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br> 白皮书的内容<br><br> 在白皮书中,中国国务院指出,中国空间计划的目的不仅包括扩展对地球的认识,促进人类文明(这也与许多空间力量的国家目标一致),同样包括:<br><br> 1、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同时<br><br> 2、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br><br> 在详细阐述了中国空间计划自2006年以来的进展以后,白皮书列出了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它们是:<br><br> 1、新航天运输器,不仅包括重型长征5号,还包括长征6号,长征7号;<br><br> 2、一系列新的人造地球卫星,包括新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以及对目前北斗导航系统的扩展,同时<br><br> 3、改善通信、跟踪和指挥(tt&c)能力,完成海南岛新发射场的建设。<br><br>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白皮书不仅重申了在月球探测工程中不间断的努力(包括试样采集);而且特别指出,“中国将在登月初步计划上进行研究”。这是在这种较高层次上,针对这一目标提出的首个明确的官方声明,也反应出了对这一愿景的大力支持。<br><br> 白皮书符合中国的空间计划,有助于中国科技基础的发展;同时也推进了自主研发和创新研发,增强了“它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白皮书指出将“加强航天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例如,对工业和理论航天技术更深力度的支持,包括“保证持续和稳定的航天活动经费投入”。考虑到中国的航天工业全是国有企业,这或许意味着融资渠道不是问题。<br><br> 同时,白皮书对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的双边和多边合作进行了回顾,并以此作结。在文章末尾,白皮书指出,未来5年北京将对加入国际空间社区进行科学研究很有兴趣;开发更好的卫星应用;加强对地设备的研发,包括tt&c能力;更多的商业活动,包括进出口卫星整星以及相关的地面设备;同时“将在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上进行技术合作”。<br><br> 中国空间计划的关键因素<br><br> 中国空间计划的一些关键特性在白皮书中非常明显。它折射出太空计划不间断的大量资源投入,同时也反映了北京乐意在基础科学和具有影响力项目上进行投资。因此白出书指出,中国不仅将研制多太空实验室,同样也将研制“暗物质探测卫星”。事实上,这些列出的计划表明了中国在太空计划领域的极大兴趣,进而可与美国或欧洲国家竞争并超越亚洲国家。<br><br> 出现在白皮书中的类似项目,以及对登月计划的研究同样表明,中国高层领导在航天优先上的一致性。白皮书规定了下一个五年计划主要的纲领性目标,同时,它们已经在中国主要的决策者和政治幕僚中达成一致。<br><br> 白皮书中的这些项目同样表明,聚焦于中国航天成就之中的国家安全观变得日益明晰。它的一个主要目标,例如高分辨率成像卫星,即是“稳定的、全天候、全天时、多光谱、不同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的一部分。因为之前,在形成这种能力方面有所推迟,中国目前看上去好像正在专注于侦察卫星网络的开发。<br><br> 中国在国家安全方面的航天计划<br><br> 追求类似系统的决心显示了,中国在太空军事作用方面的巨大兴趣。然而,国家安全仅在白皮书中简要提及(并未提到2007年的反卫星武器试验);这毫无疑问是中国规划这的一个关键考虑点。<br><br> 中国的军事作品都很注重在太空及网络空间与传统的陆地、海洋和空中作战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国从其对近期国际冲突分析中学到的经验教训,所有这一切都指出了太空系统的重要性。此外,建立太空优势或空间控制的能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时期具有历史意义任务”的一部分。