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2节

  传

  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1,摄也2.

  1不书即位:谓《春秋》不载隐公即位之事。即位:君主登位。2摄:代理。指隐公暂代桓公治理政事。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邾子克也1.未王命,故不书爵2.曰“仪父”3,贵之也。公摄位而欲求好于邾,故为蔑之盟。

  1邾子克也:全句应理解为:“邾仪父,邾子克也。”《春秋》记事,一般都书人名,邾子克称字,较为特殊,故《左传》特别加以提示。2爵:爵位。周爵五等:公、侯、伯、子、男。

  3“曰‘仪父’”二句:这是作者解释《春秋》书法的话。谓《春秋》称邾子为“仪父”,是表示对他的尊重。肯定他作为小国君主,能与大国(鲁国)通好,安定百姓。

  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1.不书,非公命也。

  1费(bì)伯:费庈父,鲁大夫。城:筑城。郎:鲁邑,在今山东鱼台县。

  初1,郑武公娶于申2,曰武姜3.生庄公及共叔段4.庄公寤生5,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6,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7.公曰:“制,巖邑也8,虢叔死焉9.佗邑唯命10.”请京11,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12.祭仲曰13:“都城过百雉14,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15,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16,非制也17.君将不堪18.”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19?”对曰:“姜氏何厌之有20?不如早为之所21,无使滋蔓22.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23?”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24,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25.公子吕曰26:“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27,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28.”公曰:“无庸29,将自及30.”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31.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32.”公曰:“不义不昵33,厚将崩34.”

  大叔完聚35,缮甲兵36,具卒乘37,将袭郑。夫人将启之38.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39.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40.五月辛丑41,大叔出奔共42.

  书曰43:“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44,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45.不言出奔46,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颍47,而誓之曰48:“不及黄泉49,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50,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51.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52,请以遗之53.”公曰:“尔有母遗繄54,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55?”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56!若阙地及泉57,隧而相见58,其谁曰不然59?”公从之。公入而赋60:“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61!”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62!”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63:“颍考叔,纯孝也64,爱其母,施及庄公65.《诗》曰66:‘孝子不匮67,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68!”

  1初:当初。时间副词。《左传》常以“初”字领起,追述前事。2郑武公:名掘突,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44年在位。郑为姬姓国家,周宣王母弟姬友之后,春秋时都新郑(在今河南新郑市),战国时为韩所灭。申:国名,姜姓,故城在今河南南阳市。3武姜:武公之妻。武是丈夫的谥号,姜是本姓。4共(ɡōnɡ)叔段:郑庄公同母弟,名段,叔为排行,后来出奔共(在今河南辉县),故称共叔段。5寤生:逆生,即难产。寤:通“牾”,逆。6亟(qì):屡次。7制:地名,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邙山东头一带。8巖邑:险要的城邑。9虢(ɡuó)叔:东虢末代国君,为郑所灭。焉:于此。10佗:同“他”。其他。唯命:谓唯命是听。11京:郑邑,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南。12大(tài)叔:即太叔,尊称。大:同“太”。《左传》中“大子”、“大史”、“大庙”、“大师”、“大公”等词中之“大”字,皆与此相同。13祭(zhài)仲:郑大夫。14都城:此处为城邑之泛称,并非指国都。都、城二字同义。过百雉:指城墙长度超过三百丈。城墙方丈为堵,三堵为雉。15参(sān)国之一:国都的三分之一。参:同“三”。国:指国都。16不度:不合法度。17非制:指违背先王制度。18不堪:受不了。堪:经得起。19焉:哪里。辟:同“避”。20何厌之有:即有何厌。谓不知满足。21早为之所:谓恰当处置。之:指代共叔段。22滋蔓:谓扩充势力。滋:增益。蔓:延伸。23宠弟:指母弟。宠:尊。《说文》:“宠,尊居也。”24自毙:自己垮台。毙:倒下。25既而:不久。鄙:边邑。贰:两属。指既属于庄公,又属于自己。26公子吕:郑大夫,字子封。27欲:想要。28无生民心:不要让老百姓生二心。29无庸:不用。庸:用。30自及:自及于祸。及:赶上。指遭祸。31廪延:亦称延津,郑邑,在今河南延津县北。32厚:指土地广大。众:指民众多。33不义:指对国君不义。不昵(nì):指不能使大众亲附。昵:亲近。34崩:崩溃。35完:指加固城墙。聚:聚粮草。36缮:修补、整治。甲兵:泛指武器。甲:铠甲。兵:兵器。37具:准备。卒:步兵。乘(shènɡ):车兵。38将启之:欲为内应。启:开。指开门。39二百乘:战车二百辆。古代每辆战车可配备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40诸:“之于”的合音。41辛丑:二十三日。古代以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记时。42共:地名,在今河南辉县。43书曰:以下几句是作者解释《春秋》书法的话。书:指《春秋》的记载。44不弟:不敬兄长。45郑志:郑伯的本意。46“不言”二句:《春秋》不说段“出奔”,是因为难以说他是自动出奔。难:以……为难。47置:安置。城颍:郑邑,在今河南襄城县境内。48誓之:向她发誓。

