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队

一介教书匠,酷爱自家乡;寓居多伦多,桑梓永难忘。
个人资料
博文

9.浴火重生 1946年9月13日,容纳40000人的邯郸体育场内欢声雷动,彩旗飞扬。在阵阵掌声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宣告成立。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示:孔从周任军长,刘威诚、陈先瑞任副军长,汪锋任政治委员,王汝昭任参谋长,崔仲远任政治部主任。下辖两个师:五十五师师长杨健,十七师师长张复振。至此,国民党第三十八军彻底脱胎换骨,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8.挥师起义 (1)十七师首举义旗 1944年初,蒋介石玩弄明升暗降、调虎离山的伎俩,把赵寿山赶到甘肃控制起来,派其嫡系、黄埔一期的张耀明接任三十八军军长。带有特殊任务的张耀明上任伊始,凡有共产党嫌疑的营、团职军官都遭撤职或关押,三十八军所辖的3个师14个团被缩编为9个团,还预谋把刘威诚任团长的51团肢解。全军将士对蒋氏排斥异己的伎俩深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7.创建教导队 (1)卓有成效 1938年,初任三十八军军长的赵寿山就接受共产党的主张,创建以“改造旧军队,培养新干部”为宗旨的教导队。开班伊始,他就交工委全权负责。教导队在陕西三原办了2期,在巩县办了3期,连同在四集团军总部办的两期学生队,共培养新式军官近1800人。 教导队从第3期起在巩县开办。当时名为教育连,办在阎沟、柏茂一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6.血战虎牢关 1944年春,发动二次世界大战的法西斯阵营,败局显露。在亚洲战场上为非作歹的日本侵略者为挽救其厄运,便疯狂地发动了中原战役。面对2万余侵略者,汤恩伯的40万大军或望风而逃,或一触即溃,短短37天,豫西38座县城沦于敌手。深受共产党帮助教育的三十八军一七七师,在巩东虎牢关阵地却舍生忘死,顽强抗击日寇7昼夜,胜利完成了迟滞消耗西进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5.智斗敌特 蒋介石出于排斥异己的本能和害怕三十八军“赤化”的恐惧心理,绞尽脑汁想搞垮这只队伍。派特务收集情报,腐蚀、拉拢、引诱、收买干部是他最常用的卑鄙手段。 面对特务的破坏和捣乱,赵军长在工委的帮助下,发动官兵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在抗日的前提下,能争取就尽量争取,不能争取就设置障碍让其活动困难。对派到基层的,则利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4.工委机关 1939年春,征得赵寿山军长的同意,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委指示在国民党第三十八军中秘密成立中国共产党工作委员会。这个简称“工委”的组织由蒙定军、胡振家、范明组成,蒙定军任书记,魏洪涛任秘书,配秘密电台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八路军前总、陕西省委直接联络。部队还专门成立了保卫工委机关和电台的安全部队——搜索连,范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3.赈灾救民 1942年至1943年间,河南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蝗灾,蝗虫飞起,遮天蔽日,蝗虫过后,绿油油的庄稼被吃得净光。在加上国民党政府征捐课税,汤恩伯部队强取豪夺,更使当地百姓无以生计。当时巩县一带,携儿拖女外出逃荒者络绎不绝,卖儿鬻女者屡见不鲜,野有饿殍,路有死骨,凄惨楚楚,目不忍睹。 赵寿山面对灾情心急如焚,他即令从关中购回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军长赵寿山 1956年的赵寿山 赵寿山等官佐1937年送杨虎城出国 (1)赵寿山简介 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1894——1965),原名赵生龄,陕西省户县人。公元1911年,赵寿山入西北大学预科,后转入陕西陆军测量学校。1924年离冯玉祥部入杨虎城部,公元1927年任团长,后升任第十七路军第五十一旅旅长和汉中警备司令,曾在著名的&l[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三十八军在巩县 白继周 巩县今名巩义市,位于黄河中游河南省的西部,在古都洛阳与当今省会绿城郑州之正中。它东有虎牢关扼守,西有黑石关、轩辕关盘踞,南依嵩山千峰百壑,北临黄河万里流川,以“山河四塞,巩固不拔”而得名。古时,羿射九日、嫦娥奔月为这里添彩;今天,撤县建市、全国百强为这里争辉。史有“东都锁钥”、“河洛咽喉&r[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8)
第七章名垂青史 常言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不但邻居乡亲提起何汉忱有口皆碑,就连垂千古的地方史志都多有记载。 在《巩县志》1991年版卷27“人物”(700页)中对何汉忱这样记载: 何汉忱 何汉忱(1884~1959),原籍安徽省宿县,寄居巩县白沙村界沟。山东陆军测量学校毕业后,应招到巩县兵工厂工作。民国26年(1937)冬,巩县兵工厂南迁,何[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6]
[67]
[68]
[69]
[7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