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一搜就出的图片,百度结果是乱七八糟,没一个有用的。给国内找信息还得先用GOOGLE搜索一遍,再转BAIDU,百度没有我就得截屏,真够累的。还居然有那么多人喊BAIDU牛B,我靠。从昨儿到今儿得多花了4个小时搜索存档,耽误功夫儿。[
阅读全文]

一场好梦总在最精彩的时候醒来,16天跑了京津沪杭蓉滇,吃吐了喝喷了玩疯了乐晕了吧也泡了歌也K了脚也洗了摩也按了.大城市物价和烧钱差不多,没看见什么就3,5千出去了,小城市花钱和变魔术差不多,怎么花也花不出去,尤其成都,太便宜了.
今年倒春寒严重,京津4月底晚上还零度,到了5/1直接升到30度.折腾人.
天安门广场地面和地下通道内,到处都是安检.路遇和谐画面一张.
[
阅读全文]
,台湾发生7.6级大地震。山本认为,“椋平虹” 乃预告大地震的前兆。报道又称:“椋平虹”乃日本地震研究家椋平广吉于大正8年(1919年),于名古屋大地震前夕发现的奇怪现象。其后,椋平多次观察到类似现象,成功预测到1923年关东大地震及其后的多次地震。<br><br><br>彩虹和地震 <br> <br> 日本的椋平广吉发现了一种地震虹。据《地光》2一书称:“自1919年以来,他看到这种地震虹有一千九百多次,并据此预报过多次地震,其中包括1923年关东大地震、1927年丹后地震、1930年北伊豆大地震、1936年大阪北河内强震、1944年三河地震、1948年福井地震、1959年美国蒙塔那州大地震以及1974年5月9日伊豆半岛地震等等。 <br> <br> 1930年11月25日早晨,椋平广吉观测到地震虹,当天下午即给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院院长拍了一封电报,预告次日凌晨4时许伊豆地区有地震。果然,第二天凌晨4时3分北伊豆发生了7. 1级地震。椋平电报的影印件曾发表在1930年11月28日的《大阪日报》上。” <br> <br> 这些事实表明,地震虹与地震有关。对此,椋平广吉没有作出任何理论解释。笛卡儿理论认为地震虹仅仅与水珠有关显然无法令人满意:地震仅仅与空中存在大量水珠有关? <br> <br> 如前述,彩虹与汽团有关。因此,地震与这种汽团必然有关系:地震发生前,地壳会释放许多汽体。这些汽体构成汽团。如果此时刚好有合适的阳光,便出现彩虹——地震虹。《地光》一书描述,“当这种虹的颜色较浓时会有微震,颜色谈时即有大震发生”。这可解释为:当这种汽团密度较小时,显示的地震虹暗淡些。这预示震前地壳释放的能量小些,大部份能量将积集在地震发生时释出,故地震强度就大些。当出现比较鲜艳的地震虹时,震前很大部份能量已先期释放——以大量汽体的形式释出,并形成密度较大的汽团,故地震发生时,其强度就相对小些。<br>)
日本航班拍摄台湾“椋平虹”
4月20日厦门至天津航班网友称在降落前看见天津上空全圆形彩虹.后有天津市中山门地带网友傍晚拍摄.
