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
二十七年春,杞桓公来朝1.用夷礼,故曰“子”。公卑杞2,杞不共也3.
1“杞桓公”三句:杞本为夏之后裔,侯爵,入春秋称伯。杞迫近东夷,风俗混杂,今来朝而用夷礼,故《春秋》贬其号而称子。《礼记·曲礼下》:“其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2卑:贱,轻视。3共:同“恭”。
夏,齐孝公卒。有齐怨1,不废丧纪2,礼也3.
1有齐怨:上年齐两次伐鲁。2丧纪:即丧事。纪:事。3礼也:虽有旧怨,而赠吊礼数不废,合于礼。
秋,入杞,责无礼也1.
1责无礼:杞用夷礼,不恭,故责之。《四部丛刊》本无“无”字。
楚子将围宋1,使子文治兵于睽2,终朝而毕3,不戮一人4.子玉复治兵于屍5,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6.国老皆贺子文7.子文饮之酒。屍贾尚幼8,后至,不贺。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靖诸内而败诸外9,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10.过三百乘11,其不能以入矣12.苟入而贺,何后之有?”
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13.先轸曰14:“报施、救患、取威、定霸15,于是乎在矣16.”狐偃曰17:“楚始得曹18,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19.”于是乎蒐于被庐20,作三军21.谋元帅22.赵衰曰23:“郤縠可24.臣亟闻其言矣25,说《礼》、《乐》而敦《诗》、《书》26.《诗》、《书》,义之府也27.《礼》、《乐》,德之则也28.德义,利之本也。《夏书》曰29:‘赋纳以言30,明试以功31,车服以庸32.’君其试之!”乃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33.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34.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35.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荀林父御戎36,魏犫为右37.
1楚子:指楚成王,名熊恽。2子文:原先楚国的令尹。治兵:治军以习号令。睽:楚邑,未详何处。3终朝:一个早晨。
4戮:指惩处。5子玉:成得臣,楚令尹。屍(wěi):楚邑,未详何处。6贯:指以箭贯穿。《司马法》:“小罪聅之,中罪刖之,大罪刭之。”《说文》:“聅,军法以矢贯耳也。”7国老:致仕之公卿大夫及命士。贺子文:贺其举荐得人。8屍贾:字伯嬴,公孙敖之父。幼:年少。9“靖诸”句:楚国内部安定了,对外却将要失败。10治民:指治军。11三百乘:一车四马为乘,配备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12“其不”句:谓必败,不能复帅师入国。僖公三十二年载蹇叔之言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其:将。13公孙固:宋庄公孙。14先轸(zhěn):原轸,晋下军副帅。15施:指宋襄公赠马于重耳。16于是乎在:在于此。17狐偃:晋文公舅父。18“楚始”二句:楚最近刚使曹归附,并与卫国建立婚姻关系。19齐、宋免矣:上年楚使申叔侯戍谷以逼齐,楚若救曹、卫,则齐必无患。20蒐:检阅,阅兵。被庐:晋地。未详何处。21作三军:闵公元年晋献公作二军,今又建一军。22元帅:指中军主帅。
23赵衰:晋大夫。24郤縠(xìhú):晋大夫。25亟(qì):屡,屡次。26说《礼》、《乐》:与下文“敦《诗》、《书》”互文见义,谓敦悦《诗》、《书》、《礼》、《乐》。说:同“悦”。敦:耽悦。27义之府:谓义之所聚。28则:准则。29《夏书》:《尚书》的一部分。引文见《尚书·益稷》。30赋纳以言:谓采纳其言,以观其志。赋:取。31明试以功:谓考察其事迹。
32车服以庸:赐之车服以酬其功。庸:功。33郤溱:晋大夫。
34狐毛:狐偃之兄。35栾枝:晋大夫,栾宾之孙。36荀林父:中行桓子。戎:戎车。37魏犫(chōu):魏武子。犫或本作“犨”。“犨”为“犫”之俗字。《左传》“犨”、“犫”二字混用,后文不一一出注。右:车右。
晋侯始入1,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于是乎出定襄王2,入务利民,民怀生矣3.将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4.”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5.民易资者6,不求丰焉7,明征其辞8.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9,作执秩以正其官10.民听不惑,而后用之。出谷戍11,释宋围12,一战而霸13,文之教也14.
1始入:僖公二十四年,重耳返回晋国。2出定襄王:二十五年,纳襄王,以示君臣之义。3怀生:安生。4宣:明。
5伐原:在二十五年。6易资:交易货物。资:货,财货。7不求丰:不使诈求多。8明征其辞:谓重信用。征:验。9“于是乎”句:通过大蒐顺少长,明贵贱。10执秩:掌官爵秩禄之官。11出谷戍:二十六年,楚置齐公子雍于谷以逼齐,且使申公叔侯戍之。二十八年,楚子使申公去谷。12释宋围:楚子玉去宋。13一战:指下年城濮之战。14文:文德。
经
二十有八年春1,晋侯侵曹。晋侯伐卫。
公子买戍卫2,不卒戍3,刺之4.
楚人救卫。
三月丙午5,晋侯入曹,执曹伯,畀宋人6.
夏四月己巳7,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8,楚师败绩。
楚杀其大夫得臣9.
卫侯出奔楚。
五月癸丑10,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11,盟于践土12.
陈侯如会13.
公朝于王所14.
六月,卫侯郑自楚复归于卫15.
卫元咺出奔晋16.
陈侯款卒。
秋,杞伯姬来17.
公子遂如齐。
冬,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陈子、莒子、邾(人)[子]、秦人于温18.
天王狩于河阳19.
壬申20,公朝于王所。
晋人执卫侯21,归之于京师22.
卫元咺自晋复归于卫23.
诸侯遂围许24.
曹伯襄复归于曹25,遂会诸侯围许。
1二十有八年:公元前632年。2公子买:鲁大夫,字子丛。3不卒戍:鲁畏晋,故杀公子买。“不卒戍”是托辞,非事实。4刺:杀。《春秋》书鲁杀大夫曰刺。5丙午:十日。6畀:与。7己巳:三日。8城濮:卫地,在今河南范县南七十里。9得臣:成得臣,楚令尹。10癸丑:十八日。11卫子:卫本侯爵,此时成公出奔,其弟叔武摄位受盟,因未受王命,从未成君之礼,故称“子”。12践土:郑地,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13陈侯如会:陈本从楚,楚败,惧而从晋,赴会而不及盟,故云“如会”。14朝于王所:周王不在京师而在践土,故云“王所”。15复归:国君出奔,复归其位称复归。16元咺(xuān):卫大夫。17杞伯姬:庄公女,杞成公、桓公之母,庄公二十五年归于杞。18陈子:陈穆公未葬,故不称爵而称“子”。“邾子”原本作“邾人”。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改。敦煌写本(P畅2509)亦作“子”。温:地名,在今河南温县西南。19狩:冬猎。河阳:晋地,在今河南孟州市西三十五里。20壬申:十月九日。21晋人执卫侯:《左传·成公十五年》云:“凡君不道于其民,诸侯讨而执之,则曰某人执某侯。”卫侯无道,故称人以执。22归之于京师:诸侯不得相讨,故归之于京师。23“卫元咺”句:卫侯无道而出奔在外,卫人拥戴元咺,故书“复归”。24诸侯:指会于温之诸侯。遂围许:诸侯会于践土、温,许皆不至,诸侯因会而伐之。25“曹伯”二句:晋侯许复曹伯,曹伯并未回国而会诸侯围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