宁的地位与其他皇子明显地拉开了距离。
39 道光帝立储,前三个孩子先后死去,四子和六子成了选储的目标。“南苑狩猎”的考核中,六子技艺高超,迅速获物,成绩显著。而四子临行前,去上书房向师傅杜受田讨教,杜受田给了四子一个锦囊妙计。六子狩猎获胜,而四子安坐不动时,道光不解其意。当反问时,四子不慌不忙地说:“儿窃以为现在正是动物繁衍孕育下一代的时候,我不忍心在这个时候杀死它们,并且我也不愿意以骑马射猎这些小的技艺,与兄弟们争个高下。”道光佩服,结果四子获胜。因为道光偏爱六子,又以“考德”为题,道光帝在他们面前放了两个盒子,一个是金盒子,盒上雕满了姿态各异的龙;一个是木盒子,上面雕刻着漆得黑亮的麒麟。道光帝指着两个盒子说:“这两个盒子,我儿各选一个。”听了这话俩兄弟互相看了一眼。四子平静地说:“六弟先选吧!”六子也不谦让,伸手将金盒子抓到手里。又失败了。
40 清制,凡满、蒙各旗年在14岁以上,20岁以下少女,未经秀女之选者,不准婚嫁。凡于此列,一概报名听选入宫。选秀之地在紫禁城御花园内。咸丰三年(1853),咸丰帝照例传令秀女入宫,20余名少女哭别父母。总监见诸女惊恐哭泣,便大声喝道:“圣驾将至,倘再泣涕,定加鞭责。”少女彼此一吓,越发慌乱。此时,一女出队列,大声道:“我等离父母,绝骨肉,入宫听选,实圣旨难违,家贫莫赎。即幸蒙恩当选,亦幽闭终身,与罪犯囚奴无别。人孰无情,试想父母鞠育深恩,无以为报,此不可惨?何况今东南一带,民起蜂拥,天下已去大半,皇上不知下诏求贤,慎选将帅,还要恋情女色,强攫良家弱女,一任皇上行乐。历代英主难道也是如此?我死且不怕,鞭打何惧?”恰值此时,咸丰帝驾到,内监遂将此女缚住命到帝前请罪,令其跪,小女反立而抗言:“奴一女子,粗知大义,不比你们小人,专知奉君之恶。今来请死,为何跪?”咸丰帝观其女,庄容正色,英气逼人,不禁心折,命解缚,问:“你前番话,朕只听到一半,可再道来。”女子照前复述,毫无惧色。帝道:“你真不怕死?”女子对道:“赐奴死尚可留名千古,但不知皇上以何自居?”说完便径直撞树,咸丰帝忙令内监拉住,叹道:“奇女!你回家便是。”少女一听,径去。
41 咸丰皇帝狎妓,却与大臣同时爱上一个妓女。这个妓女名叫朱莲芬,长得美貌出众,又能歌善舞,会做诗,工书法,咸丰时常召幸她。但朝中还有几个大臣与她寻欢,其中有一个姓陆的卿史和一个姓龚的吏部官员。陆和龚见皇帝经常独享美人,心里不是滋味,于是由陆御史上书咸丰,引经据典,慷慨激昂地直言切谏,要皇帝勤于政务,勿近娼优。咸丰看了奏书,捧腹大笑说:“陆老爷吃醋了!”随即在奏书上批道:“如狗啃骨头,被人夺去,岂不恨哉!钦此!”
42 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十一日,咸丰帝崩于热河行宫,遗命以六岁的皇长子继位,并派怡亲王载垣等八人为顾命大臣,辅佐同治。而慈安太后(东太后)和慈禧太后(西太后),不满肃顺等人专横跋扈,与恭亲王携手发动了“辛酉政变”,将“顾命”体制变为“垂帘”体制。后来,西太后又害死了东太后,独掌皇权。
43咸丰皇帝年仅31岁便去世了,当时慈禧只有26岁,直到70岁才去世。年轻的寡居生活令她痛苦不堪,遂与给她常送“汤卧果”的金华饭店一位年轻姓史的伙计私通,生下了一个私生子,即光绪。为了掩人耳目,她将私生子送给亲妹妹——醇亲王奕譞的福晋抚养,起名载湉。后来为了灭口,她派人把那个姓史的小伙计(光绪的亲爸爸)杀死了。光绪以后反称慈禧叫“亲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