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在高等学校毕业生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这个会,是本届高等学校毕业生代表会,开这样一个会很有必要,毕业同学们有些什么意见和要求,通过你们把它反映上来;党和政府的意图,又通过你们带到同学中去。开这样一个代表会,毕业生的工作可能会做得更好一些。

今年,陕西省高等学校毕业生有8000来名。这8000人,和以往的高等学校毕业生一样,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现在你们这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青年,即将由专门的学习岗位转到工作岗位上去,这就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战线上增添了一批生力军,输入了新的血液。因此,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是值得向你们表示致贺的。

你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前,首先应该弄清楚我们党和国家目前面临的大好形势和担负的重大责任。党和国家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目前的确是一派大好形势。整个世界正处在大革命的前夜。帝国主义阵营四分五裂,美国同西欧、大洋洲和日本、加拿大等国之间的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日益尖锐,他们的矛盾越来越深,困难越来越多;全世界人民,特别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人民群众进一步觉醒,反帝斗争情绪十分强烈,革命烈火到处燃烧,种种信号,预示着更为强大的世界革命风暴即将到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现在正经历着一场马克思列宁主义粉碎现代修正主义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大论战。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的丑恶面目已经完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他们在全世界人民面前,越来越丑,越来越孤立,他们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马克思列宁主义队伍正在迅速发展壮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更加光辉灿烂,当代伟大的革命旗手——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在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威望越来越高。现在,全世界人心向北京,全世界人心向毛主席,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革命的总根据地。在国内,我们广大人民,以奋发图强的精神大干快上,经济飞速发展。这样的大好形势,所赋予我们党和国家的责任也就更加重大。我们不仅要推进中国革命,而且有责任推进世界革命,不仅要把中国建设好,而且有责任把整个地球上的事办好。大任当前,责无旁贷。我们的眼光,不要只看到本地方、本省、本国,要看到全世界。作为一个中国的革命者,作为毛泽东时代的青年,每个人对世界革命都有一份责任。要推动世界革命,就必须首先做好我们自己的工作,加强反修防修,把城乡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把工农业生产搞上去,把科学事业搞上去,从精神上和物质上来支援和推动世界革命,所以,搞好我们的工作,搞好社会主义革命,支援世界革命,这就是党和国家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今年毕业的同学们,是不是人人都把自己的责任、自己今后的奋斗方向搞清楚了呢?可能多数是清楚了。党的阶级教育,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教育,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阶级觉悟和社会主义觉悟,许多人表示,为了革命和建设事业,愿意无条件服从国家的需要,听从党的召唤,请求到艰苦的地方去。西工大一位同学说:“我的一切全靠党的抚养,哪里最艰苦,最需要,我就到哪里去。”西安石油学院一位归国华侨学生陈溪安说:“哪里有石油,就在哪里安家,党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但是,也有少数人却不是这样考虑问题的,他们忽而想这个,又忽而想那个,患得患失,计较很多。看来,一个人一生会遇到很多“关口”,真革命,不革命,还是假革命,在这些“关口”上就看出来了。对青年学生来了说,毕业服从分配就是一个“关口”,看谁在这个“关口”上过得好,谁过得不好。要过好这一“关”,必须把一些问题在思想上搞清楚,我想借今天这个机会,就有关的几个问题讲点意见。

讲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个人志愿和国家需要问题。

青年人不可能无志愿。无志愿,就不成其为青年。但要区分清楚是什么样的志愿。是对革命事业的选择呢,还是个人庸俗的生活志趣呢?如果是后者,这个志愿就不对头了。这是必须明确的一点。还有一点必须明确,即使是对革命事业的选择,但在个人志愿和国家需要发生矛盾的时候,你能不能使个人志愿服从国家需要呢?如果不能,那也不对头了。这是在对待个人志愿问题上的两个前提。我们相信绝大多数同学是会将个人志愿与国家需要统一起来的,是会把党和国家的需要当做自己的志愿的。但是,据说确实有极少数同学的志愿立得不对。例如有人说:“我的志愿是祖国的心脏,爱人的身旁,如果分到边疆,死也不去。”类似的还有所谓“四愿四不愿”:即愿在城市,不愿去乡村;愿在大城市,不愿到小城市;愿在交通方便地方,不愿去山区;愿在内地,不愿去边疆。这能算是青年人的正大的志愿吗?不,这是一种庸俗的个人生活志趣。还有人说:“如果所学不能所用,就干脆回家。”这种态度就更不对头了。

