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出身?”
“地……地主。”
“政治面目?” 怎么象“文革”初期的阶级斗争会?不是!是大朱的大儿子和未过门的媳妇到总场登记结婚。那干嘛问“出身”、“政治面目”?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懂是什么意思?时代的语言呀,还以为会不朽,不到三十年就…… 别感叹!“出身”和“政治面目”跟结婚有[
阅读全文]
阿张一到这个华人小公司干活就不讨头儿喜欢。五十三岁的他头发花白,但梳得锃亮,抹过多的头油,苍蝇能在上面摔跟斗。他宽肩短腿、矮壮微胖,总低着头,一双小三角眼朝上一翻、一翻,让人觉得有些狡诈。头儿认为他干活偷奸耍滑,这真冤枉。这位刚来,不知该干什么,一插手又常把活干错,所以总在一边发呆。另外他嘴太臭,一股浓重的烟味儿,也不知他每天[
阅读全文]
妻子赶着共和国五十岁生日回国探亲,回来畅谈见闻,哇啦哇啦吵得耳聋。说到北京的公共汽车便道:“好多啦!司机、售票员服务态度都很好!也是,干不好就得下岗。等着干活的人可有的是。…现在到什么地方都有各种专线,乘车方便了许多。当然啦,到上下班高峰时间还是挤,可纽哈约地铁在上下班时间也是挤得水泄不通呀。你要嫌不舒服可[
阅读全文]
初到美国,我住在一个人口百万的中等城市。在距市中心不远的公园边上,有一座本城的越战“哭墙”。纪念碑的形式和华盛顿的那座一样,当然小得多,上面有将近四百个名字。此地幽静,泉水叮咚。看着这些死者的姓,英国人的,德国人的,俄国人的,西班牙人的……来自他们开拓新大陆的先辈。你会做何感想? 碑上刻着一幅画[
阅读全文]
六十年代初,两毛钱可真不是个小数。三分一根的冰棍可以买六根,还剩两分钱;四分一袋的爆玉米花儿能买五包;山楂果干能买一大堆;进北海公园的门票都可以买四张;看电影都能看两场;…… 这天在我上学的路上,我发现了两毛钱。那是个春天的大清早,连刮三日,满天黄土面子的大风刚过,天空蓝蓝的,太阳还没升起,我一个二年级的小学[
阅读全文]
第一次听说“DrugDealer”这个词还真的以为是一般意义上的药店。其实这是美国人指非法的毒品销售点。它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地方,甚至卖毒品的人就在商业区的街头游荡,买卖如何接洽不得而知。 租间公寓为据点兜售毒品很常见。多在住房较便宜的地区,但也不绝对。我的朋友下班后常带家人在自认为安全的一个街区[
阅读全文]
松鼠是美国城市中最常见的生活在树上的野生动物,是北美大陆的“土著”。我猜想在美国开拓西部的年代里它们的日子不太好过。记载当年的书常常这样形容开发西部的人们的艰苦生活:如果男主人幸运地猎到了几只松鼠,孩子们才能在晚餐上见到肉。倒霉的松鼠。不过现在好了,物质极大丰富的美国是松鼠的乐园。 松鼠有着灰色[
阅读全文]
前些日子在《枫华园》上见到议论夫妻称谓的文章。想不到太太们中有如此认真者!这里没有贬义,只是说妻子如果重视称谓,丈夫不能置之不理。既然共同生活,大家又不是完人,怎能不多多包涵对方呢?特别是我们的妻子们往往很敏感。哎呀,我这里似乎又有贬义,好像男的总是宽宏大量的。没办法,现在的世界还是妇女受歧视。您非要在[
阅读全文]
美国东海岸的波士顿城区边上有个小镇叫普利茅斯。这个紧靠海边的地方之所以有名气,是因为从英国来的第一批移民在此登上北美大陆。那条载着一百零二人的帆船就是著名的五月花号。那是三百八十年前的事了。1620年,英国的十几个家庭和一些单身汉,满怀憧憬,挤在这条装有数门前膛铸铁炮的快速木制帆船上,从英国出发,经过大西洋,经过数十天的冒险航[
阅读全文]
“打倒毛主席!”口号声象个炸雷! “打倒……”这是谁呀?应该喊“打倒刘少奇”呀。沈均平是不是真的“神经病”啦?烈日下心不在焉的人们刚把拳头举起来,喊出了声,马上觉得不对,这是干嘛呢。开批判会,批判“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他敢喊“打倒×××!”太反动,不是故意的也不行!再说谁知道是不是故意的?刘少奇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