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队

一介教书匠,酷爱自家乡;寓居多伦多,桑梓永难忘。
个人资料
博文

38.三次登顶赏西岳 华山雄姿,西岳天险,自古就是旅游爱好者津津乐道的地方。这几年,我有幸三次奋力登顶,欣赏了险峰的无限风光,饱尝了远足的种种艰辛。 第一次游华山在上世纪的80年代初期我任教导主任之后,是为了摆脱学校繁杂工作的无奈之举。当时,教物理的我忙中偷闲地参加了县教育局开办的旨在提高在职教师素质的地理进修班,作为结业实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37.县城中心遇劫匪 在二次任教白沙初中期间,我碰到过在县城中心遭劫的咄咄怪事,让人至今耿耿于怀。 记得那时的教育部门不断组织各校领导赴外地听课参观,目的是通过到北京、西安、郑州这些大城市去开阔眼界,既能学习兄弟学校的教革经验,又给我们这些奋战在教学一线的骨干们一个休闲旅游的机会。 那是1989年我家刚搬进水泥厂新家属楼之际,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36.白沙初中再“灭火” 当我从郑州教育学院毕业风尘仆仆的返回原工作单位孝义镇教育组时,白沙初中的领导班子因利益分配不均与众教师产生激烈冲突而在火山口上风雨飘摇。教育组领导这时完全没有了当初追究我工作不力时的淡定,也顾不上派正职校长,匆忙委任我为主持工作的副校长,再次“灭火”白沙初中。 深入工作之后我逐渐发现,改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35.教育学院再镀金 公元1987年8月,我终于如愿以偿的挤进了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坐进了郑州教育学院八九届历史二班那神圣的教室。 当时的院长是赵延洲,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学者,我县回郭镇人。科主任苏敏,年富力强,世界现代史教得游刃有余。班主任张培基,一位严以律己的兄长型管理者,他能让枯燥的古汉语深入浅出,让学生欲罢不忍。中年教师还有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34.白沙初中失“前蹄” 我在孝义公社重点初中待了2年左右,就被调入白沙初中“救火”去了。 白沙初中地处县城东北角的伊洛河滩上,由孝义公社白沙自然村的南地、西沟、桥上、小沟4个大队几万群众主办,吸收附近的电厂、电磁厂、三三九国库等的工人子弟组成。因为它隶属4个大队,迎来好处都想捞,遇到麻烦都甩手,外加工厂的那些非农业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33.“县畿”之地露头角 师范毕业分配,我到了孝义公社外沟学校。 地名外沟的全称应该是和义沟外沟,当地人口语成“和泥沟”,很可能与建宋陵时在此取土和泥有关,因为它就座落在宏伟的宋陵区内,人杰地灵。 教初一数学及全校唱歌课时间不长,教导主任就听了我的数学课。课后在教师会议上说:以往分到孝义的新教师,都要先到孝南学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32.蠢蠢欲动谋跳槽 在师范毕业分配工作时,我已在教育战线摸爬滚打了十年有余,对“熬眼磨屁股”的“孩子王”职业已经厌烦,就和许多同行一样,打起了跳槽的主意,并极力付诸行动。 当时,我已和河南省化工厂的人事科长联系过,他对我学理工出身很感兴趣,感慨自己一个堂堂省级企业,平常竟无人能随厂长出差介绍产品,在热邀我加盟的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31.师范院校苦修身 我千辛万苦考入的学校颁发开封地区第二师范的中等专业文凭,实际是她的县级分校,上课就在县医院对面教育局的五层楼上,校长是戴国香,一个师长太太,教导主任是孙宝宏,回郭镇人。学校当时共有两级4个班,我们级全部由民师录取,高一级的全是高考中榜的学生。 当时,我太太按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落实了政策,带着两个儿子刚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30.物供匮乏少而精 在市场经济供过于求的大潮中,人们从关心自身的健康出发,刻意追求商品的品质不足为怪,而在改革开放以前,人人都为生存忙碌,能够消费的商品不是凭票就是限量时,却有几件商品的质量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俗话说:“破是破,上海货。”这是我国拾数亿民众对东方明珠大上海产品的中肯评价,上世纪70年代初就与我朝夕相处的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9.历练民师多遗憾 在我十余年的民办教师生涯中,受连绵不断的政治运动的影响,语言追求时髦,常常辞不达意,另加自己年纪轻修养差,确实说过一些欠考虑的话,影响了同事间的关系,令人至今后悔不已。 记得是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麦子将要成熟时,大概是5月20几号,时任校长乔松茂正患教师职业症——神经衰弱。为解夜不能眠之苦,他每天清晨都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1]
[62]
[63]
[64]
[6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