所谓“四愿四不愿”,实际是“一愿一不愿”:即愿在自己认为舒适的地方,不愿去艰苦的地方。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要把全国各个地方都建设好,不论城市、乡村、平川、山区、内地、边疆,都有建设任务,都需要人才。从全局和长远看,边疆建设更加重要。那里面积辽阔,矿藏丰富,而人烟稀少,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面积占全国一半,人口只占百分之三多一点;加上黑龙江、宁夏、云南,面积占全国百分之六十,人口只占百分之九多一点。请看看,那么辽阔的土地,那样丰富的矿藏,我们不去开发让谁开发呢?我们不去建设让谁建设呢?建设边疆是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极为重大意义的。今年毕业的同学中,有些人就会要分配到那里去的。同学们,祖国各个地方的人民在召唤你们,到哪里都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到边疆去的人更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无论分配到哪里去,你们都应该愉快地服从组织的决定,在我们祖国的各个地方生根、开花、结果。不愿下乡,不愿去小城市,不愿去山区,不愿去边疆,根本的原因是怕苦。一般地说,哪个地方需要开发,需要建设,开始条件必然差些,困难些,艰苦些,这是事实。但是,要不要到艰苦的地方去,这是涉及要不要到革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问题;涉及革命接班人成长的路子到底如何走的问题,是走舒适的路,还是走艰苦的路?对青年人来说,越是艰苦,越有好处,高温炼钢,艰苦炼人。陕西毛纺厂一位老工人,给一个青年学生送了一首诗:“玉能成材原经琢,造就金器终需磨,钢铁原是熔炉炼,英才欲成赴汤火”,这首诗,应当把它看做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的嘱咐和希望,为后一代人指出了一条健康成长的道路。有志革命的人,必须朝着这个方向走去,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要去。毛主席在1945年给去前方工作的同志讲过这样一段话:艰苦的工作就像担子,摆在我们的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担子有轻有重。有的人拣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拣轻的挑。这就不是好的态度。有的同志不是这样,享受让给人家,担子拣重的挑,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后头。这样的同志就是好同志。这种共产主义的精神,我们都要学习。《关于重庆谈判》毛主席这一教导,应当作为大家在对待分配问题上的座右铭。

