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地人生第一梦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父母和弟弟(一)幼年岁月小强出生的地方,按现在都市人的眼光,可说是再理想不过了,蓝天白云,虽无鲜花但绿油油庄稼铺地,田间的小路高高低低,更给人原野的自然美。小强放学回家,沿小河放牛吃草,岂不是诗情画意。那是现代都市人的浪漫情怀。在小强儿时的年代,新中国刚刚建立,农民分到了土地,但依然要延续千百年的[
阅读全文]

茶,茶文化,和我的茶瘾黄彭年茶与茶文化茶,发源于华夏,渊源流长,久远飘香。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咏茶诗不计其数,待客,茶叙,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茗茶者,商贾,茶农又是一幅经久不衰的社会生活图像。虽然古今咏茶诗词无数,不乏名家墨迹,但我特别欣赏唐朝元稹的《宝塔诗茶》,茶,“慕诗客,爱僧家”,又言“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形[
阅读全文]

荠菜小故事昨晚贪嘴吃了十二成饱,今早报复我,血糖超高,平日里常常血糖偏高,我是那种不爱吃药的人,总是以饮食控制。早饭后,太太说,陪你走路去,顺便找荠菜,二人心里明白,昨晚她要我把桌上扫光,我也没有拒绝。于是我们就开拔了,奔儿子家门前的小公园而去,结果是喜庆的,好故事连篇。出门就见好事。出门后往Yonge街走去,这是一段不长的路。没有走多远[
阅读全文]

母亲,永远的怀念-写于2021年母亲节母亲,多么亲切的称呼,对于我,又是那么遥远。已入列老人的我,还时不时怀念母亲,似乎不可思议!连母亲生前模样都不知道了,还想念母亲,也难以置信。这就是我,对母亲的怀念是永远的。母亲去世时我由于年纪太小,完全失去了对母亲的记忆。父亲告诉我,他从上海回来参加土改不久母亲就病倒了,再不久就去世了,时年二十九岁[
阅读全文]

中山公园情思
-2019年1月
今天,又一个风和日丽的艳阳天,虽说仍是大寒时节,但今冬确实失去了往年的威严,我们推着童车带着不满两岁的孙子向中山公园走去。
在中国,大凡上了规模的城市,差不多都有一个中山公园,那是对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的纪念。上海,当然不例外。上海中山公园位于市区的西陲,曾是市区规模名园之一,园内繁花,茂林,小桥,流水[
阅读全文]

儿时语文上有"下了一夜的大雪,地上白了,屋上白了,树上也白了。。。"加国现时真实写照!
春雪
四月暴雪压青松,
大地寒凝难从容,
遥思故地浦江城,
应是遍地桃花红。
[
阅读全文]

上海纪行2018年1月由于儿子的工作变动,全家回国休闲一个多月。儿子自小在外读书工作,回国一月以上并不多见,带着不满周岁的孙子一起回到上海更是第一次。发展篇最近几年几乎是年年回上海,一方面退休后有了闲功夫,归根结蒂,还是那份挥不去的乡恋。前些年上海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用更通俗的话来说,一年一个样。今年回上海,给我的感觉,变化的脚步放慢[
阅读全文]

五尺阳台慰我心五尺阳台观风云,培花育果施真情,虽说疫情正肆虐,居家避险心亦宁。[
阅读全文]

温哥华纪事
(三)温哥华中国城印象
2018年6月
海外华人除了一颗中国心,还有一个中国胃。什么红枣赤豆补气血,米仁除湿气,枸杞益肾数千年之说,人们深信不疑,我们也不例外,以致于来温哥华没几天就急于拜访中国城。
从住处乘加拿大一号线也就二十来分钟到达终点滨水站,换乘世博轻轨,3站路就到中国城。说来都不好意思,温哥华可说没有真正意义上地铁[
阅读全文]

温哥华纪事(二)小区鲜花正盛开2018年5月听从孙子的召唤,我们昨晚乘机再次來温哥华。上次初到温哥华,虽然温和,但在一月,恰逢雨季,太阳羞于露面,出门必备雨伞。那时的温哥华犹如罩着面纱的温柔少女,闻其美,但未见其真容。久居温哥华的研究生,同学显中一再关照,夏天一定再来,那时到处鲜花盛开,那才叫美。原先没有计划此时來到温哥华,儿子儿熄电话中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