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不战而屈人之兵”
文章来源: 御树林枫2012-09-18 09:25:16

两篇引起争论有关《孙子兵法》的博文一时间沸沸扬扬,读得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战争的目的是政治的延续,政治利益是战争的驱动力。发动一场战争的目的就是获取或者维护本方的政治利益。如果有战争以外的方式就可以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就没有必要发动一次又要死人又要损失财富还有可能遭到失败的战争。这是孙子全胜观念的体现。就是用最小的损失,最简单的方法,尽量以战争外的途径使敌人屈服以达成我方的目的。战争是只有在其他方式都不能达成我方政治目标的前提下才考虑的方法。

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对抗的最强项是军事力量。尽管苏联的经济也很发达,但没有达到和美国抗衡的程度。而苏联人只比军事。于是,美国就大手大脚的在军事领域上和苏联比,一直到把整个苏联拖垮。当然美国的策略是军备竞赛,而不是直接的军事打击。美国完胜前苏联,而且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刃血而使前苏联屈服 ---- 何等漂亮的一仗!《孙子兵法》中 “ 全国为上 ” ,美国的策略是上中之上。这里不是在说美国人研究《孙子兵法》,只是举了个近代直观的例子。

逻辑,不用从大篇幅地罗列“黑猫白猫论”中的逻辑不完整来体现,仅从满篇有意无意的偷换概念、推不出、以偏盖全的逻辑错误就可见一斑。这里只取一、二反驳,至于用什么张飞吕布、少女流氓来究“百”字的古汉语问题,这里略过。

“中国历史上,一旦外敌入侵,主和派立刻拿出孙子兵法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做挡箭牌,扬言什么我们现在还没有强大,以后会强大起来,到那时敌人就软弱了。 ”这是偷换 “ 不战而屈人之兵 ” 的真正含义, “ 不战而屈人之兵 ” 简单说就是让对方知道如果战争他们一定不占便宜,不战争倒可以避免损失。从心理上压倒对方让对方屈服。 这前提是兜里有货,否则就是 2 。这里就要谈到“黑猫白猫”。

“猫论”的提出(当然以前《聊斋》和刘伯承打仗都提出过),有其特别的历史背景,是指“无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与政治制度无关。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只要能够发展生产力的,都可以在实践中使用”。这如同罗斯福总统在大萧条中的推出的新政(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其中大部分对今天的美国的发展仍起促进作用,虽然一部分具体举措不再沿用(例如鼓励年轻人去偏远地区进行公路、机场等基础建设,要求工资的五分之四寄给父母让全家有饭吃),但不能否认其在大萧条特定历史时期的积极作用。任何一个历史事件或发展观点的提出都有其历史背景,而且历史是发展的,这是学习历史中必须有的概念。“猫论”提出时,腐败贪污并不是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也推不出发展生产力导致腐败贪污。腐败贪污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精神和法制上的迷失和欠缺。

民族精神是立国之本。韩国人说孔子是他们的,端午节是他们的。。。。先抛开荒诞谬误不说,这其实是一个小国增强民族精神和自豪感的无奈 / 耻手段。诋毁文化,蚕食民族自豪感让民众对自己的文化根基产生动摇,何尝不是“攻心为上”,何尝不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更何况国内有一种声音在歪曲历史把政府的失误推托给中国历史文化,以点盖全地放大历史黑暗点 (例如宋太祖赵匡胤,殿前都点检,国家最高军事长官,兵变黄袍加身,就处处防着别人走自己的老路而严重重文轻武:武官服从文官,军士“坠马堕箭”,文明成果没有向军事方面转化。这被归结为《孙子兵法》的罪行)似乎中国历史文化就是这样不堪,所以目前政府有什么过错都可以理解原谅,因为没有最糟,只有更糟。如果把秉承中国文化说成“奴性”,那么体会不到文化精髓妄自菲薄,成天抽自己大嘴巴就不是奴性了?身处海外,想要让其他族裔看得起,首先要自己看得起自己。





  • 男女性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异同以及男性受害者的特别注意事项
  • 冷暴力 无言的伤害
  • 虐待者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