  49“不及”二句:谓不愿再见姜氏。黄泉:指地下之泉。人死后葬于地下。50颍考叔:郑大夫。颍谷:郑邑,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南。封人:负责管理疆界的官员。51食舍肉:舍肉而不食。52羹:即上文之“肉”。《尔雅·释器》:“肉谓之羹。”53遗(wèi):馈赠。54繄(yī):句末语气词。55敢:谦词。表示冒昧。56焉:乎。57阙(jué):通“掘”。挖掘。58隧:隧道。此用如动词。59其:语气词。表示反问语气。然:那样。代指黄泉相见。60赋:赋诗。61融融:形容和乐。62泄(yì)泄:形容舒散畅快。63君子曰:这是《左传》发表议论的一种形式,有时也引用前贤或时人的话来评论人事。后代史书的“论”、“赞”等,即起源于此。君子:古代指有道德修养的人。64纯孝:大孝。《尔雅·释诂上》:“纯,……大也。”65施(yì):延及。66《诗》曰:引文出自《诗经·大雅·既醉》。67“孝子”二句:《传》意谓孝子无有穷尽,长赐人以法度。匮:尽。锡:赐。类:法。68“其是”句: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其:殆。表示测度语气。是之谓:谓是。之:起提宾作用,无义。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缓1,且子氏未薨2,故名。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3;诸侯五月4,同盟至5;大夫三月6,同位至7;士逾月8,外姻至9.赠死不及尸10,吊生不及哀11,豫凶事12,非礼也。

  1缓:指没有赶上葬期。诸侯五月而葬。惠公之死,具体时间不详。然据春秋时君薨、新君逾年改元之常例,知惠公薨于上年,至隐公元年七月已过五月。2子氏:即仲子。仲子薨于隐公二年。3同轨:轨辙(宽窄)相同的地方。指全国。帝王统治天下,必令车同轨、书同文。轨:两轮之间的距离。毕:尽,皆。4诸侯:指当时各国君主。周代诸侯共分公、侯、伯、子、男五等。五月:五月而葬。5同盟:指缔结盟约的国家。6大夫:职官等级名。三代官职,分为卿、大夫、士三等。7同位:同列。指同为大夫之人。8士:官名。古代诸侯置上士、中士、下士,位次于大夫。9外姻:外亲,有婚姻关系的亲属。10赠死:赠送助丧之物。不及尸:未能在下葬之前赶到。11吊生:向死者家属吊丧。不及哀:未能赶在下葬之前。哀:指反哭。葬后家人从墓地返回祖庙和殡宫,号哭尽哀,叫反哭。12豫:超前准备。凶事:指丧事。

  八月,纪人伐夷1.夷不告2,故不书。

  1纪:国名,姜姓,春秋时为齐所灭,故地在今山东寿光市东南。夷:国名,妘姓,故城在今山东即墨市西。2“夷不”二句:纪人伐夷,夷不告于鲁,故史官不书于策(古者大事书于策,小事书于简牍),孔子《春秋》也不载其事。

  有蜚1.不为灾,亦不书。

  1蜚(fěi):一种害虫,似蚱蜢而轻小,能飞,气味恶臭,群食稻花,使稻不能结实。

  惠公之季年1,败宋师于黄2.公立,而求成焉3.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始通也4.

