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2008-07-31 13:17:28)
阅读 ()评论 (0)
(2008-07-31 00:01:44)
阅读 ()评论 (0)
(2008-07-30 23:51:46)

《牧神午后前奏曲》,这首梦幻一般的交响诗《牧神午后前奏曲》是德彪西的第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印象主义作品,可以认为,德彪西通过这一音诗而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因而此曲被后人誉为"德彪西的第一颗管弦乐定时炸弹"。从这个标题可以知道,他的音乐是受他的朋友斯蒂芬·马拉美的著名诗篇《牧神午后》启发而写的。虽然这首短小的音诗以其异国情调的旋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7-21 11:48:03)

王蒙说:“《意大利随想曲》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它的潮汐般的,波浪般的摇曳感与阳光灿烂的光明感。人生太多不幸也罢,浮生短促也罢,还是有了那么迷人,那么秀丽。那么刻骨,那么哀伤,有时候却又是那么光明的柴科夫斯基的音乐。那是永久的青春的感觉与记忆。”
作品完成于1880年夏,初演于同年十二月十八日。1879年十二月至第二年三月,柴科夫斯基曾旅居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王蒙说: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开初使我想起李商隐,苍茫而又缠绵,缛丽而又幽深、温柔而又风流……再听下去,特别是第二乐章听下去,还是得回到苏轼那里去。他能自解。艺术就是永远的悲怆的解释,音乐就是无法摆脱的忧郁的摆脱。摆脱了也还忧郁,忧郁了也要摆脱。对于一个绝对的艺术家来说,悲怆是一种深沉,更是一种极深沉的美。而美是一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7-18 09:44:17)

柴科夫斯基的《旋律》创作于1878年,是小提琴与钢琴的协奏曲《回忆留恋的地方》里的一首。全曲由《冥想》、《恢谐曲》和《旋律》三部分组成。
1877年,柴科夫斯基因婚事的挫折到欧洲去旅行,他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库勒兰,一面疗养,一面写他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出于对库勒兰美好景色的怀恋,他写下了这三首乐曲作为纪念。这一首《旋律》,原是计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7-18 06:35:09)

王蒙说:“虽然年华老去,虽然我们已经不再单纯,虽然我们不得不时时停下来舔一舔自己的伤口,虽然我们自己对自己感到愈来愈多的不满……又有什么方法!如果夜阑人静,你谛听了柴科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你也许能够再次落下你青年时代落过的泪水……”
这首常用于弦乐合奏或小提琴独奏的《如歌的行板》,原是柴科夫斯基于1871年写作的《D大调弦乐四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7-17 23:37:29)

1875年,圣彼得堡杂志《小说家》的编者请柴科夫斯基每月为该杂志写一首该月份有关的钢琴曲。于是柴科夫斯基创作了这十二首“乐配诗”作品。它用音乐描写了一年十二个月中每个月的性格,并配以专作的诗歌,音乐合称“四季”。其中以第六首和第十一首最为著名。第六首“六月”为一首船歌,g小调。诗作者是普勒席杰夫。描写夏天泛舟嬉戏的情景。一般说来,船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7-17 22:04:57)

四幕芭蕾舞剧《天鹅湖》,作于1876年。故事取材于俄罗斯古老的童话,由别吉切夫和盖里采尔编剧,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天鹅湖》至今仍是舞蹈家们所遵循的楷模,同时也是一部现实主义舞剧的典范。剧情大致是:被魔法师罗德伯特变成天鹅的奥杰塔公主,在湖边与王子齐格弗里德相遇,倾诉自己的不幸,告诉他:只有忠诚的爱情才能使她摆脱魔法师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08-07-17 13:39:01)

王蒙说,柴科夫斯基“已经成为我的生命的一部分了。他之容易接受,是由于他的流畅的旋律与洋溢的感情和才华。他的一些舞曲与小品是那样行云流水,清新自然,纯洁明丽而又如醉如痴,多彩多姿。比如《花的圆舞曲》,比如《天鹅湖》,比如钢琴套曲《四季》,比如小提琴曲《旋律》,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浑如天成,了无痕迹。它们令人愉悦光明,热爱生命。他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