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葛牌镇

  蓝田政协

  葛牌位于蓝田县城南120华里。相传长有葛藤垂垂街中形似牌坊,行人常息于下,遂名葛牌。葛牌系县南重镇,南通商山及豫、鄂,为军事要地,素有驻军把守。1934年冬,徐海东、程子华、吴焕先等同志率领导红25军长征北上,从湖北到葛牌,1935年3月,二次又来葛牌,召开了鄂、豫、皖省委扩大会议,改组成为鄂、豫、陕省委,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红25军74师在徐先瑞、李隆贵、郑位三等同志领导下,在鄂豫陕边开展了土地革命活动。

  1958年成立葛牌公社,1984年乡社分设,改为乡,2000年撤乡并镇为葛牌镇,全镇境域东西长45.5公里,南北宽25公里,总面积约为225平方公里。辖有187个自然村。现有耕地3.4万亩,森林6.86万亩。人口1.7万余人。

  葛牌历史展览馆

  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

  1935年2月3日早饭后,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在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的率领下,突然包围了蓝田县葛牌镇街,向郑效仁地方反动民团发起了攻击,活捉了民团第一分队长宁平安,进驻葛牌镇街。2月5日,红25军根据群众和侦察员提供的情报,又出其不意地在葛牌镇与九间房交界处的文公馆,同尾随的国民党军第42师116旅旅长柳彦彪带领的两个营激战,全歼该敌。红军乘胜在鄂豫陕北部的益田县葛牌镇,柞水县的曹家坪,山阳县的袁家沟口等地建立苏维埃政府。蓝田县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就是由红军派干部帮助工农群众2月上旬建立起来的。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田银斗(后任五星县苏维埃主席),委员张步赢、杨印堂(即穷人主席)、王景云(即王老四,负责交函)。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直属五星县苏维埃政府领导,管辖地区包括现在的柞水县的万灯寺、葛牌、草坪、玉川、蓝桥、红门寺及现归属商县的秦岭口、西牛槽等八个乡,面积765.3平方公里,294个自然村,有耕地8.7552万亩,共5.34万余人,区苏维埃政府驻设在葛牌街全新治的家中。

  葛牌镇纪念馆

  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一建立起就立即组织领导全区的贫苦农民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以抗粮、抗税、抗租、抗夫、搞丁“五抗”口号,宣传组织发动广大群众,打土豪、分浮财,解决劳苦大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区苏维埃政府当时主要做的几件事情是:

  首先,宣传贯彻红25军2月5日以司令部、政治部名义颁布《关于商业政策问题》的布告精神,对于垄断市场,阻碍工商业发展,并有恶迹的葛牌镇街“逢元和”商号及联保主任鲍学义家经营的肉店等,限制其发展。杀了“逢元和”恶掌柜集菜,没收分配了他的财产,对街上的其他中小工商业户,则给予了保护,积极支持其发展。稳定了集市贸易,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繁荣。据葛牌镇街李吕山回忆:他曾在商业政策的鼓励下,担着货郎担跟随红军走了几个月。

  第二,坚决镇压土豪劣绅打击封建势力。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为了解救群众疾苦,摆脱长期被奴役的历史地位,鼓舞群众革命斗争精神,根据当地群众的强烈要求,镇压了欺压百姓、凌辱群众,负有恶迹的联保主任饱学义,僧蓝田县政府书手收粮款间林博五、草坪勇山沟的劣绅周文郁,瓦屋庄的劣绅贾奎及郑效仁的秘书王吉安等人,为民除了大害,震慑了敌人,增强了斗志。