至于有人担心学、用是否一致的问题,这一点,不必过虑,国家为什么要花许多钱来培养大学生呢?就是因为需要嘛。因此,学用一致,是分配毕业生的一项重要原则。在分配时,会尽量照顾到各人的志愿和专业,把学和用统一起来,志愿和需要统一起来,因为这样做,不仅对个人有好处,对国家也好嘛。比如,农学院毕业的,分配他到搪瓷厂当技工,这怎么能成?农业上少了一个人才,搪瓷厂却多了一个“门外汉”。这样于个人不利,于国家好处何在呢?所以,请大家放心,组织上决不会闭着眼睛分配你们的。个别的在既需要又可能的情况下会不会有某些变通呢?会有的,因为生产建设事业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对人才的需要也就会发生变化。工作上的需要和学校科、系的设置,在专业上和人数上有时会有点出入,这就需要在分配时进行个别的余缺调剂,补上缺门。在调剂的时候也会尽量照顾到业务上的相近,只要专业上大体相近,就可以说基本上是学用一致了。再退一步说,如果确实在某个人身上发生了所学非所用的暂时情况,那怎么办?服从国家需要呢,还是誓死维护个人志愿呢?一个立志革命的青年,那就应当愉快地服从国家需要,今天不大熟悉的东西,明天也就渐渐会熟悉了。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考虑个人志愿、在考虑分配问题的时候,需要把眼光放大些,不要光想自己,还要想一想和你们同时代同年龄的所有青年人。我们的国家,目前能进入大学深造的只是极少数人,拿陕西来说,今年大学毕业8000人,而和你们同年龄的青年有多少呢?如果把你们作为一个年龄,人口按2.5%的增长比例计算的话,那就是50万人,你们8000人只占50万的1.6%。这就是说,98.4%的和你们同年龄的青年没有享受到你们这样的待遇,没有进大学的门。你们的确是幸福时代的幸福人。可是,你们同学中有些人整天盘算:干什么呀,不干什么呀!去哪里呀,不去哪里呀!等等。他自己想没有想,98.4%的同年龄的青年他们现在在做什么?毛主席时常教导,要我们与同时代的劳动人民同命运共呼吸,我们在想望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时候,应该首先想一想我们国家同年龄、同时代青年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怎么样;不但如此,还应当想一想全世界没有得到解放的受苦受难的青年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怎么样。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思想放得这么开,这么大,这么远,涉及自己利益的事就能够正确对待了,对组织上的分配也就能够愉快接受了。

第二个问题,不切实际的幻想和科学的理想问题。

青年人的思想是最活跃的,但他们在想问题中,往往有两种不同的想法:一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一种是科学的理想。

幻者,虚无缥缈也。幻想是不切实际的、无根据的妄想。有些知识青年,就是这样的“幻想专家”,他们以为“十年寒窗”则可“一举成名”,想不费力气地成为什么专家,成为什么大人物、出人头地,待遇很高,生活很好。有的人把追求生活享受作为自己的人生观,说什么:“没有一身毛料衣裳是枉活一世。”这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俗话说:“苦尽甘来”,这说明只有经过艰苦奋斗,只有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换得愉快和幸福。那种还没有受过一点苦,就打算坐享现成福的想法,不管其主观愿望如何,其结果只能是把自己的享受建筑在别人的受苦上。这种思想的实质,是剥削阶级思想意识的反映。欲望生活,决不能抛开现实。我们国家的现实是:第一,建设得很快,但仍然很穷;第二,我们奋发图强,勤俭建国,主要的物力财力要用到建设上,而不能大搞改善生活;第三,我们既要把自己国家建设好,还要帮助国际上的阶级弟兄,不能只管自己,不管他人。面对这样的现实,每一个青年人,都有责任为祖国辛勤劳动,创造集体的幸福。有了集体幸福,也就有了个人幸福,个人的幸福就在集体的幸福里头。不顾现实,不顾集体,去一味地追求个人幸福,只能是一场“幸福”的幻梦。毛主席对青年人有过这样的教导:“要使全体青年们懂得,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改变这种状态,全靠青年和全体人民在几十年时间内,团结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达到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有些青年人认为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就应当什么都好了,就可以不费气力地享受现成的幸福生活了,这是一种不实际的想法。”每一个青年人,特别是幻想个人“幸福”的人,必须牢牢记住毛主席的话,做一个志在国家、志在世界的高尚的人。

