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卜辞和卦爻辞为核心的龙和雨水关系说的考察
龙是《周易》时代动物崇拜之一。作为论证《乾卦》六龙取象的必须加以注重的时代背景,我们发现《乾卦》六龙和众多上古史料中对应龙与雨关系的记载,是在一个共同的原始宗教信仰基础上的集中体现。这是揭开《乾卦》内涵的重要根据。
其中,《周易》中记载龙蛇图腾的卦爻辞有如下:
《乾卦》:
初九:潜龙[
阅读全文]

汤“以身祷于桑林”说神话及其展开在上古时代,商汤求雨被看成是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一件历史事件。这个神话背后已经被注入了浓厚的天人感应色彩,同时也是当时国王和巫师身份一体化的图像见证。这一神话完整地出现在《吕氏春秋·顺民》中:昔商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仍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有余一人,[
阅读全文]

火历、火神信仰的成立史研究一、对商周彝铭中记载“火历”的古天文学研究“火出”可能是施行火历的隐语之一。因为在《左传·昭公十七年》中明确地记载着“出火”问题。见如下: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汉。申须曰:“慧,所谓除旧布新也。天事恒象,今除于火。火出必布焉。诸侯其有火灾乎?”梓慎曰:“往年吾见之,是其征也。火出[
阅读全文]
(二)、《诗经》和《易经》中“感天而生”说神话的比较研究“感天而生”说的记载虽然大量出现在汉代的纬书中,但是它所反映的这一传说实际上早在先秦时期就非常盛行了。这可以以《诗经》和《易经》为其典型代表。在《诗经》中出现的“感天而生”说,最主要体现在《生民》一诗中。那是周王朝诞生的历史传说。如下: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
阅读全文]

“感天而生”说神话的思想史研究——对“析子孙”铜器铭文的最新解读从宋代以来,出现在商周彝铭上的一个特别的图像文字就引起了学者们的特别关注,他们为此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这个特殊图像文字具体实例可见下图《举方鼎》及其铭文:对于上述铭文拓片中自上而下的前三个图像文字,宋代学者吕大临释为“析子孙”,王黼认为“乃贻[
阅读全文]

致未名空间史海钩沉冒牌“刘正教授”和该版版主fingerling54(haibugui):
本教授不再去你们家的网站发言了,请不要假冒我的名字每天继续在史海钩沉版面发言,好吗?别真把自己当什么角儿!哪天你姐夫、网站老板不包养你姐姐了,你就立刻没有了在史海钩沉当版主的饭碗!做事还是给自己留点德吧!!
是否是我的发言,请直接来以下三个网址验证:
http://www.ba[
阅读全文]
四、宗庙祭品问题①玉器郑玄在《周礼注》一书中曾有“宗庙献用玉爵”一语,贾公彦为此注解说:春夏受享,秋冬一受于庙。庙中则有前设几法。有关玉器和礼制的关系问题,我们以后拟另有专文论述,在此先不作论述。②彝器根据《周礼·幂人》记录:“祭祀,以疏布巾幂八尊,以画布巾幂六彝”。在这里,八尊六彝是宗庙祭祀的必需。前述所谓的“宗[
阅读全文]
西周金文记载的庙制和礼制的若干问题研究1一.用牲问题①牺牲在西周祭祀活动中,选用牺牲是件大事。在《礼记·祭义》中明确提出了“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养兽之官,及岁时,齐戒沐浴而躬朝之。牺辁祭牝必于是取之,敬之至也”。所以,在《周礼·司门》中专有负责“祭祀之牛牲”的官吏。贾公彦在《周礼注疏》一书中说:牧人六牲,至祭前三月,则[
阅读全文]
“啻”字和庙制的金文史料研究“啻”字在金文史料中出现数次,因为涉及到迁庙·毁庙制度问题,所以值得认真予以研究。见杜预《春秋左传注·闵公二年》中的记载:三年丧毕,致新死者之主于庙,庙之远主当迁于祧,因是以审昭穆,谓之禘。这里的“禘”,也就是“啻”。作“啻”和“禘”在古籍中似无大的区别。但是,在金[
阅读全文]
西周金文中迁庙制度研究迁庙制度和毁庙制度是密不可分的。这是西周宗庙制度上的一条重要原则。贾公彦在《周礼注疏》一书中为此特别解释说:祖其有德,宗其有功,其庙不毁,故云祧也。可见,祧庙是由毁庙制度而形成的。迁庙制度在其本质上是儒家宗法思想的直接来源。贾公彦在《周礼注疏》中对此问题总结出一句话,即:“诸侯既不可与天子同有二祧”。这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