  第三,打富济贫,开仓分粮。区苏维埃政府组织群众,把“逢元和”商号的五十石(两万斤)粮食全部拿出来,倒在葛牌镇的街戏楼前广场上,由苏维埃政府主持,全部分配给了当地贫苦群众。据裴建明回忆,“葛牌沟的王老六,人称六先生,来葛牌镇街卖柴,回去时,红军还以区苏维埃政府的名义分给了一担包谷。”区苏维埃还把梨园沟张老五、金坪的史经邦、史忠改,铁索桥的王平寿、七里店的雷云华、瓦屋庄的郭进菜等财主和大户的粮食、棉衣、钱财等分给了当地群众,群众拿到区苏维埃政府分到的粮食、衣物后,非常感激,决心跟着苏维埃政府闹翻身。他们赞道:“苏维埃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简直是两重天。苏维埃政府打富济贫救穷人,既分粮食又分财物;国民党政府派款派夫拉壮丁,敲诈勒索害百姓。”

  第四,建立红色交通站。区苏维埃政府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适时地成立秘密交通站,以沟通区苏维埃政府同上级政府与红军队伍的联络。根据王景云回忆: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创立后,时隔不久就建立起了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秘密交通站,他和村里的张步州、张步赢等都担任了交通站的交通员,负责着传递信件、文件、消息。当时还给每个人发了一个红色交通员证,上面加盖有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的大图章。

  第五,建立了地方武装赤卫队,开展游击斗争。为了保卫苏维埃政府,巩固革命根据地,支援红军部队。区苏维埃政府利用红军交给的一批枪支、弹药,建立起了一支民众的革命武装队伍——赤卫队,由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田银斗兼任赤卫队司令。赤卫队初建立只有二三百人,身背长枪、大刀,肩扛长矛,以葛牌镇为根据地,活跃在蓝田、商县、柞水、山阳、镇安等县交界地带,紧密地配合第三路和第四路游击师开展游击斗争,打民团、打土豪、惩贪官,铲富济贫,处处受到广大劳苦农民的爱戴拥护,纷纷要求参加赤卫队,使赤卫队很快发展到了拥有四五百人的一支队伍。据樊振汉、唐居正等人回忆:田银斗,当地群众称他是“田司令”、“田主席”,他领导的赤卫队,曾多次地在葛牌镇同郑效仁的反动民团进行过交战,两次烧毁了民团的碉堡、碉楼,打击了民团的反革命气焰,保卫了区苏维埃政府,维护了群众的利益。

  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是1935年2月上旬创立到1935年红25军主力转入外线作战,北出终南山后,共历时六个多月时间。

  红岩寺警察局长齐振国起义经过

  1949年蓝田解放时,主要有两起起义部队,一起是以魏玉山为首的蓝田自卫团全体官兵,另一起是以齐振国为首的红岩寺警察局官兵和部分乡镇保甲人员。

  齐振国是蓝田县草坪乡黄沙岭人,早年就和党的组织有着统战关系。1940年,他在保七团任营长时,任在耀县小拓镇,汪锋曾派人和他联系。王力、孙生贤亦和他经常往来,寄书送报对他进行革命和抗日救国的思想教育。

  1946年,周斯端在葛牌搞地下工作时,和他兄弟二人就有联系。10月间,原鄂、豫、陕领导汪锋同志给胡达明专员发电让和齐振国商谈起义事宜。他当时是焦岱镇镇长,周斯瑞带着汪锋的口信和他交谈,要求他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率部起义,他慨然答应:“党啥时通知,啥时起义。”

  1949年5月蓝田解放前夕,周斯瑞在家中召集当时的乡镇长开会,向他们谈了解放战争形势,西安即将解放,要他们认清形势,弃暗投明,当却立断地率部起义。当时参加会的有齐震国、齐振锋、史省三(为葛牌乡长)、吴泽民(玉川乡长),他们一致同意。5月23日蓝田解放,周斯瑞到县城向县委书记朱平、县长孙生贤汇报了南山解放以及齐振国等人准备起义的动态。县领导立即派周斯瑞回葛牌,立即组织他们起义,建立区政府,起义后将他们编为区游击大队,归区政府领导。