这一观点由中国领导人在2004年提出,以许多任务对军队进行考核,包括:保卫中国在整个潜在冲突地区的国家利益,外太空和网络空间。<br><br> 近期,对“具有历史意义的使命”的讨论指出,某些技术领域包括航空,将在解放军的现代化成就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新世纪军队具有历史意义使命的新阶段”,中国领导人在七月谈到了在战斗力形成上的加速转变;并指出这是目前的主线。<br><br> 这一主题一直被众多中国军官重申,最近也经常被解放军全军军备工作委员会提到,其代表在12月受到中国领导人的接见。委员会广泛汇报了中国现时面临的压力,指出目前的任务就是借助十一五规划的成就,推进武器和装备结构方面的进一步发展。<br><br> 中国军队在十一五期间的航天成就包括:反卫星武器试验;2010年1月的外太空导弹防御试验;以及众多卫星的发射。因此在未来五年,很可能看到中国军队在相关航天能力上的巨大进步。许多项目都列在了航天白皮书中,例如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用于“接收、处理、分配和应用卫星数据”航天设施的改进,以及“航天器空间碎片防护系统”的构建,为潜在的优先级提供了一些线索。<br><br> 建议美国应该<br><br> 1、现代化美国空间能力:具有远征角色的美国,需要可在远远超中国能力的西太平洋进行操作的空间系统。因此,无论它是否位于侦察和监视平台上,以及在天气监测系统,或定位、导航与时间阵列中,美国保持它的领先地位尤为重要。这包括确保即使在“高度复杂的电磁场环境中”,其系统也能运作;例如在面临敌方干扰和网络攻击时。<br><br> 2、改进美国的空间态势感知。空间威慑主要的一种因素是这样一种能力:将针对美国太空系统的任何攻击归为特定的玩家和来源。然而,这不必是单一的美国政府的任务。联合空间运行中心的创建以及就空间台式感知,改进与商业空间社区交互作用所做的努力应该受到鼓励。<br><br> 3、在空间合作与交互中应小心谨慎。中国方面注重本土研发,与他们的“自主创新”相呼应;表明北京将更加聚焦政治而非预算的责任分担。它同样表明,中国将追求技术“合作”,偏重于参股合资航空企业。例如要求在中国建立研发机构,并给与技术转化优惠政策。同等重要的是,对中国在创建新的国际机制或行为规范法律战方面的兴趣应加以小心,因为北京很可能通过这些来限制美国对潜在空间冲突所做的准备。协作需要符合双方利益,而不是只顾中国国有公司的利益,同时不应为中国未来的法律战提供便利。<br><br> 不能忽略空间<br><br> 对美国而言,满足它在太平洋地区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要有大量的海军,同样需要很强的航空力量。中国航天白皮书明确表明,它将抱定决心向太空进发;美国不应忽略其中含义。(斯年)<br><br>)
美国智库称建立太空控制能力成解放军重要任务
2012-1-2209:53来源:环球网
文章称,中国正在专注于发展太空侦察网络图为中国发射北斗导航卫星。
-
据美国知名智库“传统基金会”网站1月18日报道:2011年12月27日,中国第三次发布了空间活动白皮书。“2011年中国太空活动”的发布似乎建立了每隔五年发布空间活动白皮书的固定模式(前两次发布分别是在2000年和2006年[
阅读全文]
北京直言不讳,美在亚太无力撑局向中国妥协!
2012-1-2211:00来源:环球网
台湾媒体19日刊出评论说,美国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必将面对中国的军力发展,但由于中国发展“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逐渐成熟,美军在地区并没有优势。美国重返亚洲的外交政策,将因美军的战略与力有未逮的实力,无力支配全局发展,而不得不与中国妥协。
文章摘编如下:
-[
阅读全文]

我国首台中低速磁浮列车下线最高时速一百公里
1月20日,一列中低速磁浮列车在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内下线。新华社发
中国自主研发、首台即将投入商业运营的中低速磁浮列车,1月20日在位于湖南株洲的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正式下线。
此次下线的磁浮列车采用三节编组,最高运行时速为每小时100公里,列车最大载客量约600人。灰、白、红相间[
阅读全文]
<br><br> (本文摘编自《当代世界》2012年1月版)<br>)
