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道教祖庭——古楼观镇

  周至政协

  楼观镇位于周至县东南15公里处,境内因有道教发祥地楼观台而得名。楼观镇南依秦岭、北濒渭水,山清水秀、茂林修竹、林木蓊郁,风景十分优美秀丽,自古以来就是关中旅游胜地,曾有“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名”之说。楼观创始于西周鼎盛于唐衰落于宋金,毁于宋末,振兴于今。楼观镇明清时设在焦家里,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设清平联保;中华民国二十九年(1940)设楼观乡;1949年建国初,这里是周至县第五区,区公所设在当地规模最大的村焦家巷;1950年设楼观区,1951年复设楼观乡;1958年设楼观人民公社;1983年秋改人民公社为楼观镇人民政府建制,辖23个行政村,镇政府仍设在焦镇村,(原焦家巷)属周至县老四大镇之一。2001年12月,山区就峪乡撤并入楼观镇,属半山区乡镇,辖32个行政村,东西宽10公里,南北长30公里,南部山区森林茂密,北部平原一片绿野,南高北低。全镇人口50571人,土地面积234平方公里,其中平原98平方公里,山区136平方公里,规模较大。

  楼观古镇所在地焦镇,是古楼观商贸文化的中心,从明清起就起集市,焦家巷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有醋坊、染坊、盐店、米店、肉店、布店、铁匠铺、木匠铺、车马店等,商贸区主要集中在南北正街,每集古历一四七单日起集,是秦岭山区及周边地区山货、物资的交易集散地,现在已成为楼观乃至周边地区的经济贸易中心。

  从周朝末年算起,古楼观至今约有3000年的历史。相传周康王时代,秦州(今甘肃天水)有位奇人,姓尹名喜,从小喜爱卜易之道,并悉心钻研天文星象奥秘,是我国古代一位颇有造诣的星象学家。他观天察地,能感知鬼神异变,人间祸福,虽满腹经纶,却不愿入朝为宦,喜欢四海云游。后来,他跋山涉水来到终南山,发现了势若飞凤的风水宝地神就乡闻仙里。林深草茂,山静水雅,就在此结草为楼,以观天象,故名“草楼观”,后之亦称“古楼观”,这便是“楼观”的由来。

  终南山古楼观

  周昭元二十五年,已是朝中上大夫的尹喜在夜观星象时,看见天上有一团紫气由东向西冉冉而来,根据天象和卜易推知,此乃祥瑞之气,必有圣人入秦地,于是,他辞官离朝,只请求做一个函谷关令,为的是能在入秦的关口亲迎圣人到来。他上任以久,果然有一位气宇不凡的老者,大耳长须、鹤发童颜、满身仙气,座骑青牛,由童子牵着自东向西徐徐而来。尹喜闻报,又惊又喜,立即穿上官服,施以大礼,跪地相迎。

  圣人姓李名耳,号老聃,亦称老子,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后乡曲仁里人。生性好静,曾仕于周,为守藏史(掌管图书典籍的史官,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也许由于职业的关系,他遍览群书,学识广博,颇有见地。是古代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同时又是中国道教的始祖,是传说中长于炼丹医道之术的太上老君。

  尹喜见老子博学多识,思想深邃,又精于历史,熟于掌故,明于天道,就执以弟子礼,虚心向老子求教。果然得益匪浅。再后来,他干脆辞去函谷关令,迎老子一起来到楼观隐居,师以问道,请为讲学。老子为著述《道法五千言》以授之,后称为《道德经》,老子当年与尹喜谈经布道之地,就是现在的说经台。

  古楼观老子像

  到了东汉末年顺帝时(130年前后),四川鹤鸣山道士张道陵正式创立“天师道”(即道教),尊老子为教主,奉《道德经》为经典,称老子为“太上老君”。并自作《老子想尔注》解释之。此后,老子其人其书被蒙上了神秘的宗教色彩。由于楼观是当年老子讲学之地,因此道教一直将楼观视为“道之源,仙之祖”,奉为仙都,是为道教的发祥之地,因之楼观台被视为中国道教最早的道观祖庙。