  5月25日,周斯瑞等人在葛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葛牌街召集各方、保群众大会,举行红岩寺警察局官兵、葛牌乡保甲人员起义大会。会上宣读了人民解放军的布告,并由周斯瑞代表区人民政府接收他们起义,齐振国代表全体起义人员,在大会上宣誓脱离国民党,效忠人民政府,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参加革命队伍。当会命令所有官兵摘掉国民党的帽徽、领章等。周斯瑞代表县政府宣布:起义人员编为区游击大队,齐振国任大队长,史省三、齐振锋分任中队长,在葛牌区委的领导下,进行剿匪战斗。当时到会的120名官兵和数千群众,欢声雷动,庆祝这部分队伍投入人民军队的行列。

  区政府成立不久,国民党商洛地区专员袁德斯率一旅之众,从商县窜拢葛牌,另一股军队从柞水窜拢玉川,区政府即率领这部分队伍和敌人展开游击战争。

  6月中旬,为了牵制敌人,我们离游击队伍进袭商县的要隘——牧护关,利用中午集会日突袭,一举占领该镇。当地民团王义汉,慑于解放军的威势,未敢抵抗。周斯瑞和齐振国当即作他的工作,他表示愿意起义投诚,周斯瑞他们即将他编为第三中队,任中队长。游击队解放牧护关后,袁匪震惊,不敢在葛牌久留,即迅速撤回商县。玉川方匪军也南撤,吴泽民亦随敌军南巡,盘据高桥、大石板一带。游击队在建立乡村政权,巩固葛牌地区后,即移师玉川、龙王庙等地,准备进剿吴泽民匪徒。

  8月中旬,游击队出其不意,抄捷径奇袭大石板。战斗打响了,正吃午饭的敌人还不知游击队何时从大石板后山压下来,只得作仓皇抵抗,便逃到了柞水县银湾沟一带。我军即在高桥、龙王庙一带严密布防,以致吴匪再未敢窜拢。与此同时,我们即动员组织一些吴部官兵家属到吴部送信,劝说那些被要挟窜逃的士兵回家,向政府投降,并表示人民政府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这样,一个多月内,就有几十人逃了回来,并到区政府登记投降,使吴部除了一些死党和亲信外,基本瓦解。周斯瑞和齐振国又给吴写了劝降信,但吴死心塌地,不知悔悟,终未投降。直到冬天,在解放军东狱部队来蓝田清剿残匪,蓝田葛玉一带国民党军事其他方土匪武装,被我军彻底肃清后的情况下,吴泽民才逃跳流窜,于1950年春季被捕镇压。

  之后,区游击队即移交东获部队整编,齐振国、齐振锋、史省三、王义汉等人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成为光荣的人民解放军部队战士。20世纪50年代齐振国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蒲城县工作,先后任油脂公司、生产资料公司经理,后任蒲城县政协委员。1986年12月病故,终年80岁,经上级党委批准为中共正式党员。

  民情风俗

  蓝田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人民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笃行信义,酷爱家乡,具有浓厚的乡土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优良传统发扬光大,陈规陋俗多被革除,一代新风逐渐形成。

