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高考,收到通知书以后
文章来源: 林向田2022-11-22 04:37:27

上一篇谈到我父母让我从吉林转学到湖北的县城,在县城下乡当知青,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当时吉林市用现在的等级来分是二线城市,比县城高几级。中国是一个等级社会,按户籍的含金量可以分成6级:直辖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县城,农村。我从县城的中学毕业下乡,以后招工离开农村只能回到县城。好在我下乡不到一个月“五人帮”就垮台了,第二年就开始了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高考使我离开了农村,也不用回到县城。父母的错误决定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后果。

1977年10月24日,当我从收音机听到可以报考大学的消息时。马上跟大队请假回县城我外婆家准备高考。外婆和外公都是不识字的人,家里不要说书,就是一张纸都很难找到。76年我从吉林回来的时候,是准备去农村“扎根干革命”,没有带一本教课书。12月5日就考试,让父母把我的中学课本寄过来已经来不急了。我到处找书,终于在一个远房的亲戚家找到几本数学和物理书。复习考试的过程很多网友都讲过,就不多说了,谈谈收到通知书以后的故事。

1978年2月18日赵老伯的儿子(赵同学)收到了东北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消息在梅山村传开了,这是梅山村的第一个大学生,全村的人都感到高兴。在杀猪,杀鸡庆祝招待亲朋好友之后赵老伯开始犯愁了。梅山村离黄梅县城十华里,从黄梅县城到沈阳要坐两个小时的汽车到小池口(小池口在长江北岸),在小池口坐长江轮渡到南岸的九江,在九江乘长江轮船到汉口,在汉口开始坐火车去北京,最后在北京转火车才能到达沈阳。从湖北黄梅到沈阳要3到4天的时间,要用上除了飞机以外的各种交通工具。赵老伯的儿子从小到大还没有离开过黄梅,没有见过长江大船和火车,赵老伯担心儿子能找到沈阳吗?路上会不会走丢了?对于没有出过远门的农村人来说,去东北就相当于去天边了。这可不是降央卓玛歌曲中的浪漫天边,这是未知和恐惧的天边。

为了儿子能顺利安全到达沈阳,赵老伯想给儿子找一个同伴一起走。本村和周围的几个村都没有人去东北上学。村里有人建议赵老伯去县城打听,看县城里有没有人去东北上学。赵老伯在县城既没有亲戚也没有朋友,到哪去打听呢?赵老伯虽然不识字,但是非常有智慧。他想考上大学是一件大事,当时很多人都是穿有补丁的衣服,上大学的人总要做一两件新衣服带到大学去穿,赵老伯决定去县城的裁缝店(县城只有一家裁缝店)门口等,问每一位来做衣服的人是不是家里有人考上大学,是不是去东北上学。连等两天赵老伯都没有找到去东北上学的人(在湖北的一个小县城用这样的方式想找到去东北上大学的人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我外婆家在县城,我是在外婆家参加的高考。2月18日我也收到了东北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东北工学院的报道时间是26到28号。前面已经说了从黄梅到沈阳要3到4天的时间,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后我只有5,6天的准备时间,这期间我要去下乡的大队,公社转户口和粮食关系,还要和几家亲戚告别。非常忙完全没有想到、也没有时间去做新衣服。

天无绝人之路。我外婆的一个邻居在裁缝店工作。赵老伯第三天还是来裁缝店门口打听,被我外婆的邻居知道了,邻居把赵老伯带到外婆家。老天爷真的是很照顾需要帮助的人,经过三天的努力赵老伯终于为他儿子找到了同去沈阳的人。什么是缘分,这就是缘分。从那一天开始我和赵同学开始了40多年不是兄弟胜似兄弟的交往。

当年东北工学院在湖北黄梅录取了三人,除了我和赵老伯的儿子以外,副县长的儿子也被东北工学院录取了。副县长也要为他的儿子找同去沈阳的人,副县长找人比赵老伯就容易多了,通过县教育局轻而易举地就找到了我。

1978年2月26 我们四人(另一人是我的同学去北京上大学)一起离开黄梅。

26日上午坐汽车两个小时到达小池口,中午坐过江的小船到达南岸的九江
26日晚上在九江上船去汉口
27日上午到达汉口,晚上坐火车去北京
28号下午到北京,火车走了21个小时,连夜在北京转车去沈阳
3月1日早晨到达沈阳,已经没有新生接待了,我们坐电车到达学校。

后天就是感恩节,感恩时代给我们的机遇,感恩我们抓住了机遇来到这片自由的土地。祝大家感恩节快乐!

PS

这个故事几年前我用另一个ID写过,那个旧的ID早就不能用了,今天重新改写了一下。

相关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