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次留职停薪(3-下) - 被中国人惯坏了的老外
文章来源: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2024-02-02 01:56:58

海归 - 第三次留职停薪, 我拿着一半工资,在北京待了两年半。原本应该是最轻松、最开心的一段时光,记忆中却很模糊,也许是选择性遗忘吧,因为有不愿触及的。

那段时间年仅72岁的父亲因病去世了。十多年了,仍然是不愿回忆、触及就痛的往事。唯一庆幸的也许是送了父亲最后一程?可这并不能带来任何安慰。那时候全部心思仍然在孩子和工作,还没有机会享受与父母的从容相处与陪伴。父亲喜欢烹饪和美食,我还没有来得及和他探讨很多菜的做法;父亲爱玩,我还没来得及陪他游山玩水;父亲喜欢拉二胡唱京剧、文章也写得好,我想和他一起玩博客,他一定会很开心的在我的蘑菇屋挂上他的作品、、、

星移斗转,偶尔的,父亲的影子,依稀可辩,在梦中,却又不真切,像他的逝去。在外的游子,没有朝夕相处而失去的不习惯,失去的伤痛,起初,并不真切。像很久不回家的人对家乡的思念,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深。时间不再是伤痛的良药,却是伤口上的盐。是的,我相信,逝去的,在主耶稣的怀抱,安好。只是,渐深的思念,没有治愈的良方、、、

再后来,老家的兄长生意失败,一连串的事件,在我还没明白过来的时候,教练外派的高薪已经都贴进去了。现在回过头看,神不让我们有缺乏,却也不让我们太富足,唯有感恩。

外派的福利真是没得说,租房子、孩子国际学校的学费都是公司出钱的。我们住东边一个别墅区,小区豪宅林立,有不少独栋house,一栋三层的公寓楼。我们租了一个三居室的公寓,每月租金好几万人民币。小区有完备的健身设施,从游泳馆、健身房到高尔夫练习场。那里的住户大都是各国使馆工作人员或像我们这样的公司外派。

国际学校的选择

我冒天下之大不韪,给上小学2年级的水儿选择了原汁原味的一所英国私校设在北京的国际学校,从教材到老师全部是英国的,一天就一节中文课。

带着出生在英国的儿子回去,却不让他上中国的学校,我这一选择让国内的家人和朋友颇多微词,一个朋友甚至当面‘批判’我,就差没直接说我‘数典忘宗’了。我尊重家人和朋友的意见,但对于关乎孩子经历和感受的事情,别人怎么看、怎么说,丝毫也不会影响我的决定,因为我自认为只有我最了解什么是对孩子最好的。

我做出这一选择,并不是感情用事。孩子小的时候,是父母来为他们选择,我自然要负责任,就从孩子的角度做了全面分析。首先,从学业角度来说,我计划两到三年回英国,上英国学校学业上没有衔接问题。当然,即使上中国的学校,衔接上需要一些努力,也不是不可实现的,问题是,我希望水儿耗费精力去衔接吗?回答这个问题就是值不值得的考量。

上中国本地的学校,我不担心学习问题。语言会有挑战,因为水儿的中文几乎没什么基础,但也不是不可克服的。我最担心的是文化和对水儿自信心的影响。小孩子也是有文化差异的,中国长大的孩子大都比国外长大的成熟、懂更多的人情世故,即使是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也是有看得出来的差异的。学校的教育方式、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我不愿意自由惯了的水儿去体会这种差异。

从自信心来说,一个语言不好的孩子,在交流方面会有困难,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表现不出自己原本有的水平。这是我自己经历过、甚至现在还在经历的。作为成年人,我能掌控,但对几岁的孩子,要保持阳光自信是很难的。一开始的时候,其他孩子会理解:他中文不好,他在国外长大,但是,这很快会被忘记,尤其是水儿长了一张跟他们一样的中国人的脸!