  节日习俗

  春节:古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从腊月中旬起,人们开始置办年货,扫尘刷墙,布置室内。二十三日“祭灶爷”(亦有二十四日),让灶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三十日安神敬祖,张贴春联,日落前在门内横放一棍棒或刀片之物,意为拒邪入户。当晚,称“除夕”,送旧迎新,讲究通宵不眠,谓之“熬年”。全家团聚,欢庆嬉闹,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三更时辰,敞开门户,鸣放鞭炮,点烛焚香,祭祖祀神,祈福求财。初一黎明,更换新衣,先给祖宗烧香,再给长辈“拜年”。日出前吃饭,这是全年第一顿饭,宜早不宜迟,宜剩不宜歉,一般讲究吃饺子。饺子如有破绽,只许说“挣”,不许说“烂”(剩意丰收有余,歉意歉收无饱。“挣”为赚钱,“烂”为赔本)。饭后,户族间相互拜年,庆贺祝福。初一起“出门”(走亲戚,又称拜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春节习俗除叩头作揖,敬神拨火等陋俗被废除外,其余都沿袭下来,并增添了新的健康内容:开展拥军拥属、拥政爱民活动;举办球类、象棋比赛和书画展览;演出文艺节目;师生、师徒、朋友之互相发短信贺年等。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本县俗称“过小年”、“过十五”。从正月初五起,舅家给外甥、干大给干儿、奶妈给奶儿开始送灯笼。一般送一对灯笼、十根蜡烛、十根麻花,连送12年。孩子接到灯后,每晚打(挑)灯成群结队玩耍嬉闹,直到十五后。十五这天,燃放鞭炮,敬神祭祖。晚饭后门首挂灯,屋里院内旮旯拐角燃烛照明,给祖先坟上烧纸送灯。然后外出看热闹(焰火、龙灯等),或聚集玩耍娱乐。元宵节的特色是花灯,灯的式样繁多,人物、花卉、飞禽走兽,应有尽有。孩子长到12岁就停止打灯笼,叫“完灯”。新婚节一年的青年,岳丈家在十五前送给宫灯一对,叫“追灯”,元宵夜挂于门前。新婚夫妇接到灯后,即随送灯人去岳丈家“躲灯”(一般十四去,十六归)。追灯送灯要选择好日子。立春前日、后日和正月十三日都属禁忌日,除这几个日子外,均可追灯、送灯,逢六适九更为合意。“文化大革命”中,送灯追灯被视为“四旧”一度禁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送灯习俗。人民政府为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倡导自制各种花灯,举办灯展、灯会、灯谜和文艺演出,丰富了灯节内容。

  葛牌

  清明节: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前一日为寒食节,距先年冬至刚好105天,因之本县民众叫“一百五”。这天人们虽不食冷,但民惯吃野菜(相传这天吃蒸菜不头疼)。午后,普遍去祖先坟上烧纸。妇女这天禁忌做针线活及捶布洗衣。清明节群众还习俗打秋千,一些地方还有“秋千会”。如今除沿袭旧习俗外,祭扫烈士墓,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新风俗普遍兴起。

  端阳节农历五月初五,本地俗称“端午节”。清晨,人们在门道插艾蒿,给小孩佩戴各种样式的“香包”。“香包”用棉布做成,外面绣花,样式繁多,内装雄黄、丹砂、香料等。有人还给小孩耳、鼻涂抹用酒调和的丹砂、雄黄,并在当日采集百草、艾蒿,妥善存放,配制药剂疗疾治病。端午节讲究吃粽子,已婚妇女节前给娘家送粽子、油糕、绿豆糕等食品。婚后头年,娘家给女儿送竹门帘、凉席等。有些家庭经济状况较好,还给女儿送蚊帐、电风扇等高档家用电器,叫“过时节”或“追端午”。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人们称“八月节”或“八月十五”。节前外甥要向舅家、姨家,女婿要向岳丈家逆“节礼”。十五日夜,在庭院摆香案,供糖果月饼,家人一起拜月、祭月、赏月。之后家人分食果品,对远离未归的人,留下或寄给一份。现在送节礼已不限于月饼一种,特别是新婚夫妇给岳丈家,一般为四样,多至11样。师徒、师生、朋友间亦始盛行馈赠节礼。

  民风民俗

  红白喜事

  在蓝田葛牌镇有过红白喜事的风俗,红事是指嫁娶,白事是指埋人。

  (一)办婚事。在葛牌镇地区,办婚事主要由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媒人说媒。媒人一般为村里年龄大的妇女,平日里喜欢走村串户,了解村里和邻村姑娘、小伙子的情况,觉得哪家姑娘和这家小伙子般配,就会主动与双方父母搭话,说明来意。同意后,媒人会选定日子安排两个年轻人在另外的某个地方会面(背见),如果两个年轻人没有啥意见,媒人会同双方父母选定见面的日子。