学者:世界出现陷入大动乱的11个征兆中国要自保
2012-1-2009:13来源:人民网
叙利亚支持总统阿萨德的游行中,打出大幅的中国国旗和俄罗斯国旗
-
2011年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动荡加剧、乱象纷呈。这是大家的共识。但这个“乱”是一种局部的、短时期的或是震荡程度有限的乱,还是全局性、长时段的和剧烈震荡的乱呢?笔者的看法是后者。也就是说,世界的[
阅读全文]
温家宝:反对伊朗造核武,支持联合国通过的对伊制裁决议
2012-01-2007:01:47.0
新华网多哈1月18日电(记者冯坚 徐松 赵承)正在卡塔尔进行正式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8日晚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与伊朗的贸易是正常和正当贸易,应当受到保护,我不担心中伊正常贸易会受到局势的影响。
温家宝在即将结束对中东三国正式访问前举行的中外记者会上说,与[
阅读全文]
中国外交官:没有义务参与一些国家对伊单边制裁
qqnba1
中国外交部军控司副司长李松18日在人民网与网友就伊朗核问题进行了在线答问时表示,一些国家对伊朗实施的单方面制裁措施,并不是国际法,其他国家也没有参与的义务。
李松表示,中方不赞成西方国家对伊朗不断加大单边制裁。这些制裁措施不是直接针对伊朗的核计划,而是把制裁矛头指向伊朗的能源和金[
阅读全文]
 <br><br><br>=========================================<br><br><br>美私下请求中国勿售DH10给叙利亚 <br><br> 长久以来,美军对中国导弹攻防技术非常关注,特别是对中国导弹部队的武器装备,训练水平等尤其感兴趣。在两军合作期间,曾多次提出要参观中国的二炮部队,今年早些时候美参联会主席马伦,终于实现了这一愿望,参观二炮部队。这一开放姿态,充分体现中国的自信和两军友好合作的诚意。 <br><br> 中国正在实施的导弹战略,并非完全寻求与美军直接对抗,而是致力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利益集团对中国的牵制和围堵,减缓威慑。从而限制、延缓和降低敌对国的预谋效果。请看下文浅析: <br><br> 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使得我国的国防实力迎来了一轮又一轮突飞猛进的大发展。中国军力发展最突出、最具革命性的特点,就是远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技术的大规模研发,接合中国一贯奉行的防御政策,使我国军力更多地表现出以导弹为中心,而不是以常规作战平台为主的发展中心。 <br><br> 我们十分清楚感到,中国弹道导弹技术的提高,不仅使单兵摧毁敌方武器装备的能力得到整合,而且也反映出我军正在寻求空战和海战能力的革新,其目标并不局限于仅仅是为了攻击一般的对手,而是要在协同作战中,力争瘫痪和彻底摧毁敌方更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武器装备。 <br><br><br><br><br> 美国恩威并施 叙利亚向中国采购导弹遭拒 <br><br> 叙利亚对西方有一些威慑能力的是俄罗斯刚给它提供的“宝石”导弹,堡垒整个导弹的暗防系统,配的导弹是“宝石”导弹,“宝石”导弹是一种全程超音速的导弹,大概在2.5马赫数,射程可以100多公里,200-220公里左右,它是雷达制导弹,这种导弹对舰艇的威胁确实比较大,像包括美国的“宙斯盾”系统SM-3、SM-2这些防空导弹,打这种超低空来的超音速突防导弹,按俄罗斯的计算大概是8、9枚能有1枚可以突防,所以它的导弹对美国的航母编队有危险。但是航母编队要打它,根本不用靠那么近,在导弹射程外就可以打它,所以这种真正要威慑到西方的舰艇,恐怕还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br><br> 据《简氏导弹和火箭》杂志报道,中国于2004年9月份成功地试射了一枚新型对地攻击巡航导弹,代号DH-10或东海-10号。美国分析这枚DH-10为第二代远程战术巡航导弹,射程超过1500公里,可能装备有惯性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另外再辅以地形等高线绘图系统和数字化情景匹配终端制导系统,使其圆概率误差值达到10米以内。 <br><br> 叙利亚当时对这款导弹非常的青睐,曾经于2005年多次接洽要求购买,但美国私下请求中国勿出售给叙利亚,并表示会好好对待中国的相关利益。考虑到大局,中国为世界和地区安全计,没有答应叙利亚。 <br><br> 正因为连美军都如此请求中国勿出售导弹,可见其威力之大,而且中国才会在防御性导弹技术方面进行广泛投入,加大力度研发各种用途的弹道导弹。事实证明,中国导弹不仅造价低,打击速度快,破坏力和杀伤力极强。而且,实施导弹攻击并不需要建立空中优势,还能穿越敌方的防御纵深。 <br><br><br><br><br> 使用弹道导弹还击,不仅可以实现战略和战术上的突然性,摧毁敌人地面和海上目标,还可使自己的人员和装备不面临近距离的危险。我们高兴的是,近年来,我军导弹在数量和杀伤力方面取得了大发展。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利益集团,面对东南亚一些恶邻的威胁,导弹或许已经成为中国对付他们的主要利器。 <br><br><br><br> 美军无论使用怎样的导弹拦截系统,都无法应对中国不断提升的导弹技术,这一点美军的战区专家们心里很清楚,美军太平洋司令就说过,“什么都不怕,就怕中国的东风导弹。”我们知道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也没有一件拦截武器能达到80%的成功率。这就意味着需要向来袭目标发射两枚以上拦截导弹。 <br><br> 然而,一个来袭目标并不一定只有一枚攻击弹头,它可能释放出几枚诱饵弹头。如此一来,一次只要齐射几枚导弹,就可释放出几十个目标。美军再怎么着,它的拦截系统将面临着两难境地,要么随机选择拦截目标,要么就试图拦截所有目标。这样做即使拦截导弹的库存资源不耗尽,人也得累趴下。 <br><br> 我们相信,中国在面对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绝不会退缩和回避。我军早已具备在东南亚地区出现的任何挑战,不论是美国支持的也好,还是不知深浅的妄想狂人也好,都将会遭到我军精确、快速、全方位的毁灭性打击。 <br><br> 尽管中国在常规军事威力和跨境作战能力方面与美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在有限区域内的作战实力不会输给任何对手。强大的经济实力将造就中国强大防御体系,中国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发展会令任何对手为之胆寒。美军的导弹防御系统,封堵不住中国的弹道导弹。 <br><br>)
阿盟要打叙利亚:美国私下求中国2012-01-1906:57:40.0
“阿盟出兵叙利亚”提议遭各方拒绝
【法新社大马士革1月17日电】叙利亚政府今天拒绝了阿拉伯国家联盟在这个陷入内乱的国家部署军队的可能性。这一建议是由卡塔尔埃米尔提出的。
叙利亚外交部在一份声明中说:“叙利亚拒绝卡塔尔官员关于派遣阿拉伯军队的声明,这样会恶化危机并为外国干涉铺平[
阅读全文]
军事科技:聪明的子弹
智慧的弹药将让游击队在与正规军的作战中面临更大的危险。
在作战中,武器落后一方以石堆或壕沟的边沿做掩护来射击,以免遭失利。这至少是卡尔
冯克劳塞维茨的观点。这位普鲁士将军的著作,战争论,是许多19世纪军人的必读书。在现今也是如此。自克劳塞维茨的观点为人所知已经过去快两个世纪了,武器落后的武装,如阿富汗塔利班仍[
阅读全文]
的采购。而将航母数量削减至10艘,可能会为五角大楼另外再节省数十亿美元。一艘航母的官员及海员(不算空中联队)每年的工资总额就有2.25亿美元左右。美国智库列克星敦研究所负责人洛伦·汤姆森表示:“我认为未来五年内,美国将继续运行至少10艘航母。不过,从长远来看,成本和操作概念很可能会使海军转移对航母的注意。”实际上,海军很快便会经历10艘航母的考验:由于“企业号”航母将于11月退役,而新的“杰拉尔德·福特”号航母直到2015年才能服役,因此未来几年内海军将只有10艘航母服役。汤姆森称:“美军航母将因为规划的原因而减至10艘。虽然这应该是种暂时情况,但我认为在‘企业’号退役、‘福特’号尚未列装期间,海军或许会逐渐习惯只运行10艘航母的状态。”<br><br> 文章称,汤姆森指出,未来美军航母战斗群的发展将面临三大挑战。他说:“首先,航母的建造和运行成本变得非常昂贵。其次,诸如中国等国家正在发展可以远程打击和摧毁美军航母的能力。第三,f-35 战斗机和无人机的出现将使海军能够更容易地利用其他海基平台完成空中任务。奥巴马的战略也重复了其首位防长盖茨的想法。