写到这里,想起一件事情:在北京的时候,有一回水儿学校发通告,说在学校附近发现可疑人士和一辆面包车,已报告警方调查。当时不少家长紧张,一位德国妈妈却气定神闲。问她为什么一点都不担心,她乐呵呵的说:“人贩子不会看上我们家孩子的,老外,目标太大、也卖不出去。”细想不禁失笑,是啊,人家长了一张老外的脸,到哪都引人注目,谁费哪劲儿去拐卖啊。说笑归说笑,对人贩子深恶痛绝。

言归正传,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孩子从小要吃苦、要经历黑暗,而我是一个典型的‘护犊子’的妈妈,愿意尽力让孩子从小在阳光下长大。体力上吃点苦没关系,但心理上是要尽力给他们护着的。我相信一个阳光自信的孩子,又不傻,长大后自然应对得了社会上的黑暗,不需要提前去体验。

我至今也觉得当时的选择是很适合水儿的。他在中国的环境中,第一次在春节的时候回老家过节,对中国和大家庭有了感性的认识,他的中文足以和家里长辈和亲戚有基本交流。同时,他也很享受学校的生活。记得那时候他们每年要排一个话剧/音乐剧之类的节目,选的一般是英国的传统童话/传说,像Robin Hood 之类的,水儿总是主演:他喜欢表演,那时候个头不大嗓音却出奇的洪亮,更重要的,老师看重他一口纯正的伦敦口音!

水儿对戏剧表演的爱好一直持续到现在。前一阵子告诉我们他参加了医学院的戏剧社,在一个Doctor Who 的剧中演男二号,邀请我们二月底去观看他们的公演:)

全职妈妈社区服务

因为我从英国来,又是在教育领域工作,水儿班里的学生家长们推荐我当了班里的家长代表,负责家长和学校的沟通。国际学校只能招收持非中国护照的学生,20几个孩子,班里有大概一半多一点的华裔 – 有父母都是华人移民了加拿大或澳洲的,有与外国人结婚了的,再就是我们这样的。父母都是老外的就有来自于韩国、加拿大和美国的,还真是挺国际的。

我那时候一周去学校的教职工咖啡厅做义工一天,因此知道了简单的咖啡调制:卡布奇诺是1/3 热牛奶+1/3牛奶打的泡沫+1/3咖啡;拿铁是2/3 牛奶加1/3咖啡,哈哈哈,就如此简单。

我也每周一次去陪英语需要帮助的孩子读书、参加他们的郊外春游/秋游,中国节日去给他们组织活动。我想最享受的是水儿:妈妈像个老师似的,老在学校进进出出的,多骄傲啊!

也因此认识了一些妈妈们,特别是一些中国妈妈,大部分没在英国上过学或工作过,对英国的教育体制和方法不是很了解,常常会找我了解情况。有一位嫁了英国老公的妈妈至今还保持联系,一位很热情开朗、喜欢打羽毛球的女士。

被中国人惯坏的老外

有一位孩子的父母都是移民了澳洲的商人,那个孩子因为一直在中国长大,英语不太好,那位妈妈就请了班级的英语老师给他做课外辅导。严格来说,英国的学校是不允许学校老师给本校的孩子做收费的校外辅导的,因为那样会有利益冲突、老师可能对付费学生有偏向。

这位老师是英国人,在这所国际学校工作好几年,很显然,已经被这个环境同化了。她不仅收费,还找家长索要礼物:那位妈妈说这位老师找她要一个iPad。这位妈妈跟我抱怨,说她逢年过节都给这位老师送礼的。

说到送礼,这就是典型的老外被中国人惯坏的例子。在英国,我们一直习惯圣诞节的时候,孩子们会自己做圣诞卡送给老师,我一般会给老师买一盒巧克力,以示感谢。按我所知道的大学的规定,送/收礼物的价值不能超过20英镑。

到了北京,作为家长代表,我被告知一个主要任务是在春节前找各个家长收钱,不记得100 还是120 元人民币,然后给老师买礼物。大家凑一起给老师买一个好一点的礼物,的确比一个个小礼物要好,但问题是,这对每一位家长来说,就变成强制性的了。我对这件事感觉不是很舒服,但因为数额不算大,又是学校的约定俗成,也就照办了。但除此以外,我按英国惯例,在其他节日不再给老师送礼物。

