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的故事(45)-考上大学
大学开始招生了,那年名额很少,整个凤阳县只有10个大学名额,30个中专名额。全县有34个公社,每个公社有20至30个生产大队,每个生产大队又有10至15个生产小队。每个公社只有20多个名额可送县城去参加考试,每个生产大队最多只有一个名额,甚至没有。要过大队这一关是特别难的,因为每个生产小队推荐一名知青到大队,而大队要在这么多的[
阅读全文]
青云的故事(44)—凤阳监狱
凤阳五七干校被按排驻在凤阳府城的一座空监狱里,它是安徽省第四监狱。四周高髙围墙拉着电网,北面围墙的东西拐角各耸立一个供放哨和监视用的小岗楼,听说里面的监房都是用泥坯砌成的大通舖,大门口有一条大黄狗。
县文艺写作班的宿舍就在凤阳监狱对面,为解决吃饭问题,写作班联系可到凤阳监狱搭伙。一开始大黄狗不让进,要[
阅读全文]
青云的故事(43)—琴走四方
整个冬天,公社文艺宣传队不断地去各个生产大队演出,青云的手风琴演奏也让农民们开了眼界,年轻的农民们一个劲地往台前挤,投给青云无数次好奇和羡慕的眼光。?公社文艺宣传队还参加了整个凤阳县的巡廻汇报演出,全县共有三十四个公社,每到一个公社,演出前就可以美餐一顿,粉条炒小公鸡,划拳,谁输了谁喝酒。这是青云从未体[
阅读全文]
青云的故事(42)-函授教学
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和年龄之间是有一定的定量关系,人的知觉能力,最佳年龄在10至18岁。青云的爸爸不知道这么多的理论研究,只知道学龄时期放弃了学习,将来整体素质就是一个跛脚,孩子去了农村以后要一辈子务农吗?学点数理化总有派得上用场的时候。
不像其他的知青父母,秋收一结束就急急地去信催促自已的孩[
阅读全文]
青云的故事(41)-琴缘结友
青云办完了奶奶的后亊就立即踏上返乡插队之途。姐妹们在一起生活上苦点,但精神上却特别放松和快乐,这也让青云很快从失去奶奶的悲痛中解脱出来。没有牵挂的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冬天。农村的冬天就是农闲,白天短昼夜长,小鱼、小华和六妹都准备回家过冬与家人一起过年。青云不打算回去,一来家里只有后妈和弟弟,二来后妈的[
阅读全文]
青云的故事(40)—追悼会后
哪有什么奶奶的追悼会?青云爸爸自觉自己还在接受改造,文革尚未结束,丧事从简。
那晚,青云和哥哥陪爸爸为奶奶守夜;
那夜,爸爸眼泪一夜未干,象是欲以眼泪将自己的不孝冲刷干净似的。
想想这几年自己真是对不起母亲,多少年了,自己没有化时间单独与母亲一起交谈,更谈不上照顾母亲,这一晚是这几年来他与母亲在[
阅读全文]
青云的故事(39)—奶奶长辞
奶奶曾有让青云翻出一些仅有的照片和收藏的信件,重温、回忆、感慨!最后叮嘱青云“记得你们有一位堂姐在台湾!要找,要团圆!“。青云答应着却不知这就是奶奶临终前的交待。
不知道是不是人们说的回光返照,还是奶奶长期缺乏营养加上中风枯灯已尽,奶奶告诉青云自己中风的原由后仅两周时间就突然开始昏睡了,青云请了[
阅读全文]

疫情期间一日三顿地做几菜一歺,有时也想简单轻松点。
这道海鲜面饼就简单又随意。
1.食材:韮菜,魚片(Costco有卖都处理好的),面粉。
可放鸡蛋也可不放。
2.韮菜切碎,魚片切丝,放点面粉,少许盐,少许水。搅拌一下;
3.放少油在平锅中,放二大汤匙以上搅拌好的料,摊平,煎至你想要的状态。
韮菜放多少?随意。魚丝多少?也随意。面粉多少?[
阅读全文]
青云的故事(38)—中风原来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青云二个月的细心照料,每曰两次的针灸,奶奶竟可以一点点开口讲话了。青云赶紧问奶奶要吃什么,奶奶总是说没有。如果问奶奶什么东西好吃,奶奶说,“饥饿好吃“,是啊,多有哲理的回答,当你没有胃口时,哪怕山珍海味也无兴趣。
青云问奶奶怎么会中风的,是跌倒了吗?奶奶回忆说,那天下午,[
阅读全文]

青云的故事(37)-奶奶中风
农村的生活是艰苦的,住的是无窗茅屋,泥墙泥地泥灶头,用树杆绑起来做的床框,再捆上草绳铺上稻草就是床了。没有厕所、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常吃高梁,玉米和蕃薯。与大城市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
农村的生活是吃体力的,放牛,锄草,栽秧,割麦,挑水,出粪,担稻......从沒見过的农活初学时特别不得劲,一天下来累得浑身酸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