  第二步相亲见面。见面时一般是女方到男方家里,多数情况下男方的长辈要给女方见面礼,一般家庭每个长辈给见面钱。

  第三步过礼(相当于订婚)。相亲成功后,双方家长通过媒人议定彩礼,由媒人将彩礼以及男方准备的四色礼送给女方,四色礼一般为一身衣服、化妆品、鞋帽等。彩礼由双方通过媒人谈定,一般家庭5000元至800元,多的也有1万元的。过礼后,双方算是正式订婚。从过礼后到结婚前的这段时间,双方父母默许两人来往,每逢过年、过节,准女婿要带上酒、肉、糕点上丈人家,冬夏男方要给未过门的媳妇各买一套衣服。

  第四步结婚。结婚的花费因家庭经济不同而异,经济状况好的家庭花费3万元,条件差的也要1万元左右。结婚的花费主要包括购买家具和摆酒席。男方要购买组合家具、彩电、电扇、洗衣机、DVD等,各家根据经济状况而定。女方一般购买被子等床上用品以及一些小家具,如衣架、脸盆架等做陪嫁。女孩出嫁的前一天或当天,女家要亮嫁妆,亲戚朋友会赶来送礼,一般是毛毯、被面、脸盆等生活用品。

  参加婚礼的人员,一般为两家的亲戚、朋友、邻里乡党等。

  (二)白事(丧事)

  在蓝田葛牌地区白事仪程主要有以下方面:

  报丧——人死(葛牌地区有叫“老了”、“仙逝”、“倒头”等)后,当紧的是要给亲属好友报告丧讯,谓之报丧。报丧有着严格的讲究:必须由死者的长子身穿重孝、手拄丧棒,由族中有一定地位的人带领,先给舅家或舅爷家(男死给舅父家,女死给舅爷家)报丧。到门口时要跪地大哭,舅家或舅爷家的主事女人即刻出门,于房侧坐地而哭。哭罢即向报丧者及陪伴的族人详细询问死者情况及入殓的日期等。给其他亲戚报丧可由次子、孙子报丧,次要亲戚朋友由族人或帮助的执事报丧亦可。

  箍墓——在报丧以后,定准穴位先给坟地推砖做箍墓的准备,一般穴深0.5至1米,明厅的长度宽窄应能放入棺柩并有一定活动余地为宜。在明厅的顶端,一般是东方或南方,掘一洞形墓室,谓之“穿堂”,一般墓室即此就算告成。有钱人家一般用砖箍墓,即就要把“穿堂”掘得大些,用砖把“穿堂”周壁都砌起来,穿堂的地面也用砖铺平。讲究一点的还要在穿堂门口外用砖砌门楼,门楣上刻“驾鹤仙游”等字,两边刻上对联,有的还雕刻“八仙”、鹤鹿等。给死者箍墓名曰“盖房”,如果是老丧,箍墓应不少于五天。

  三件衣、五件衣——无论是“三件衣”、“五件衣”,都是指人死后穿“寿衣的件数”,葛牌地区称“老衣”。一般情况下给死人最少要穿三件衣,也有五件的。穿老衣多少与家庭经济状况、死者年龄、身份有密切关系。有的也按死者生前的职业、习惯、身份和要求来决定服饰的式样和件数。

  入殓——入殓就是将死者盛入棺材的过程。入殓前首先给棺底撒一层干土或灰,再铺一层柏杂,上面铺一条红褥子。然后由孝子中的长子抱头,其他男孝子和执事帮忙,在主持人的指导下,将死者放入棺内,用草木灰纸包将四周镶实。棺内四角放置丝麻铜钱、元曲等。揭去蒙脸纸,用白酒擦脸,取出12中币置于胸前,打狗饼七个,左三右四放入两侧袖中,盖上棺盖。整个入殓过程孝子不能哭,忌将泪滴入死者身上,怕引发死者灵感发生尸动。盖上枋盖后孝子放声大哭。入殓一般不过午时,舅家人(俗称老外家)不到不能入殓。

