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仁寿堂。政协会议现场。
环形阶梯大厅里一片喧闹,如往常一样,所有的政协委员悉数到场。这些人,或者是富甲一方且声望显赫的士绅,或者是出了名的学问家,再不济也是前清有名的清流。而参杂在其中的,则是许多操着粤语、闽南语,从北美或者南洋归来的华侨。每一次踏入政协会议现场,所有人都透着一股子豪情。参与建国大业,亘古未有!即便今上的权威无人敢质疑,可为了将来自己一方的利益,就有必要在这里或是赞成或是拍桌子反对种种提议。
今天上午的第一个议题是听取政务院总理唐绍仪做的教育方面的国情咨文。
唐绍仪明显比刚加入关东军时苍老了许多,年仅三十五岁的他,已经被政府里纷乱的事情搞得精疲力竭,显得背都有些驼了。他肩负了实在太多。今上的、百姓的、无数仁人志士的……而现在他不得不在这里继续努力,他要向政协阐述自己的观点,博取政协的合作态度。
好象是前些天梁启超的辞职对政协有了些触动,今天的政协委员们都摊开纸和笔,准备认真记录总理的发言,尽管总理的发言稿事后是有存档以供政协委员们查阅的。
“各位尊敬的政协委员,”唐绍仪的声音仍然是那样的平静而有力,他的自信和责任感促使他拿出最大的精气神,来面对这些手握财政大权,足以决定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之命运的家伙们。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暂时结束了战争,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我们获得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生活。蜗居南方的残清,实质上已经不是我们的威胁!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再是生存问题,而是要发展。”
“从我们还是一个小小辽阳的时候,我们就深切地认识到,中国需要教育事业。我们有世界历史上最值得自豪的教育传统,我们有像孔子那样伟大的教育家。”
下面的那些政协委员们还没有开始记录,因为这些话明显是些套话,他们在等唐绍仪的正文。
正文来了:“可是,我们真的值得自豪吗?”
唐绍仪翻开他的讲稿,“在过去的数年里,在何帅的倡议下,关东三省实施了西式教育制度改革。建成了一所综合性大学,一所军事学院,以及八十六所中学、一百二十八所小学。成绩有目共睹,可我们更应该看到,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更多的地方,依旧沿习了以前封建时代的旧的教育制度,而我们却不得不对其投入大笔的资金扶持。也就是说,我们把经费和精力都放在了八股文章上面。大家都明白,八股文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当然,现在的科举考试没了,不用八股了。可是,单靠一篇策论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我们的考生有吹牛的本事。”
下面的政协委员真的有人在点头。
“我今天在这里,不是要同大家讨论科举考试究竟要考什么,而是,我们要彻底改革这个考试制度。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政府是要发展经济,健全法律制度,我们是要以法律治理国家,以经济使他强大。那么,我们从哪里去找那么多法律的和经济的人才?还有国家需要的其他方面的人才?”
“我们的法律制度跟以往中国的任何制度都不同,这是以西方的共和制度为基础的,这就需要大量的,真正懂得西方法律精髓的人才。我们的经济将运行的体制是以商业为龙头,以工业为发展动力的,而不是以前的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经济格局了。工业是我们所欠缺的东西,缺少人才,我们的工厂就不能开工,我们的矿石就无法冶炼成有用的钢铁,我们的造船厂、机器厂就无法造出合格的机器和船舶。中国要中兴,我们最缺乏的就是人才。而且,我们最最需要的,是那些能够为我们的新型国家服务的,具有最先进西方文化知识的人才。”