  1季年:末年。2宋:国名,子姓,公爵,武王灭纣,封纣王之庶兄微子启于宋,都商丘(在今河南商丘市),战国时为齐所灭。黄:宋邑,在今河南省杞县北。3求成:求和。成:和解。4通:交往。

  冬十月庚申1,改葬惠公。公弗临2,故不书。惠公之薨也,有宋师,太子少,葬故有阙3,是以改葬。

  1庚申:十四日。2临(lìn):指临葬礼哭吊。隐公摄政,奉桓公为太子,谦让不敢以丧主自居,故不临惠公之丧。3有阙:有阙失。也即不完备。

  卫侯来会葬1.不见公,亦不书。

  1会葬:参加葬礼。

  郑共叔之乱1,公孙滑出奔卫2.卫人为之伐郑,取廪延。郑人以王师、虢师伐卫南鄙3.请师于邾,邾子使私于公子豫4.豫请往,公弗许。遂行。及邾人、郑人盟于翼5.不书,非公命也。

  1郑:国名,姬姓,周宣王母弟姬友之后,春秋时都新郑(在今河南新郑市),战国时为韩所灭。共叔:即共叔段。2公孙滑:共叔段之子。卫:国名,姬姓,康叔封(周武王弟)之后,建都朝歌(在今河南淇县),懿公时为狄所灭。齐桓公复封卫,居楚丘(在今河南滑县东六十里),成公迁帝丘(在今河南濮阳市),战国时为秦所灭。3以:率领。王师:周王的军队。虢:指西虢。国名,姬姓,故城在今河南陕县东南。鄙:边邑。4私:私下相见。公子豫:鲁大夫。5翼:邾地,在今山东费县西南。

  新作南门1.不书,亦非公命也。

  1“新作”三句:作者解释《春秋》书法的话。意思是:虽为兴作大事,非君命则《春秋》不书。

  十二月,祭伯来1,非王命也。

  1“祭伯”二句:祭伯非奉王命而自来,故《春秋》书“祭伯来”,而不称使。

  众父卒。公不与小敛1,故不书日2.

  1与(yù):参加。小敛:给死者穿衣、加被。2不书日:指《春秋》不记载众父死的日期。

  经

  二年春1,公会戎于潜2.

  夏五月,莒人入向3.

  无骇帅师入极4.

  秋八月庚辰5,公及戎盟于唐6.

  九月,纪裂伕来逆女7.

  冬十月,伯姬归于纪8.

  纪子帛、莒子盟于密9.

  十有二月乙卯10,夫人子氏薨。

  郑人伐卫。

  1二年:公元前721年。2戎:古代指西方少数民族。春秋时,部分戎人进入中原,与华夏杂处。潜:鲁地,在今山东济宁市西南。3莒(jǔ):国名,己姓,少昊之后,在今山东莒县。入:进入。指不灭其国、不占有其地。向:国名,姜姓。今山东莒县南七十里有向城,即其地。4无骇:鲁卿。极:鲁附庸之国,在今山东鱼台县西南。5庚辰:庚辰为七月九日,八月无庚辰。日或月有误。6唐:鲁地,在今山东鱼台县旧治东北。7纪:国名,姜姓,春秋时为齐所灭。裂伕(xū):纪卿。逆:迎娶。女:鲁惠公之女。8伯姬:鲁惠公长女。9子帛:裂伕的字。密:莒邑。今山东昌邑市东偏南十五里有密乡,即其地。10乙卯:十六日。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