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前196),出生于淮阴(今江苏淮阴市)一个平民家庭,自幼家境清贫,却喜读兵书,胸怀大志。“受辱胯下”的故事,足以说明他抱负远大。他在逆境中忍辱负重,待机而起。秦末大乱,韩信仗剑从戎,先随项梁、项羽,不得重用;后改投汉王刘邦,在汉相萧何的极力推荐下,登坛拜将,从此成为楚汉之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辅佐汉王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重定关中。此后,他作为侧翼战场的统帅,独立作战,驰骋疆场,接连取得了伐魏、平代、破赵、降燕、定齐的赫赫战果,凭借其出神入化的军事指挥艺术,多次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为汉朝打出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韩信又指挥了围歼楚霸王项羽的垓下之战,为西汉的开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韩信画像韩信的军事天才,使他成为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同时也招致了汉高祖刘邦的疑忌和防范。项羽刚灭,刘邦就将韩信由齐王改封为楚王。一年之后,刘邦又以“谋反”之罪,诱擒韩信,废其王位,贬为淮阴侯,软禁于京师。最后韩信蒙受着扑朔迷离、真伪难辨的“二度谋反”的罪名,被吕后和萧何诱捕处死,惨遭灭门之祸。
韩信的军事天才,受到当时人及后世人的一致推崇。萧何说他是“国士无双”;张良说他是汉军将领中唯一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刘邦说他是“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人杰”。唐代尊韩信为兵家“十哲”之一;宋代有人称赞他的用兵之道为“千古一人而已”;明代更有人盛赞他为“兵家智圣”、“兵家之仙”。
韩信不仅是百战百胜的沙场名将,而且是精研古代兵法并且加以继承和发展的杰出军事家。他与张良一道,对古代的传世兵书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他本人撰有兵法著作《韩信三篇》;他还曾主持整理、颁布“军法”。韩信对我国的军事理论、用兵之道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韩信名垂青史,当然首先是由于他的赫赫战功与杰出才华,但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由于他的悲惨结局,引起了后人的广泛同情,于是,为韩信的“谋反”之罪辩诬、鸣冤,就成了持续两千年而不衰的历史文化现象。“胜者王侯败者贼”的常规,在这里被否定了,人们运用了史论、札记、咏史诗、楹联等多种方式,对韩信寄予无限的同情和惋惜。
一、从“受辱胯下”到登坛拜将
怀安“韩侯钓台”韩信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布衣百姓之家。他自幼家境贫寒,品尝了世态炎凉。家中没有足够的资产,乡里间对他没有好评价,自然不够“推择为吏”的条件;他又不从事经营牟利的商贾活动,在缺乏经济来源的情况下,他时常到别人家中“混饭吃”,难免招致众人的白眼。在贫困与歧视之中,他内心却有着不同凡响的追求。他喜读兵书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母亲不幸去世之后,按照他家的贫困窘况是无法依礼安葬的,但是心高气傲的韩信,却偏偏选择了一处高大空旷的墓地安葬母亲,在其周围可容纳万家百姓。这个“穷小子”的举动,在常人眼中看来,难免有异想天开的嫌疑。
贫困之中的韩信,无奈之下在一条河边以钓鱼勉强维持生活。有几位年长的妇人在河边漂洗衣物,其中一位老妇人注意到韩信时常衣食无着,出于怜悯之心,将自己的食物分出一部分给韩信充饥,连续数十日天天如此。史家称这段故事为“寄食漂母”。韩信极为感激,对她说:“我将来必定会重重报答今日的恩情。”未曾料到,这位漂母却发怒了:“你身为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填饱肚皮,我可怜你才给你食物,难道我还贪图将来的报恩吗!”只说得韩信惭愧不已,点头称是。
淮阴市井中,有个以屠狗杀猪为业的“恶少年”,对落魄的韩信横加凌辱。他在集市中拦住韩信,戏谑说:“你虽然长得身躯高大,喜爱佩带刀剑,其实却是个懦夫。你韩信如果不怕死,就拔剑与我搏斗;如果你贪生怕死,就从我胯下钻过去。”此语一出,人们都来围观。韩信冷眼凝视对手,几次想利剑出鞘,刺死这个屠夫,但如此一来,自己就成了罪犯,远大前程会因一时的意气之争而毁于一旦!韩信沉思良久,在众目睽睽之下,俯身从屠夫胯下钻了过去。围观者轰然大笑,讥责韩信胆怯。韩信却自有定见:能屈能伸,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在众人的哄笑声中,韩信心定气闲地整理好自己的衣物,昂然向前走去。他的眉宇之间,分明流露出鄙夷之情,似乎在说:世俗庸人,怎能理解英雄豪杰的胸襟!