幻想不可有,科学的理想不可没有。生长在革命年代里的人,理想就是革命的事业心,革命的雄心大志,不能离开革命二字去谈理想。所以每个人都应当在革命的大前提下,建立起伟大的理想来。如果一个青年人,毫无理想,毫无志气,庸庸碌碌,得过且过,这能叫革命的青年人,能叫毛泽东时代的青年吗?青年人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人在这个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年富力强,朝气蓬勃,干劲大,舍得钻,必须在这个宝贵的时刻里,有所造诣,有所建树。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大都是在青年时代就打好了基础。汉朝时期有个贾谊,十七岁时写了两本书叫《治安策》、《过秦论》;孔明27岁当军师;三国末年有个王弼,十七八岁就是哲学家,注解易经;宋朝岳飞青年时久战疆场,屡立战功,死时才32岁;牛顿22岁发现万有引力;高尔基只上了三年小学,但他把社会当做大学,勤于苦学,24岁发表了名著《马卡尔·楚图拉》,开始了他光辉的文学创作生活;我国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青年时期把圆周率准确到第七位,比西方数学家早研究出1000年;医学家李时珍,年轻时就整理《本草纲目》。再看看我们伟大的革命导师,他们更是在青春的年代就发出灿烂的光辉。马克思、恩格斯,都是在20来岁时就成为著名的哲学家,发表《共产党宣言》的时候,马克思30岁,恩格斯28岁;列宁25岁就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30岁左右写出著名的《俄国资本主义之发展》一书,创办《火星报》,斗倒机会主义,成立了布尔什维克党;斯大林17岁参加革命活动,22岁发表革命论文;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20多岁上组织新民学会,主编《湘江评论》,30岁上和陈独秀机会主义路线展开了斗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报告》等巨著,都是这个时期写出来的。伟大的成就不是凭空而来,是靠勇敢、靠勤奋、靠苦功,除此之外,无捷径可走。马克思说:“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列宁说:“谁害怕用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中国有句古话:“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些都说明,人必须珍惜年轻时代,奋发有为,不虚度光阴。不仅要在学业上有所造就,而且要在思想上、品德上加强锻炼。希望你们走出校门,参加工作以后,更要加倍努力学习。首先,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毛主席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思想是在帝国主义走向崩溃,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时代,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同当代世界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针,是反对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毛泽东的道路,是中国人民胜利的道路,是世界人民胜利的道路。我们必须认真地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经常不断地用毛泽东思想改造自己,指导工作。同时,努力刻苦钻研本行业务,抱着谦虚的态度,向劳动群众学习,向前辈学习,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从苦学中换取真才实学,一定要在二十来岁、三十岁这个时期打下扎实的根基,成为既红又专的青年,一颗红心攻专业,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让青春放出异彩!同学们,“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党和国家在盼望着你们健康地成长起来,成为有指望的革命接班人,把革命的火炬高高举起。

第三个问题,知识化和劳动化问题。

历代剥削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地位,垄断知识,编造了种种愚昧劳动人民的道德观念。说什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说什么“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说什么“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因此,形成几千年来读书人鄙视劳动、鄙视劳动人民的恶习。我们革了孔夫子的命,要让天下劳动人民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知识的大门为劳动人民而开,让天下劳动人民知识化,要天下知识分子劳动化,这是一个伟大的革命,是整个革命事业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认真贯彻我们的教育方针,培养出名副其实的劳动者,我们采取这样一些措施:在校学生参加适当时间的体力劳动;大学毕业实行先劳动实习一年,然后正式工作的制度;正式工作之后,直接参加生产者除外,其他每年都要干一定数量的劳动日。

我们党的教育方针,在大学生当中是不是人人都拥护呢?绝大多数同学是拥护的,但也有极少数人不大赞成,对“劳动化”三个字很反感。他们说:“工业、农业劳动都不过是些重复的、简单的动作,让大学生去搞这号劳动,只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他们说:让大学生劳动实习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误人的青春”,“何必多此一举”。这些说法,实质是“学而优则仕”的剥削阶级思想的反映,是完全错误的。党和国家为什么再三再四地强调领导、干部、技术人员等脑力劳动者要参加一定数量的体力劳动呢?这是有着极其伟大的深远意义的。

意义在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相结合,是我们革命的目的之一,只有通过劳动人民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这一目标才能实现。因此,凡从事脑力劳动的人,都需要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

