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炭条头像是一个月之前开始画的,一直丢在那里,今天补上几笔算是画完了。由于不知把炭笔放到哪里了,细部只好用细炭条勾勒了一下,比较草率。试了两张色粉风景,感觉有些趣味,这几天网上找了些Pastel的视频看看,今天试着画张头像。用的是那种便宜的油画纸,以为比较粗糙,色粉附着会好一些。画起来才知道这种纸色粉很难画上去,所以层次加不上去,下次还是素[
阅读全文]

周五到阿尔冈昆省立公园小游,发现红叶大部分落去,放眼看去一片枯黄。林间小径倒是绚烂依然。时间紧,没敢带上油画箱,随手拿了多媒体本速写本和女儿大学时留下的色粉笔,简单的画了两幅色粉速写,当时匆匆,回来又粗粗加工一下。可能是存放太久,色粉笔非常干燥,稍微用力就碎,而且不容易覆盖。但好在快捷,方便。今后在旅行时可以考虑随身携带。请多批评[
阅读全文]

这几天一直在农场干活,修桥铺路,整理围栏。昨天阴雨,没法干活,为何不出门写生?把写生油画箱塞进汽车副驾驶座,试了试虽然空间狭窄,但拧着身子可以画。开车出门转悠到一处农场,把车停在路边开画。小雨影响视线,老是要启动汽车雨刷。三个多小时,手忙脚乱。第一次户外写生就这样完成了。虽然许多地方处理草率,但还是收获多多。[
阅读全文]

画了一段时间头像,现在练习下人体。网上看到一种把人体分解为15块的画法,粗略学习一下,对动态有帮助,对比例的掌握方法还要细究。还是用炭条,画幅较小细节刻画困难。下次画大些。
[
阅读全文]

这张照片也是老同学非洲采风时拍的。这是在一个援非牧师援建的一个小学校里的小学生,这对牧师夫妇俩将毕生奉献给了非洲,为了助学将自住的屋舍改建为家庭旅馆收的钱都化在孩子们身上。学生们都受到很好的教育,那一脸的阳光就是证明。
[
阅读全文]

这张亨巴妇女像是老同学念怡非洲采风时深入纳米比亚亨巴部落时拍的,那是一个封闭的原始部落,村民们过着贫苦简单的日子。那种苦难是从眸子深处流散出来的,不经意间才能看到。谢谢老同学提供这些照片给我做练习素材。只是自己拙劣的画笔难以表达照片的一二。想表达一点儿炭条的粗放,画的概括一点。但感觉那些高手们的收发自如真的是不易达到,路漫漫其修远[
阅读全文]

照片是老同学夫妇去非洲采风时在纳米比亚亨巴部落拍的。女孩眼神里的绝望和那些泪花令人心碎。还是炭条,细节加了些炭笔。浅黄色素描纸,即便是炭条打底,一旦落笔还是很难改动,画面还是有点儿脏。左面颊不的炭条痕迹比较明显,不费劲去擦了。
[
阅读全文]

据说崔岫闻是国内现代艺术的名腕,可惜英年早逝。瞳距好像宽了点儿,女画家的英气也减了几分。看来还是没走完写实的基本路程。加油吧。
[
阅读全文]

换了一种一元店买的纸板,光滑是光滑了,但附着性太差。又不想过多用炭笔,画的炭沫横飞。有道是画马难画走,画人难画手,这手画的太没耐心,下次慢慢雕琢雕琢。
谢谢批评!
[
阅读全文]

一,炭笔画的材料在英语里冠以CharcoalDraw的不外乎几种材料:木炭条,用柳条或其他木条烧制,一般艺术品店里有卖,细的如竹签,粗的若小指,当然还有巨大的木炭块,大概是画大画时用的。木炭条比较软,附着力差,色调也最浅。炭精条,为一种压缩炭条,着色较深,一般用于深加工时加深暗部。炭笔,相较于前两种炭条更适合于画细部,一旦落笔则很难改动,我用过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