2011年2月,盖次在发表演讲时表示:“未来任何一位国防部长在建议总统再次向亚洲、中东或者非洲派遣大量地面部队前都应三思而后行。”这是盖茨重复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在朝鲜战争后所说的名言,它意在劝说美国避免在亚洲打地面战。确实,本月奥巴马所公布的这一战略降低了大规模地面战的可能性,它提出现役部队将被塑造成适合短时间内打有限地面战的部队。<br><br> 文章称,此外,盖次的印迹或许更能通过航母问题反映出来。2010年,盖茨在美国海军协会发表讲话时曾质问:“在今后的30年里,我们真得有必要保持11个航母战斗群的编制吗?” 对此,美国智库防务信息中心(center for defense information)分析家温斯洛·惠勒(winslow wheeler)表示:“我认为盖次是对的。我们已经在显示军事力量的演习,以及攻击伊拉克等无力国家方面付出了太多。而假如我们遇到一支强大的军队,而且这支军队包括空军以及拥有超安静柴电潜艇(配备有超快、超低反舰导弹)海军的话,我怀疑我们的航母一旦进入不安全水域便会被迅速消灭。在每艘航母的成本已经超过130亿美元的情况下,未来再对其进行投资实属不明智之举。”不过,航母支持者则指出,当美国遭遇危机时,白宫经常会问“航母在哪里”的问题。曾经参加过8次航母部署行动的已退役海军飞行员乔恩·阿尔特认为:“中国将会全力以赴地发展其海上优势。设想一下今后20、30、40年的情况,美国只剩下两或三个航母战斗群。已运行40、50年的旧航母苟延残喘,核造船工业不复存在。到那时,中国的力量或许会对我们非常不利。”<br><br><img src=http://images.chinaiiss.com/attachment/article/201101/11/104018_228.jpg><br>“弹道导弹打航母”成为年度军事热词。资料图片<br><br><img src=http://images.chinaiiss.com/attachment/article/201101/28/095643_494.jpg><br>东风-21c导弹方队在国庆大阅兵上接受检阅<br><br><br>)
美:中国发展远程摧毁能力将加速美航母衰落
2012-1-1709:30来源:环球网
资料图:韩国《中央日报》绘制“中国攻击美国航母”的效果图。
-
美国华盛顿时报1月15日援引军方人士的话称,美军航母未来可能将继续衰落。美军目前有11艘航母,由于“企业号”航母将于11月退役,而新的“杰拉尔德·福特”号航母直到2015年才能服役,因此未来几年内美军将只有10艘航母服[
阅读全文]
,超过协和式飞机,旨在成为历史上速度最快的汽车<br><br><img src=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2/1/2012117151108792.jpg><br>斯塔克斯制造的“音速之风”,已完成40%,它的钛燃料罐和球形结构来自于美国宇航局的航天器和弹道导弹<br><br><img src=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2/1/2012117151108631.jpg><br>独特的尾部设计。斯塔克斯表示“尾鳍”可以让冲击波分散到汽车两侧,其稳定“音速之风”的方式与自行车的辅助轮相同<br><br><img src=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2/1/2012117151109727.jpg><br>X-15仍旧是空中速度纪录保持者,成绩为每小时4519英里(约合每小时7272公里),于1967年创造。斯塔克斯设计的“音速之风”采用X-15的发动机,具备打破陆上速度纪录的实力<br><br><img src=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2/1/2012117151108943.jpg><br>“音速之风”和X-15的后视图,展示了同样的发动机排气喷嘴<br><br><img src=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2/1/2012117151109264.jpg><br>当前的陆上速度纪录保持者,英国人制造的ThrustSSC,成绩为每小时763英里(约合每小时1227公里),由驾驶员安迪-格林1997年10月15日创造。