  灵桌、灵堂——灵桌就是安放亡者神位的桌子,安放灵桌灵位的地方叫灵堂。灵堂一般设在正房或厅房的正中稍后,前面留出空地,是吊孝、行礼、上香及整个礼仪进行的场所。死者的遗体在下葬前的时间内,停放在灵桌后面,用帐幔将遗体与灵桌隔开。灵堂后部两侧放置长凳,供女孝子哭灵用,灵堂前部两侧放置草袋,男孝子跪在草袋上烧纸守灵。灵桌正中放置神堂,神堂前置一神匣,匣内供奉着写有亡者名讳的牌位,称为神三。若有遗像,同时置于牌位一侧。前面还有香炉、蜡台、供品等;灵桌两侧有金童玉女,桌下有化纸盒,不停焚纸;桌后的亡灵头部下面置一青油灯,叫“长命灯”;灵堂四周摆放有摇钱树、金山银山、金斗银锞等各种纸扎,墙壁和帐幔上挂着挽联、唁词等。

  十块十二圆——葛牌地区人死后都要装棺材(也叫装枋),棺材选用之别。棺木的板材长度一般为七尺左右;厚度一般为二寸半到三寸;棺材底、帮、盖所用板材的页数有“十大块”(十页板)、“十二圆”(十二页板)。棺木的选料以松木为主,其他就是杂木了。

  吊孝——吊孝即吊唁,有的叫奔丧。经过报丧后的亲戚便即刻前去吊孝,吊孝不分先后亲疏,闻知即去。吊孝在灵堂前举行,正中供死者神位和遗像,桌上献祭品、燃香烛,周围悬挂亲友送的铭旌、挽幛、各种祭奠纸扎等。男孝子跪于灵前两旁草袋上,吊孝者于灵前上香叩头时,两边孝子即同时磕头回拜,以示尽孝;有吊孝者哭,孝子便跟着也哭。一般仪式有:奏哀乐;主持人宣读来宾上香;行三鞠躬礼;招呼客。

  八挂五乐人——葛牌地区老人去世后,都要请乐班以壮礼仪。乐班的人称为乐人,过去乐人的职业比较轻贱,故又把乐人称为“龟”子。乐班的人数有四名、八名、十三名等几种规格,其中规格较高的是十三名。这十三名又分为八个一班,五个一班,两班各司其责,有分有合;请灵两头两班会上,中间只留一班应付场面,这种形式就称为“八挂五乐人”。

  下葬——下葬是整个葬礼仪程中最后一个环节,下葬的先天晚上要彻夜祭奠。各地下葬的具体时间不同,有的是黎明卯时,有的为正端午时。无论什么时间下葬,大都有以下程序:

  升灵:于先天下午,垫高灵柩,男孝子去坟地烧纸。

  清灵:先天晚上上清灵。本着清小不清大的原则,把那些已经死亡的,比死者年龄小的同辈和晚辈的亡灵逐一清回。清谁的灵,便由谁的后人抱神位,最后清正灵。清完后把各个灵位都安放在“邀祭桌”上,意思是把他们邀请回来,有一个与主灵共同享祭的机会,此后他们将会在一个世界里常见面。

  扫墓——在下葬当天的起灵之前,要女孝子三辈人中的最长者各一人去坟地扫墓,把墓室清扫一次。

  起灵——起灵就是将灵柩从灵堂抬出送往坟地的过程。起灵时要由长孙打引魂幡,长子椅神位、遗像等,在老外家人陪伴下去往坟地。由族中长者或执事提灯笼前边导路,一路上边走边撒圆形纸钱,男孝子在灵后拉着灵绳(孝布绳),再后面是女孝子及其他送葬者、掩墓者等。

