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一(3月31日)我们又去了花园世界,以为会见到巨花魔芋(TitanArum)的开花,但令人失望的是:不但没有看到开花,整棵植物都被移走了。上网查了一下:这棵巨花魔芋在我们上次去的第三天(3月13日)就已经开花了,之后就被移走了。我们3月11日去的时候,惊喜地在陈列兰花的温室里发现了一棵难得一见的巨花魔芋,这棵被昵称为“Tinythetitan”的稀有植物正含苞待[
阅读全文]

老大怀念外公我对外公最早的记忆是:那时我还不到五岁,和外公一起去他的学校。当时外公是学校的校长。我那时觉得校长是我的外公,让我感到特别威风。我和学校里的每一个老师都说:我外公是最大的。我还记得外公把开会分来的糖都给了我。从小到大,我都很喜欢跟着外公,有很多美好的记忆。外公是一个很喜欢小孩的人,小孩也都很喜欢跟着外公。外公很乐意并且[
阅读全文]

父亲1932年出生在浙江萧山一个穷苦的农村家庭,从小干农活,上山砍柴,放牛。当他12岁时,他的亲生父亲去世。由于家里日子实在不好过,他被迫离家到杭州寻找活路,之后还带出了他的弟弟到杭州工作。他曾经在麻纺厂、税务局、粮食局等单位工作过。他一边工作,一边努力学习深造,不断提高自己,曾经担任杭州某大学的校长及南京经贸大学的客座教授。父亲最后[
阅读全文]

3月6日周三
下午4点另一位年轻的中风专科医生召集我们开家庭会议,我们夫妇和妹妹妹夫都参加了。我们被告知:父亲康复无望,9天来吞咽功能不但没有好转,反而下降,经过各路专家评估,决定放弃治疗。今天开始已经不挂盐水了,今晚会拔出胃管,明天安宁团队会来见我们。根据维多利亚省法律,父亲的医疗团队有权作出此决定,无需得到家属的同意。所以,他们不是[
阅读全文]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2个多月了,每次经过养老院,去购物中心,整理父亲留下的东西等等,都会勾起许许多多往事的回忆,仿佛他不曾离去,仍然陪伴在我左右。我今天得以有机会静下心来,追述他在世的最后时光,在纪念父亲的同时,也希望在如何对待临终病人的问题上引起读者的思考,看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以便对家中老人或将来的自己作出更好的抉择。2月22日周五上午9点[
阅读全文]

自从2019年1月31日上午10:15救护车把父亲从康复中心送达养老院,一转眼又过去了20多天。
这家基督教背景的养老院口碑极好,工作人员大都很友善,半数会讲普通话。这里环境优美,紧靠博士山公园,离我家走路只需6分钟。这家养老院是公立的,有120张床位,但是很难进,需要等候2-3年。这些年,我常常在博士山公园锻炼身体,看到这家养老院,曾经开玩笑说:将来我们[
阅读全文]

父亲在康复中心呆了整整一个月,从元旦那天入住,至1月31日转养老院。这是父亲在康复中心的最后阶段,从第21天至第30天的经历。1月21日周一,是父亲在康复中心的第21天。那天我10:15到达,正好遇到两位医生来查房。我向她们反映了父亲的一些症状:前天晚上咳嗽痰多,把一盒纸巾用完了;昨晚好转,痰白色。右脚背仍然肿,比以前略退。大小便不顺畅,次数多量少,有便[
阅读全文]

父亲在人生低谷中艰难度日,在他打算放弃的时候,是上帝背着他继续前行。除了国内外众弟兄姐妹的代祷,我们也为他提供一些属灵的短文,《圣经》金句,赞美诗视频等,希望藉此让他痛苦的灵魂有所依靠,得着些许的安慰。此文记录了父亲转康复中心第11天至第20天的经历,有些片段的详述,是为了给其他中风患者或亲友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1月11日是父亲到康复[
阅读全文]

元旦本该是庆祝新年的喜庆日子,而我们却为了父亲从医院转入康复中心而忙碌着。那天早晨8点,我依然赶去医院照顾父亲的早餐。医生告诉我们:他们已经联系了上午10点的救护车,我们只要直接去康复中心接应就是了。来澳洲那么多年,我们以前从来没有去过康复中心,为了先熟悉一下周围环境,我们9:30就到了那里。没想到因为那天是节假日,救护车的安排很不正常,[
阅读全文]

父亲第一次小中风于12月16日星期天出院回到家,又过起了正常人的日子。没想到时隔一周,12月23日星期天,他右侧肢体突然行动不便,左侧面瘫,凭着多年的内科医生的经验,知道中风再次缠上了他。这次我们没有送他去看家庭医生,而是直接把他送去了附近医院的急诊室,反正他上次住院的档案都在那里。我把父亲扶进了急诊室,等了大约半个多小时,就有医生来看他。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