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战是宋朝末年宋朝军队与元军的一次战役,这场战争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相传宋元双方投入军队30余万,战争的最后结果是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此次战役之后,宋朝也随之覆灭。
祥兴二年(1279年),元将张弘范大举进攻赵昺朝廷。随后,攻占广州不久的西夏后裔元军将领李恒也带领军队也加入战事。相传起初宋军兵力约有20万,战船千[
阅读全文]
元朝滅亡南宋的最後一戰
伯顏攻取臨安之戰,是宋元鼎革之際的最後一次重大戰役,自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春元軍攻佔建康(今江蘇南京市),到至元十三年(1276年)春進佔臨安(今浙江杭州市),歷時1年,中經溧陽之戰、獨松關之戰、常州之戰、五牧之戰等激戰,以南宋朝廷投降元朝而告結束。
至元十年(1273年)元軍攻陷襄樊後,右丞相伯顏率水陸大軍沿長江順[
阅读全文]
「無襄則無淮,無淮則江南唾於可下也」
襄樊之戰是元朝統治者消滅南宋統一中國的一次重要戰役,是中國歷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關鍵一戰。這次戰役從南宋鹹淳三年(1267年)蒙將阿術進攻襄陽的安陽灘之戰開始,中經宋呂文煥反包圍戰,張貴張順援襄之戰,龍尾洲之戰和樊城之戰,終因孤城無援,鹹淳九年(1273年)呂文煥力竭降元,歷時近6年,以南宋襄樊失陷而告[
阅读全文]
中國古代防禦戰的最濃重的一筆
宋蒙(元)戰爭從公元1235年全面爆發,至1279年崖山之戰宋室覆亡,延續近半個世紀,它是蒙古勢力崛起以來所遇到的費時最長、耗力最大、最為棘手的一場戰爭。發生於1259年的四川合州釣魚城之戰,則是其中影響巨大的一場戰事。
1234年宋、蒙聯合滅金後,南宋出兵欲收復河南失地,遭蒙軍伏擊而失敗。1235年,蒙軍在西起川陝、東至淮[
阅读全文]

平型关大捷
魏碧海
一
杨得志辞别林彪赶回太原车站,天已经亮了。下了一夜的雨,站台上的东北流亡学生仍
未散去。此时太原各界群众也纷纷赶来为八路军送行。学生们唱了一夜的歌,嗓子都哑了,
互相搀扶着还在唱“九一八——九一八……”,一个个如从水里捞起来的,从头至脚湿淋淋
的,看起来让人揪心。
列车在军民的口[
阅读全文]

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ZT]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八路军出师华北挺进山西之际,日军第5师团在察哈尔派遣军的配合下,正沿平绥路进攻长城沿线,企图南下进攻太原,夺取山西腹地,并从右翼配合华北方面军在平汉路的作战。中国第2战区制定了沿长城各隘阻击日[
阅读全文]
「願人人戰死而失台,決不願拱手而讓台」
台灣軍民的抗日之戰,從1895年4月20日開始,到10月21日日軍佔領台南府,歷時6個月。他們團結一致,協同抗敵,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為中國人民反帝鬥爭史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中國神聖領土台灣割讓給日本。消息傳來,全國嘩然,立即掀起[
阅读全文]
這是中國人第一次抗擊外國侵略者的鬥爭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很早以來,兩國人民就友好交往,但在明朝的時候,由於日本
國內形勢的變化,釀成了倭寇侵擾中國沿海地區的倭患,和以戚繼光為首的中國軍民抗
擊倭寇的鬥爭。
倭寇之患從明初以來就一直存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時候,日本正處於封建割據的
南北朝時代。早在元順帝至元二年(1336年),打進京[
阅读全文]
历史上的六次中日战争
第一次中(唐)日战争
中日之间的第一次战争是663年8月进行的白江口之战。659年,百济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援,唐高宗派苏定方率军13万征百济,新罗以5万精兵接应,唐、新罗联军迅速击溃了百济,俘虏了百济国王义慈。义慈王的次子福信收集残部,企图复国,于660年向日本求助,并要求放回作为人质的丰璋王子,日本当在位的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