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母亲注重我们的学业,更重视我们的品行德性母亲注重我们的学业,母亲更重视我们的品行德性。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无锡市儿童列车通车,学校组织学生乘坐列车庆祝.同学们高兴得叽叽喳喳不休地谈论着这振奋人心的消息.每次春游,秋游去鼋头渚,蠡园这样需在外午餐的地方,母亲都勉为其难地答应。我总是在不坐车的队伍里,带着最简单的干粮。坐火车,简直就是异想天开,我[
阅读全文]
(二)母亲为了我们多读书,读好书操碎了心母亲虽然自己文化不高,十六岁时就因家境困难,辍学工作,但母亲没有让我们重滔复辙,步她的后尘,相反地,母亲为了我们多读书,读好书操碎了心。
母亲认为字写的好坏是一个人的”出面包”,看字就能知这个人的个性脾气和办事能力。听母亲说她在学校里也是好学生,毛笔字写得特别好,还为学校写过”学校规章制度”贴在学[
阅读全文]
(一)母亲为了我们,独自背起了沉重的十字架
自我记事开始,我们家就住在留芳声巷44号东弄唯一的一栋楼房里.家里没有父亲,靠母亲在新生路服装社当会计的微薄工资和姨妈的一点接济养活外婆和我们兄弟姐妹六个。我们失去父亲的时候,大姐才十一岁,最小的华弟还在襁褓中嗷嗷待哺,母亲也才四十岁,正是她生命的黄金时期。
母亲漂亮能干,但面对这残酷的现实,她没有[
阅读全文]

母亲离开我们二十个年头了。重发我在母亲去世十周年时的纪念文章,缅怀母亲的精神,祝我母亲的在天之灵安息!
母亲离开我们整整十个年头了,十年来我对母亲的思念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增长.没有能向母亲作最后的告别,没有能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是我今生最大的痛,最大的遗憾。
一直以来,我就想为母亲做点什么,哪怕是写一篇文章也好,但是每当我坐下来,摊开纸,[
阅读全文]
2008年2月23日
早教网可可妈妈在团团小家留言说:"...国外的年味一定不是很浓吧,有空常回国来看看吧。
"在国外过中国年没有假期,亲朋好友也少,的确年味浓不起来。
今年在儿子家过元宵节,因为团姥姥姥爷来了,团妈又在家待产,家里人多了,很热闹。
我们常常逮着空就打牌消遣;边品着团姥姥姥爷从北京带来的香茶,磕着他们带来的瓜子,糖果和点心;团团则[
阅读全文]

南瓜面疙瘩
2008年7月10日
现代人说营养不良已经不再是营养缺乏,而是营养过剩了。每天饭桌上吃什么是每个家庭主妇最头痛也最可发挥的事。
每天的午饭,我和团妈常是以扫荡昨天晚餐桌上的残羹余菜为主。有一天,好不容易冰箱里的剩菜剩饭吃空了,可以吃顿新鲜的了。可是又不知道吃什么好了。做饭吧?得做菜,中午做了,晚上的全家团圆晚餐就吃不到新鲜菜了?[
阅读全文]
2007年6月10日
昨天团妈和我带上团团到豆豆家作客。豆豆和团团一样,爸爸妈妈的家在旧金山,爷爷奶奶的家也在休士顿,跟团团爷爷和奶奶还是邻居加朋友。豆豆的奶奶刚到旧金山帮忙带孙子。
豆豆的爸爸向我们介绍了号称“拉面纳粹“的全旧金山最好的一家日本面馆-SantaRamen。说那面店上午11点30分开门,客人通常在11点就在门口排队了。一般排30分钟就能轮到,[
阅读全文]
2007年5月29日
谢谢萌妈的分享和邀请,让我来读"为什么中国的奢侈品在美国这么便宜"这篇文章,还要我来验证这篇文章的真实性,这太挑战了。我试试吧。
首先我觉得这位作者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很好,有忧国忧民意识。要回答他提出的问题亦难亦易。说难是因为这是个关于国家体制,政治,经济制度的大问题;说易是谈我个人的浅见,笼统地讲,因为美国是个发达国[
阅读全文]
(07-06-29)经墩妈蓝梦的建议,我把“也谈老人带孩子的利弊“在早教论坛“家有宝贝”里发帖,让大家来讨论“老人带孩子是利多还是弊多”。
许多妈妈回应了我的讨论题,各抒己见,写出了自己中肯的意见和看法。许多认为老人带孩子弊多的妈妈谈到了老人的育儿观念陈旧,保守固执,对孩子溺爱,又沟通难,只好选择自己来带孩子。。。。让我想起[
阅读全文]
2007年6月18日
前些时,在看了宪妈的“谁带孩子最合适?“一文后,就在文章后面加了十几行的评,可惜没有发表成功。这一耽搁就是几个星期。今天在论坛又看到相关的话题。也想就自己带团团的体会谈谈老人带孩子的利弊。
老人带孩子是利还是弊,一直以来就是一个见仁见智,贬褒不一的话题。
我觉得老人带孩子的好坏完全因人而异,事在人为,没有统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