  路祭——有的地方在起灵下葬的路途,还要进行一次祭奠,故称路祭。传说古时有某人外出经商,多年音信全无,后发达返家,恰遇其母亡故,灵柩正抬住坟地。某人哀痛不已,拦路哭祭,于是便有了路祭的仪程。又因是在露天进行,也叫做露祭。把灵柩用长凳支起,再于灵前行礼拜祭、奏戏、念奏文等。

  掩埋——将灵柩放进明厅,推入墓室,墓室口内两侧置金童玉女、长命灯、孝子盆等。用砖堵封堂口。最后再将打墓时挖的土堆入墓道,并在墓室上面堆土成坟,之后于坟周洒酒作奠,焚化所有的纸扎纸钱。

  修族谱——族是古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血统组织形式和维系单位,从出现氏族社会以来就有了族的形式。族有种族、民族、宗族、家族之分,这里所说的修族谱指的是宗族族谱。

  我国自古有“国有史、方有志、族有谱、人有传”的传统做法。族谱是本宗族发展演进和沿革变化的系统记录,上限可以最早之源溯起,也可从本系记起,按照宗脉支系、年代演进、徒迁变化、重大事件和人物进行标记和表述。有图、册、表等形式。

  修族谱是对族谱进行整理或增修,每年过年祭祖或发生重大变故后,就要修一族谱,主要是把这段时间亡故的人填入族谱中。族中有人迁入外地,形成新的宗支,要续修新的族谱,进行祭祀。“文革”期间,族谱被视为封建迷信,予以批判焚毁。改革开放,特别是海外华人、台湾同胞大量回归寻宗觅祖,续查族谱以来,修族谱的风气又重新在国内兴盛起来。

  展神轴——人们把祖先的亡灵称为神。神轴是一种图像或表格式的大幅族谱挂图,为了易卷、易展、易挂、易保藏,大多将其用绫或纸托裱起来,并在下面坠一横轴,故把记录先祖名讳的族谱挂图称之为“神轴”。“神轴”的幅面小者数尺,大者逾丈,皆装饰为“神堂”状:两边金龙绕来柱,柱上撰联;上面彩绘殿阁楼宇,正中有楣题联;楣题下正庭上面为该宗族最早两位神主,按照男右女右,单向向下辐射。“神轴”中的神位表示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表格式,一种是头像式;表格式是长方形竖格,每格是一个神位,写有名讳及生卒年月;头像式是把每位神主画成头像,就像今天的亡者照片,并在头像下面标明名讳和生卒年月,这种神轴也称为神容。

  展神轴就是把卷藏着的神轴展开挂上,只有在祭祀时或续修族谱时才展神轴。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在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举行全族拜祭仪式时,才把神轴挂出。如果当年族中有亡者,可在祭祀的同时填补续修。祭祖和展神轴在族中长辈家中举行,每年一次。

  建房,旧时建房要先请风水先生看穴,以期宅地风脉好,人财两旺,五世昌盛。之后择吉日破木、土动工,这天要盛情款待匠工。木料将做好时破土挖基,亲邻前往帮工助力。立木上梁之日,村里乡党帮忙,亲友携礼“醮梁”。屋柱上写红对联、中梁上贴八卦太极图,中间钉一双红筷和顺治铜钱。上中梁时燃烛焚香、鸣炮跪拜,祭礼鲁班神灵。立木完皆摆酒席酬谢匠工乡亲。现在,建房不请风水先生,但上梁(上楼板、打现浇)仍有贴八卦太极图者,贴红对联,鸣放鞭炮。施工方式有两种:一是清工匠,乡亲帮忙、主人家管饭;二是由建筑队承包施工,主人家付施工费,只是开工、立木、完工时设宴款待匠人。

  封建陋俗

  收惊:小孩生病,请一老妪用手帕包上装小米的小盅,盅口朝下,在小孩头上左右各转三匝,边转边念咒语,然后检查,米量有减则继续添补再转,直到一点不缺,则孩子惊恐已降,魂魄归来,病将告愈。