  据现遗存的碑石和古籍记载,历代人们对老子其人其道都是十分尊崇的,就连孔子当年也曾问道于老子,周穆王西游时,专门来楼观拜见老子,秦始皇称帝后崇拜老子,曾在楼观台大兴土木,修建青庙一老子祠,汉武帝时,又在此建了望仙宫。李渊建立唐朝前曾多次受楼观台道士支持接应,到楼观台拜过老子像后,知其姓李,便尊为远祖。

  唐玄宗李隆基对老子崇拜更甚。据说有一天晚上,他在兴庆宫饮酒观舞已毕,自觉不胜酒力,似醉欲睡,于是和衣而眠。梦见一位童颜鹤发,大耳美髯的老翁,手里挥动着如意钩向他道:“我就是你的远祖,现居京城西南百余里以外山中,你可差人去找,我自当会你。”玄宗正想上前求教治国安邦之道,老人忽然隐去,无影无踪。梦醒后玄宗大喜,立即派人去找,果然在楼观台南面的山中挖出老子玉像一尊,此山因此而得名为显灵山。玄宗将祖像迎至长安,供于兴庆宫大明殿。接着便在说经台的北面,尹喜最早结草为楼的地方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宗圣宫,意为祖宗圣庭之宫。宫内有紫云衍庆楼、三清、文史殿、四子殿(四子即老子、庄子、闵子、庚桑子)。此后玄宗多次到此祭祖,并留有不少诗作。

  楼观台作为道教的发祥地,不光引起历代帝王的重视,而且又成了方士、学者云集之地。北周武帝不信佛而信道,集中全国十名学者在楼观台附近的田峪研究道家学说,并开始修编《道藏》。到了元代这里又设立了十方丛林院,全国各地的道观都在该院派驻代表,于是楼观台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道教文化研究中心。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在这里研究老子学说取得成就的就有一百多人。据文物考古发现,此处现有清代以前的重要碑石多通,文物172处,此处李白、岑参、白居易、苏东坡、王禹等古代诗人都在这里留下了不少诗作。这里的碑石中还保存了赵孟兆页、高文举、欧阳询等历史名人的书法珍品。高文举用梅花篆字写的《道德经》碑,就是有名的高寿羽体,欧阳询的“大唐宗圣宫记”石碑,系自己撰文、自己书写,而且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发现的一通欧阳询隶书石碑,在书法艺术研究方面,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目前,日本《朝日新闻》报头四个字,就是从此碑上拓下拼接而来的。

  楼观台创于西周,秦汉增建,大唐鼎盛,金时兵毁,元朝复兴,明清渐衰,当代恢复,现已升级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可与黄陵、孔林并列为圣地,这里有全世界纬度最高、全中国第二大竹类品种园,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著名的秦岭珍稀动物养殖基地就建在此。楼观的每一个景点都蕴藏着一个美好的传说,有太上老君炼丹留的“碾药石”,有解去时疫、药到病除、圣水回春的“上善池”,有老子白骨试徐甲的“化女泉”;有吕祖南山戏牡丹的吕祖洞,还有秦腔戏中“花廷相会”里提到梅花篆字等等,当然流传下来的还有那句“因老子道德被尊为九流之祖”而称“老子天下第一”的称谓。

  老子讲授《道德经五千言》后就经常住在楼观台西5公里处就峪沟口的古陵山。此处松柏交翠,庙宇凌空,环境幽雅清静,老子在此修身养性,后坐化成仙,称之上院,被人们誉为洞天福地的西楼观。这里有老子祠,老子藏丹的神洞,洞门上以白玉镌刻着“吾老洞”三字。洞深莫测,据说可直达四川青羊宫,内藏老子头骨石匣,洞内寒气逼人无可接近。老子死后埋藏于西楼观就峪口的大陵山,墓呈圆锥形,高约2米,直径5米多,墓首立有“老子墓”石碑。系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题书。

  西楼观的庙宇主要分布在大灵山上,其形与其名皆酷似东楼观,有老子洞、斗姥殿、左钟右鼓,两廓画廊。大陵山形似展翅金凤。“凤”脖左侧有老子修炼坐化的“吾老洞”。“凤”头前有授经台、紫云楼、大圣殿、无量殿等。“凤”翅下是老子陵墓,系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大陵山的青岭、箪架山、红桦山均是茂林修竹、峰峦叠翠。山上的南天门、紫云亭、观星楼、玉光阁等古迹。在绿树的掩映中微露一角,似招手迎宾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数游西楼观,并留佳作数十首,夏游之后赋诗有云:“白水满时红鹭下,绿槐高处一蝉吟。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亩阴。”