意义在于,只有强调领导、干部、知识分子等经常注意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才能使我们有效地“免除官僚主义,避免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你们这些青年人,没有经过革命斗争,受的传统革命教育又不多,应该更加警惕这个问题。应当永远牢记:轻视劳动,脱离劳动,是一切剥削者的特征,是一个人变坏的根源。

意义在于,一切非劳动人民出身的人,或者长时期脱离体力劳动的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实行和工农群众相结合”,才有利于改造思想。毛主席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说:“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起。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结合的,是革命的,否则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毛主席这个指示意义极为深刻。历史上一些由革命走上不革命、反革命道路的人,都是由于脱离群众、离开真理的结果。因此,一切知识分子,必须到工农群众中去,通过劳动,通过和劳动群众同劳动、共生活,使自己的思想情感来一个彻底的变化,树立起鲜明的阶级观点、革命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练好革命的硬功夫,成为永远不会坠入黑暗逆流的坚强的人。

意义还在于,一切知识来自实践,只有劳动实践才能增长真知。一个人大学毕业,读的书确实不算少,但是书本知识在没有和劳动实践知识相结合之前,它属于间接知识,这种知识是不完全的、不稳定的,经不起考验的。只有经过亲自实践,间接知识才能转化为直接知识。西安交大去年毕业的一位同学,下工厂劳动实习,开始担任磨工原理讲课,讲得头头是道,工人反映良好,但是一上磨床实际操作,问题来了,一下就发生了机器事故。去年毕业实习的同学,还有人拆开机器,对不上牌号,安装不起来。还有学农业的,浸坏了种子,喂死了兔子,甚至连皮棉和子棉也辨别不出来。可见书本知识再多,不亲自实践,总不算是真知。中国有句古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人人都应该牢记的哲理。我省去年大学毕业生参加劳动实习的300名同学,经过一年的实践,深知“躬行”二字极其重要。他们说:“劳动一年,胜读书十年”;他们说:“和群众一起劳动得益很深,有政治思想方面的东西,也有专业技术的硬本领。”他们有的人已经拜工农为师。

同学们,必须彻底洗掉轻视劳动的旧观念,树立劳动至上的新思想。“万般皆需要,唯有劳动高”。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参加劳动实习的将比去年更多,一部分参加本专业的劳动实习,还要派一批到农村去,一面劳动实习,一面参加社教运动。凡是选到农村去的同学,希望你们心情愉快地接受这一次富有意义的、富有乐趣的生活考验吧!毛主席说过:“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你们到农村去参加生产劳动和社教运动,正是与天奋斗,与地奋斗,其乐是无穷的,特别是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是一次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是一次最生动的阶级、阶级斗争的政治教育,对于你们这些年轻人来说,参加这样一次运动,好处是极大的。

最后一个问题,家庭出身与个人前途问题。

听说,有些出身于剥削家庭的毕业生,最近情绪低落,为自己的前途发愁,说:“咱条件不好,没有什么希望,混个毕业文凭算了。”这个问题有谈谈的必要。

家庭出身对一个青年人有没有关系呢?当然有关系,生长在剥削家庭的青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剥削阶级的影响,同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青年,特别是同工人、贫下中农家庭出身的青年,在家庭得到的感受是不同的。一般地讲,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人,阶级观点、革命观点、劳动观点和群众观点比较容易建立,生长在剥削家庭的人就比较难些。所以说,阶级出身对一个人是有着一定关系的。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而他是个客观事实。我们党在四十多年的革命奋斗中,经过了反复证明,毛主席早已指出的关于阶级分析的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阶级路线是革命的根本路线。因此,阶级成分不能不论。但是,也不可以“唯成分论”。不能不对具体的人进行具体的分析,特别是青年学生,一般没有直接参加过剥削,和直接掌握他们家庭命运的人是不一样的;同时,十多年来上学读书,一直受着无产阶级教育,许多人在立场上、情感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少数已有很大变化。如果不加区别地把这些青年人都一样看待,那就不尽妥当了。

