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
北京是清王朝統治的心臟,也是帝國主義列強侵華勢力的中樞。義和團的英雄們在這裡展開了氣壯山河的反帝愛國鬥爭,許多大街小巷留下了他們的戰鬥足跡,灑下了他們的淚水和鮮血。
1900年5、6月間,大批義和團進入京津,同當地的群眾相結合,聲勢更加浩大。清朝統治者感到,若不避開義和團的鋒芒,就有被推翻的危險。因此。[
阅读全文]
席捲華北,震撼中外
中國人民抗擊八國聯軍的大沽、天津之戰,是以義和團為主體的反抗外來侵略的戰爭,從1900年6月15日開始到7月14日結束,歷時1個月,中經大沽之戰、老龍頭火車站爭奪戰、紫竹林租界攻堅戰和八里台保衛戰,最後以義和團撤離天津,八國聯軍分區佔領而結束。
這場戰爭是由帝國主義列強仇視義和團運動而引起的。
義和團運動1898年首先在山東興[
阅读全文]
英法資產階級第一次聯合侵略中國的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資產階級對清朝發動的一次侵略戰爭。這次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因此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法、美等國的資本主義經濟有了進一步發展,迫切要求向外侵略擴張,以便尋找新的市場和原料產地。英國資產階級原以為憑借《南京條約》就可以迅速打開中國市場,獲[
阅读全文]
「為推銷毒品而向一個國家宣戰,除英國之外還沒有先例。但英國卻借此打開了中國閉關的大門」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英國殖民者在1840—1842年對中國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戰爭的導火線是英國強行向中國推銷鴉片。戰爭以清朝失敗而告結束。從此,中國開始由封建社會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前,中國是清朝統治下的封建國家。
清朝[
阅读全文]
中法戰爭史上的最大一役
鎮南關大戰是中法戰爭中清軍在廣西鎮南關(今友誼關)大敗法國侵略軍的一次戰鬥。
1884年8月23日,福建水師在馬尾海戰中全軍覆沒,打破了清政府苟且偷安的迷夢。8月26日,清政府向法國宣戰,命令陸路各軍迅速向越南進兵,沿海各地加強戒備,嚴防法軍侵入。中法戰爭在海上和陸路同時展開。
海上戰場。1884年10月,法國艦隊進犯台灣,[
阅读全文]
中國近代海軍史上的慘痛的一頁
馬尾海戰是中法戰爭期間,法國海軍在福州馬尾港襲擊中國福建海軍的一次作戰行動。由於清朝的腐敗無能,福建海軍在這次作戰中全軍覆沒,寫下了中國近代海軍史上極為慘痛的一頁,也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訓。
中法戰爭發生在19世紀80年代。當時,世界資本主義正從自由競爭階段向壟斷階段急速轉化,西方列強爭奪殖民地和瓜分世界[
阅读全文]
維護國家主權,保持領土完整的一次正義戰爭
19世紀60年代,隨著西方列強在世界範圍內爭奪殖民地鬥爭的日趨激烈,中國的邊境形勢日益緊張。沙俄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奪取了中國東北邊疆的大片領土,隨後便把侵略魔爪伸向中國西北邊疆。1864年,沙俄通過與清政府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又侵佔了中國西部領土44萬多平方公里,並妄圖吞併整個新疆。1865年,中亞[
阅读全文]
中國古代海戰史上最大的登陸作戰
收復台灣之戰,是由民族英雄鄭成功領導的驅逐荷蘭殖民者的正義戰爭。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聖領土。明朝末年,由於政治腐敗,武備廢弛,台灣、澎湖的防衛力量逐漸削弱,給外敵窺伺造成可乘之機。17世紀初,荷蘭政府在其亞洲的殖民基地巴達維亞(今印尼雅加達)建立東印度公司,專門從事對東方各國的經濟掠奪和武力侵[
阅读全文]
剿撫並用,為國家統一而戰
清軍平定准噶爾貴族叛亂之戰,是一次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的正義戰爭。這次戰爭,起於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迄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迭經三朝,歷時70年,最終弭叛息亂,取得了完全勝利。
明末清初,我國北方的蒙古族分為三大部:在今內蒙古地區的是漠南蒙古,在原外蒙古一帶的是漠北喀爾喀蒙古,遊牧於天山以北[
阅读全文]
「非創以兵威,則罔知懲畏」
雅克薩之戰,是沙俄侵略者妄圖侵佔我國黑龍江流域大片領土,我國軍民被迫進行的一次反對侵略、收復失地的自衛戰爭。
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秦漢以後各朝均在此設官統轄。清朝建立之後,繼續對這一地區行使管轄權,加強統治。除設盛京將軍(駐今遼寧瀋陽)、寧古塔將軍(駐今黑龍江寧安)和黑龍江將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