秦末乱起,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待时而动的韩信,仗剑投效项梁、项羽叔侄,未得重用。英雄择主而事。韩信改投刘邦。当时正值刘邦被迫接受项羽分封为汉王,远赴汉中就封。韩信没有展示才华的机会,仅仅做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官。在行军途中,韩信又因触犯军法,而与其他十三位将士同时被判处死刑。行刑官将站在前面的犯人依次处死,排列在最后的韩信眼看就要大难临头。出于求生的本能,韩信在临刑之际抬头寻找是否有可以救自己一命的人。他眼前一亮:前面不正是汉王的亲信夏侯婴吗?于是,韩信大喊一声:“汉王难道无意于争夺天下吗?为什么要杀死我这样的壮士!”夏侯婴被他的喊声所吸引,感觉此人言谈举止不同凡响,就释放了他。两人稍做交谈,夏侯婴认定韩信人才难得,就出面向刘邦推荐。刘邦因此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治粟都尉是负责筹措、分配军粮的中级军官,无法施展韩信的满腹韬略。好在因为这一职务关系,韩信与丞相萧何常有接触,萧何开始赏识这位深通兵机的治粟都尉了。
刘邦率军到达汉中,军中出现了逃亡之风。韩信主动求见刘邦,建议尽早决策东征,以稳定军心、争夺天下。刘邦对他的建议置若罔闻。韩信估计萧何必定已经向汉王推荐过自己,毛遂自荐式的努力也没有导致刘邦的另眼相看。他认定在汉军之中是受不到重用了。于是,他在夜间骑马逃离汉营,踏上归途。
丞相萧何得知韩信逃亡的消息,顿觉事态严重,这位可遇不可求的统帅之才,岂能如此消失!萧何来不及向刘邦作出说明,立即策马追赶。山风呼啸,月影摇曳,一路狂追的萧何,终于追上了韩信。经过萧何苦苦相劝,韩信勉强同意跟随萧何重返汉营,观察汉王刘邦是否有重用自己的诚意,再作打算。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
早有人向刘邦报告:“丞相萧何也逃跑了。”刘邦大怒,如失左右手。过了几日,萧何前来拜见,刘邦且怒且喜,当面责骂萧何说:“你也逃跑,为何?”萧何连忙解释:“我不敢逃跑,是追赶逃跑的人去了。”刘邦追问:“你所追的是谁?”萧何回答:“是韩信。”刘邦听后再次大骂:“诸将逃跑者已经有几十人了,公无所追赶;却单单去追赶没有声望的韩信,其中必定有诈。”萧何回答:“诸将易得。至如韩信,称得上国士无双。如果大王甘心长期称王于汉中,可以不重用韩信;如果大王还有意争夺天下,除了韩信之外,没有其他人可以替大王筹策分忧。就看大王如何决策了!”刘邦听萧何如此推重韩信,急忙解释:“我当然要图谋东进争夺天下,安能郁郁久居此地?”萧何说:“大王既已决策必定东进,如果真能重用韩信,韩信就可以留下来;不能重用他,韩信终究还会逃走。”刘邦爽快地送了一个顺水人情:“我看在您的面子上,任命韩信为将军好了。”萧何说:“即便是任命他为将军,韩信仍然不肯留下来。”刘邦说:“那么只好任命他为统领全军的大将了。”萧何应声祝贺:“大王如此决策,实为大幸!”于是,刘邦准备宣召韩信加以任命。萧何提醒他:“大王素来待人傲慢无礼,现在封拜大将如同呼唤小儿一般随便,大王这般不尊重人才的态度,正是韩信之所以逃走的原因。大王真心要封拜韩信为大将,一定要郑重其事地选择良日,行斋戒之礼,筑设坛场,一切按照古代任命大将的礼仪程式行事,才真正可以。”至此,刘邦完全被萧何的分析所吸引,同意一切按照萧何的建议运作。
汉王即将封拜大将的消息传出,诸将皆喜。在众将的注目之中,拜将台如期竣工,拜将仪式隆重举行。当着刘邦把大将的印绶郑重交付给韩信的时候,汉军将领均大感意外!因为韩信在大家的心目中实在是没有威望,甚至可以说是无所知名。司马迁行文至此,使用了一句传神之语:“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庄严肃穆的拜将仪式,完成了。