出身于剥削家庭的青年,一要承认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二要有决心清除这种影响。只要自己有一个改造的决心,有敢于背叛家庭、背叛本阶级的勇气,与无产阶级同命运、共呼吸,努力做到无产阶级化,前途自然会是光明的。我们革命队伍里,就有不少人出身于剥削家庭,但他们作了家庭的叛逆,投靠了革命,为无产阶级事业而奋斗,他们同样是党的好儿女,受人尊敬,有的还担负着很重要的工作。

这里介绍两个剥削家庭的叛子逆孙,作为同样出身的人学习的榜样:

一个叫丁方明,上海静安区成都二中学生,共青团员,家庭极其豪富,祖父母二人每月生活费用四五百元,祖母一人就有四五个佣人侍候。丁方明在参加团课学习中,对自己的家庭引起了深思。他想“我家的人不劳动,生活却比别人好,这是为什么呢”?他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毛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认识到资产阶级生活是可耻的,他决心叛变这个家庭,要在剥削家庭里做一颗红色的种子。去年大年初一,和往年一样,全家二十多个堂兄弟姐妹,整齐地排成一行,给祖父母叩头,领拜年钱,丁方明不叩头,不领钱,祖母破口大骂。从此和祖母决裂,一年多没进过她的房门。从外地逃回的表哥,几次托朋友找到工作,都在丁的揭发下被清洗。祖母、表哥等恨透了他,每月初一、十五、都要烧香咒骂丁方明。他一边做封建家庭的反叛,一边为党争夺后一代,经常给弟、妹传授革命道理,借给书读,领上看革命斗争电影,去年他哥哥高中毕业,弟弟初中毕业,没有考上学校,组织上分配当学徒,祖母说:干外号行当没出息,住在家里,我养活得起。丁方明用了几天时间,给哥哥、弟弟讲如何正确对待前途的问题,终于说服了他们,服从了分配。不久前,丁方明给团市委写信,要求批准他参加农业生产。

另一个叫于尔中,也是上海黄埔区培光中学的学生,共青团员。父亲原是个小老板,现在一个服装厂里干活,一贯投机倒把。今年二月,于尔中对父亲进行教育,要其向领导交代问题。父亲不但不听,反骂他:“教训起老子来了!”后来于尔中向领导上揭发了此事,父亲大发雷霆,骂他“忤逆不孝,败坏祖德”。逼他下跪,用皮鞋打他,准备把铁条烧红烫他。他觉得自己做得对,毫不屈服。父亲看硬办法不行,又用软办法,每天找他谈话,要他退团,说:“搞政治不合算,如果犯错误,就一脚踢开,一滑到底。”于尔中根本不理他那一套,说:“我选择的道路是对的,不但不退团,而且想入党,做一个革命者”。于尔中通过这场斗争深深体会到:“这不简单是父子之间的斗争,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斗争”,表示“要和父亲斗争到底,做红色的革命后代”,并且申请到新疆去,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一生。

这两个青年,他们已经是毁掉旧装换上了新装,开始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战士了。像这样的青年你能说他没有前途吗!

据说,毕业同学中,还有极少数以家庭出身好自居,特别是有的以家长是“老革命”自居,认为自己用不着刻苦学习和辛勤劳动,一切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现。这样的念头必须立即纠正。我们说,家庭成分好,亲属是老革命,当然是好事。但如果把它当做包袱,或者企图抱住家庭和先辈的光荣簿,不学习,不改造,不进步,自暴自弃,那就是非常错误的,而且是十分危险的。

今天讲这一席话,希望同学们认清我们所处的时代和所承受的责任,把青春献给伟大的革命事业,愉快地服从国家的需要,在今后的岁月里,不断地加强革命化、劳动化,使自己成为党和国家有指望的一代人,永远高举起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为我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事业,为世界革命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吧!

1964年7月8日

(原件存陕西省档案馆)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