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张又普:大炮专家布尔1990年3月22日,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郊区的一间绿树成荫的公寓门口,户主从外面归来,拿出钥匙正要开门时,一位恭候已久的蒙面人悄悄地出现在他的身后,使用一把7.65毫米的消音小手枪,从他的脑后连发两枪,他当场一命呜呼,凶手则扬长而去,至今(本文初稿于2016年4月)都未能被抓捕。两个星期后,英国中部的Teesport港口的一条货轮被英国海[
阅读全文]
(188)(189)
张又普:日本残留孤儿1900年,俄罗斯出兵占领东北全境,并将中国的东北划归为俄国领土。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以牺牲14万人为代价,惨胜俄国。此后,日本在东北获得了许多特权:满洲铁路及沿线地区以及旅顺、大连等地方划归日本管理,允许日本在东北移民屯田开垦,并允许日本在东北驻军。从那时开始,日本就陆陆续续地向东北移民,至1945年战争结束[
阅读全文]
(187)
张又普:日俄战争的几个问题2016年4月2日,我转发了一篇有关日俄战争的文章,作者是lixindai(http://hx.cnd.org/2016/01/26/网文:日本关东军是怎么来到中国东北的/),以下简称为Li文,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反馈,非常高兴。看了大家的反馈之后,我产生了几个问题,想向大家求教。关于日俄战争的基本定义,有网友查阅百科全书:“日俄战争(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是俄罗斯[
阅读全文]
(186)
张又普:1904年日俄战争的网友反馈上周转载了《日本关东军是怎么来到中国东北的》一文后,意外地受到了众多的网友反馈。我的一位大学时代的同学ZW,相当详细地讲述了1904年日俄战争的过程,长达17段。谢谢ZW有内容、有事实的回复。ZW文共分成了17段短文,耗费了他一小时的时间。我已把ZW文全部下载,将17段短文合成一篇文章,转发给lixindai先生,供他参考。1904年[
阅读全文]
(185)
张又普:转载网文:日本关东军是怎么来到中国东北的
作者:张又普lixindai最近(2016年2月),电视连续剧《少帅》热播,我也随大流看了一遍。开始几集的中心人物是大帅张作霖和童年的张学良,其中用了不少篇幅讲述了东北军与日本关东军的冲突。记得中国官方介绍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并没有从国内调来一兵一卒,日本政府事先并不知情,是驻守在沈阳的关东军发[
阅读全文]
(183)(184)
张又普:贪腐与制度在海外谋生不容易,平时大家都很忙,相互之间很少来往,一到年底时,圣诞节和元旦接踵而来,便成了我们大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同时也成了大家休息和聚会的时节。2015年年底,我们几位好友又在一起聚会聊天。一群中国人聊天,很自然地聊到了当时闹得热火朝天的反腐运动。有人说现在的反腐深得民心,中国有希望了;有人说反腐运动[
阅读全文]
(181)(182)
张又普:书法家王先生第一节:事实基础王先生不姓王,名字是虚构的,故事是真实的,是我的亲身经历。在海外谋生不容易,平时大家都很忙,相互之间很少来往,一到年底时,圣诞节和元旦接踵而来,便成了我们大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同时也成了大家休息和聚会的时节。2015年年底,我们几位好友又在一起聚会聊天,一群中国人聊天,很自然地聊到了很有争[
阅读全文]
(180)
张又普:《兰州大学1954年罢工事件》的反馈和回复《华夏文摘》(http://www.cnd.org/)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电子杂志,自1989年初创刊以来,至今(2017年)已28载,在海外华人圈中有很大的影响。不过由于存在着强大的防火墙之故,它对国内的影响力很小。2016年1月28日,我的文章被发表以来(http://hx.cnd.org/?p=119699),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反馈,有褒有贬,非常正常。对于那些支[
阅读全文]
(178)(179)
张又普:兰州大学1954年罢工事件第一节:背景1974年,两位兰州大学地理系的青年教师来到我家,拜访我的父亲。他们两人都是于1960年代初期毕业于西北大学地理系,是我父亲的学生,毕业后分配到兰州大学工作。1974年两人到西安出差,顺便拜访当年的恩师。那时,我已经成年,全程旁听了他们之间的交谈,使我终生不忘,尤其是二十年前的一起罢工事件。自满清[
阅读全文]
(176)(177)
张又普:台湾人林先生人类社会是由数以十亿计的小人物组成的,每一个小人物的命运各有坎坷,都不太一样,都是社会某一个侧面的反映,所有小人物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人类大社会。作家冯骥才曾经为我们大家介绍过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00位小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要看一看这100个人的不同的故事,就会对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有个大概的了解。本人不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