“……这好象以前说过。”有位政协委员在底下小声嘟哝。
唐绍仪看到了下面的窃窃私语,但他不在乎,他今天就是要说,他要把心中的话全说出来,他要充分利用在政协的一个小时的发言机会。
“是的,我们的政协是非常重视教育的,在过去的半年里,我们拨出大量的经费用于教育。但是,这些经费都去做什么了呢?我们的大量经费都用在背诵古诗,诵读儒家思想了。”
“这有什么不对的?”一位政协委员说出了声。其他政协委员看了他一眼,但没有什么表示。大家都努力遵守议会的会议纪律,那失言的政协委员红了脸,低下头去。不用说,这位老夫子,一准是个道学先生。
“我不否认中国古代的文化是十分宝贵的,是必须继承的。但是,我们需要发展,我们已经继承了几千年,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去搞什么复古主义,而是要开拓未来。我们的中华文明,更需要新鲜的血液来补充。”
“很久以前国内有一些奇怪的论点,说什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唐某以为,这是典型的陈词滥调。我们接受新的文明,不应该总是抱着旧的陈腐的东西,用陈旧的眼光去审视。我们是要真正的放下天朝大国的架子,真正虚下心来,向人家先进的文明去学习。”
这时候,唐绍仪得到了他今天发言的第一批掌声。这不是礼貌性的掌声,是赞同的意思。这使得唐绍仪对今天的发言有了一些信心,虽然下面拍桌子的人更多(表示反对)。
“既然旗开得胜,那就该再接再厉。”不过,仅仅半年的时间过去,唐绍仪太了解这班政协委员们了。许多持反对意见的政协委员根本就未作表示,在那里干看着唐绍仪的表演,等他走后,他们就会跳上讲台,在唐绍仪不在场时将自己的观点讲出来。到那时候,唐绍仪恐怕是要最后才知道自己的提案是怎么“死的”。没办法,总理不是政协委员,在政协委员讨论议案时,唐绍仪最多只能以私人身份坐在两边的看台上,在那里眼看着自己的提案被人家捏来揉去。而且,在大多数时候,政协讨论相关提案时,唐绍仪是根本没有时间去旁听的,他的政务院里要办的事情太多了。
“放慢一下节奏,自己用一秒钟休整一下,用这一秒钟回顾一下,现在怎么才能解决?就用一秒钟好吧?”唐绍仪这样想。
记得政协刚刚建立的时候,唐绍仪就建议成立教育部,并向政协申请多达一百万两的经费派送幼童出国留学。可那些政协里的老头子们对唐绍仪派幼童的计划十分不理解。他们认为:既然是要师夷以长,那就专门去学机器制造、军队指挥、船舶建造等等专业就可以了,用不着非要从娃娃学起。
而且,对于儿童的教育方面,中国与美国十分相似,大都是由有钱的父母自己掏钱请私塾先生教授知识。间或有兴办义学者,也是凤毛鳞角,大多数人并不认为对于百姓进行普遍式的教育有什么意义。绝大多数秀才仍是靠自己去读书,政协委员所谓的基本教育并不是现在的所谓全民教育、从娃娃抓起,而是指儒家理论的教育。
因此,新建立的政协虽然也赞同唐绍仪的所谓派留学生出洋以及基本教育等的主张,但真到拨付经费时就十分严苛了,仅仅给了唐绍仪财政预算的百分之三不到用于教育。唐绍仪知道那些钱还不能全部用于派留学生,因为这里面还有建设学校、建立衙门、安排科举和其他科目的考试等等费用。算一算下来,好象已经没有什么钱去派留学生了。
但是,唐绍仪并不气馁,他知道事情总要一步步来的。唐绍仪一方面尽力压缩开支,一方面说服何绍明从军费中筹措一笔经费解决军人留学的费用。他终于可以拿出一笔钱供他派出留学生之用了。
此后的日子里,唐绍仪一次次向政协、向今上何绍明要求亲自赴美国办理少年留学事宜,但都被大家以政务繁忙,无人可替代为由否决了。
就在前天,唐绍仪再次为他的留学计划,大半夜找上了今上的恭王府。抛开了政务一心抓军队的何绍明十分欢迎唐绍仪的到访,热情地接待了他。
“大帅,属下今天来访,是有重大的事情要与您商议的。”
“哦?”何绍明愣了下,随即摆出宽厚的姿态:“只要不是辞职,什么事都好说。”明显,何绍明对于梁启超的辞职始终耿耿于怀。
“大帅,我就开门见山的说了,随着军队的扩张,税收远远跟不上军队对军火物资的需求,若不是靠大帅在北美的私产扶持,早就不敷其用了。”
何绍明也在为此烦恼。国债发行了,可老美的谈判代表还在路上。就算他何绍明想有限度的卖国,时间上也来不及。是以,他正色道:“总理显然对此已经知晓,我正在研究此事,总理来得正是时候。”
唐绍仪轻轻笑着,“大帅可有良策?”