后来慢慢知道,大部分中国家长,都是额外送的,都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另眼相看吧。我坚持不从众,因为我不觉得水儿需要特别照顾。老师原本就应该平等的对待所有学生,对一个学生的特别照顾(有特别需求的除外),就是对其他孩子机会的剥夺。我喜欢西方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不需要去做这些小动作。可是,说老实话,如果我一直在北京待下去,即使在国际学校,我也不知道我能坚持多久,就像那些英国老师到了中国就不再坚守原本的原则一样。这是一所从名声到学生成绩都非常好的正规的国际学校,却尚且如此,可见人是需要制度约束的。

在英国习惯了目光接触就友好问好、出门进门留意后面的人,然后就很惊讶的发现在北京的老外都很粗鲁。出门进门都不管不顾的摔门、路遇绝对的一脸冷漠。在商店和其他公共场所看见的也如此,所到之处都是服务人员笑脸相迎、这些顾客趾高气扬。那段时间体会到了啥叫‘在中国的外国人被中国人惯坏了’,我也记得曾感慨,这些人大概是我见过的看起来最不开心的西人。

可也有相反的例子。前面说到的德国妈妈,叫她E吧,她嫁给了一个山东男人。E个高,估计得有1米9,家境也好,她家人都在医疗健康行业,或行医执业或经商。E和那位山东男人相识、结婚,她爸爸把家族企业交给这位女婿打理。他们夫妇和三个孩子因商机来到中国,E在一家国际猎头公司的北京办公室工作。我很喜欢E,是那种很务实的德国人。和她聊起中国,她跟我说起去山东婆婆家过春节,她会穿军大衣,和一帮婆娘在厨房忙碌,然后等男人们吃饱喝足了才能上桌吃饭。我愕然:尽管E轻描淡写,可这个年代,娶了外地媳妇的山东男人,如果带媳妇回家过年,还有几个会让媳妇吃残渣剩饭的?

后来因为E孩子的生日派对,与她丈夫有一面之缘。因为那天陪孩子去的都是妈妈,他的那份大男人的自大和傲慢,实在是让我鄙视。我都怀疑E是被他洗脑,把他的自大和自私当成了中国文化来接受和尊重了。

如此两年半,我们一到假期就回英国,和水儿原来小学的小朋友和妈妈们都保持了联系。按计划回到英国,我回归原单位的全职工作。

(我和水儿是按计划,但教练也如此巧的正好这时候结束外派工作,又是一段有趣的经历,只是没有获得授权,且按下不表),

水儿该上五年级了,我们非常想回原学校,可当地政府按学校空缺情况给我们分配了另外一所。是那些老朋友妈妈们及时告诉我们马上有一个孩子要离开了,给我们支招不要接受分配、继续等待,最终我们顺利的回到原来的学校。水儿开心的在那里渡过了最后两年的小学时光,与几个小学同学的友谊,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留职停薪系列后记

我回到原本对我特别慷慨的原工作单位,时过境迁,那正是全球金融危机后,经济形势不好、政府砍预算,大学里人人自危。那位两年多前听说我要离开而泪奔的系主任,也许是人走茶凉,也许是觉得之前对我太慷慨了而心里不平衡,也许是觉得我对他们是一种威胁,总之那一年对我百般刁难,给我很多课。好在那一年教练职场gap year,他除了天天高尔夫还可以接送孩子,给我减轻了不少负担。

我原本就是一个不求上进、随遇而安的懒人,压根没想要挪地方,这倒好,有人要逼我离开了。既然如此,就找工作吧,因此第二年就换到了一个综合排名好了很多的研究型大学,算是土八路完全打进了正规军。更巧的是,教练也在同一个地区找到了下一份工作。当时水儿在上小学六年级,我们决定在新的地方申请中学,但小学就不换了,因为不忍心让他在小学最后一年离开他的朋友去一个陌生的学校。我和教练因此每天单程两个多小时的交通,通勤了一年。在水儿小学毕业,要到新的地方上中学了,我们一家人才搬出伦敦,在新的地方安了家,哈利路亚!

留职停薪系列完结,我的职场进入另一个阶段,应该不会再有留职停薪,而是期待退场吧:)而这个系列完结的时间也很巧,我最后一次与国内的家人一起过春节,就是留职停薪在北京的那几年。时隔十多年后的今年,在我发出这篇博文的今天,我要踏上旅途,再次回国陪老妈和家人过年了!谢谢朋友们跟读和留言鼓励,提前祝大家春节快乐,新年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