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一]: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茸语太丁宁[二]!
漫兴,随兴所到。杜甫对绝句往往纵笔所之,不甚留意。但正因为如此,所以他的绝句别有一种天然标格和风趣。
[一]眼,指春之眼。客自愁,春自到,无半点相关之意,岂非无赖?无赖,本指人说,这里是骂春色。
[二]深造次,是说花开的大快大鲁莽。不管客愁怎样,即遣花开,便教营语,岂非无赖?总缘人在愁中,故反觉春色无赖。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是家[三]。恰似春风相欺得[四],夜来吹折数枝花。
[三]二句见得不宜相欺。
[四]相欺得,是说欺负人(野老)。得字是语助词。有人解作春风欺负花,非。此诗盖嗅人偷折其花,妙在托之夜来春风,使人不觉。墙低二字可玩。
孰知茅斋绝低小[五],江上燕子故来频[六]。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七]。
[五]孰知,即熟知,指燕子说。张籍《省试行不由径》诗:“田里有微径,贤人不复行。孰知求捷步,又恐异端成。”可见孰知是唐时俗语。绝,异常。
[六]故来频,故意频频飞来,恼恨之词。
[七]这句张匿解释说:“燕啄飞虫,虫避之,遂击人。”亦可通。
二月已破三月来[八],渐老逢春能几回,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九]!
[八]破,突破。黄生云:“破乃破除之破,分明换却过字,然亦必俗语如此。”
[九]这两句好象很颓废,其实中有激情。王嗣爽说是“亦无可奈何而自宽之词”,这理解是对的。所以,尽管他这样说,但并没有这样做,他一直愁到死,一直在关心着自身以外的许多国家大事。
黄生说:“果如所言,则达矣。”其实果如所言,应该说是“则糟矣”。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一〇]。
[一〇]二句正肠断之故。仇注:“颠狂轻薄,是借人比物,亦是托物讽人。”按后来词中往往以柳絮比喻小人,实滥觞于杜。
隔户垂杨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谁谓朝来不作意[一一],狂风挽断最长条。
[一一]谁谓,犹哪知道。作意,有奢意、注意或立意等义,盖害时俗语。杜甫《花鸭》诗:“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张籍《招周处士》诗。“已扫书斋安药灶,山人作意早经过。”又《寄王中丞》诗:“春风石瓮寺,作意共君游。”蒋防《玄都观桃》诗:“红软满技须作意,莫教方朔施偷将。”即其证。这里的不作意,犹言没注意。吴见思以不作意为不意,非。江畔独步寻花七绝旬(录四)
稠花乱叶裹江滨[一],行步欹危实怕春[二]。诗酒尚堪驱使在[三],气未须料理白头人[四]。
[一]夹岸皆花,故日裹,即刘禹锡《浪淘沙》词所渭“濯锦江边两岸花”。黄生说“裹字是俗语,若文言则披字也”。
[二]款危,歪歪斜斜的。因年老故反怕春色撩人,与“欢娱恨白头”同意。
[三]在字是当时口语,含义不一,可作“得”或“着”解。这里相当于“得”字。是说还能吟诗饮酒。
[四]料理,犹照料或照管,是六朝以来的口语。见得自己还能写诗饮酒,排遣春愁,故不要旁人料理。即此也可想见杜甫的顽强性格。
黄师塔前江水东[五],春光懒困倚微风[六]。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七]?
[五]黄师塔,是和尚所葬之塔。
[六]这句杜甫自谓。
[七]无主,任人赏玩。可字贯串两个爱字,是说你到底爱深红色的呢?还是爱浅红色的?极写桃花盛开,令人目不暇接。
黄四娘家花满溪[八],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则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九]。
[八]浦注,“黄四娘自是妓人,用戏蝶娇莺恰合。”按娘子乃唐时妇女的美称(如《唐书:贯妃传》:“宫中呼为娘子”,又《杨国忠传》:“国忠谓妹妹(虢国夫人等)日:今东宫监国,当与娘子等井命矣。”),又唐人以称呼行第为尊敬,浦氏未免望文主义。有同志认为,“娘子”虽是唐时妇女尊称,却与冠姓而称其排行为某某娘者有别,并举唐人传奇中杨六娘等皆属下层妇女为证。按肃宗时,因参军而为武官之妇女有唐四娘、王二娘等,则知此种称呼,仍是尊称,不能据以定黄四娘之为妓人。至于称妓人亦为某某娘,可能是当时一种习惯上的本面称呼,犹称妓女为校书之类。
[九]恰恰啼,正好叫唤起来。按“恰恰”乃唐人口语,通常只用一“恰”字与动词结合,如“恰有”、“恰似”、“恰值”、“恰受”之类,不胜枚举,均为“正好”或“适当”之意。其“恰恰”连文,杜此诗外,个人所见尚有两处:一为王绩《春日》诗:“年光恰恰来,满瓮营春酒。”所谓恰恰来,即正好来。春光可贵,不宜错过,故欲多酿酒。有同志解为“不断地”或“紧紧地”来,并援以解释杜此诗,实非。另一为《降魔变文》:“便向厩中选壮象,开库纯驼紫磨金。峻岭高岑总安致(置),恰恰追布不容针。”所谓恰恰遍布,亦即正好遍布之意。此一口语,宋仍沿用。黄山谷《同孙不愚过昆阳》诗:“田园恰恰值春忙,驱马悠悠昆水阳。”此恰恰应解作正好,更无可疑。杜此诗题为“独步寻花”,蝶时时舞,而驾则非时时啼,今独步来时,莺歌适起,有似迎客,故特觉可喜耳。
不是爱花即欲死[一〇],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一一]!
[一〇]这句一作“不是看花即索死”,索死即要死,唐人俗语。是说连性命也不顾。
[一一]二句是嘱咐语。繁枝,指盛开的花。细蕊,指含苞侍放的花。盛开的无法挽留,所以希望未开的酌量慢慢的开。商量二字生动,一似花真解语。——黄生云:“诸绝中,多人方言,益知其仿竹枝(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