50年前,查克-耶格尔驾驶X-1首次突破音障<br><br><img src=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2/1/2012117151109576.jpg><br>一支英国团队正在研制BloodhoundSSC,希望能够打破ThrustSSC保持了14年之久的速度纪录<br><br><img src=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2/1/2012117151109575.jpg><br> “音速之风”结构图<br>北京时间1月17日消息,美国承包商瓦尔多-斯塔克斯使用实验性军方火箭飞机、美国宇航局航天器以及核弹的零部件制造了一辆高速汽车,名为“音速之风陆地极速车”(以下简称“音速之风”)。“音速之风”的最高时速可达到令人吃惊的2000英里(约合每小时3218公里),旨在打破世界陆上速度纪录。<br> <br>“音速之风”的外形酷似珍珠串的巨大而笨重的金属版。看着自己的作品,斯塔克斯一脸骄傲而快乐的神情。在莫哈韦沙漠边缘,斯塔克斯还专门为“音速之风”建造了一个车库。白天,斯塔克斯是一位承包商。晚上,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制造“音速之风”上。这辆多轮标枪形汽车长50英尺(约合15.24 米),斯塔克斯希望它能够打破1997年创造的陆上速度纪录。如果这辆汽车在最高速度下行驶,在人们念出它名称的时间,它就已经驶出1.5英里(约合2414米)。绝大多数人将其称之为“LSRV”。<br> <br>“音速之风”使用了军方X-15火箭飞机、“红石”和“下士”核弹以及美国“阿波罗”服务舱的零部件。1967年10月3日,X-15火箭飞机创造了至今未被打破的亚轨道速度纪录,成绩为每小时4519英里(约合每小时7272公里)。据斯塔克斯透露,他在80年代购买了这些零部件,仅用了区区几千美元。他计划购买甲醇-液态氧混合燃料,让“音速之风”变得几乎与一枚受控制的炸弹一模一样。<br> <br>斯塔克斯指出,从理论上说,他的发动机可以产生大约6万磅(约合27215公斤)推进力,超过美国空军的X-15。“音速之风”能够保持每秒 100英里(约合每小时160公里)的加速度,最高时速在1400到2000英里(约合每小时2253到3218公里)之间。斯塔克斯的设计利用超音速行 驶时产生的冲击波缓冲和稳定“音速之风”。<br> <br>他表示“音速之风”能够在突破音障——大约每小时760英里(约合每小时1223公里)——后继续平稳行驶。在接近音速时,陆地上的驾驶者和超音速飞行员会经受冲击波产生的震动。在挑战陆上速度纪录时,这种震动能够导致灾难性偏移,让汽车偏离直线路线。据斯塔克斯透露,突破音障后的行驶非常流畅。在设计上,“音速之风”采用一个移动机翼,外形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在汽车下面形成较小的压力。“音速之风”前部的7个小轮子和后部的2个固定轮——轮圈沿着一个三角结构移动——增加了至关重要的稳定性。<br> <br>“音速之风”尾部采用类似火箭的鳍形结构,负责将冲击波分散到汽车两侧。斯塔克斯使用横向冲击波的方式与自行车辅助轮相同,他希望通过这一设计平稳突破音障,同时在产生更少湍气流情况下进一步提升速度。他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他计划在英国以外的地区创造新纪录,让美国获得这项荣誉。此外,他还计划使用一名女性驾驶员和两名美国海军F-18飞行员。如果挑战成功,女性将第一次成为陆上速度纪录的创造者。<br> <br>“音速之风”的首次测试在几年后进行,斯塔克斯已经选择了几个测试地点,其中包括美国犹他州的博讷维尔赛道。这条赛道长12英里(约合19公里),很多速度纪录都在这里诞生,例如1935年马尔柯姆-坎贝尔驾驶“蓝鸟”创造的纪录,成绩为每小时301英里(约合每小时484公里)。与博讷维尔赛道相比,斯塔克斯更关注玻利维亚的乌尤尼盐沼。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盐滩,还没有陆上速度纪录挑战者在这里向新纪录发起冲击。<br> <br>)
美国男子用核弹零件造汽车:最高时速超三千公里
艺术概念图,展示了美国承包商瓦尔多-斯塔克斯制造的高速汽车“音速之风陆地极速车”。这辆汽车的最高时速可达到2000英里(约合每小时3218公里),超过协和式飞机,旨在成为历史上速度最快的汽车
斯塔克斯制造的“音速之风”,已完成40%,它的钛燃料罐和球形结构来自于美国宇航局的航天器和弹道导弹
独特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