何绍明笑得尴尬,“我也不是全能的,美国人的代表团还在路上,加上谈判的时间一直到落实,我粗略估计了一下,起码要半年的时间。也就是说,这半年,咱们得自己撑着。所以……此事要全赖容总理谋一良策了。”
唐绍仪没听出何绍明话里的真正涵义,但他以为这不是绕圈子的时候,应该直舒胸臆,“唐某今晚前来,是想问一句:大帅真的是想建立民主、自由的理想国度,还是准备晚些时候?”
何绍明听完唐绍仪的话后,不禁楞住了,“总理何出此言,我堂堂的共和国缔造者,根本就不过问政府之事,只是点出大略方向,而后一心抓军队建设……此等表示,仍不能总理之疑惑?”
“非也。属下相信大帅绝不会称帝,然仍有官办商业之嫌疑。”
唐绍仪显然有备而来。不说别的,当初在关东,整整两年的时间里,整个政策几乎完全是向军队倾斜的。甚至为了保障军队供给以及军费开支,何绍明甚至直接将政府旗下的一些产业划归到了军队名下。
“我什么时候……”何绍明突然想到了什么,“总理是指军队在关东几个厂矿的股份吧?”
何绍明释然,随即笑着道:“总理误会了,那是军队的资产。”
但是唐绍仪没有发笑,“那军队是谁家的?”
何绍明的笑容僵住了,“总理此话怎讲?军队当然不是我的私产,军队是属于国家的,是民族的武力。怎么总理会有此问?”
“那么,属下请问:在政府财政如此紧张,就要断炊的时候,军队竟然还拥有大量的商业股份,作何解释?”
看着唐绍仪书生气十足的诘问,何绍明倒笑了,“总理,军队的股份既然是国家所有,当然是政府进行管理。如今总理……啊,总理可是想到要发卖军队的股份以换取政府的运作资金?!”
何绍明的眉头随即皱紧,围着桌子转了三圈,最后道:“不能动!无论如何不能动!少川,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我也不怕告诉你,军队不但有这些产业,而且,我私底下还预留了一大笔资金用作军费。现在还没到外界允许我们和平建设国家的时候,在朝鲜,两个视我们如膏腴的强盗正在进行一场谁来独自享用我们的战争!一旦分出胜负,无论如何,我们都将与之一战。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这些预留的军费,不能动!”
何绍明的决绝,以及充足的理由,让唐绍仪无话可说。只是,最后他还是在何绍明那里得到了一丝提示:那些关东的国有产业,随便挑出来一个,绝对是让商人们趋之若鹜的。只要保持百分之五十一的控股,掌握了实际的控制权,其他的股份何必抓在手里呢?
次日早上唐绍仪召集商业部的人员,下令草拟一份报告,立即向政协提案。这一提案很快就得到通过。当然了,政府关东的那些股份早就是商人们眼中最肥的肉,此刻拿出来卖,众人还不趋之若骛?!
其实政府虽穷,商人和地主却是富有的,只是政府不肯抽那么高的税而已。如此政府控股企业发卖股份一事很快就形成一股抢购狂潮,而唐绍仪适时机地采取了公开拍卖的方式,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益。
大量的资金收到政府的账上,一时间联邦政府陡然而富,许多由于资金而停滞的工程得以继续,兵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商人们也拿出更大的热情去经营,整个北中国的潜能被带动起来。于是唐绍仪都就又想着拿出一笔钱多派些留学生出去了。
唐绍仪继续思索着,究竟如何让政协通过自己的计划。
政协对于兴办学校还是支持的,但要拿出大笔经费就不同意了,他们认为只用很少的钱,比如数万两银子也就足够了,毕竟许多富贵人家是靠私塾先生教育子女的,并不需要公立学校。由富人为主的政协认为让穷人解决温饱才是关键,他们温饱尚未解决,你让他们去上学是天方夜谭。
但是,政协还是批准建立了几所高等的学府,就如同清廷的国子监一样,是培养高级公务人员的。至于派人留学,政协也是支持的,只是不支持派那样幼小儿童出洋,只同意派二十岁以上的青年出国做短期的培训,以便从速回国参加建设。
“这好象是个分歧,要讲的,”唐绍仪想到这里,抬起头去看了看台下用奇怪的眼神在看着他的政协政协委员们,难道这回忆用了好多个一秒钟?