汉王刘邦向在尊位就座的韩信说道:“萧何丞相多次推荐将军兵略盖世,将军可以教给寡人什么计策?”韩信稍做谦让,随即发问:“现在大王准备东出争夺天下,对手应该是项王吧?”刘邦答:“是的。”韩信问:“大王自己估计从武勇、强悍、仁义、强盛几个方面比较,您与项王谁有优势?”刘邦默然良久,还是据实回答:“我不如他。”韩信再拜致贺说:“我也以为以上几个方面大王不如项王。汉中拜将台但是臣曾经侍奉过项王,请准许我分析项王为人。项王勇猛善战,但是却不能任用部下贤将,这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部下有人患病,他去探望,相对涕泣,把自己的饮食分给对方,可以说关心备至;但是说到部属有功应当封给爵位官职的,项王却很吝啬,往往将刻好的官印把玩到受损,还不舍得颁给。这就是所谓的妇人之仁了。项王虽称霸天下而臣使诸侯,但他不居关中而定都彭城,又违背义帝之约,而把他的亲信分封为王,各路诸侯心中不平。项王所过之处,无不纵兵掳掠,天下人大多心怀怨恨,百姓不亲附,只是迫于他的武力威强,不得不对他表示顺从罢了。在名分上他虽然号为霸王,实际上丧失天下之心。所以说他表面上的强盛是很容易转变为弱势的。现在大王只要能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武勇之士,就可以战无不胜!以天下城邑分封功臣,还有谁胆敢与您抗拒?况且项王任用的‘三秦王’本来是秦将,统领秦人子弟多年,所伤亡的人不可胜计,又欺骗其部众投降诸侯,被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章邯等三人免于一死,秦地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现在项王凭借军威强封此三人为王,秦民决不拥戴他们。大王此前进入武关,对关中百姓秋毫无犯,废除秦的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民都希望大王做秦地的君主。况且根据楚怀王对诸侯的约定,大王应该称王于关中,关中民众都知晓此事。大王被迫接受项王的分封而入汉中,秦地民众无不深感遗憾。现在大王举兵东进,三秦之地可以传檄而定也。”听了这番话,汉王刘邦大喜,连连表示相见恨晚!于是,完全采纳韩信的计策,部署诸将做好挥军东进的准备。
韩信在登坛拜将之日,纵谈天下大事,畅快淋漓,准确明细,实际上是为刘邦描绘了争夺天下的战略蓝图。所以,后人把韩信的这番言论,比之于三国时期诸葛亮对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隆中对”,是有相当道理的。
汉中韩信塑像
二、侧翼战场的汉军统帅
项羽分封诸侯王所遗留的矛盾,很快激化。东方的几次变乱,为刘邦重夺关中之地,创造了条件。韩信成功地制造假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助汉王刘邦确立了在关中地区的统治。勇猛善战的章邯,在与韩信的对垒作战中,被玩弄于股掌之中,完全没有了昔日的名将风采。这是韩信出任汉军大将所指挥的第一个战役,充分展示了他的军事天才。
遗憾的是,刘邦指挥的继续东进行动,却因为在彭城的惨败,而受到重创。刘邦在从彭城溃败西归的途中,咨询张良的意见:“经此一败,我已经无法控制关东了,我准备把关东让给其他人来经营,只是他必须与我合作,共同反对项羽。你看选择谁好?”张良说:九江王英布、在梁地独自作战的彭越,都可以为我所用,“至于大王部下将领,能够冲锋陷阵的战将确实不少,但是真正能够担当重任、独当一面的,却只有韩信一人。如果大王决意不再直接争夺关东,就把关东交给英布、彭越、韩信三人,以此换来他们对大王的支持,项羽就必定会被打败。”
刘邦点头称是,韩信是统帅之才,萧何与张良都认定他是项羽的克星,以后应该让他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在成皋—荥阳一线,刘邦与项羽的正面相持战场呈现出拉锯战状态,刘邦即命令韩信分兵作战,开辟侧翼战场。刘邦还授给韩信左丞相的尊位,使他兼掌军政大权。既然要重用韩信,就要让他有职有权,从而使他感恩戴德。这就是刘邦用人的高明之处。
汉王二年(前205),楚汉之争刚进入正面相持阶段,汉王刘邦命令韩信分兵作战,开辟侧翼战场。
受命于汉王独立指挥大军作战之后,韩信的第一个征伐的目标是魏王魏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