  楼观台与西楼观之间的延生观村,就是唐朝两位公主当年出家之地。唐太宗之女曾终道于此。公主潜心于道,上言太宗请求免除自己的“公主”名号,并自愿放弃全部私产和租赋与皇家断绝一切关系。自称这样做是为了“延十年生命”。太宗感其言诚,遂予恩准,并赐观名为“延生观”。世人亦呼其名为“延生公主”。

  民间传说:延生公主美貌聪慧,年轻出家,在此修道,颇有造诣。但公主毕竟是女流之辈,娇弱无助,不幸被延生观后的山大王黑文艺掠为压寨夫人。观中道友,三年未能找见公主,焦急万分,只得实报朝廷。一日太上老君给太宗托梦,告明公主着落。又云,黑山寨主骁勇异常,要救回公主,朝中诸将,皆非对手,惟尉迟敬德可当此任。于是,敬德奉旨征讨黑山寨。大战之后将黑文艺生擒并斩首,终于救出公主,摔死公主与黑风寨主之所生小儿。公主羞惭悲伤难耐,趁人不防奔向东侧一悬崖,跳崖身亡。后来这里就取名为舍崖。太宗厚葬公主,又念黑文艺三年中待公主甚善,亦为其配一金头,组成“完尸”,与公主合葬在舍身崖之西。

  其后,唐睿宗第九女玉真公主于太极元年即景云三年(712)亦离宫入道。先在长安筑观,后转至延生观修行。玄宗皇帝曾御笔题写了《玉真公主朝谒谯郡真源宫受道士王屋山仙人台灵祥应记》碑额。

  开元十八年(730),诗仙李白曾于延生观(即玉真观)结识玉真公主,驻此赋诗两首,后经公主力荐,始得入朝为官。成语故事“终南捷径”一词便出自于此。由此向南,绿竹丛中,白墙之内,古树参天,碑石肃立,宫殿台基,高大宽平,这是占地18150平方米的宗圣宫遗址,遗址内草楼观、三清殿牌坊等文物历历在目,古银杏树已历两千余年,老树虬枝,生机勃勃。

  与延生观比邻的大秦寺,是我国仅存的唐代基督教遗址。寺塔巍峨壮丽,寺南为五丘木山,寺西为塔峪村。据考证,此寺为唐代五郡城。《大英百科全科全书》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均载:在大秦寺出土了《大唐景教流行中国碑》,明天启三年(1623)出土。碑示为景净撰,吕秀岩书,叙述了唐太宗、高宗、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等皇帝对景教的支持与景教在中国各地流行的情况。后来碑石彩置为西安碑林。大秦寺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对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楼观境内的团标峪内有一处鲜为人知的旅游胜地定空寺。山间寺庙星罗棋布,号称十二天门。山中挚巨石,自然成塔,如利剑倚天,直指苍穹,气势雄伟、咄咄逼人,人称“旗杆石”,还有一石更为神奇,其形为锥,酷似陀螺,前后有垫石支撑,大风吹时,不时摆动晃悠,常人相望,避而远之,唯恐伤人。实际上,此石稳若泰山,虽经千年沧桑,却能在摆动之中安之若素,人称风摆石。此山人称观音山,亦称桃花山,土肥树茂、地幽风淳、飞瀑潺潺、古橡参天、茂林修竹、一山一景。春来,桃花盛开、落红霞绕。入夏,鸟鸣藤萝,翠掩山门,秋至红叶满山,景色如画。此景点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

  在楼观地区,以道教文化影响产生的民间艺术名目繁多,最有名的当算楼观道情、军寨道情和八家庄的牛斗虎。楼观道情是关中道情的一种,它源于唐代的道曲,以道教故事为主,或以道教经典编成乐句,吸收民间歌谣,发展为多种乐曲。牛斗虎,于清乾隆年间产生于八家庄。一般有六人表演,其中二人扮虎,二人扮牛,牧童、土地各一人。表演时牧童先上场,说反话逗乐,接着土地上场,二人对话,诙谐幽默。此时,老虎上场扑牧童,牛顶倒老虎,牛虎相斗。八家庄的老虎表演有势:八小势、二十四个平阳势。舞时,老虎的扑、搜、望、趔、立、卧、坐、缩、滚、跳等,虎虎有势;牛的望月、舔背、吃草、缩叉、挖耳等动作顽皮可爱。表演紧张激烈虎有虎势牛有牛势,表演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