日本《东京体育》报前天于头版头条刊出一幅独家图片,据称是拍摄于大地震前夕的台湾上空,图中可见被称为“椋平虹”的罕见彩虹,据说乃是大地震发生前的预兆。但报道亦指出有关说法不被学术界认可。
据报[
阅读全文]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11/33/80/1_1.html
点击打开新窗口置顶贴三鹿算什么?看过这个你还有吃的欲望吗?图片 3112 776/489840 朔方冷箭 04-0522:58[
阅读全文]
和沙滩(故宫东北)红楼(现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处。<br><br>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在1898年到1912年间所使用的名称。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br><br>和陆军学校的一片沉寂不同,京师大学堂的开学仪式隆重之至。光绪不仅亲自为京师大学堂题写了校名,还在开学这天率着军机大臣、各部尚书一同出席,规格礼遇之高,着实罕见。就连《纽约时报》驻远东的记者怀特,也通过美国公使向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提出申请,希望开学仪式这天能参加。光绪当即同意,并且表示凡是愿意参加的西方记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都要大力提供方便。<br><br>而开学的前三天,似乎唯恐没有人知道,光绪还特意嘱咐杜怀川刻印了一批传单,满北京城都贴满了。一时之间,整个北京城像炸了锅一样,大小官员和市井百姓都是议论纷纷,这个京师大学堂究竟有何魔力,竟然会引得皇上和朝廷如此重视。<br><br><img src=http://i44.tinypic.com/104etq9.jpg><br><br>举行完隆重热烈的相关仪式后,光绪并没有立即离去,而是要孙家鼐将所有的学子们都召集到京师大学堂的礼堂里面,光绪皇帝要圣躬亲临讲话。一时间礼堂里面黑压压的站满了将近一千名学子,各部官员和京师大学堂的教习们站在两侧,见皇上进来后,都纷纷跪伏在地,三呼万岁。<br><br>站在人群中的怀特也微微弯下腰去,按照西洋的礼节鞠躬行礼,目光却带着些许的激动,望着缓缓走到人群前面的那个年轻的皇上。<br><br>这是怀特第一次见到光绪皇帝,也正是从这一刻起,这位《纽约时报》驻远东的记者,掀开了他记者生涯中最为精彩和灿烂的一页。从一个报道远东奇闻异事的普通记者,转变成为打开中国这个神秘而古老国度的西方媒体先驱。<br><br>很多年后,这位后来伴随着光绪皇帝度过了无数惊心动魄的历史关口,和这位皇帝结下了深厚情谊的怀特,在他纽约的家中写道:<br><br>那是北京深秋一个明亮的上午,在中国近代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京师大学堂内,我第一次见到了光绪皇帝,这个古老帝国名义上的统治者。那时候,这个国家的实际权力还掌握在颐和园里面那个日渐衰老的太后,和她所信任的一大帮官员手中。而这个年轻的皇帝却选择了在这个深秋的季节,从神秘的紫禁城中走了出来,走进了他一手开创的这所大学里面。<br><br><img src=http://i43.tinypic.com/6zn87d.jpg><br><br>他看起来有些瘦弱和苍白,嘴角带着一丝浅浅的但却是无比自信的笑容走到人群前面,平静的注视着下面的人群。那一刻,我甚至有些怀疑自己的眼睛,我无法相信我所看到的这个年轻人,竟然会是这个古老而庞大的国家的皇帝,也无法理解,他脸上那份自信和从容来源于何处。<br><br>而此刻,当我撰写这本回忆录的时候,我的目光似乎又一次穿过了重重的历史迷雾,停留在当年那位年轻皇帝的身上。这一刻,尽管已经过去了很多年,我却忽然发现我其实从来都没有真正了解这位皇帝,就像我第一次见到他的那个瞬间一样,心中充满了茫然、好奇、迷惑和震惊……<br><br>站在人群前面,光绪皇帝沉默了片刻后,徐徐说道,“今天是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的第一天,所谓学堂,在朕看来就是研习学问的地方。云轩阁我们的古人有一个传统:坐而论道,今天,朕就和你们论一论这世间的道。”<br><br>说罢,皇帝抬起右手轻轻的往下压了压,“大家都坐下吧,朕也坐下。”<br><br>众人迟疑了片刻,都纷纷席地而坐,目光有些疑惑的望着前面的皇上。一旁的太监也端过来一把放有明黄色座垫的椅子,光绪一提衣襟下摆,静静的坐下说道。<br><br>“朕自识字伊始,朕的师傅就在教授朕为君之道,朕亲政后,也在不断学习治国之道。世间的道或许有所不同,但是朕一直在想,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国家,什么才是真正的大道,什么才是让国家振兴之道?”<br><br>“这次开办京师大学堂遇到了很多阻力和质疑,大家也都清楚,这其中还死了人。死的这个人叫王长益,朕一直在想,他为什么会死呢?又是谁把他逼死的呢?