  起送:家人有病,认为是鬼邪缠身,把用黄白纸做的钱,晚上星星全后带到野外或十字路口,焚香化纸以送鬼驱邪。

  摸量:认为人生病是因为某亡人指责所致,备一碗水三支筷,将筷作拢直立水碗中,边立口中边念叨亡者姓名(或称谓)。念到某人筷子直立不动时,则误为病人即为此亡魂所说。给水碗里撒点面粉,让病者向碗内吹了口气,然后把水泼到大门外,往回走时不能回头看,回家将碗筷反扣在水缸旁,则邪去病除。

  抬杨四将军:民国及其以前,角山妇女坐月期间有病,疑是鬼神所为。南山一带则抬上杨四将军偶像直跑不停,抬不动时便为邪已抓住,即鸣枪鸣炮,然后在地上挖,如挖出虫、卵、怪石等,则为鬼邪化身,带回用锅干焙,以治病患。

  绞柱:把几支竹筷交错用麻丝绑扎,口念其亡者姓名。如果竹筷点头,就为说中,随用纸钱送到野外。否则,另换亡者姓名,直到竹筷点头方休。

  文明新俗

  随着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普及,20世纪80年代,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单位的活动。

  文明村的条件是:一、思想教育成绩显著,两委会班子团结威望高,婚丧事简办新办,计划生育率达80%以上,五好家庭占40%以上,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二、建有文化室、党员活动室,配有书报,经常活动。三、村容整齐卫生,并有总体规划,禽有舍畜有圈,防疫灭鼠及植树绿化成绩显著。四、村规民约家喻户晓,实施认真,干部带头执行国家各项政策,村风根本好转。五、生产责任制完善,产业结构调整和横向联合成绩显著,生产发展,村民共同富裕,无特困户。

  村规民约:

  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

  二、争团结守纪律,树立好村风,人人争光荣。

  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实行科学种田。

  四、说话要文明,待人要客气,不偷拿,讲卫生,爱护群众。

  五、左邻右舍不分家,遇见困难大家帮,老弱病残有痛苦,人人分担解忧愁。

  六、街道要卫生,家庭要干净,实现鸡有笼,狗有绳,羊有栏,猪有圈,牛、驴牲口家中拴。

  七、不吵嘴,不打架,和睦相处好邻家,讲科学,精耕细作抓农业发展。

  八、老爱幼,小尊老,婆媳关系要处好。不虐待、遗弃老人,不强迫儿女婚事,家庭内男女平等。

  九、反铺张搞节约,商品生产没有错,多余资金搞流通,支援国家搞建设。实现喜事节约,婚事新办,丧事从简,自觉同旧观念决裂。

  十、热爱教育事业,投资投劳建设学校,尊师重教培养千秋万代。

  独特小吃

  蓝田糍粑——将优质土豆洗净,放入锅中蒸熟后去皮,放入石臼之中用木杆锤打,直至黏稠状,取一块放入碗中,加入汤汁、酸菜等即可食用,目前已成为农家乐接待雅客经营品种。

  红豆稀饭——红豆稀饭是关中普遍食用的粥类饭食,尤以蓝田山区的红豆稀饭最为有名。蓝田山区盛产玉米和杂豆,品质优良,烹制方便,谁都爱吃。从而也总结出“猛火烧,文火熬”的经验。葛牌传统的红豆稀饭稀稠适度,嫣红有光,黏而带汁,入口味长。改革开放后,特别是红色旅游的开发,葛牌有许多农家乐专门熬制红豆稀饭,生意红火,西安市的人也常慕名前往食之。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8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9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

  • 建国以来刘志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收录对刘志丹同志的研究文章,包括《论刘志丹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刘志丹在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刘志丹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的贡献》、《共产党人的楷模》、《刘志丹在黄埔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