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伐利亚的小村庄,文学城,安娜晴天
文章来源: 迪儿2016-10-02 14:44:52

开通了博客以后,一直想写一篇关于多年前我和安娜晴天的一个小小的交集。这个周末觉得无论如何要写出来了,否则拖一拖很快又是一年,我怕我的记忆会模糊了。

四年前的夏天,因为工作需要,我和一个同事在德国的一个小村庄里生活了一个月。在我的记忆里,除了刚上大学,那可能是我最想家的一段日子了。我的同事其实更惨,我们出发的时候,他的孩子还没有满月。也许因为是男人,他什么都没有说过。

这个村子位于慕尼黑和奥格斯堡之间,到这两个城市大约都需要一个小时。这个传统的德国村庄有一小块科技园,分布着几家小小的公司。中午,我们一般是去位于园中的一个的自助式的小餐馆吃饭,午餐选择有限而且餐馆只有中午营业。下班后没多久,那一带就安静得漆黑一片了。

我们6点下班时,小镇上的银行和各种小店就已经打烊了。再一打听,晚上7点,最后一班公共汽车通过镇子。后来我们发现镇上有一家超市开门到晚上8点,吃完晚饭去那家超市散步顺便买点水果成了我最喜欢的活动,至少让我觉得我还活在现代社会里。晚饭是我们最头疼的事情。村里只有两家餐馆,每个餐馆的菜单大约也就十样选择。其中一家餐馆每周还有两天关门。很快我们就吃腻了两个餐馆可以点的菜。不喜欢快餐的我那时候好希望村里有一家麦当劳或者Pizza Hut。我第一次意识到美国的商业气息有多么浓,作为消费者有多么受宠。

传统的德国村庄一定有一个教堂。我们村的教堂建在一个小坡上,加上尖顶,是村里当之无愧的最高点。教堂的钟每半个小时敲一次,伴着夜色而来的钟声,增添了小镇的静谧,也让想家的我更加顾影自怜。那一段时间,我还不知道微信,文学城的新闻,知名的不知名的博主的美文,给了我很多的陪伴。

周末是我们放风的日子。如果没有特殊安排,我们会请公司的德国同事带我们去奥格斯堡,我们一般都住在火车站附近的InterCityHotel里。从那里我们可以步行去Downtown体验久违的城市生活,也可以去不同的餐馆换换口味。七月底的一个周六早晨,我和同事在用早餐时讨论当天的计划,他说工作挺累的,不太有劲玩了。如果我不反对的话,他想去Downtown的咖啡馆喝一杯咖啡,然后轻松一天。

因为很早,平时人来人往的Downtown非常安静,我们要了咖啡就悠闲地坐在那里。不一会,天空开始飘起了雨丝。店里的Waiter体贴地打开了遮阳篷并为我们拿来了御寒的线毯。那时候工作压力很大,家务好像也很沉重,我的心境远没有今天这么轻松。细雨中坐在异国的咖啡馆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惬意和放松。

旅馆的窗外是时断时续的雨声,我在桌前连上了网络。我看到了安娜晴天刚发的文章 "雨中开悟 ~ 特殊的日子"。安娜晴天是我非常喜欢的博主,我敬佩她的坚强慈悲和善良,我也知道她就生活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她在文中谈到当天的雨,因而联想到在上海度过的童年和离开祖国到德国的生活。我突然有一种强烈的感动,那一刻,我们在同样的一片天空下,沐浴着同样的细雨。我在想要不要开个账户,只为和她打声招呼。可是我什么也没有做。

我在德国的小村庄单调无聊多愁善感的日子很快过去了,我又回复了不知被什么驱使着忙忙碌碌赶路的日子。有时候脑子里会浮现那一段的生活,还有那个雨天,这时候回忆都变成了美好。今年八月份看到安娜晴天的又一篇文章 "平静的慕尼黑,永恒的慕尼黑"。照片上我看到了那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年轻人冲浪的地方,忍不住给她写了下面一段话:

迪儿:

问好,这个问候在多年前就想发出,可惜我那时没有帐号。很早就关注你的博客,敬佩你的坚强和对生活的热爱。
四年前的夏天,我在慕尼黑旁边的一个小村子里工作过一个月。有一个周末,我在Augsburg,下雨只好待在旅馆里,看到你发的关于雨的文章,兴奋地发现我们应该离得很近。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注册。
问个迟到的好,那个冲浪的地方我也去过,记不起来叫什么了。

下面是安娜晴天的回复:

回复 '迪儿' 的评论 :
问好迪子, 你的留言很温馨。是啊,德国的天气比较阴冷,所以产生很多哲学家和科学家。
欢迎再来德国。
那个冲浪的地方在英国公园的开头,艺术之家旁边, 叫Eisbach 冰河。对于慕尼黑这个传统浓郁的城市是一种清新的冲击。喜欢,安娜最喜欢。
问好, 愿世界太平!

借晴的照片

我在想网络其实很奇妙很温暖,我甚至可以轻易找到晴四年前关于雨的那篇文章,日期是2012年7月28日。翻了一下日历,那的确是一个星期六。

附上安娜晴天那篇文章的链接: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4066/201207/17118.html

今天又去了晴的花园,她刚刚放了一篇文章“巴伐利亚~ 鲜花盛开的地方“。德国的小村庄真的好美,只是我太习惯于热闹的生活了。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4066/201610/1401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