定了定神,唐绍仪继续说道:“是的,在政协的诸位尊敬的先生们大力支持下,我们拿出经费,送出了一批留学生,去向西方列强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可是,技术是学一年半年就可以学得的吗?文化是一年两年能学到的吗?我要告诉大家——不能。”
“想当初,我们在盛唐时期,那文明是何等的先进?那国家是何等的强盛?可是,我们没有自大。玄奘法师用一匹白马,从遥远的天竺给我们带来的仅仅是一些经文?他带给我们的,是一整个印度文明!”
“要战胜一个文明需要多少时间?——也许一年就可以,如果你足够强大。”
“要毁灭一个文明需要多少时间?——也许一年就可以,如果你足够强大,而且足够狠毒。”
“要征服一个文明需要多少时间?——文明是永远不可能被征服的。”
“那么,要对付一个文明最好的办法是什么?——你把它吃了不就结了!”
“那么,要吃掉一个文明需要多少时间?——我只知道唐朝的时候,我们以最虔诚的心态去吃那印度文明,用了五百年。”
“我们要复兴,就要完完全全地吃掉现在领先于我们的西方文明!怎么吃?——当然最有营养的就是生着吃。也就是,我们多多地派去人,把那个叫做工业文明的东西原原本本地学了来,然后发动全中国的人去消化,去学习。”
讲台下面的政协委员们好象有些震动,一些政协委员震惊得忘记了鼓掌,但也有理智些的政协委员在拍桌子。但是,这一次没有政协委员在讲话,大家都是绅士。不过,唐绍仪的话实在是太超前了,尽管他用了大量的比喻,尽管他用了强盛的唐朝作为自己的论据。但是唐绍仪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中国浪费的时间实在是太多了,仅仅派出那么几个儿童,简直是杯水车薪,连美国的万分之一都看不全,还有欧洲没动呢!
“可是,我们那时候没有这么做,大批的学生是成年人。他们早就有了东方人的陈旧思想。我不是说中华民族的文明不好,可他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国家建设需要,我们急需的是新型人才。”
唐绍仪他认为要学就应该从幼童学起,将西方的文明彻彻底底地搬来,然后通过这些人的传输,举国上下将那已证明是先进的文明细嚼慢咽,就像当初唐朝接受印度文明那样,将其他的文明全部收纳到中华文明之中。这才是历史性的工程,这才是中华文明最伟大之处。
可是事与愿违,奉行言论自由的政策,也有让人着急的地方,那就是要使别人同意你的观点何其难也。早从临时政府建立之时,因为需要人才充实各级政府以及新兴的事业,政府便有计划的吸收前清的官吏。甚至专门为此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考试。虽然八股文被取消了,改以比较实用的政府文书和法律文书、政府机构运行程序等等,并且还广为那些自然科学人才,但是,从外表看起来仍是旧的科举。
唐绍仪对这种变相的重开科举十分地不满,认为这简直是倒退,认为改革要像是这样换汤不换药,那还不如让洋人来管。不过唐绍仪是实干家,他没有与陈腐的势力正面抗争,在何绍明的劝慰下,他采取了渐进的方法,一方面正视国情,一方面申请专门的资金向国外输送留学生。在何绍明的大力支持下,他弄到的资金远远超过了政协政协委员的想象,以至于政协不堪忍受庞大的开支而通过了一项法案,要在国内建立若干“洋学院”,请了洋人来中国办那“不出国的留学院”,众人均以为这简直是天才的构思。但唐绍仪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应该拿出政府预算的十分之一用来办教育,其中大部分用来派留学生,绝不应该如此投机取巧的。可是政协的权力是不容置疑的,他们手握权柄口含天宪,言必提及“民意使然”,根本不听唐绍仪的苦口婆心。政协十分“明智”地将省下来的预算投入到他们可以想象的任何地方去,考古、兴修水利、铁路、邮电、船舶、探矿。。。百业俱兴哪!