  随着环山旅游公路的开通,楼观镇的投资得到各方位的改善和优化,多家知名企业落户楼观,预计投资近50亿元。不久的将来,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楼观古镇,将以崭新的风姿闪亮在众人的眼前。

  秦岭山下牛斗虎

  民间舞蹈《牛斗虎》是周至县楼观镇八家庄的传统保留艺术节目,源远流长。八家庄依山傍水,早在清朝时庄东什字的井庙内的木匾上就记载着“乾隆年间,八家庄耍牛斗虎”的字样。世传先祖有位叫杜困的画匠,一天进山打柴,在田峪沟一个叫白龙祠的山坡发现一只双眼圆睁的花豹,正弓背弯腰向山下张望,又惊见山下有位牧童正在放牛,不等呼喊出口,豹子便向牧童扑去,千钧一发之时正在吃草的牛后脚一蹬顺势而下,把凶猛的豹子顶了个跟斗,翻到坡下的豹子勃然大怒,便与不甘示弱的牛搏斗了起来,经过几个回合,牛的双眼都斗红了,越斗越猛,豹子见敌不过,只得落荒逃跑。杜困目睹此景加之是画匠,想象丰富,便据这一素材便同庄里的众民间艺人创编了舞蹈《牛斗虎》。

  《牛斗虎》经过历史的沿革和演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有效成分,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使其粗犷、剽悍、勇猛、敏捷和智慧的基本特性保留不变,从而表达了恶不压正,正不怕邪,弱不惧强,敢于拼搏,战而能胜的思想。

  古楼观历史遗址图

  《牛斗虎》的舞蹈结构由五人组成,牛和虎均由两人分扮头尾,还有一个牧童。《牛斗虎》的舞蹈语汇很丰富也很讲究,有四大势八小势,二十四个平阳势。四大势有趔虎势、搜山势、望山势、捕食势;八小势有立卧坐缩滚、上山,下山,跳涧;二十四个平阳势贯穿每个动作之中,还有猫儿轮神,怀中抱月,金鸡独立等。牛势有犀牛望月、趔叉舔背,吃草、缩叉、挖耳等动作。其演出多在农闲时农村夜间场地,灯笼环绕四周,气氛冷清森肃,音乐以打击乐锣鼓敲击,激越而昂扬,配以松香之烟火开场,猛虎下山其势如迅雷不及掩耳,张扬跋扈,顿然把观众的情绪带入一个紧张严峻的氛围之中。在表演上牛和牧童齐心协力与虎争斗,情节逼真,动作细腻,栩栩如生,扣人心弦。

  舞蹈《牛斗虎》从先祖演到今天,在关中颇有名声,深受农民观众的赞赏和文化艺术界的好评。《牛斗虎》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周至方圆爱好者,纷纷求教和仿效。八家庄的《牛斗虎》每逢春节便应邀赴宝鸡、兴平、户县水利工程、邻村等地去演出。曾在1955年春节被周至县和宝鸡地区评为民间艺术演出一等奖,后在西北五省文艺汇演后决定去北京汇演,因农忙未成行;1959年春节又被选送到周至和宝鸡参加民间艺术节演出;2002年代表楼观镇周至县参加艺术汇演获一等奖。还应提到的是周至县剧校仿效八家庄《牛斗虎》表演,1986年赴北京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获二等奖。1979年赴西安参加市第二届艺术节获演出一等奖。

  八家庄的先辈和后者为《牛斗虎》的艺术实践付出过艰辛的努力,老艺人赵振贵虽已作古,但他的弟子和晚辈则继承了他的遗风,对《牛斗虎》所表达的主题思想,要刻画的舞蹈情结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决心让《牛斗虎》世世代代传下去,并使之发扬光大。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8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9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

  • 建国以来刘志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收录对刘志丹同志的研究文章,包括《论刘志丹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刘志丹在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刘志丹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的贡献》、《共产党人的楷模》、《刘志丹在黄埔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