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队

一介教书匠,酷爱自家乡;寓居多伦多,桑梓永难忘。
个人资料
博文
13.神秘的东巴文化 (附视频)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东巴文化指纳西族古代文化,因在东巴教的传播中得以保存而得名。 东巴文化始创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在中华文化昌盛时产生,除了自身的文化特点外,也受着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儒教等文化的影响,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文化现象。 东巴文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2.神秘的香格里拉 (附视频) 云南的迪庆州是一个藏民居住区,这里有一个名闻遐迩的地方——香格里拉。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认为,香格里拉是指一个地方。但我要荣幸地告诉你,在藏语中,香格里拉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与客人打招呼表示欢迎,即“老朋友,你来了!”。 让人更想不到的是,香格里拉还是世界通用大语种英语里的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1.摩梭奇婚——“阿夏”制 在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两岸,川滇交界的云南省宁蒗县北部,有一个神秘、神奇、神往的泸沽湖。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有一个孤儿,每天爬上山坡替人放牧,虽栉风沐雨、缺吃少穿,但持之以恒、从不偷懒。孤儿的勤劳感动了上苍。一天,一条大鱼托梦对他说:“善良的孩子呀,你太辛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0.苍山雪 大理之美,首推苍山和洱海。 苍山之美,首推山顶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人称“苍山雪”。 苍山是低纬度的高海拔景观,有7座主要山峰的高度在4000米以上,且都集中在山岭的中段,就连南端最低的斜阳峰也有3074米,因此造成的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山头积雪常年不化堆银积玉,山坡植被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山脚之处生机盎然繁花似锦,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9.洱海月 洱海月是大理四大名景之一。 明万历年间任云南布政司右参议的晚明著名诗人冯时可在《滇行纪略》中说:“洱海月,望后至二十,月犹圆满”。 按常理,月亮从十七开始缺,为什么“洱海月”直到二十还圆呢?这主要是因为苍山19峰挺拔高峻,披雪的苍山倒影在洱海里,从农历十七至二十,虽然月亮稍缺,但倒映入洱海中的雪影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8.下关风 下关疾风是苍洱之间主要的风源。冬春为甚,夏秋稍小。它从西洱河谷向东劲吹,尤以冬春季节风势速猛,瞬时风力可至八至十级,平均风速为4.2米/秒,瞬间最大风速27.9米/秒,大风年均日数78.5天。风期之长、风力之强十分罕见,其呼啸之势让我在兔年岁首初游大理时偶见峥嵘。 下关风势之威力以天生桥出风口为剧,所以在大理火车站(下关)停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7.上关花 据考证,上关花起源于上关的“十里香奇树”。这种树原生长在离上关十余里的沙坪街的和山寺内。 据《大理府志》记载:和山花树高六丈,其质似桂,其花白,每朵十二瓣,应十二月,遇润月则多一瓣,应仙人遗载与民间传说。 此花系优昙一类花卉,花状如牡丹,大若拳头,色白而微黄。 此树不光花奇,结出的果实外壳坚硬而黑亮[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风花雪月故事一 成语“风花雪月”,诞生于古代,原指美丽可爱的自然景色,是个褒义词。到了宋代,被一个文人引用,变成了诗文缺乏内容、流于形式的贬义词。经过多少年的苦苦挣扎,这个成语终于在云南大理跳出“苦海”,成就一幅对联广为流传: “上关花,下关风,下关风吹上关花; 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 横批&mda[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5.大理姑娘服饰美 五朵金花艳苍洱 在大理,人们赞美白族姑娘漂亮,就会脱口而出:“她简直像马蜂,似喜鹊!”像马蜂,说明身材婀娜、亭亭玉立;似喜鹊,则说明衣装素雅艳丽、赏心悦目。 如果你到过苍山之际、洱海之滨,你一定也会发出由衷的感叹。当地白族有这样一句歌谣:“艳蓝领褂白衬衫,叫人不得不喜欢。”你看,用红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4.金马碧鸡之昆明 两千余年历史的古城昆明,是我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漫步昆明的大街小巷,许多罕见的文物古迹都会迎面向你扑来。金马坊、碧鸡坊、忠爱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昆明人为什么爱用“金马钟秀,碧鸡呈祥”来歌颂自己的故乡呢?这与昆明坝子(地理学中的盆地在云南口语成坝子)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翻开地图,眼前的昆明城就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56]
[57]
[58]
[59]
[6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