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http:///index.php?id=221
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制定的中国抗日战争政治总路线和战略总方针,是指导中国进行抗战并最后夺取胜利的灯塔。
全面抗战爆发后,战局变化非常急剧。日本相继占领平津、平绥铁路东段和华中的上海地区后,又展开新的战略进攻。这主要是因为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西安事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http://www.77china.org.cn/index.php?id=220)
1936年12月,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率部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中国
抗日战争史上的一件意义特别重大的事件。它对于改变南京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
的错误政策、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了关键作用。
驻扎在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的,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东北抗联:
(来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http://www.77china.org.cn/index.php?id=219)
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它的前身
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抗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
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
绩。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绥远抗战:
来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http://www.77china.org.cn/index.php?id=173
1936年春,日本帝国主义指使伪蒙军侵占中国察北6县,同时,日本侵略军派遣大
量日军军官担任伪军部队的训练和作战指挥,补给伪军大批军需品。令蒙奸德穆楚克栋
鲁普部驻嘉卜寺,李守信部驻张北、庙滩,伪蒙军穆克登宝部驻百灵庙(今内蒙古达尔
罕茂明安联合旗),另以伪蒙骑兵500[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来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http://www.77china.org.cn/index.php?id=172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帮助下,由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
爱国将领于1933年在华北北部察哈尔(旧省名,在北京西北部,今分属河北、内蒙、山
西等地)组织部队进行抗日斗争,是中国爱国将领冲破政府当局错误的对日妥协政策而
进行一次抗日壮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一·二八淞沪抗战:
来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http://www.77china.org.cn/index.php?id=170
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占激起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愤慨,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
下,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同时也引起国际上的强烈关注,为了转移国际对中
国东北的视线,减轻其推出“满洲国”的压力,直接威胁南京,迫使中国政府承认东北
的既成事实,取消人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长城抗战:
来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http://www.77china.org.cn/index.php?id=171
1933年,中国军队在长城一线组织进行了一系列抗击日本关东军向关内进攻的战
斗,称为长城抗战。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后,为割断东北抗日部队与关内的联系,扩大并巩固伪
满洲国的疆界,进而蚕食华北,决定攻占热河、古北口以东的长城一线,伺机进占冀
东。中国政府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同意您的看法斯大林是不愿意看到德国占领苏联的土地,与罗斯福不同的是,
斯大林的“糊涂之处”在于千方百计的一厢情愿的避免和德国产生正面冲突,
不但在波兰和芬兰的事情上犯了政治战略错误,以至于在心理上被德国军队占了上风,
更为明显的是战争爆发的初段为此付出的代价,1941。6-12,苏联在军事力量调动和
指战员的心理调适,都是付出了巨大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转帖:
2009.5.18
百度百科的北部湾事件带出一个传奇的故事
北部湾事件
又称东京湾事件。美国于1964年8月在北部湾(又称东京湾)制造的战争挑衅事件。
1964年7月底,美国军舰协同西贡海军执行“34A”行动计划,对越南北方进行海上袭
击。8月1日,美第七舰队驱逐舰“马多克斯”号为收集情报,侵入越南民主共和国领
海,次日与越南海军交火,击沉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李友梅在刘行为国捐躯
作者:张建基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www.china813.com
李友梅,号竹三,广东五华人,1908年生。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满清封建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使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由于袁世凯纂政,民国奄奄一息。为恢复民国,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导“护国”、“护法”战争,并多次挥师北伐。孙中山先生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