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张又普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2021-05-01 07:57:37)
(206)(207)
张又普:毕福剑的发言权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使我们这些海外华人都感到很高兴,美国政府因此给中国人发放为期十年的签证,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美旅游。2016年5月30日是美国的节日,三连休,又是我们一群海外华人聚会的时机,此次聚会多加了两位从中国大陆来美国旅游的人,给我们的聚会增加了来自国内的气息。大家聊天时,很自然地聊到了知名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1-04-28 08:19:13)
(204)(205)
张又普:中国博士Y君我周围的与我同龄的中国朋友圈,高学历者众多,学位几乎全都来自海外。拥有中国博士学位之后再移民美国者,不是很多,Y君就是一位来自国内的博士,当然他的年龄也比较小,不能算是我的同龄人。Y君出生于1978年前后,比吾儿略大几岁,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硕士、博士毕业,2007年前后来到美国东部某著名大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1-04-24 08:38:25)
(202)(203)
张又普:打麻雀第一节:打麻雀前不久,我看了两场电影。一部是由田壮壮导演、吕丽萍主演的“蓝风筝”,另一部是由英国BBC电视台拍摄的“1949年以後的毛泽东”。两部电影描写的都是1949年以后、文化大革命之前的中国故事,因触动禁区,在国内遭到禁演,这反而为两片做了绝妙的免费广告。这两部影片在加拿大Montreal(蒙特利尔)公演时,众多市民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1-04-21 08:00:38)
(201)
张又普:牧师与党委书记1989年底,我从日本移民加拿大,那时,我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英语不过关。我自幼师从母亲学习日语,直到1980年代时才开始认认真真地学习英语。后经友人介绍,我来到住处附近的一家基督教堂,认识了教堂的B先生。他是白人,英语极佳,担任教堂的Pastor,这个词通常翻译成牧师。我虽然不信基督教,但常常去教会听他讲教,那是我学习英语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1-04-17 14:15:16)
(199)(200)
张又普:反日同学X君第一节:X博士简介X同学出生于1961年,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他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攻读半导体专业。他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同学,属于神童,班里那位年龄最大的同学比他年长14岁,大学期间一直与他上下铺。X同学发育较晚,个子矮小,如同少年,大学四年期间,年长者对他颇为关照,犹如叔侄。大学毕业后,X同学又来到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1-04-14 07:37:54)
(197)(198)
张又普:基督教徒Z博士美国是一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各式各样的宗教玲琅满目,许多中国人来到美国后,顺应环境,也开始信仰不同的宗教,产生出许多有趣的故事。纯为文字方便,我把我周围的几个人汇总在一起,用一个虚构人物Z博士来叙述,这里说的是一个社会现象,不会与任何个人隐私有关,倘有雷同,敬请原谅。我在芝加哥北郊生活多年,认识了一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21-04-10 08:20:32)
(195)(196)
张又普:日美贸易谈判 第一节:背景 A先生出生于1930年前后,是一位纯粹的美国白人。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三千多美军丧命九泉,其中有一人就是A先生的叔父。深仇大恨,刻骨铭心,A先生对日本恨之入骨,恨不得万炮齐轰,把日本烧成火海。渐渐成年,A先生大学毕业后进入美国商务部工作,获得了一份终生雇佣的职务,使很多人很羡慕。A先生聪明能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1-04-07 09:01:29)
(193)(194)
张又普:党委书记W君1956年,W君出生于陕西省的一个农村家庭,自幼聪明伶俐,懂事听话,人见人爱,不到20岁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同龄人的楷模。此后,他历任党小组长,党支部书记等职,一路走下来,人生很顺利。中共党内分成很多不同的级别,不同级别还有不同的名字,如支部、总支等等,为简便起见,本文把所有不同级别的党的书记一律称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1-04-03 09:31:47)
(191)(192)
张又普:向日本政府提案第一节:日本的“土耳其浴室”1982年10月,我离开中国,前往日本东京留学,开始了我后半生的漂泊生活。东京地区人口密度极高,房子又小又贵,很多老式房子还没有浴室。我租住的廉价房屋,附近就有几家公共浴室,一间大屋子里有一个大温水池,周围一圈有很多淋浴,大家赤裸裸地没有任何私隐。我每个星期都要去几次,每次130[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1-03-31 08:17:28)
(190)
张又普:大炮专家布尔1990年3月22日,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郊区的一间绿树成荫的公寓门口,户主从外面归来,拿出钥匙正要开门时,一位恭候已久的蒙面人悄悄地出现在他的身后,使用一把7.65毫米的消音小手枪,从他的脑后连发两枪,他当场一命呜呼,凶手则扬长而去,至今(本文初稿于2016年4月)都未能被抓捕。两个星期后,英国中部的Teesport港口的一条货轮被英国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1]
[22]
[23]
[24]
[2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