朕想起几百年前,也有一个姓王的人,此人为王阳明,这个人大家都是知道的,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所以朕以为,王长益之死,就是死于心中之贼!而这个贼,不仅在他心中,也在我们每个人心中,要论清世间的大道,首先就要破除这心中之贼。”<br><br><img src=http://i39.tinypic.com/2z73p1e.jpg><br><br>王长益,因为家贫如洗,在科举上面又是几番落第,颇不得意。这次听说就读京师大学堂每月都有生活津贴,将来毕业后还能谋得一个实缺,左思右想后,虽然心里也并不是十分情愿,但还是到京师大学堂报了名。不曾想,他的这一举动却惹来了同住在旅店里的其他学子们的讥讽和嘲笑。王长益为人忠厚老实,也不善言词,再加上心中多少也有些羞愧,对这些人的谩骂更加不敢还击,只是左躲右闪,尽量回避和那些学子们见面。谁料到有一天晚上,那群学子们在店中饮酒作对,一时兴起,竟然在王长益的床头贴了副对联。上联是: 孝悌忠信礼义谦,下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这副对联的上联缺了一个耻字,意思是骂王长益无耻。下联少了一个八,忘八,意思就是骂王长益是王八。那个时代的读书人名节观念甚重,王长益的面子又比较薄,再加上心胸不够开阔,受了这些天无数的气,心里郁结难遣。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辗转难眠,想到科举失意,就读京师大学堂又招致如此的侮辱,一时气愤之下,竟然用床单在房间里面悬梁自尽了。<br><br>坐在下面的学子们隐隐的发出一些窃窃私语的声音,光绪皇帝淡淡一笑,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br><br>“然而这个心中之贼究竟是什么呢?在朕看来,这第一个贼就是伪善!平常大家学习程朱理学,学到的无非是,存天理,灭人欲。可是翻翻我们的历史,历朝历代,靠圣人之学,仁义道德当真就能够治国平天下了?满口仁义道德是无法挽救一个国家的危亡的,你们想想,你们所学的四书五经、你们苦苦研习的八股文,能够抵抗洋人的坚船利炮吗?能够改变贪腐横行,土地兼并,流民千里,国家积弊丛生的局面吗?重名节而轻实务,这里面隐藏着的其实就是虚伪和虚弱。再说说你们,如果这次朝廷没有下旨,让京师大学堂的学子们毕业后,能够享有科举及第的待遇,你们能弃科举而就新学吗?朕不是责怪你们,朕只是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明白,道德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命运,也改变不了一个国家的命运,空谈道德仁义,就是世间最大的伪善。”<br><br>“这第二个贼,就是守旧。说到这一点,朕想把17年前李鸿章写给恭亲王信中的一段话念给大家: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术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17年前李鸿章的这些话,至今仍然让朕感慨。17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的士大夫,乃至我们这个国家依然如故。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今日的世势,乃是三千年未有之危局,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只会让我们这个国家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衰弱。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矣”<br><br>“所以朕今日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朕为什么坚持要开办这个京师大学堂,就是希望在座诸君,能够破除我们心中之贼,以国家强盛为己任,不骄狂,不自卑,正视现实,发愤图强。”<br><br>整个礼堂内鸦雀无声,连最初的窃窃私语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凝重的让人窒息的沉默。<br><br><img src=http://i43.tinypic.com/2uyhlcw.jpg>)
清德宗景皇帝,年号光绪
1898年戊戌变法,经光绪皇帝下诏,京师大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最初校址在北京市景山东街(原马神庙)和沙滩(故宫东北)红楼(现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处。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在1898年到1912年间所使用的名称。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和陆军学校的一片沉寂不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