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江头五咏

  “鹤注”江头,即前江畔独步寻花处。五诗据所见入咏,皆有寓意。

  旧次编在宝应元年。

  丁香《图经本草》:丁香,木类桂,高丈余。叶似栎,凌冬不凋。花圆细,黄色。《齐民要术》:鸡舌香,世以其似丁子,故一名丁子香,即今丁香是也。《日华子》云:丁香,治口气,所以郎官含之。《碎录》:丁香,一名百结。子出枝叶上,如钉,长三四分。有粗大如山茱萸者,名母丁香。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①。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使幽人占。晚堕兰麝中②,休怀粉身念。(“卢注”比喻柔弱者当知自守。丁香体弱而枝坠,其花叶植于小斋,止堪与幽人作缘。若使坠入兰麝,将粉身而不保矣。身名隳于晚节,大概如此。)

  ①“朱注”陈藏器云:丁香,击之则顺理而解为两。李义山诗:“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其合则为结也。《说文》:“垫,下也。”凡物之下堕,皆可云垫。

  ②《石崇传》:婢妾数十人,皆蕴兰麝,被罗縠。《抱朴子》:“耳疲乎郑衙,鼻乎兰麝。”

  丽春《图经本草》:丽春草,一名仙女蒿。《格物论》:丽春,一云长春花。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少须颜色好①,多漫枝条剩②。纷纷桃李姿,处处总能移。如何此贵重,却怕有人知。(“卢注”此比人以知希者为贵。花少则颜色鲜好,花多则枝头余剩,此丽春之胜也。彼桃李凡姿,随移随活,独丽春性异,移之即槁,却似怕人知者,所以可贵也。少字、多字略读,句意自明。须,应须也。漫,徒然也。)

  ①顾云:《群芳谱》:“丽春,罂粟别种也。”根苗一类而数色咸具,此其颜色之好也。

  ②陶潜诗:“枝条始欲茂。”《北史·贾思伯传》:客曰:“公合贵重,宁能不骄。”

  栀子《图经本草》:栀子,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木高七、八尺,二、三月生白花,花皆六出,甚芬香。夏秋结实,如诃子状,生青热黄,中仁深红。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①。于身色有用,与道气相和②。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③。(“远注”此有孤芳自赏之意。此章全属自寓。人间未多,种特异矣。色有用比才堪济时。气相和,比性不戾俗。青红点景,自叹历经霜露。色映江波,故钟情在此。舍汝之外,别无可移情矣。)。

  ①“顾注”《西阳杂俎》:诸花少六出者,惟栀子花六出,此正众木中未有也。陶贞白云:栀子,剪花六出,剖房七道,其花甚香,即西域薝蔔花也。《名山志》:楼石山,多栀子,色可染帛,即所云“色有用”也。其性极冷,即所云“气伤和”也。其实经霜则红,即所云“红取风霜实”也。叶似兔耳,厚而深绿,春荣秋瘁,即所云“青看雨露柯”也。

  ②“赵注”《本草》称:栀子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其能理气明矣。此颂栀子之功也,作“气相和”亦是。

  ③谢脁《墙北栀子树》诗:“有美当阶树,霜露未能移。还思照绿水,君家无曲池。”末二句本此。黄鹤云:公自喻饱经风霜,而独见遗于物外也。

  鶒陈藏器《本草》:鶒,水鸟。形小如鸭,毛有五采。故使笼宽织①,须知动损毛。看云犹怅望,失水任呼号②。六翮曾经剪③,孤飞卒未高④。且无鹰隼虑,留滞莫辞劳。(“卢注”此章意在安于义命。鸟在笼中,不免怅望呼号。上四,怜之也。剪融难飞,留此可免搏击。下四,慰之也。竹笼宽织者,恐其损羽毛也,下句申明上旬。“远注”鶒本水鸟而受樊笼,故有看云失水之状。)

  ①谢惠连《鶒赋》:“宛羁畜于樊笼。”

  ②《前汉·游侠传》:“昼夜呼号。”

  ③“顾注”凡鸟之劲羽,止于六片。《韩诗外传》:“鸿飞千里,特六翮耳。”

  ④陶潜诗:“望云惭高鸟。”

  花鸭花鸭无泥滓①,阶前每缓行。羽毛知独立②,黑白太分明③。不觉群心妒,休牵众眼惊。稻梁沾汝在,作意莫先鸣④。(“卢注”此章即渔父独醒之意。独立、分明,是花鸭之皭然自异处。然惟独立,故群心皭。惟分明,故众眼惊。且既沾足稻梁,又何须先鸣以取忌乎。上四,作称羡之词。下四,作警戒之词。“羽毛知独立”,谓群羽之中,知其独立。群心、众眼,指诸鸭言。花鸭当食必呜,但戒其毋先耳。鹤云:公自喻以直言受妒,出居于外,虽有一饱之适,犹以先鸣为戒。)。

  ①《抱朴子》:“虚谈则口吐冰霜,行己则守污泥滓。”

  ②《鹦鹉赋》:“虽同族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朱超诗:“独立不成群。”

  ③《汉书·薛宣传》:黑白分明。《会稽典录》:张温死,诸葛武侯曰:“其人于清浊太明,善恶太分。”

  ④《尸子》:“战如斗鸡,胜者先鸣。”

  顾宸曰:丁香,立晚节也。丽春,守坚操也。栀子,适幽性也。鶒,遣留滞也。花鸭,戒多言也。此虽咏物,实自咏耳。

  野望“鹤注”此当是宝应元年成都作。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③,天涯涕泪一身遥④。惟将迟暮供多病⑤。未有涓埃答圣朝⑥。跨马出郊时极目⑦,不堪人事日萧条⑧。(此因野望而寄慨也。上四,野望感怀,思家之念。下四,野望抚时,忧国之情。临桥而望三城,近虑吐蕃。天涯而望海内,远愁河北也。五六属自慨。末句,乃慨世。出郊极目,点醒本题。朱瀚曰:国步多艰,皆由人事所致,结句感慨深长。)。

  ①“唐氏注”西山,在成都府西,一名雪岭。三城戍,即松、维、堡三城。《唐志》注:唐兴有羊灌、田朋、笮绳桥三城。《困学纪闻》:《唐·地理志》:彭州导江县,有三奇戍。《韦皋传》:大将陈垍等,出三奇西南。《备边录》:所谓三奇营也。“钱笺”西山三城,界于吐蕃,为蜀边要害,屡见杜诗,正不必作三奇也。

  ②谢脁诗:“怅望南浦时。”《楚辞》:“隐玫山以清江。”《一统志》:万里桥,在成都府中和门外。

  ③《汉·终军传》:“边境时有风尘之警。”《汉·宗室传》:王睦悉推财物与诸弟。

  ④古诗:“各在天一涯。”蔡琰《胡笳》:“涕泪交垂。”孔融:“安能苦一身。”

  ⑤《楚辞》:“恐美人之迟暮。”《史记》:留侯性多病。

  ⑥《汉书》:使者谓龚胜曰,“圣朝未尝忘君。”

  ⑦鲍照诗:“跨马出北门。”《世说》,王东亭尝春月乘马出郊,时彦同游者,连镳俱进。王景兴书:“想亦极目而迥望。”

  ⑧嵇康诗:“何为人事间,自令心不夷。”《楚辞》:“山萧条而无兽。”朱鹤龄曰:按史:是时分剑南为两节度,而西山三城列戍,百姓疲于调役,高适尝上疏论之,不纳。公诗当为此作,故有人事萧条之叹。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