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队

一介教书匠,酷爱自家乡;寓居多伦多,桑梓永难忘。
个人资料
博文
第二十五章武汉“七·二〇事件” 1.主席、总理对解决武汉问题的方针和武汉军区的阻抗 1967年的7月13日下午,主席召集林彪、周总理和中央文革碰头会成员等人开会的时候,主席提出,他要去武汉游泳。当时武汉应是天下最乱的地区,所以林彪和总理等中央领导都反对主席去武汉。大家建议主席去北戴河游泳,那里比较安全。但主席说,天下之好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二十四章中央文革小组和文革造反派 1.文革造反派的形成 “五一六通知”发布,北大聂元梓等7人的大字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全国大、中学校的学生首先响应毛主席、党中央的号召,积极投入文革运动,起来造反。但那时候学生对“造反”的理解是比较模糊的,他们只是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批“三家村”,揪黑帮。好多学生把斗争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6.批斗王光美 1967年1月的时候,清华大学蒯大富一些人,用王光美的女儿出“车祸”的谎言,搞了一个“智擒王光美”事件。这件事情是他们自己搞的。总理知道以后,马上派他的秘书去把王光美接回了中南海。主席后来知道了说,共产党讲究光明正大,不准再搞这种骗人的事情。对这件事情,我们中央文革事先也是一点都不知道的。他们很可能是受到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5.胡乔木和谭震林等人的掲发证明 《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评反动影片(清宫秘史)》的发表,刘少奇看了之后气坏了,血压升高,睡不着觉,极力喊冤,说戚本禹的文章“有很多假话,我什么时候说过那个电影是爱国主义的,什么时候说过红色买办?”为此胡乔木专门给中央写了个材料,他说他记得清清楚楚的,刘少奇当时确实说过《清宫秘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二十三章发表《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一文 1.关于电影《清宫秘史》的一段旧事 电影《清宫秘史》是1948年由香港的一家电影公司摄制的,主要讲述了清朝末年光绪皇帝、珍妃与西太后在戊戌变法期间宫廷内的争斗。电影对支持维新变法的光绪皇帝给予了肯定,对慈禧则采取了揭露否定的态度。在影片中通过珍妃之口,说出了要光绪依靠洋人、夺取慈禧的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二十二章军队与文化大革命 1.军队的造反派 刘少奇、邓小平虽然分别做过新四军和“二野”的政委,但很少指挥战斗,在军队中根基不深。所以八届十一中全会批判刘、邓,军队是拥护的。那时部队的主要领导,包括一些老帅和将军们都表现得非常积极,和中央文革小组的关系也很好。中央文革要成立《快报》组,吴法宪从空军调了一些优秀的干部来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二十一章青海军区开枪镇压革命群众惨案 1.中央军委“八条命令”的诡异传达方式 事实上,“二月逆流”决不是“大闹怀仁堂”这样一件孤立的事件。它与许多地方发生的动用军队镇压造反派的事件是有着紧密联系的。毛主席批准的中央军委“八条命令”是为了稳定军队的。但是一些人却把它用来当作镇压造反派的“尚方宝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二十章陈毅、谭震林等人大闹怀仁堂和批“二月逆流” 1.京西宾馆事件 在上海发动“一月革命”期间,江青在一次会议上,谈到对陈丕显的评价问题时,她以开玩笑的方式对主席说,“这次要造主席一个反”。谭震林就在一边指责江青说,你还要造主席的反?主席是全党的主席,你这是胆大妄为。当时主席听了也只是笑笑,并没有去理会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九章上海“一月革命”掀起的夺权风暴 1.上海的“一月革命” 参加毛主席的简朴家宴两天后,上海发生了“康平路事件”。上海市委对张春桥处理“安亭事件”的做法很不满意,可是毛主席已经明确表态支持张春桥,他们又不好公开地去反对。当时在“工总司”成立先后,支持上海市委的工人成立了上海工人赤卫队。曹荻秋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八章打倒陶铸及中央文革小组的变化 1.我所知道的陶铸 文革开始前,中央办公厅是在刘少奇曾经住过的“甲楼”办公,中办主任汪东兴、秘书局局长童小鹏和我的办公室都在那里。1966年5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后,陶铸调来中央当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中宣部长,中央办公厅的工作就由他来领导了。他刚调来北京,还没有办公的地方,于是我们就把我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