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那边的姑娘

我是一个简单的女生,一个喜欢大海的女生. 如果我们是知己,也许我们可以一起去海边走走,看看,听听海的声音.
个人资料
正文

华夏优秀民歌系列80: 河北民歌-放风筝 (图)

(2006-06-29 21:47:33) 下一个

河北民歌,在我国北方流传很广。阳春三月,百花盛开,风和日丽,旧时难得出门的姑娘们也要趁此大好春光,出外踏青、游春,带着自己巧制的各种风筝尽兴地游玩。歌曲表现她们愉快喜悦的心情,嬉笑欢娱间带着娇嫩柔婉的气质,简练纯朴中又有细致曲折的表现。词里多有对风筝样式的描述和赞美,曲中常用描绘风筝随风荡漾的衬腔,十分传神。各地流传的曲调不尽相同,以用“剪靛花”调配唱的较为多见。“剪靛花”调是个历史较久的民间曲调,清乾隆年间已十分流行。为三乐句组成的单乐段。第一、二乐句是一对上、下句;第二乐句唱两句词;第三乐句前半句是衬腔,后半句是下句后半句的重复。它在我国流传甚广。除唱《放风筝》外,还唱《摔西瓜》、《回娘家》、《调兵》、《玉美情人》等,在南方又有《码头调》之称。

  歌词欣赏:
  三月里来是清明,姑嫂二人去踏青,稍带着放风筝。
  出了大门往南走,拐弯抹角向正东, 观一观是哪风。
  老天刮的西北风,放呀拐子松开绳,风筝起在空。
  一放放的梁山泊,二放放的祝九红,他二人下了山东。
  三放放的张廷秀,四放放的王二英,王二英思盼在楼庭。
  五放放的唐三藏,六放放的孙悟空,他二人西天去取经。
  七放放的杨八姐,八放放的穆桂英,他二人大校兵。
  九放放的杨宗保,十放放的刘金童,他二人男学念诗经。
  才得风筝放起去,西北悬天起怪风,鼓断了风筝绳。
  哎哟哎哟好,有心跟了风筝去,西南来了二位小书生,故意地喊了声脚痛。

河北民间舞蹈《放风筝》

河北民间舞蹈《放风筝》是河北民间舞蹈之精华,创作于60年代,长演长新,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舞蹈取材于河北沧洲“落子”创作而成,表现了一群姑娘迎着三月的春风踏青放风筝的情景。变化莫测的扇花,屈膝、拧腰、出胯的舞姿,使这一舞蹈独具风韵。

舞蹈历经几代编导修改完善,多次赴国外演出,并获得河北省文艺振兴奖、第23届加拿大舞蹈节国际民族舞蹈全场总冠军。


风筝的传说

  风筝起源古代中国,约14世纪传到欧洲



  风筝的起源可能与木鸟有关,它也起源于中国。风筝又名纸鸢、风鸢,纸鹞或鹞子,中国古籍当中有关风筝的史料比木鸟丰富。唐朝的《事物纪原》记载了汉初的韩信是风筝的发明人。唐朝的记述是:楚霸王被困垓下,韩信制风筝让张良乘坐,飞上天空高唱楚歌,瓦解楚营军心。宋朝的传说为:刘邦征伐陈烯,韩信打算里应外合,便用风筝测量距离,想用挖地道的方法攻入未央宫。

  《事物纪原》和《新唐书》分别记载了利用风筝求援的轶事。公元549年,梁武帝萧衍被侯景兵困南京。武帝的将军羊侃用风筝送出求援诏书。不料风筝被侯军误为妖术而射落,求援因此失败。

  更为离奇的风筝传闻见于《白石礁真稿》:公元559年,北齐文宣帝时,大杀“元”姓宗族,彭城王元勰的孙子元韶被囚地牢。元韶堂弟为元韶制作风筝,他们二人从金风楼乘风筝双双飞逃。这些传奇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人的关于飞行的奇思妙想。今天看来仍然很有趣味。

  中国古人发明了风筝,直到很晚风筝才传到欧洲,并逐渐传遍了世界。



在太行山麓,渤海之滨,长城内外,冀中平原,流传着千千万万的河北民歌。这些蕴藏在民间的口头创作,源远流长,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反映了广阔的历史生活画卷,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声,是千百年来劳动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珍贵的精神财富。
  河北省流行的民歌,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山歌 小调 民间歌舞曲 劳动号子 在河北境内流行的民歌体裁,除上述几个主要类别外,还有儿歌、叫卖调和介于民歌和说唱之间的演唱形式,如流行在冀中、冀东、冀南等地的各种道情、渔鼓、什不闲等,它们的形式、风格和特点,与民歌很相近,也是一种民间口头文学。
  河北民歌是生活、劳动、战斗在河北地区的汉、满、蒙古、回等各民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集体创作的精神财富,它象一面镜子似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斗争、思想、感情、愿望和心声。它健康、质朴、优美、生动,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和生活气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仅有人们所熟悉的《小白菜》、《放风筝》、《荣莉花》、《绣荷包》、《对花》、《孟姜女哭长城》等许多优秀的传统民歌,而且还有大量反映现实斗争生活的新民歌。这些数以千万计的河北民歌,以其丰富的内容,多种多样的风采,在全国浩如烟海的民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民间清明节前后的“踏青”、“郊游”是自商代以来就形成的习俗,而踏青时的歌唱、放风筝也是一种很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在20世纪记录下来的各地民歌中,涉及“踏青”、“放风筝”的题材,可以说俯拾即是,其中,仅山东一地,至少有十数首,这里选了德州的一首,以窥一斑。《放风筝》的唱词共八段,内容十分丰富,有人物,有情节,有历史传说和关于风筝的诸多知识。歌词所描写的人物是八个姐妹,她们结伴而行,每人放一种风筝:八卦、牛郎织女、花篮、金鸡、蝴蝶、蜜蜂、蜈蚣、螃蟹等等;歌曲通过众姐妹之口,把这些人物和动物写得生动逼真,同时也表现了年轻姑娘们的单纯、活泼和相互间的亲情。每段歌词均为多句体,全曲十四个唱句中,两头为七言体,中间插了两句五言体,加上衬词、迭词,长短相间,韵律丰富,统一中有变化。14个乐句,共分四个自然段,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其中,一、二乐句(4+3)是呈示性段落,也是全曲音调的核心。首句4小节结于Do(1),第二句3小节结于Sol(〓),虽然它是个不对称的对比性段落,但Do(1)与Sol(〓)的呼应预示了全曲的曲调轮廓;第3至第12乐句是第二部分,它具有展开性,其中,3至6句是四个紧缩的对比句段落,集中歌唱了景色和风筝的外观,7—10乐句疏密相间,具有叙述性特征。11一12乐句旋律变得较为疏散,此前的衬腔为它作了铺垫,致使这一部分融入明显的歌唱性,并相对完整地结束了本段,这一部分音调的核心仍然是“Sol”(5),但又不断地用Do(1)、Re(2)、Mi(3)与之呼应,以推进旋律的进一步展开;第三部分由一个衬腔开始,再转入第13—14乐句。这部分总共只有9小节,较首段略长,它的出现使全曲获得了一个圆满的终止。在第二部分临近结束时,音调由五声转入六声,并出现了衬腔衬句,富有新鲜感。

http://www.qzshengli.com/bbs/UploadFile/2006-3/20063211955098251.mp3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