最可气的是,唐绍仪亲自挑选的教育部长也同意政协的作法,将送出去的留学生大多改为短期生,以最快速度投送回国参加建设。在壮志未酬很投唐绍仪胃口的梁启超辞职之后,唐绍仪终于暴走了,于是就有了今天这一幕,他再也不能看着中国的教育事业,乃至于整个中国的未来,毁在那些目光短浅之人手中。
看着台下那些政协政协委员们迷惑以及不屑一顾的表情,唐绍仪真的是绝望了,他的精神真的要崩溃了,于是草草做了结束。
当天晚上,何绍明发出邀请,将唐绍仪请到自己家协商。
“呵呵,少川忧国忧民,实在令人钦佩呀!”何绍明小酒一杯之后,坐在那里打开了话匣子。
唐绍仪知道这话是恭维,是赞赏,决不是虚伪,因为长期以来,何绍明对于选派留学生去学习的策略一直是赞成的,没有政协之前,拿出自己的不少资金给唐绍仪予以支援。可现在何绍明就是个穷光蛋,早晨上街喝豆汁都得警卫员付账,现在就算是想帮忙也帮不上了。
今天是在何绍明家里吃晚饭,还好这位今上有个有钱的老婆乔雨桐,不用为一大家子的生活费发愁。因此比较丰盛。
“少川对中国的大功无人能蔑灭的,”何绍明呷了一口酒,正色道:“其实少川以往与政协相交甚欢,我也知道中庸之道,因何在这功到垂成之后,突然发难呢?”
唐绍仪在何绍明面前还是很随便的,他不但当其真正的知己,更多的时候是当作一个引路人。“以前建立政府时,由于时局艰难,大家都知道共御外侮,应同舟共济,往往能够容忍一些小节上的事情。我当时也是存着这么个道理。可现在不同,仗暂时打完了,我们不用再担惊受怕,整天里怕人家把我们给灭掉,而是,我们有了一个和平的地方,能够想着怎么使中国兴旺发达的时候了。”
“这没问题呀?相信你的见解政协也会同意的。”何绍明赞同道。
“不然,,我们中华民族因为长期的战乱,已经落后于西方那个文明许多了,要再这样慢腾腾地再入以前的封建轮回中去,我们要到哪一代才能追上人家?我们连续四千年文明领跑的位置何时才能夺回来呢?”
唐绍仪将杯中的酒端起来,“中华民族最可贵的品质不是自大,而是学习。”
何绍明提起筷子去翻动那吃了一半的鱼,“其实事情也许并不如少川想得那么糟。今天政协的听证我也去听了,少川可谓苦口婆心,下面的政协委员虽然也有反对之声,但毕竟支持的掌声也不少啊!”
何绍明其实并不爱喝酒,只是好吃而已,不过最近好象迷恋上西洋的啤酒,新任德国大使送给他整整一大木桶的慕尼黑啤酒呢。作为共和国的缔造者,以及现在的实际最高领导人,接受外国友人的赠与本没有什么。而且何绍明有个有钱的老婆,根本就不差这么点儿钱。可依旧让监察院的章太炎给盯上了。若不是其询问了很多人,得知国外早有此例,恐怕就要对何绍明提出起诉了。哪怕对方就是何绍明!
唐绍仪一摆手:“大帅不知这里面的玄机。政协现在酒开始限制政务院的权力了,特别是限制我这个总理的权力,比如上个月的那个《政府行政机构首席官员任免法案》,就使我失去了对下面的各部长的独立任免权,现在我都有些指挥不动他们了。如果我的政治主张不能在各部里得到执行,那还要我这个总理干什么。现在我感觉自己就像是给那些部长们跑腿的,各部想由总理上报政协的文件就要我派人去送,想自己直接面对政协的就只给我一份复件罢了。我现在许多政务都不能直接插手。梁启超被大帅委以重任,却……诶!想想,我还不如去当教育部长,总比武训要强吧?”
(武训,清末平民教育家,广为兴办义学。本应在1896年去世,在本文,会出现一些变更。并且因其巨大的声望,又因为新旧、东西知识体系的碰撞,而被推上了教育部部长的职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此人的事迹。)
何绍明心里说这个制度就是要限制总理的特权,你现在不好受总比百姓以后不好受强,我支持政协的这个法案!但只是心里的话,没露出来。一时间,二人又沉默了。
(二合一大章,庆生,不拆了,都发出来。)
(事实上,兄弟只是把问题写出来,到底怎么解决,兄弟不敢想当然。大家伙可以一起探讨。剖析完一切之后,兄弟也许会出于自己的理解,对本文中的国朝进行一个理想化的架构。呃,多方沟通之后,兄弟决定第二本,延续这本。也就是说套用这本的历史背景,可究竟是在大架空的前提下,写一战还是二战,现在还没想好。列位不妨出出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